经常口渴是什么原因? 每天要喝很多水,厕所都要跑无数次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总喝水总口渴喝水喝多老往厕所跑

一天排尿6-8次最正常。喝水跑厕所,这是必然的,但是怎么会跑得这么频呢?
先说尿多少次算“频”。一般正常人一天之内排尿6-8次是比较正常的,如果排尿次数经常明显增多,就可以定义为尿频。晚上起夜1-2次是比较正常的,如果经常超过两次,就是夜尿增多。如果刚喝完水,1小时左右后会达到一个排尿的高峰,一般每次正常的尿量大约是400毫升左右。
肾虚或是肾功能弱,这都是中医的说法,从西医角度来说,如果检查肌酐、血尿素氮等各项指标都没有问题,就认为肾功能是正常的。但在正常的范围内,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会表现出个体差异。喝水之后跑厕所快慢,并不能成为判断一个人肾功能是否正常的信号。
从饮水到排尿的生理过程是喝的水经胃肠吸收进入血管,变成血液的一部分;血液经肾动脉进入肾里,被肾小球过滤形成原尿;原尿中绝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经肾小管被重吸收,产生终尿;终尿汇聚到集合小管,输尿管,膀胱,最后由尿道排出。这个过程受很多激素的调节。 而无论以什么样的速度喝水,只不过是水进到胃里的速度快一些,但是从胃进入肠道,这个速度基本上是一定的。人的肠子有七八米长,绕得九转十八弯,水在肠道中的前进速度也是基本恒定的,喝水快慢没什么影响。
除此之外,一些病理原因也可以导致尿频,比如泌尿系感染。由于女性尿道的总长度比男性要短得多,这给细菌、病毒、病原体等向上感染创造了机会,所以女性患急性膀胱炎的几率也比男性大得多。病原微生物一旦感染,如果量大或患者的抗病能力较差,其繁殖速度就会加快,尿液中细菌毒素和非正常代谢物质大量增加。
炎症刺激了膀胱粘膜后,往往在有很少的小便时也会产生尿意,但这种频繁的尿意感并非坏事,可以通过频繁的小便将部分细菌“赶出”膀胱。得了泌尿系感染,除了发病初期的尿频和一些不适感,随着病程的加重还会伴有尿急和尿痛,严重的患者还可能有血尿。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如此频繁地光顾厕所?这首先取决于你的身体到底缺水不缺水。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维持水分的平衡,水多的时候就调节为多排一些,水少了就少排一些。
如果刚打完一场球,出了一身大汗,身体处在比较缺水的状态,这时如果喝了1000毫升水,可能你根本就不需要上厕所,因为你喝的水已经补充到正常的血容量里面了,没有多余的水通过尿液排出来。
但是如果你的身体本来就不缺水,今天已经喝了一上午茶,下午再去喝一大杯水,那肯定很快就要跑厕所了。所以,有时去厕所的多少倒是可以判断你的身体水分是否充足。
除了泌尿系统的原因,糖尿病患者在正常喝水的情况下,排尿次数也会超过每天8次。如果喝水多,在原来的基础上还会再增加。尿崩症患者由于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肾脏排出水分增加,也会导致排尿增多。
尿频还可能是膀胱的因素。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正常情况下膀胱足以储存300毫升以上的尿液,但当膀胱的有效体积减少时,小便的储存量就会减少,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尿意。什么原因会导致膀胱的有效体积减少?最常见的是女性怀孕期间,子宫压迫膀胱,就容易导致排尿次数增多。
倘若膀胱内有肿瘤、结石、异物、异位的子宫内膜占据,或膀胱临近的器官肿大,如卵巢肿瘤或囊肿、子宫肌瘤、过度肥胖等,也会使膀胱受到外部压力,影响膀胱的有效容积,即使有少量的尿液也会产生较强的尿意。因此,如果老年女性持续尿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外,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慢性炎症的刺激也有可能影响膀胱的感觉,导致尿频。
还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在临睡前、出门前、考试前、上车前必须去排次尿,但可能很快又有尿意,这就是精神作用的结果。一般膀胱里有200-300毫升尿液时,我们会想去上厕所,低于200毫升时并不会有尿意,但是当精神紧张的时候,植物神经兴奋,身体内分泌产生变化,还没存到100毫升时就想去厕所了。精神紧张引起的尿频,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此外,一些与排尿相关的神经病变,也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反射紊乱,导致尿频,比如精神性多饮多尿症、神经性膀胱炎。如果经常失眠、消化不良,或严重的神经衰弱,在睡觉之前常常小便频繁,这种情况多见于中年女性。精神性因素引起的尿频,一般表现为时多时少,明显有精神作用的迹象,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些心理调节。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占绝大多数,可遗传,其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临床上早期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饮、多食、多尿、烦渴、善饥、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严重时,可引起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危及生命,且常容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皮肤与外阴瘙痒、肺结核等。
胰岛素及抗菌药是控制酮症及感染的有效药物。目前,本病病死率逐年下降,且70%以上病人死于心血管系并发症,但如及早预防,病情控制较好,病人寿命可明显延长,劳动力可恢复至接近正常人水平。
继发性者又称症状性糖尿病,系继发于拮抗胰岛素的内分泌病或胰切除后,临床较少见。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45岁以后明显上升,至60岁时达高峰。据调查显示,我国本病患病率偏低,但病人总数居世界首位,和美国大体持平;性别方面男女比例相等;职业方面,干部、知识分子、退休工人及家庭妇女较高,农民最低,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城市高于乡村,身体肥胖者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民族方面以回族为最高,汉族次之。我国糖尿病绝大多数属Ⅱ型。

总是感觉口渴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由于血糖增高导致多饮、多尿,机体脱水就会导致口渴的症状。如果口渴,一定要去医院查血糖,尤其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即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会增加,出现轻微的症状时就要筛查是否存在糖尿病。如果血糖不高,仍然有口渴的症状,还要注意筛查是否有其它疾病,包括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分泌腺体的萎缩,出现口干、眼干,可以去风湿免疫科筛查。另外,有些口渴的患者还见于脱水,比如心衰或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在限制饮水时,都会有口渴的感觉,这时要注意,不要大量饮水,小口饮水可以减少入量,又可以减少口渴的感觉。

口渴的原因很多,如果说中枢系统出了问题,老会觉得渴,实际上不缺水,也没有出现口干的现象,但是中枢神经反应出来就是口渴要喝水。还有是免疫性的疾病,叫干燥综合症,不仅只是口渴,还包括各种粘膜的干燥,比如说眼睑结膜的干燥,到医院去检查

不知道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如果除了经常口渴、饮水多、排尿多的症状外,还有其他症状,比如吃的特别多、身体比较瘦,建议您测一下血糖,可能是糖尿病所致,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

经常口渴很可能因为一直,长期感冒,或者是因为代谢比较旺盛,可能是胃部原因,建议你还是到肠胃科去看一下。

可以去医院做排查,看看是否有甲状腺问题、有没有尿崩症、糖尿病等等。
还要注意食盐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