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初一古文练习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3
初一古文练习

(一)齐人偷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①被衣冠,往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③而夺之。吏搏④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吕氏春秋》
[补充]
①清旦——清早。②鬻(yù)——卖。 ③攫(jué)——夺取。 ④搏(bó)——捕捉。束缚——捆绑。 ⑤殊(shū)——完全。 ⑥徒——仅仅。耳——罢了

1、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字词意思

齐人有欲得金者 欲 见人操金 操

清旦被衣冠 被 吏搏而束缚之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


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3、故事中的偷金人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获得了什么生活启示?


(二)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补充]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病——精疲力尽。
④予——我 ⑤趋——快走。⑥槁(gǎo)——草木干枯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义: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 之 其子趋而往视之 其

谓其人曰 谓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舍

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4、 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什么生活启迪?


(三)东施效颦

西施①病心而颦②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③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④妻子而去之走⑤。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补充】�
①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②颦:pín,皱眉。③捧心:托着心口 ④挈:qiè,带领。⑤走:跑。�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义。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美 其里之富人见之 之

坚闭门而不出 坚 挈妻子而去之走 去

2、翻译下列句子:

贫人见之,挈④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3、请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彼 知 颦 美 而 不 知 颦 之 所 以 美

4、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有东施效颦,今有人造美女。对“人造美女”这一现象,有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也有人认为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你对此现象有什么看法?请写下来。


(四)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子无敢食我也。无: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逆: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遂: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
2、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 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D、需求,需要
⑵虎以为然(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
3、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3分)
A、它们,代百兽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狸 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 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⑶兽见之皆走( )
4、翻译下列句子
天帝使我长百兽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5、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并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6、这则寓言把狐狸刻画成一个狡猾的形象,你能用一个新的视角把狐狸再刻画成一个与此相反的形象吗?


阅读全文 | 回复(3) | 引用通告 | 编辑


标签:语文 试卷
上一篇:初一(4)班倡议书

Re:初一文言文阅读语段练习
[ 2008-11-5 13:53:00 | By: xiaohejianjian ]

初一文言文阅读语段练习(1)答案
1、想要 拿 同披,穿上 代词,代偷金人
2、人家人都在那儿,你怎么拿人家的金子跑呢
没有看到人,看到的只是金子啊
3、财迷心窍(利欲熏心) 看问题,办事情不能主观片面,甚至到了只顾个人利益的地步。

1、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代词,他的 对-----说 舍弃,抛弃
2、 宋国有个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
3、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1、以----为美,把----当作美 的 代词,代丑女 紧紧地 离开
2、(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
那个丑女只看到了(西施)皱眉时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西施)皱眉很美(意指西施的美是天生的不是皱眉得来的)。
3、彼 知 / 颦 美 , 而 / 不 知 / 颦 之 所 以 美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1、 不 违背 于是 害怕
2、 B A
3、 A C D
4、 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 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5、 狐假虎威 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就是用别人的威风台高自己.
6、 开放性题,意思对即可 如:狐狸不是狡猾,而是聪明。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ū):吸饮。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⑴闻崖上有声甚厉 ⑵渐近临之 ⑶久之,蛇竟死
⑷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⑸蜘蛛乃盬 ②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4分)
⑴之 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⑵以 ①以刺刀攫其首 ②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⑴然审视殊无所见

⑵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

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

21. ⑴听到 ⑵从上往下看 ⑶ 终于 ⑷ 曾经 ⑸离开
22.⑴之 ① 的 ②它,指蜘蛛 ⑵以 ① 用 ②把
23.⑴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⑵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2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25.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题目: 2006-2007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卷
(满分100分 完卷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26%(1-7题)
1、下列各组字词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2%
A、 酝酿(niàng) 滑稽(jī) 洗濯(zhuó) 孪(luán)生
B、梦寐(mèi) 称职(chèn) 赏赐(cì) 嫩芽(rùn)
C、诀别(jué) 什物(shí) 笼罩(lǒng) 猝然(cù)
D、厄运(è) 虐杀(nüè) 炫耀(xuàn) 匿笑(nì)
2、根据语境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2%
友情,是人生一笔 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 ;是生病时的 ;是跌倒时的真诚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春风。
A 、受益匪浅 逆耳忠言 苦口良药 B、 苦口良药 逆耳忠言 受益匪浅
C、 逆耳忠言 受益匪浅 苦口良药 D、 逆耳忠言 苦口良药 受益匪浅
3、下列作家作品配对有错误的一项是( )2%
A、《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B、《纸船》--谢婉莹--中国
C、《金色花》--泰戈尔--泰国 D、《绿色蝈蝈》--法布尔--法国
4、语文实践活动:某学校的一位老师,接到一份请他参加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能出席。如果他给大会秘书处写信说明情况,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 )2%
A 我因病不能参加这次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良机,对此,深感内疚。
B 我因病无法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与同行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C 我因病不能到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
D 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会议,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感惭愧。
5、名著阅读题:
①有关《爱的教育》正确的一项是( )2%
A、《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所作。
B、《爱的教育》原名《心》。
C、《爱的教育》书中不仅有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还有他的父母及老师讲的故事。
D、《爱的教育》中《意大利》一文父亲是要教育恩利科要勤俭节约的美德。
②写出下列一则寓言的寓意。3%
夏天,将至中午的时候,几个行人晒得很苦,看见一棵阔叶树,就走过去,躺在树荫底下休息。他们仰望着阔叶树,彼此议论说:"这树不结果子,对人无用。"阔叶树回答说:"忘恩负义的人,你们正在享受我的恩惠,还说我不结果子,对人无用?"
寓意:
6、古诗文背诵默写题。10%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② ,天光云影共徘徊。
③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④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
⑤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⑥辛弃疾在 《西江月》中,运用嗅觉、听觉结合写农村夏夜美景的词句是:
, 。
⑦《〈论语〉十则》中,表达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不亦君子乎?
⑧春节将至,调动你的积累,和大家分享一句完整的写"春"的诗句吧。
, 。
7、仿造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3%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 ;但是 。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15%(8-11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5%
①期日中( ) ②已去( ) ③引之:( )
④友人惭( ) ⑤尊君在不( )
9、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标注两处)
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
两点对答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4%
11、翻译下列的句子。4%
与儿女讲论文义。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三、现代文阅读29%(12-23题)
(一)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6%)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A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 )和( )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B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C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12、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2%

13、根据语境,在备选词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括号内:2%
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 )和( )了。
备选词:萌动 涌动 蔓延 洋溢
14.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3%
第②小节:
第③小节:
第④小节:
15.完成下面对本文中心思想的概括。2%
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 ,赞颂了师生之间 ,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
16.第②小节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男孩的笑的原因是什么?3%

17.文中有三处画波浪线的比喻句,任选一句,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

(二)上帝没有给它鱼鳔(13%)
上帝造了一群鱼。这些鱼种类多样,大小各异。为了让它们具有生存本领,上帝把它们的身体做成流线型,而且鱼表面十分光滑,这样游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上帝使每种鱼拥有短而有力的鳍,使鱼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待上帝把这些鱼们放到大海中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鱼们的身体比水重,这样,鱼一旦停下来,它们就会向海底沉下去,沉到一定深度,就会被水的压力压死。于是,上帝赶紧找到这些鱼,又给它们一个法宝,那就是鱼鳔。鱼鳔是一个可以自己控制的气囊,鱼可以用增大缩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这样,鱼在海里就轻松多了,有了气囊,它不但可以随意沉浮,还可以停在某地来休息。鱼鳔对于鱼来讲,实在太有用了。
出乎上帝预料的是,他没有找到鲨鱼。鲨鱼是个调皮的家伙,它一入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上帝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找到它。上帝想,这也许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鲨鱼,那么只好由它去吧。上帝想,这对于鲨鱼来讲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它会由于缺少鳔可能很快就沦为海洋中的弱者,最后被淘汰。为此,上帝感到很悲伤。
亿万年之后 ,上帝忽然想起那群鱼。他想看看当年那些鱼现在到底如何。他尤其想知道,没有鱼鳔的鲨鱼如今到底怎么样了,是否已经被别的鱼吃光了。
当他将海里的鱼家族都找来的时候,他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当初的大鱼小鱼,白鱼黑鱼了。因为,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所有的鱼都变了模样,连当初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面对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鱼,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
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上帝十分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呢?当初只有鲨鱼没有鱼鳔,它要比别的鱼多承担多少压力和风险啊,可现在看来,鲨鱼无疑是鱼类中的佼佼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鲨鱼说:"没有鱼鳔,我们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就会沉入海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因此,我们自然练就了最强壮的躯体。正是因为没有鱼鳔,我们才成了海中的霸王。"
听完这番话,上帝恍然大悟。
18、读了这篇短文,我们知道了,鱼在水中能自由自在地游弋,是因为鱼身上有: ;
鱼之所以能在水中上下沉浮,是因为有: 。2%
19、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来形容现在的鲨鱼:3%
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
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
20、鲨鱼没有鱼鳔,却在水中存活了下来,并且成了海中霸王,原因何在?3%

21、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谈谈感想。5%

四、作文30%
家庭给我们的有爱,有温暖,有教益,也许还会有烦恼和痛苦……
请以《家庭给我的 》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006-200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语 文 答 卷 纸
一、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26%(1-7题)
题号 1 2 3 4 5①
答案
5②、

6、① ②



⑥ , 。

⑧ , 。
7、也许 ,但 。
二、文言文阅读15%(8-11题)
8、① ② ③ ④ ⑤
9、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
10、 , ; ;

11、①

三、现代文阅读29%(12-23题)
(一)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6%)
12、
13、
14、


15、 ;
16、
17、

(二)上帝没有给它鱼鳔(13%)
18、
19、
20、


21、




22、作文:





答案: 2006-2007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卷答案
一、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26%(1-7题)
题号 1 2 3 4 5①
答案 B C C B D
5②、不要太功利地评价事物;要学会感恩等。写出一个方面既给分,言之有理即可。
6、①烈士暮年 ②半亩方塘一鉴开 ③背起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④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⑤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人不知而不愠
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7、略
二、文言文阅读15%(8-11题)
8、约定 离开 拉 惭愧 同否
9、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
10、无信,无礼;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取元方的好感以求得原谅;守信用,讲礼貌。
11、和孩子们讲解诗文 只有这个人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俩人的性命得以保存。
三、现代文阅读29%(12-23题)
(一)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6%)
12、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教室里春意盎然。
13、萌动 蔓延
14、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
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
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
15、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谐美好的关系。
16、为老师跟自己一起领略春光而会意的笑
17、略
(二)上帝没有给它鱼鳔(13%)
18、鱼鳍;鱼鳔。2%
19、威猛强壮、神气飞扬
20、3%没有鱼鳔,我们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就会沉入海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因此,我们自然练就了最强壮的躯体。
21、围绕化压力为动力这一中心来谈
22、作文:评分标准:21分切入评分

  《童趣》
  例题:文言词的解释,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文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其中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明( )察( )秋毫 必( )细( )察其纹理 故( )时有物外之趣( ) 私( )拟作群鹤舞( )于空中 则或( )千或百 昂( )首观( )之

  果( )如鹤唳( )云端

  参考答案: 清楚 观察 一定 细心 所以 乐趣 私下 飞舞 有的 抬起 观看 果然 鸣叫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 》,作者是 代文学家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 ”的经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童稚( ) (2)鹤唳( ) (3)土砾( )

  (4)丘壑( ) (5)癞蛤蟆( ) (6)藐小( )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余忆童稚时( ) (2)项为之强( ) ( )

  (3)果如鹤唳云端( )( ) (4)以丛草为林( ) ( )

  (5)方出神( ) (6)兴正浓( )

  (7)驱之别院( ) (8)则或千或百( )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

  1、( ) ----------------------------------------------------------

  2、( ) ----------------------------------------------------------

  3、( ) ----------------------------------------------------------

  4、( ) ----------------------------------------------------------

  五、翻译下列句子。

  5、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6、故时有物外之趣。

  7、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8、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9、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训练二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以丛草为林( ) 心之所向( )

  二虫尽为所吞( )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 物外之趣( )

  常蹲其身( ) 怡然称快( )

  必细察其纹理( ) 果然鹤也( )

  二、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5、(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6、一日,见二( )虫斗( )草间。

  7、常蹲其身,使( )与台齐。

  三、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8、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9、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10、 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童趣》检测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读音写汉字。 1、项为之强。( ) 2、童稚( ) 3、鹤lì( )云端 4、土lì ( ) 5、怡然( ) 6、hè( ) 7、lài虾蟆 8、明察秋háo( ) 9、藐小( ) 10、拟zuò( ) 二.用加字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语。 1、必细察其纹理( ) 2、兴正浓( ) 3、果如鹤唳云端( ) 4、以丛草为林( ) 三、用换字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语。 1、昂首观之( ) 2、项为之强( ) 3、方出神( ) 4、驱之别院( ) 四、用解释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词语。 1、 怡然称快: 2、 明察秋毫: 3、 怡然自得: 4、 庞然大物: 5、 夏蚊成雷: 五、填空题。 1、《童趣》作者是 代文学家 ,选自 。 2、余忆童稚时,能 , ,见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 。 3、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 ,凹者为壑, , 。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 , 。 六、解释下列加点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能张目对日( ) 余忆童稚时( ) 1、日 一日 ( ) 2、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 ) 徐喷以烟( ) 3、观 作青云白鹤观( ) 4、以 以丛草为林(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项为之强( ) 5、之 项为之强( ) 6、为 以丛草为林( ) 驱之别院(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必细察其纹理( ) 7、其 蹲其身 ( ) 七、运用。指出加点字的意思。 1、通假字:项为之强 2、词类活用:鞭数十 八、翻译句子。 1、状语后置:又留蚊于素帐中。 2、省略句:蹲其身,使与台齐。 3、被字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九、根据所给意思,选择课文中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1、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 2、超出事物的本身。( ) 3、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 4、未染色的帐子。( ) 十、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选文第①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7.选文第②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①②段间有什么关系?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10.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 附加题:你能根据下面句子中数词的使用情况,总结一下这几个句子使用数词的规律吗? ①见二虫斗草间。 ②盖一癞虾蟆。 ③鞭数十,驱之别院。

  1.从基础做起,注音:

  明察秋毫( ) 壑( ) 癞( ) 鞭( )

  2.沈复,字______________,长洲(现在______________)人,清代____________。

  3.据原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_,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如鹤唳云端,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第三自然段: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个小翻译!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见二虫斗草间。

  6.让学生听录音,概括出文中描绘了几件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8.弄清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2)又留蚊于素帐,徐喷以烟。( )

  (3)鞭数十,驱之别院。( )

  (4)以虫蚊为兽。( )

  9.弄清加粗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1)必细察其纹理( ) (2)昂首观之( )

  (3)使其冲烟飞鸣( ) (4)常蹲其身( )

  (5)观之,兴正浓( ) (6)驱之别院( )

  10.运用下列词语造句:

  (1)明察秋毫 (2)藐小

  (3)怡然自得 (4)庞然大物

  11.简答题:

  (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举例说明)

  (2)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并说明原因。

  12.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很多趣事,请你学着运用记叙、描写的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说出自己童年的一件或两件趣事。

  参考答案

  1.háo hé lài biān

  2.三白 江苏苏州 文学家

  3.夏蚊成雷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徐喷以烟 青云白鹤观 怡然称快

  4.略

  5.(1)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

  (2)常蹲下身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3)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4)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争斗。

  6.帐中嬉蚊 神游丘壑 鞭驱虾蟆

  7.(1)见/……必/……故/……

  (2)……则/……/果然……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之/……作/……

  (5)见/……庞然大物/……,盖/……

  8.(1)自己 (2)慢慢地 (3)用鞭子打 (4)把……当作……

  9.(1)代藐小微物 (2)代夏蚊 (3)代蚊子 (4)代自己 (5)代二虫

  (6)代虾蟆

  10.略

  11.(1)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举例略)

  (2)略(言之成理即可)

  12.略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词语解释
  1.子: 2.说: 3.愠: 4.君子:

  5.吾: 6.日: 7.三省: 8.信:

  9.传: 10.罔: 11.殆: 12.女:

  13.齐: 14.弘毅: 15.已: 16.凋:

  17.其: 18.恕:

  二、一词多义

  三、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在《<论语>十则》中,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3.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结合的过程,“ , ”这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同时,学习又是相互联系,从旧知中不断获得新知的过程,这自然使我们联想到《论语》中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年2月18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则》中的“_______
  _______ , ”来表达了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
  5.《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 , 。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的“_______

  , 。”
  7.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但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
  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参考答案
  一、词语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2.说:“悦”的古字,愉快。 3.愠:生气,发怒。 4.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人称代词,我。 6.日:每天。 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8.信:真诚,诚实。 9.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0.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1.殆:疑惑。 12.女:人称代词,你。后作“汝”。 13.齐:相同。 14.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刚强。 15.已:停止。 16.凋:凋谢。 17.其:大概、也许。 18.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二、一词多义
  为(做,当)(就是)(作为) 其(大概、也许)(他们)
  三、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快乐)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明智)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4.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5.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7.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8.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
  道远 。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然数年恒不一见( ) 2、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 )

  3、往来屑屑 ( ) 4、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 )

  5、连亘六七里 ( ) 6、或凭或立,不一状 ( )( )

  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8、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 )

  9、见山上人烟市肆( ) 10、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

  11、层层指数( ) 13、直接霄汉 ( )

  14、黯然缥缈 ( ) 15、窗扉皆洞开( )

  二、请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通 通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 然数年恒不一见。

  ②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③ 既而风定云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⑤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⑥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⑦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⑧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四、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见宫殿数十所 B、 层层指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 数至入层

  C、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D、 或凭或立不以状

  又闻有早行者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A、然数年恒不一见( ) B、 见宫殿数十所( )

  尘气莽莽然 (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C、始悟为山市 ( ) D 又闻有早行者(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 )

  六、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数年恒/不一见。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太多了,先用吧!!!!!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观察极细小的事物(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陈太丘与友期】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没有这个闲工夫.....

  • 初一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答:32.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 2. 要初一语文古文试卷题目和答案 要快 7-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初一语文古文填空
    答: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却话巴山夜雨时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 文言文练
    答:2.重视课文后“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练习设计,积累文言实词。 新教材中文言课文后都附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一道练习设计,多数从文言实词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实词的意义、用法,一词多义现象等掌握情况,如第一册《鸿门宴》课后练习第三题辨析“因、如、举、谢、意”的多义现象。这些一词多义现象的练习设...
  •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测试题
    答:10、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1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初一到初三语文基础古诗文
    答: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6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9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
  • 初一语文古文题
    答:1、治经为(博士)邪。古意:(当时专掌经学传 授的学官 ) 今意:(学位的最高一种 )2、(会)宾客大宴。古意:( 适逢) 今意:( 会议)二、翻译下面古文句子。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译文: 与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
  • 初一世说新语课后文言文题
    答:1. 初一课外文言文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是什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
  • 初一难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答:【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5.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10/04/19 22:55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
  • 初一年级下语文古文练习题
    答: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训练
    答: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训练 1、《观沧海》中,诗人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 句子 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沧海》中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