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三公是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谁是周武王?

周武王,名发,文王姬昌子。武是他死后的谥号。周文王有十个儿子,武王排行老二。长子伯邑考早亡。武王同母弟八人,有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丹季载。兄弟十人中,武王和周公旦最有才干,经常帮助父亲处理政事。周文王死后,武王即位。据《礼记·文王世子》说,武王只比父亲小十四岁。武王即位时,年已八十四。
周文王生前的最后七年中,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败耆国,五年伐邘,六年伐崇侯虎。七年干了六件大事,造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周武王继承父志,采取正确的政策和策略,稳扎稳打,终于完成了灭殷的大业,开创了有周一代七百余年的江山。《史记·周本纪》说:
“武王克商,成王定之,康王息民。”这就是说,周人夺取全国政权是武王一手实现的,从而把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周武王功不可没,往往同文王相提并论,成为历史上的名王之一,而被后人所称颂。

周王是奴隶社会国家的最高代表。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师保”。如周文王、武王时的重要谋臣太公望,就被尊称为“师尚父”。成王时,周公为师,召公为保,共同辅政。一直到康王时,召公还担任太保。师保统辖诸侯百官以奉侍周王,在政治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三公: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西汉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三公】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2.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3.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4.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5.星名。《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张守节 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晋书·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周武王的三公是指:周公姬旦、召公姬奭、毕公姬高。
“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他继承其父文王灭商遗志,重用姜尚及周公、召公、毕公等臣,并乘商朝大军在东南的机会联合西南各族率军东攻,大败商军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一举灭商。建立西周,定都于镐。”

三公指的是周公、召公、毕公.

三公指的是周公、召公、毕公.而辅弼指的是辅佐辅助的意思.
当时文王临死时嘱武王早图灭商。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姜尚、周公、召公等人治理国家,周朝日益强盛.

三公指的是周公、召公、毕公.

周公是周武王的第二个弟弟

而辅弼指的是辅佐辅助的意思.
当时文王临死时嘱武王早图灭商。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姜尚、周公、召公等人治理国家,周朝日益强盛.

周公是周武王的第二个弟弟

周公姬旦、召公姬奭、毕公姬高

  • 太师算多大官职?
    答:朝代不同太师的官职也不一样 晋初依《周礼》,备置三公。三公之职,太师居首 元史百官志曰 周武王执政以后“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正一品,银印,以道燮阴阳,经邦国 明史 清史稿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这里的太师还...
  • 历史上国师是什么职位?
    答:历史上国师是太师职位,太师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周时为“三公”;汉哀、平间,尊为“上公”地位更在“三公”上,其后魏、晋、江左均随称“上公”;后魏称“三师”;...
  • 太师大还是王爷大?
    答:无法比较,因为都是封号。1、太师: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周时为“三公”;汉哀、平间,尊为“上公”地位更在“三公”上,其后魏、晋、江左均随称“上公”;后魏称“三师”...
  • 太师大还是王爷大?
    答:无法比较,因为都是封号。1、太师: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周时为“三公”;汉哀、平间,尊为“上公”地位更在“三公”上,其后魏、晋、江左均随称“上公”;后魏称“三师”...
  • 国师、太师有差别吗?那太傅、太保呢?
    答:特别是太师一职,商周时很对著名的人物当过“太师”,商朝纣王的时候,箕子就是殷商的太师。周武王伐纣的时候,姜太公是周武王的太师。之后,周公旦(就是周公解梦那个周公)当过太傅,同时期辅政的召公担任太保,太公为太师。《大戴礼记》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秦、西汉的时候,...
  • 太师在古代是几品官职,是干什么的?
    答:回答:太师【太师】指官职又名太宰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宋史百官志载“太宰,一人。周武王时,周公旦始居之,掌邦治,为六卿之首。秦、汉、魏不常置。晋初依《周礼》,备置三公。三公之职,太师居首,景帝名师,故置太宰以代之。太宰,盖古之太师也。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
  • 太师和丞相谁大?
    答:视情况而定。“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太师,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周时为“三公”;汉哀、平间,尊为“上公”地位更在“三公...
  • 商容封神了吗
    答:没有。商容,商末殷纣王时期主掌礼乐的大臣,著名贤者。因为不满纣王的荒唐暴虐,多次进谏而被黜;一说他曾经试图用礼乐教化纣王而失败,逃入太行山隐居。周武王胜殷之后,欲封其为三公,辞不受,武王遂表商容之闾以示对忠臣贤者的尊敬。轶事典故 化纣失败 商容是主管礼乐的大臣,曾经执着跳舞的羽和...
  • “太师”在各朝是什么样的官职?
    答:太师 【太师】指官职又名太宰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宋史百官志载“太宰,一人。周武王时,周公旦始居之,掌邦治,为六卿之首。秦、汉、魏不常置。晋初依《周礼》,备置三公。三公之职,太师居首,景帝名师,故置太宰以代之。太宰,盖古之太师也。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
  • 起源于商周后期成为荣誉职衔的除了三公三孤外,还有什么?
    答:三公三孤和太子的三师三少均为勋戚文武大臣的加官、赠官。其起源很早,但后期则变成了荣誉头衔。三公三孤 三公三孤,简称公孤。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太师,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古时三公之首,周置﹐为辅弼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