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内功修炼心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求一些内功修炼的心法

  少室长灯明四季,禅影伴灯靠真气.谷水只能润肌肤 ,唯有真气维身力.

  气功练成三妙指旨,一静二松三匀细.静皆心空无一染,万物如石沉海底.

  松皆放肌如流沙,血随气运缓缓下.呼吸深长细而匀,长短相等毫不差.

  少林气功修炼的基本法则有四,即静,松,匀细,恒.

  1:静 练气功时思想要完全集中,有歌诀曰:"莫看面前仙女行,莫思门外玩活龙,莫怕金刀取首级,仿似独君深山行."具体来说,就是练功时要思想集中,排除一切杂念,其法是意守丹田.因丹田是男子之精室,女子之胞宫宅室,也是气之海的聚地,"丹田即气海,能消吞百疾."所以意守丹田是练气功的首要原则.拳谱云:舌抵上腭摄真气,气注丹田成神威. 练气功时,一是意守丹田,二是舌抵上腭,摄气归意,意从脑施.这样才不至于使人的宗,卫,元三气流散.内经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顺血畅,血壮气强,气快血疾.总之,血为气壮力,气为血导航,对气功来说,尤其如此.摄气即聚气,发气即发劲,气到力到,气乃精也,气乃力也.

  上述练气功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易做难练,主要是刚开始练时,思想难以集中.这里老前辈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求静的方法,如"暗算",即不发声的数数,或以呼吸计数,即把一呼一吸定为一息,数息数.这样久而久之,思想就会集中,"静从思中来,"思想集中,心思皆静.

  2:松 全身的肌肉要放松.拳谱云:松者气宜达,气足再摄存. 在习武交手中,为了对付对方的各种攻势,随时采用不同方法还击,一拳一足,皆需调气(即换气),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这些过渡皆需调气.调气前必先检气,不松者难移,松者才透气,才顺气.这是"松"在气功中的作用.

  3:匀细 练气功时,要使呼吸粗细均匀,长短相宜,呼则呼进,吸则吸满,切忌长吸短呼,或是长呼短吸.

  4:恒 要早、午、晚三练.拳谱云:晨练泄废纳新气,午练顺逆精气蓄,夜深旋气发精锐,弹指穿木如插席.

  1)早练:人体经过一夜平卧,体内的废气必然聚积.而早晨练气功,一可舒展筋骨,泄尽废气;二可纳入新气,整体振神.

  2)午练:人体经过半天的活动,易致气逆,失静,静而无力.午练可调气归穴,导静畅顺.但午练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15分钟即可。

  3)披星练:也叫夜深练。夜半更深,万籁俱寂,宜使思纯心专,气宜领发。

  运气方法 运气也叫用气。运气的过程是先换气,然后以意领气,下沉丹田(即全身之气汇于丹田),最后发气(发气即发力),内功以意领气,外功以意迸气,气与力的融合即为气功。运气歌诀:

  四更黎明速起身,面向东南吸气深。三呼三吸泄废气,吐故纳新舒肺门。

  呼则足跟往上提,展臂抡手向前伸。吸则扩胸展双肺,足跟落地臂侧分。

  呼气前探吸后仰,骨节筋外展绷紧。动则舌顶上腭处,全身宗气聚阀门。

  运气上达昆仑峰,缓缓下注达脚心。起落开合贯一气,上下左右紧附身。

  气出丹田达指尖,气回肺腑手足紧。手滚而出意气催,身滚而动摄气存。

  少林气功妙在练,久练功深推山滚。

  每日清晨,面向太阳,吸气三口。然后运气。上运达昆仑,下运至脚心。手之出入,足之进退,身之左旋右转,起落开合,练成一气。

  1:换气 换气也叫吐故纳新,是练习气功的准备动作。每日清晨约五点钟起床,到空气新鲜的地方,面向东南挺身而站,脚足立成八字形。先活动头颈,再活动四肢、腰等部位片刻。两手由胸前分开,由下向外、向上、向前划弧。同时开始吸气,当两手平肩时,两肘向后张,使胸部扩张。当两臂向上越头伸直时,脚跟离地上提,用力吸一口气。然后两手由头上缓缓向前、向下、上身慢慢前俯,同时用力呼气。当两手下落过膝时,两掌五指环扣交叉,尽量下按,使两掌心着地,两膝绷直,用力吸一口气。然后两手松开,慢慢向上划弧,开始吸气,上身慢慢直起。就这样起身吸气,俯身呼气,一呼一吸,反复进行5~7次。

  无论练内功、外功,都必须先学练换气。这个动作虽然简单易学,但在气功中却是很重要的一环。换气,不仅是气功的基础功,而且也是永恒功,要每天坚持不懈。

  2:气沉丹田 丹田的部位,寺院众僧说法有别。东院气功大师淳济认为丹田在脐下一寸五分,南院气功大师贞绪认为丹田在肚脐下三寸,少林寺方丈德禅法师认为丹田的部位是在肚脐下的一片,首座僧素喜武师也认为丹田是肚脐至关元穴的一片。拳谱曰: 丹田位脐下,三寸正中间。换气五七循,意守在丹田。

  调息聚关元,动源在丹田。意领发四梢,瘦汉担泰山。

  四两拨千斤,丹田是力源。

  以意领气,使气入下腹正中为“气沉丹田”,每天早上换气后,或挺身站立,或站弓步桩,马步桩,开始以意领气,每时每刻都以意调息,意守丹田。丹田之法,为气功之母法。丹田之气为虎力之源。在练此法时,切记要有耐心,恒者必成。

  三、气发丹田 以意领气,使气沉丹田,渐而聚之丹田。缩腹而藏卫气、元气,然后动而疾发,进丹田之气为“气发丹田”。进也叫发劲,少林寺已故气功大师贞俊认为:“丹田为气功之根,洪流之源”。意思是说“丹田”是气功之本,是生泄元气之府,拧劲之库,发劲之源。当全身之宗气、卫气、元气汇聚在丹田时,就可以发出强大的力量。右动者,进劲即达右,:左动者,进劲即达左;上动者,进劲即达上;下动者,进劲即向下;全身百节齐动者,进劲即疾注百节‘势如山崩。

  动与进要同时发动,周密配合,久练方见成效。开始先动手、动脚。练到数月后,再动腿、动肘、动膝。继而练身、练跃,然后再逐步练手功、足功、腿功等。

  四、意守丹田 意守丹田即是用意静思丹田,默默的坚守。此法说起来比较抽象,特别是初学者更感玄妙。其实不然,常言说:“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定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

  练意守丹田的时辰一般以早晨6-7时、上午9-10时、下午2-3时、晚10-11时为宜。初学者每次练10-30分钟,一年以后每次练30-60分钟,早晨和晚上可适当延长时间。

  五、练气要领(内功)

  1、因人制宜,选择合适的形式,先练气法(即以舌顶上腭,闭口,鼻施呼吸,意守丹田)。

  2、以静为纲,始终如一,或坐或站,肌体必须保持自然,肌肉放松。

  3、以意领气,思则气到,意不可乱,意不可逆。

  4、有始有终,不可敷衍,更不可半途而废。

  外功:1、每日清晨起床后先拔筋运气,三呼三吸,泄废气,纳新气,即吐故纳新。

  2、先静而后运气,气沉丹田,疾收疾发。

  3、气与力合,脑与心合,心与意合,以意领气。又必须以目视其标而及与脑,由脑施策,以意领气,以气壮力,以力动气,以气发劲。

  4、练内功,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5、练外功,必须坚守“苦与恒”的妙决。凡属少林功夫,无苦不成材,无恒不成功。若无恒则心中停练,会使功夫半途而废。

  6、练者必得其法。仅靠苦与恒,而不得其法,也难成才。要练成真功,必须拜良师指教,刻苦练功,虚心学习诸家之长,补己之短,持之以恒。

  练气的注意事项:

  1、每天早晨三呼三吸,吐故纳新时,必须选择空气新鲜的场所,免得吸入浊气,导致胸肺滞积,影响身体健康。

  2、过度饥饿或刚用过饭时,过量饮酒和情绪不畅时,不适宜练外功。

  3、练内功或外功,都必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杂乱无章,操之过急,严防气血倒置,影响身体健康和练功效果。

  4、调整饮食节律,切忌暴饮暴食。要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有利于练功。

  5、患有高血压、严重心脏病等症及热性病高热期、结核病活动期、大病恢复期、妇女经期,禁练外功。

  气血逆滞与纠正:

  初练意守丹田,因方法不当或意乱失调,容易导致气逆凝滞,造成下腹部胀满,甚则串痛或全身不适。如有此症状,可采用按摩法或针刺法解除。如气凝下腹,产生下腹胀满或串痛时,可用中指按压气海穴(脐下正中一寸五分)或关元穴5-7次,并由下向上按摩1-3分钟,即可解除。用针刺上述穴位,亦可除患。

  少林气功也同其他门派气功一样,如违背练功法则和注意事项,就将导致气血逆行,脏腑功能紊乱,即所谓的“走火入魔”。为此特将违犯练功原则,出现偏差的纠正辩法提供给初学者参考。

  1、泰山压顶:自觉气聚头顶,头部有明显的胀痛和重压之感。此偏差可通过改练其他功法,使全身或局部放松来予以纠正,也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采用补泻法,用手指点按太阳、风池、合谷、涌泉等穴,每穴点按30-50次,片刻即可消除。

  2、前额凝粘:自觉气聚前额,有前额贴了一张膏药之感。此症状可通过改练“十段功”中的“韦驮棒杵”,使局部肌肉放松,予以解除。也可用手指点按上星、太阳、风府合昆仑等穴,施泻法来缓解纠正。

  网上找的

气功?丹道?仙道?我所知者,武道站桩。
汝可觅王芗斋先生和解守德先生的文章,一览便知大概。于养生,当知无碍矣。若论到技击,实不敢妄言,有见学个十年还是抡拳而上者。现今所见技击,大多是拳头,少见拳法。吾有一点体会,气以直养而无害,就是自然呼吸便好。

吾幼时(初中)甚迷恋武术气功之学。后醒悟,硬气功能用于技击者无。遥想王芗斋先生伸手判输赢的功夫,顿觉其他实是小道。王老功夫不说空前绝后,怎么都可以说响震寰宇,名扬海内外了。可惜,现今意拳有此功力者无。相反,太极拳倒是人才辈出。解守德先生,年轻有为,讲理通彻,发力放人都是弹抖而出。杨军太极也是内力充沛,吾观之有龙虎之象,是当之无愧的拳法。意拳门内,吾知者,唯韩氏意拳能不接触人身体,将人弹抖放出。形意门,恕我孤陋寡闻,我在网上,没见一个能弹抖放人,实是风水尾矣。以上仅是个人一点体会与拙见,不对处请斧正。

一、 盘龙卧虎似冬眠、金刚跏趺修佛仙
1、择一空气新鲜之地(或床上、或地上)盘脚而做,盘坐时,右脚放在左腿上,左脚放在右腿上,成一字麻花式型盘坐式,此为跏跌式。二手掌心分别置于左右两膝上,手心向上,手掌呈自然伸开状,掌心劳宫穴,即膻中印堂对太阳(晚上对月亮)方向。要求身体正中、体态安然、全身放松、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呼吸要自然呼吸法、且讲究“细、匀、长”即呼气吸气、气量细小,均衡等量,呼吸周期略长于平时所有时间。初学者,可用数息法,数息时,用自己的耳朵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意念:意想天地之真气(阴阳之精华),从百会穴、劳宫穴同时进入丹田。对初学者为增加丹田意念,吸气时意想天地真气,从口鼻腔吸入,顺气管慢慢向下移动,用意念引气入丹田,在丹田稍加停留纳入吸收,再将废气慢慢引出,从口鼻腔呼出,此为一个采气周期,每天采气时间不少于半小时为宜。说明:①丹田:是指下丹田,在脐下一寸半之三寸间有腹内(不需要格确定)。②对于初学者或因条件所限不能随时入静者,也不要着急,只要放松思想,时时提醒自己入静即可。也可默念“自己入静、练好气功。③当自己练过一段时间后,有的人会感到丹田发热、麻、胀、疼等感觉,次谓这“气感”亦即内气之产生。久而久之,气感更加明显,热感传遍全身,有的人气感不是从丹田而起,而是起自身体其他部位,也不为怪,因为人性格各异,敏感不一,此时只需增加丹田之意念,时间一长,丹田即可产气,如果久练仍不明显,也不要着急,只要调整身行心意一定会有气感的。
收功:练功养气约半小时后,即可收功,此时意想天地(真气)渐渐贮存于丹田或全身之中,再慢慢深吸一口气,与口中津液一起咽入小腹,身体进入常态,慢睁双眼,并用手掌掌心轻轻按摩丹田及全身。
注意事项:凡盘腿而坐者必须起来散步或揉眼几分钟,以活络气血。
二、 金龙出洞左右顾、仙人指路取灵丹。
1、 准备动作:身体自然而立,两腿距离比肩稍宽,两手自然下垂,呼吸自然。
2、 动作:①两手手心慢慢转向上方缓慢担至胸前。②右手拇指和食指伸展,其余三指自然向手心弯曲,用力慢慢向右方推出,然后慢慢收回胸前呈原来掌形,再换左手,推向左方,动作要领同右手。动作反复10次。
3、 意念①站立准备时先将丹田之气沉下。随左右手动作,意想丹田之气慢慢提到膻中(胸口)再经上下臂外侧中间骨肉气道。具体位置由练功者自己规划,刚练时可能气感不明显,只要久而久之就能显著。②将丹田之气推到劳宫穴后,再意想天地真气集于手掌周围,然后用意念集中精力慢慢采收真气从劳宫穴按推气之气道收回真气,聚气于丹田。③行气所到之处应感意念气感如热、麻、胀等,如气道不畅,可稍闭气动力,以血摧气时,丹田可有热感,此时,腹肌应放松,不要鼓肚,丹田热感不能急于求成,几天后一定会有的。⑤行气聚气时,有时肚子发响如同有放屁之感觉,此时应量提肛收闾,并意守丹田,以此来防止放出,过一会儿一般“假屁”即消失。如实在忍不住,才为真屁,放之即可。
4、 收功同第三种功法
三、 老牛拉车慢车行,金刚排难取真经。
1、 准备动作:自然而立,两脚距离比肩稍宽,呼吸自然,气沉丹田。
2、 动作:收腹闭气,身体慢慢下蹲呈中资马步状,(开步比肩稍宽,膝关节呈30度角弯曲身体中正,含胸拔背,腹部稍放松头有上顶之意)两手向上提至腰间,手形及指掌动作同仙人指路要领,只要是动作指向是腰际至丹田,再从丹田直接引气上下臂及劳宫穴推至身体正前方然后慢慢收回呈掌形回至腰间。
3、 意念:基本上同仙人指路一样,由丹田直接运到大臂、小臂到劳宫穴及手指。再意念天地真气从劳宫穴顺原气道回至丹田。
4、 切记练功中动作一定要慢,初学者更为重要,要有气动行的时间,以意领气,缓慢运行,运作不可过份用力造成经力代意,以力代气是错误的,这是初学者容易出现的毛病。但也不可不用一点力,这里的意思是指,根据个人感觉,以增强气感打通气道为目的的。
5、 运气(推气)要闭气,回掌采气要呼吸自然,动作要连续做10次为宜。
6、 收式时要气沉丹田,深吸一口气直下丹田,然后缓慢呼出,呼吸转为自然,然后放松身体,呈准备动作状。
四、 山羊顶头死不悔,金刚拜佛心意诚。
1、准备姿式同前几种功法。
2、动作: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离墙壁约1尺半距离(可根据个人需要适当调整人与墙 的距离)。上身与脚呈120度弯腰头顶墙壁,头顶着墙面上为星穴部位和前额上部。②吸气放松头顶,呼气用力顶墙并可适当伴有鼻腔喷气声音,吸气放松。③顶墙时整个身体往头顶用力。④两手背向腰部。
3、收功:同前种功法。
五、大鹏展翅九万里,金刚较力拉满弓。
1.准备动作同前功法。
2.动作要领:①收腹闭气两手劳宫相对,两手距离约十公分,左手在下,右手在上。②两手同时用力右手向右上方拉气,左手向左下方拉气,两劳宫穴保持相对方向。③两腿随两手拉气而自然下蹲曲腿,形成马步站桩姿式。④两手拉至八分满后全身放松,缓缓呼气,慢慢收回成原捧球状。⑤收腹闭气,同时换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向左上方拉,右手向右下方拉成八分展臂,然后收回,其要领同前。如此左右手交换在上,拉气10次。
3、意念:①拉气前先将丹田之气注满,然后闭气拉气时意想丹田之气经膻中,大小臂行至劳宫穴将阴阳之气拉开,两手收回时又意想天地灵气从劳宫穴灌入,顺气道回到丹田之中。②拉气收回时意念要配合呼气待将真气从劳宫穴收入后,要会同口鼻腔之气一同沉入丹田。
4、收功:当拉气会成预备姿势后,全身放松,慢慢拉长呼吸,松成自然站立姿式。
六、扶摇直上九重天,神童举杵天地颤。
1、预备式同前。
2、动作要领:①收腹闭气,两手劳宫穴上下相对,然后慢慢用力分开,右手在上,左手在下。②慢慢拉气过头顶上手劳宫穴对百会穴,停留一分钟,同时左手向下拉至丹田停留一分钟。③慢慢收回呈原状,然后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动作如②,如此反复10次。
3、意念意想天地之气涌泉劳宫穴进入丹田和百会穴即下取地气于丹田,上取天气于百会,同时随手的收回再将百会所采之气汇入丹田,然后随呼吸和手的拉开再交废气排出。4
4、收功同第五种功法。
七、青龙出海探丹阳,排邪去污修正果。
1、预备式同前。
2动作要领:①两脚与肩稍宽,上身向下弯,双手尽量触摸双脚,弯腰前先吸气如丹田,慢慢将气呼出。②双手在脚部稍稍留两秒钟,然后意想采地气于涌泉穴,双手轻轻触住双脚向上移回立起,双手停至丹田处。③在丹田停留一下双手将废气慢慢顺双腿,随双手慢慢推至涌泉排出。
意念:此为采阴气(地气)意想吸气如经两腿内侧至会阴再入丹田,然后弯腰时排通下肢气道。立起来再从原气道采回地气到丹田。(反复15次)
4\收功同前。注:练此功可附加练四平步站桩,时间5分钟加至30分钟。意想地气入丹田以利于下肢契丹畅通。
姿式:大腿与地面平等,与小腿垂直,提肛收闾,身体中正.含胸拔背,腹部稍稍放松,头有上顶之意.两眼稍闭,神光内敛,初练者双腿及身体会发颤,冒虚汗,此为正常.
八、 鱼过龙门任遨游,苦行修炼成佛身。
1、 预备同前。
2、 动作:①择一空气新鲜之地,高姿马步站桩,背朝太阳,含胸拔背,全身要放松自然,精神集中,神态安然,眼神内敛。②命门穴对准太阳,呼吸自然,舒畅、轻松、愉快。③坚持时间以15至30分钟为宜,初学者可根据自己情况而定。④采气时间一般为早晨或午饭后。晚上可对准圆月。阴雨大雾天及月缺时不可练此功如练必须在室内较温暖之屋。没有太阳,月亮天可在室内,对准太阳、月亮大概位置。
3、 意念:此功有大功告成之悦感,应全身尽量放松,意想日精月华之灵气从命门之气运往背部、胸部、腿、臂、脚、头部等,以布气全身。背薄如纸,即命门通、全身通、一通百通,四通八达温煦五脏,练功于脏腑,通气于全身。
4、 收功:同前几种功法,练完此功后,可意守丹田几分钟。

内功是修炼内在的功夫,这个内包含的内容主要是:精、气、神,所以气功的说法不科学,精气神怎么炼:我个人观点是以神为主,因为我们身体的形、精、气都是由神控制的,神(精神)旺则精气足,所炼神是直指大道:
1、养神(放松)
学会入静、放松,不糊思乱想,微闭双目,但不要晕睡
2、聚神(集中注意力)
基本功法由意守丹田等,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地方,前提还是要放松
3、炼神(意念)
试着用意志去控制和改变事物,如运气、移动物体等
4、参悟
自已去冥想吧
一、 盘龙卧虎似冬眠、金刚跏趺修佛仙
1、择一空气新鲜之地(或床上、或地上)盘脚而做,盘坐时,右脚放在左腿上,左脚放在右腿上,成一字麻花式型盘坐式,此为跏跌式。二手掌心分别置于左右两膝上,手心向上,手掌呈自然伸开状,掌心劳宫穴,即膻中印堂对太阳(晚上对月亮)方向。要求身体正中、体态安然、全身放松、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呼吸要自然呼吸法、且讲究“细、匀、长”即呼气吸气、气量细小,均衡等量,呼吸周期略长于平时所有时间。初学者,可用数息法,数息时,用自己的耳朵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意念:意想天地之真气(阴阳之精华),从百会穴、劳宫穴同时进入丹田。对初学者为增加丹田意念,吸气时意想天地真气,从口鼻腔吸入,顺气管慢慢向下移动,用意念引气入丹田,在丹田稍加停留纳入吸收,再将废气慢慢引出,从口鼻腔呼出,此为一个采气周期,每天采气时间不少于半小时为宜。说明:①丹田:是指下丹田,在脐下一寸半之三寸间有腹内(不需要格确定)。②对于初学者或因条件所限不能随时入静者,也不要着急,只要放松思想,时时提醒自己入静即可。也可默念“自己入静、练好气功。③当自己练过一段时间后,有的人会感到丹田发热、麻、胀、疼等感觉,次谓这“气感”亦即内气之产生。久而久之,气感更加明显,热感传遍全身,有的人气感不是从丹田而起,而是起自身体其他部位,也不为怪,因为人性格各异,敏感不一,此时只需增加丹田之意念,时间一长,丹田即可产气,如果久练仍不明显,也不要着急,只要调整身行心意一定会有气感的。
收功:练功养气约半小时后,即可收功,此时意想天地(真气)渐渐贮存于丹田或全身之中,再慢慢深吸一口气,与口中津液一起咽入小腹,身体进入常态,慢睁双眼,并用手掌掌心轻轻按摩丹田及全身。
注意事项:凡盘腿而坐者必须起来散步或揉眼几分钟,以活络气血。
二、 金龙出洞左右顾、仙人指路取灵丹。
1、 准备动作:身体自然而立,两腿距离比肩稍宽,两手自然下垂,呼吸自然。
2、 动作:①两手手心慢慢转向上方缓慢担至胸前。②右手拇指和食指伸展,其余三指自然向手心弯曲,用力慢慢向右方推出,然后慢慢收回胸前呈原来掌形,再换左手,推向左方,动作要领同右手。动作反复10次。
3、 意念①站立准备时先将丹田之气沉下。随左右手动作,意想丹田之气慢慢提到膻中(胸口)再经上下臂外侧中间骨肉气道。具体位置由练功者自己规划,刚练时可能气感不明显,只要久而久之就能显著。②将丹田之气推到劳宫穴后,再意想天地真气集于手掌周围,然后用意念集中精力慢慢采收真气从劳宫穴按推气之气道收回真气,聚气于丹田。③行气所到之处应感意念气感如热、麻、胀等,如气道不畅,可稍闭气动力,以血摧气时,丹田可有热感,此时,腹肌应放松,不要鼓肚,丹田热感不能急于求成,几天后一定会有的。⑤行气聚气时,有时肚子发响如同有放屁之感觉,此时应量提肛收闾,并意守丹田,以此来防止放出,过一会儿一般“假屁”即消失。如实在忍不住,才为真屁,放之即可。
4、 收功同第三种功法
三、 老牛拉车慢车行,金刚排难取真经。
1、 准备动作:自然而立,两脚距离比肩稍宽,呼吸自然,气沉丹田。
2、 动作:收腹闭气,身体慢慢下蹲呈中资马步状,(开步比肩稍宽,膝关节呈30度角弯曲身体中正,含胸拔背,腹部稍放松头有上顶之意)两手向上提至腰间,手形及指掌动作同仙人指路要领,只要是动作指向是腰际至丹田,再从丹田直接引气上下臂及劳宫穴推至身体正前方然后慢慢收回呈掌形回至腰间。
3、 意念:基本上同仙人指路一样,由丹田直接运到大臂、小臂到劳宫穴及手指。再意念天地真气从劳宫穴顺原气道回至丹田。
4、 切记练功中动作一定要慢,初学者更为重要,要有气动行的时间,以意领气,缓慢运行,运作不可过份用力造成经力代意,以力代气是错误的,这是初学者容易出现的毛病。但也不可不用一点力,这里的意思是指,根据个人感觉,以增强气感打通气道为目的的。
5、 运气(推气)要闭气,回掌采气要呼吸自然,动作要连续做10次为宜。
6、 收式时要气沉丹田,深吸一口气直下丹田,然后缓慢呼出,呼吸转为自然,然后放松身体,呈准备动作状。
四、 山羊顶头死不悔,金刚拜佛心意诚。
1、准备姿式同前几种功法。
2、动作: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离墙壁约1尺半距离(可根据个人需要适当调整人与墙 的距离)。上身与脚呈120度弯腰头顶墙壁,头顶着墙面上为星穴部位和前额上部。②吸气放松头顶,呼气用力顶墙并可适当伴有鼻腔喷气声音,吸气放松。③顶墙时整个身体往头顶用力。④两手背向腰部。
3、收功:同前种功法。
五、大鹏展翅九万里,金刚较力拉满弓。
1.准备动作同前功法。
2.动作要领:①收腹闭气两手劳宫相对,两手距离约十公分,左手在下,右手在上。②两手同时用力右手向右上方拉气,左手向左下方拉气,两劳宫穴保持相对方向。③两腿随两手拉气而自然下蹲曲腿,形成马步站桩姿式。④两手拉至八分满后全身放松,缓缓呼气,慢慢收回成原捧球状。⑤收腹闭气,同时换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向左上方拉,右手向右下方拉成八分展臂,然后收回,其要领同前。如此左右手交换在上,拉气10次。
3、意念:①拉气前先将丹田之气注满,然后闭气拉气时意想丹田之气经膻中,大小臂行至劳宫穴将阴阳之气拉开,两手收回时又意想天地灵气从劳宫穴灌入,顺气道回到丹田之中。②拉气收回时意念要配合呼气待将真气从劳宫穴收入后,要会同口鼻腔之气一同沉入丹田。
4、收功:当拉气会成预备姿势后,全身放松,慢慢拉长呼吸,松成自然站立姿式。
六、扶摇直上九重天,神童举杵天地颤。
1、预备式同前。
2、动作要领:①收腹闭气,两手劳宫穴上下相对,然后慢慢用力分开,右手在上,左手在下。②慢慢拉气过头顶上手劳宫穴对百会穴,停留一分钟,同时左手向下拉至丹田停留一分钟。③慢慢收回呈原状,然后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动作如②,如此反复10次。
3、意念意想天地之气涌泉劳宫穴进入丹田和百会穴即下取地气于丹田,上取天气于百会,同时随手的收回再将百会所采之气汇入丹田,然后随呼吸和手的拉开再交废气排出。4
4、收功同第五种功法。
七、青龙出海探丹阳,排邪去污修正果。
1、预备式同前。
2动作要领:①两脚与肩稍宽,上身向下弯,双手尽量触摸双脚,弯腰前先吸气如丹田,慢慢将气呼出。②双手在脚部稍稍留两秒钟,然后意想采地气于涌泉穴,双手轻轻触住双脚向上移回立起,双手停至丹田处。③在丹田停留一下双手将废气慢慢顺双腿,随双手慢慢推至涌泉排出。
意念:此为采阴气(地气)意想吸气如经两腿内侧至会阴再入丹田,然后弯腰时排通下肢气道。立起来再从原气道采回地气到丹田。(反复15次)
4\收功同前。注:练此功可附加练四平步站桩,时间5分钟加至30分钟。意想地气入丹田以利于下肢契丹畅通。
姿式:大腿与地面平等,与小腿垂直,提肛收闾,身体中正.含胸拔背,腹部稍稍放松,头有上顶之意.两眼稍闭,神光内敛,初练者双腿及身体会发颤,冒虚汗,此为正常.
八、 鱼过龙门任遨游,苦行修炼成佛身。
1、 预备同前。
2、 动作:①择一空气新鲜之地,高姿马步站桩,背朝太阳,含胸拔背,全身要放松自然,精神集中,神态安然,眼神内敛。②命门穴对准太阳,呼吸自然,舒畅、轻松、愉快。③坚持时间以15至30分钟为宜,初学者可根据自己情况而定。④采气时间一般为早晨或午饭后。晚上可对准圆月。阴雨大雾天及月缺时不可练此功如练必须在室内较温暖之屋。没有太阳,月亮天可在室内,对准太阳、月亮大概位置。
3、 意念:此功有大功告成之悦感,应全身尽量放松,意想日精月华之灵气从命门之气运往背部、胸部、腿、臂、脚、头部等,以布气全身。背薄如纸,即命门通、全身通、一通百通,四通八达温煦五脏,练功于脏腑,通气于全身。
4、 收功:同前几种功法,练完此功后,可意守丹田几分钟。

内功是修炼内在的功夫,这个内包含的内容主要是:精、气、神,所以气功的说法不科学,精气神怎么炼:我个人观点是以神为主,因为我们身体的形、精、气都是由神控制的,神(精神)旺则精气足,所炼神是直指大道:
1、养神(放松)
学会入静、放松,不糊思乱想,微闭双目,但不要晕睡
2、聚神(集中注意力)
基本功法由意守丹田等,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地方,前提还是要放松
3、炼神(意念)
试着用意志去控制和改变事物,如运气、移动物体等
4、参悟
自已去冥想吧

希望楼主不要自学内功,自己找师傅。我朋友自学内功出了问题,在我师傅的帮助下,半年才摆脱困境。听我一句劝,我也是习武之人,知道其利害,为了您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相信书本和网络资源,找师傅才是正道,不然一步走错,一生之痛。望楼主三思。

都是一些不真实的想法

  • 内功心法口诀16字是什么?
    答:内功心法口诀16字: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以侯神水至,再漱再...
  • 内功心法口诀16字是什么?
    答:以道家内功心法为例: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以侯神水至,再漱...
  • 内功心法口诀是什么?
    答:内功心法口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 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像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
  • 16字内功心法口诀是什么?
    答: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
  • 全真教内功心法有什么?
    答:全真教内功心法如下:大道初修通九窍,九窍原在尾闾穴。先从涌泉脚底出,涌泉冲起渐至膝。膝过徐徐至尾闾,泥丸顶上回旋急。秘语师传悟本初,来时无久去无余。历年尘垢揩磨尽,偏体灵明耀太虚。修真活计有何凭,心死群情今不生。精气充盈功行具,灵光照耀满神惊。金锁关穿下鹊桥,重楼十二降宫室。
  • 内功口诀
    答:求一本基本内功心法,不要太复杂 不要太深奥 筑基炼己入门要诀内丹入门功有二:第一步为炼己,其功成标志为丹田气暖,肾如汤煎,气行带脉。 第二步为筑基,其功成标志为气通任督。此后,便进入后天返先天状态,一切有为之法皆不存在。 社会上流传的文武火炼精、采大小药等有为之法,均属似是而非。修炼内丹功,...
  • 内功心法
    答:内功心法,『达摩易筋经』之运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牵引,导行『先天、后天、自然』三门之气,每门各分『九节』行功,每节十二式,共计为108式,练习『达摩易筋经』是以『天门108式』为先行,『天门功』乃是萃取先天 之气为主,故名为『先天导行气功』,先天之气,与生俱来,随孕而生...
  • 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
    答: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 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指导。“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 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
  • 谁有内功心法 口诀。基本的也行啊!?
    答:谁有内功心法 口诀。基本的也行啊!? 挺向往的。练功累不累暂且不说,有一颗心坚持下去就行。想求一部心法口诀... 挺向往的。练功累不累暂且不说,有一颗心坚持下去就行。想求一部心法 口诀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
  • 太极拳内功修炼的心法
    答:太极拳内功修炼的心法 一、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二、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