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破坏的强度理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3
对脆性材料 应该用哪种强度理论进行判断

脆性材料一般用第一、第二强度理论进行判断,
如果三个方向都是压应力,就要采用第三强度理论。

s as through your eyes

一、最大拉应力理论

1.三向拉伸

在三个主应力全是拉伸的情况下,以其中最大拉应力(σ3)是否达到某一临界值来作为物体破坏的依据,而对其他两个拉应力,则不予考虑。

2.有拉有压

在拉应力和压应力共同作用下,以最大拉伸应变达到某个限度,来判断将出现断裂与否。这个限度也是通过简单的试验来确定的。最大拉伸应变ε3为:

碎岩工程学

在单向拉伸时,极限强度为R,故σ3=-R,σ12=0,因此有:

碎岩工程学

再将上述结果代入式(1-2-4),可求得σ3是:

碎岩工程学

上式中σ3是产生断裂所需的拉应力。从式中可见,当两侧存在压应力σ1、σ2时,在第三方向的应变较大,故易拉断。

由单向压缩也能引起侧面伸张而导致断裂,这时σ3=-R,σ12=0,即:

碎岩工程学

比较上述两式(1-2-5)、(1-2-6),最大拉伸变形理论必然推论出R和R之比是:

碎岩工程学

μ值是平常在0.2~0.5范围,故脆断的抗压强度应是抗拉强度的2~5倍。对于岩石来说,此数还小于实际数值。

二、裂纹扩展理论[A·格里菲斯(Griffith)理论]

断裂时的应力,通常远远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20世纪50年代曾发生过的各种结构物的脆性破坏,如一根粗轴、一架飞机、一艘轮船工作时,突然断成两半,这用传统的强度理论和计算方法无法解释。但是因为在结构物中,由于加工会造成构件的宏观裂隙,即使加工过程中原来没有这种裂隙,但由于工作时的交替载荷作用、介质腐蚀等,也会造成宏观裂隙。这些裂隙的扩展,就是脆性断裂的主要根源。岩体(或构件)本身更是如此,天然应力场所造成的裂隙与各种包裹体所形成的裂隙,在其内部往往比较发育。

传统的计算常用安全系数,初看起来似乎考虑了裂隙存在的因素,但由于缺乏可靠的依据,难于较精确地估计裂纹对岩体或构件强度的影响。

断裂力学是对传统强度计算的发展。它主要研究裂纹扩展的条件和规律,探索裂纹对材料的影响,是近20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英国人格里菲斯于1921年提出:破裂是微小裂隙尖端的应力集中引起的。他认为,在任何材料内部都存在着各种缺陷(裂隙),当这些裂隙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之下,在这些裂隙的端部便会产生大的拉应力集中,当这个拉应力值超过该点材料的抗拉强度值时,这些裂隙便开始扩展(其方向最后将与最大主应力作用线方向平行)导致材料在拉应力作用下断裂。格里菲斯曾用细玻璃丝做试验,发现玻璃丝直径为3.3μm时,其拉伸强度为35000kg/cm2,比大尺寸的高出50倍;直径为0.5μm、刚拉成的玻璃丝,则强度可达63000kg/cm2,这就说明直径小的玻璃丝内存在裂隙的几率减小的缘故。这也清楚地证明了脆性材料中,由于内部存在有细微的缺陷,抗拉强度将大幅度地降低。

(一)裂纹扩展的条件

设有一单位厚度的、平面尺寸为无限大的平板,并受单向均布载荷σ的作用,若在板的中间开一个椭圆孔,它的尺寸比起板来为极小,椭圆的长轴和载荷方向相垂直,如图1-2-8。孔便引起板中应力的重新分布。

1913年茵格里斯(Inglis)给出了椭圆孔附近应力状态的解。可以想像,在离孔远处,应力分布受孔的干扰很小,基本上还是均匀分布的。在长轴两端点上,必然集中有较高的应力;在短轴两侧,则应力被卸除,形成低应力区。当椭圆的短轴长度衰减至零时,便是一条长度为2a的裂纹,这时在裂纹顶端附近X轴上的应力分量σy

碎岩工程学

上式表明:在裂纹的顶端,应力无穷大。但实际上裂纹的短轴并非为零,其端点必有一个曲率半径ρ,这时裂纹端点的应力是:σmax=σ(1+2)。

当p≪a时,可转换成:σmax=2σ。即孔附近的应力与σ、成正比,与ρ成反比。

若以右边的尖端为原点,并采用极坐标计算(图1-2-8右),则板内应力可按下式计算:

图1-2-8 椭圆裂纹附近应力分布

碎岩工程学

也就是说,裂纹附近的应力均与σ有关。

若将上述三式简化为:K=Yσ,则上式中K通常称之为应力强度因子;Y为系数,它与裂纹方向、型式、尺寸、位置有关,而与 σ、a 无关(Y值可由专门的分析得到,并在手册中可查出)。

当载荷σ或裂纹长度a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裂纹就发生扩展,这种临界情况下的应力强度因子,称为断裂韧性,用Kc来表示。它也属于材料的固有性质之一,是材料断裂的判据。Kc可通过计算而得,或通过实际测定。如果实际构件的应力强度因子K1<Kc,就不会发生裂纹的失稳扩展。

应力强度因子的推导与计算,此处从略。但若为二维问题,则按:K1=1.12σ;若为三维问题,则按:K1=计算。

再从能量的观点来考察裂纹的扩展条件:

图1-2-9 无限大平板上的穿透裂纹

取一单元厚度为t的无限大平板,当其y方向受到拉应力σ时,将其边固定,此时平板内单位体积的变形能为σ2/2E。如在板上割开一个长为2a、且垂直于σ的穿透裂纹(图1-2-9),其变形能实际上是减少的,释放出来的能量为:

碎岩工程学

若裂纹的每一端扩展的虚拟长度为da,则ΔU的相应增量为:

碎岩工程学

裂纹扩展后,造成新表面所需要的表面能为:

碎岩工程学

式中:T为单位面积表面能。长为2a的裂纹,其上、下两个裂纹的面积是4at。

当裂纹扩展到一个假定的da时,若释放的能量小于表面能的增量∂(ΔW),则表示裂纹不会扩展,它是稳定的。反之,若大于表面能的增量∂(ΔW),则表示裂纹已发生不稳定的急剧扩展。因此,裂纹失稳的临界条件为:

碎岩工程学

由此而得:σ=

上式为当平板有一个2a的裂纹时,所给出的使裂纹扩展的应力临界值。

(二)有裂纹的强度理论

某材料在双向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纹,裂纹方向是随机的,裂纹表面各个部位的拉应力是不等的,某一个方向的裂纹表面将产生最大拉应力,正是这个应力导致材料的断裂。

图1-2-10 双向受拉的斜裂纹

1.当试件作双向受拉时

如图1-2-10所示,求斜裂纹的最大拉应力σm和夹角θ0。通过繁复的力学计算,可求得:

碎岩工程学

式中:a为裂纹半长;ρ为曲率半径。

从上式获得的结论是:σm与σA、σB、β角有关。

例如,在单向拉伸条件下:当σA>σ;σB=0。代入上式,则得:

碎岩工程学

当β=时,拉应力垂直于裂纹,则得:σm=2σ

试件单向拉伸时,以β=的裂纹最易断裂;将抗拉强度R代入,则有:

碎岩工程学

若R>[R],则发生断裂([R]为材料允许的抗拉强度)。

2.当试件作双向受压时

其断裂条件为:(σAB2+8R(σAB)=0。故当:R=>[R]时,便发生断裂。

若作单向压缩试验时,即σA,σB=0,则:R=,试验结果较符合实际。



  • 强度理论里四个强度理论的名称和破坏条件
    答:———以出现屈服现象作为破坏的标志以出现屈服现象作为破坏的标志包括:最大剪应力理论和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第一类强度理论一类强度理论———以脆断作为破坏的标志以脆断作为破坏的标志根据:当作用在构件上的外力过大时,其危险点处的材料就会沿最大拉应力所在截面发生脆性断裂。
  • 强度理论的常用理论
    答:于是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的破坏条件是σ1=σb (a)考虑安全系数以后的强度条件是σ1≤[σ] (1-59)需指出的是:上式中的σ1必须为拉应力。在没有拉应力的三向压缩应力状态下,显然是不能采用第一强度理论来建立强度条件的。第一强度理论适用于脆性材料,且最大拉应力大于或等于最大压应力(...
  • 简述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及其适用范围。
    答:4.畸变能密度(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畸变能密度(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即认为不论是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材料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受力情况屈服破坏时相应的极限形状改变比能,材料就会发生屈服失效。一般而言,对脆性材料宜采用第一、第二强度理论。一般而言,对塑性材料...
  • 强度理论分哪两类?最大切应力理论属于哪一类强度理论
    答: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有两种不同的破坏形式:一是在不发生显著塑性变形时的突然断裂,称为脆性破坏;二是因发生显著塑性变形而不能继续承载的破坏,称为塑性破坏。破坏的原因十分复杂。第四强度理论 又称最大形状改变比能理论。是波兰的M. T.胡贝尔于1904年从总应变能理论改进而来的。德国的R. von米泽斯于...
  • 按照格理菲斯强度理论,脆性岩体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答:【答案】:A 提示:格理菲斯理论认为,不论外界是什么应力状态,材料的破坏都是由于拉应力引起的拉裂破坏。
  • 材料力学第一强度理论公式
    答::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 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
  • 强度理论是如何分类的?
    答:强度理论 1. 最大拉应力理论: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σ1=σb。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σ] 。2. 最大拉应变理论:只要最大拉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
  • 第三强度理论公式是什么?
    答:第三强度理论研究具有良好塑性的材料,理论认为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剪应力达到在简单拉伸或压缩屈服的最大剪应力时,材料就发生破裂。第三强度理论能说明塑性材料的流动破坏,也能说明脆性材料的剪断。第三强度理论说的是最大切应力准则: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是由于微园内的...
  • 强度理论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
    答:1、此理论与脆性材料简单拉伸试验结果相结合,也可解释脆性材料的压缩破坏。据此理论可解释:图10-72、根据此理论,二向、三向受拉应力状态比单向应力状态更安全,更容易承载,但这个结论被实验结果所否定。图10-8更安全吗?否!3、三向均匀受压不易破坏这一现象,第二强度理论也无法解释。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剪应力...
  • 材料力学第二强度理论的v是多少
    答: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