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清政府就能够仿造出马克沁机枪,为何没有大量制造?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什么叫历史?

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
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

扩展资料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884年李鸿章受邀参加欧洲举办的武器博览会,会上有款武器引起了买家们的注意,就是马克沁机枪。马克沁重机枪是1884年发明出来。他以680每分钟的发射速度惊呆了坐下众人。

博览会上马克沁亲自操作试射,并用机枪射断一棵大树。李鸿展看完直呼:“太快了,太快了”。并在现场跟马克沁合影留念。有别的学说说,李鸿章见到如此之惊人,杀伤力如此之大的武器,但是他却没有采购,其实这是不对的。其实李鸿章并非没有采购马克沁机枪,只是采购数量偏少。

没有批量采购有三大原因。第一大原因马克沁机枪这种机械造价昂贵,而且子弹消耗太大,大清朝正值关键时期,不是很富裕,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没有财力批量采购。可以说马克沁机枪发射子弹就等于在发射银两。


第二大原因,马克沁机枪由于射速太快,枪管易发热,清没有能力处理,那基本就成了一个摆设。第三个原因,早在1874年,李鸿章就批量购买了加特林式机枪装备淮军,所以对马克沁机枪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对于马克沁机枪,李鸿章很快就安排了金陵制作局进行仿制,金陵制作局也交付了二三十挺给北洋水师。不过马克沁机枪由于操作复杂,兵种学习不到位。后来在甲午战争实战中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所以大清就再也没仿制了。



经过1840年以后的一连串失败,大清帝国如梦初醒,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探索之路,在这场由上而下的革新中,中国的工业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多项工业生产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这其中就包括马克沁机枪,然而如此跨时代的武器革新,为何没有在中国开花结果呢?

  

  跨时代的武器革新

  在马克沁机枪发明以前,世界普遍列装的是非自动式、单发的步枪,出枪速度很慢,而且后坐力也是十分强劲,往往让士兵的肩膀受到很大的撞击,因此,可以说,马克沁机枪的发明在武器革新史上是一项跨时代的发明。

  时值中国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积极学习西方科技,而这种新型的武器也让洋务派欣喜若狂,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仿制马克沁机枪也就提上了日程。

  有赖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1888年,马克沁机枪仿制成功,放眼世界,中国对于这项新武器的研制走在了前列,日后用于战场必然大放异彩。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清政府仅仅生产了30余挺机枪后就停止了生产 。

  

从时间上来看,清朝军队列装马克沁式机枪的时间远远早于其他国家,从研制成功到投入生产,英国用了十几年的时间,1893年才正式装备,而德国是在1899年。有证据表明,至少在1895年清军部队中就已经有了马克沁机枪,比德国还要早。

既然中国很早就已经关注到了这种新式武器,为何没有大规模的购买,怎么没有大规模的仿造呢?

有人将其原因归咎于李鸿章的身上。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支持者,也是清政府主持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马克沁机枪研制成功之时,李鸿章恰巧就在欧洲采购军火,见到这种武器,李鸿章起初深感其强大的威力,但与此同时,李鸿章直呼:“用不起!用不起!”

  

李鸿章的用词是值得深深考究的,他不是说买不起,而是用不起,须知,马克沁机枪的射速可达每分钟600发,当时的中国,制造一颗子弹远没有那么容易,如此大规模的耗费弹药,得花多少钱啊?这巨额消耗的子弹让李鸿章产生了犹豫。

但这一说法并不能够作为主要原因,因为晚清时代的洋务运动在兴起之初,统治者的决心是十分巨大的,当时清政府从西方购进的武器以及装备都要消耗大量的白银,与之相比,购买马克沁机枪的子弹所能用的钱,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此,李鸿章吝啬国库的钱的说法并不能令人信服。

  

清政府缘何与马克沁机枪失之交臂

(1)马克沁机枪的实用性还是个未知数

马克沁机枪在未来战争中的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此时,它的研制刚刚成功,作为一项跨时代的武器发明,它的作用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只有真正投入实战才能够证明它的现实意义,因此,当时的洋务派所采取的也是少量列装,看看效果的观望态度。

而马克沁机枪真正开始大显威力之时,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将其用于索姆河战役中,造成近6万多英军的伤亡,马克沁机枪因此声名大振。此时,马克沁机枪的实用性还没有真正的得到检验。

  

(2)中国的仿制未必成功

虽然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马克沁机枪的仿制未必就一定是非常成功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普通步枪尚且能力不足,而马克沁机枪这种极尽人力之才智的精密武器对于当时中国来说,制造何其困难。

在没有西方帮助,没有图纸的情况下,依葫芦画瓢的仿制难免会有漏洞,也因此,马克沁机枪的仿制虽然成功,但未必能够真正的应用于实战。实际上,甲午中日战争中,马克沁机枪就曾用于实战,但我们并且听说过有什么骄人的战果,侧面印证了仿制的马克沁机枪可能存在漏洞。

中国真正能够制造出属于自己的马克沁机枪还要等到193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与德国的关系不错,有着很好的军事合作,德国将马克沁机枪的图纸提供给了我们,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制造马克沁机枪的能力。

  结语:

  马克沁机枪的仿制仅仅只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一个缩影,但我们清楚地看到:清政府依靠仿制得来的东西未必靠谱,依靠买来的洋枪洋炮也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在迈向近代的历史大潮中,中国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走向真正站起来。



肯定是成本太高了呀,所以不敢大量制造。

因为制造这个枪呢也是需要花很多银子,而且他们当时也没法处理这个发热。

当时需要的材料有点紧缺,所以没有大量的制造。

  • 清政府早就能够仿造出马克沁机枪,为何没有大量制造?
    答:清政府早就能够仿造出马克沁机枪,没有大量制造,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财政不是特别的强大,所以在资金方面不是特别充足,没有大量制造。
  • 马克沁机枪:一战中的生命收割机
    答:该枪还在试制阶段时,清政府即对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早在1888年就由金陵制造局开始引进仿制,从此,中国开始进入重机枪的制造时期。由于当时该枪尚处在雏形,使用黑药铅弹,经仿制后发觉不甚适用,于1893年停造,仅生产了30余挺,部分用于朝鲜战场。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
  • 马克芯机枪何时传入中国的
    答:1905年,奉派考验北洋三镇的清廷大员长庚,在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三月十三日,马克沁机器炮打靶。马克沁机器炮每分钟能发六百出……此炮已购十年,螺丝松紧不一,放炮之间易于掣动,殊为可惜”。可见最起码从1895年开始,马克沁机枪已经装备到了北洋军。日俄战争后,清政府认识到了机枪的巨大威力,...
  • 甲午战败不是因为武器落后:很多人想不到,清军武器比日军先进
    答:1867年,清朝开始仿造美国林明顿后装线膛步枪,1883年开始仿造毛瑟M1871式步枪,1898年开始仿造毛瑟M-1888式步枪。在1862年美国发明加特林转管炮,清朝从1884年仿造出加特林转管炮,1878年,英国发明诺登飞四管炮,清朝在1885年,仿造出这种四管炮,同时,在1888年仿造出第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实际上,...
  • 马克沁重机枪产生
    答:1884年,马克沁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连续射击机枪,每分钟射速超过600发。在此之前,非自动枪的装弹速度慢是战争中的关键制约因素,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它在射击时,枪管和机枪扣合,利用火药气体为动力,连续进行弹膛打开、退壳和供弹,直到子弹耗尽。中国对这种新型武器...
  • 中日双方在甲午战争中是不是装备了马克沁机枪?
    答:对于日军来说,虽然也装备了格林炮,但由于其重量大,不机动灵活,所以在甲午战争的时候,甚至连格林炮都没有用,更不用说马克沁机枪了。一直到了,日俄战争中,日军遭到俄军马克沁机枪的猛烈攻击,才感觉到机枪的作用和威力,开始大量装备。虽然,清朝陆军没有使用马克沁机枪,但北洋水师购买了少量马克...
  • 马克沁重机枪的发展历史
    答:该枪还在试制阶段时,清政府即对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早在1888年就由金陵制造局开始引进仿制,从此,中国开始进入重机枪的制造时期。由于当时该枪尚处在雏形,使用黑药铅弹,经仿制后发觉不甚适用,于1893年停造,仅生产了30余挺,部分用于朝鲜战场。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
  • 甲午战争前,晚期军工业也很强大吗?
    答:要造出比较好的枪炮来,火药必须过关,天津机械局在1870年成立了火药厂,可以自主生产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通用火药。19世纪80年代,硝化棉火药横空出世,但是西方严密封锁了这种火药的生产秘方和制作工艺,但1885年清朝的军工技术人员就实现了成功仿制,江南制造总局到了1894年可以年产6万吨这样的火药。马克沁...
  • 机枪的中国机枪发展
    答:除了使用马克沁重机枪外,还有德国MG08重机枪,以及法国生产的机枪。从1888年(光绪十四年)开始,到清政府垮台以及民国时期,中国仿制了多种类型的马克沁机枪,国民党军队还仿制过美国的重机枪以及德国的MG15重机枪。其中尤以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定型的二四式重机枪最为有名。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日武装...
  • 清军武器有多厉害?
    答:让人惊奇的是,清朝在10多年前就已经装备了这种机枪,清政府对马克沁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1888年就开始由金陵制造局仿造。第三件兵器,便是由1860年设计而成的加特林机关枪,其也是世界枪械史上最具有威力的枪械,子弹射速甚至达到了每管1000发以上。而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这种机枪也输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