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动态平衡哲学理论,你知道吗,怎么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平衡哲学的自我平衡理论

自我平衡是指系统内部结构的自我平衡。自我平衡是万物求存在的本能表现,万物求存在的本能源自于求存在的智慧:存在智慧→求存本能→自我平衡。自我平衡源自系统求存在的本能,自我平衡表现为系统为适当环境而进行的内部结构平衡。 由于万物的本能是求存在,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循环中,当万物处在不平衡时,总是自我趋于平衡;处在平衡时也是自我趋于最佳平衡。万物的平衡是自我平衡的结果,不平衡是自我平衡的过程,新平衡是自我平衡的新结果。平衡中有不平衡,不平衡中有平衡,哪里有不平衡,那里就有自我平衡。自我平衡是宇宙万物普遍规律。宇宙作为一个没有外部环境的特殊系统,在数百多亿光年的空间内,有上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中又有几百到几万亿颗恒星,宇宙及其所有成员都在不断地自我平衡。自我平衡是宇宙万物自然力量过程的内在方面(外在方面是环境选择),更多表现在系统在环境的作用下,主动调节自身的结构,持续地维持内部结构的平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达到系统与环境保持平衡之自然目标。万物为求存在而自我平衡,总会从不稳定趋向稳定。万物自我平衡表现的各层次上:玄子→原子分子→宇宙天体;基因→细胞→个休;个体→种群→生物;个人→组织→社会;要素→系统→环境;等。不稳定原子的原子核总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直至衰变成稳定的原子为止。个人及基因为求生存而自我平衡,任何系统都为求得自身的存在而自动趋向平衡。生物圈为求得存在而自动趋向平衡,人类为求得整体存在而自动趋向平衡。万物都有自我保存的本能,都有其自然位置和自然目的。求存在是万物(不仅是有机体)的本能,求存在是万物自我平衡的源动力。万物都有趋向自身平衡的本性。比如系统论中的“自组织现象”;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生态学讲植物、动物、微生物会自动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博弈论中的生物亲序,即所有生物在恶劣、未知的环境中都有寻找规律和有序的本能。原子物理学中电子会自动排位到能量最低的轨道……系统的平衡是一种状态和过程,事物总是自动地趋向于平衡。事物都有保持和趋向自身平衡的本能,存在就是合理,活着就是成功,合理就是平衡。平衡则生,不平衡则亡。任何系统都有渴望自身存在的本能,这种本能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求生存的本能在生物界尤其明显。系统求存在求生存的本能驱使系统在不平衡时极力自动趋向平衡,达到平衡时则又竭力维持平衡,然后随时伺机趋向新的平衡,以至往复无穷。天体运动是平衡中的运动和运动中的平衡。宇宙天体、太阳、月亮、地球等星球的自身平衡和相互间的平衡现象——自转和公转——四季轮回、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地球上的风、云、雨、雪、龙卷风、泥石流、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是地球求存在的自我调节——通过释放能量来实现自我平衡,是地球为万物生存排除障碍。人类今天的生存环境正是来自于地球这些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结果。生物圈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各生态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利用,并通过相互制约、转化和补偿,完成动态循环,构成一个庞大的“动态平衡圈”……

一般平衡论的基本思想是“天道自衡”——宇宙万物之本质属性为自然而然之平衡。天道自衡及其物质观、时空观、质能观、宇宙观、平衡观、智慧观是一般平衡论的基础。一般平衡论认为,平衡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质,也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法则。宇宙是有序的宇宙,万物是平衡的万物。宇宙的秩序源自万物的平衡。万物的平衡源自于万物求存在的本能。 一般平衡论将宇宙万物分成宇宙、万物、奇点、玄子等四种物质存在形态,并定义如下:宇宙是一个外无环境——内有结构的特殊系统(至大无外);宇宙奇点是另一个外无环境——内无结构的特殊系统;玄子是外有环境——内无结构的特殊系统(至小无内);万物是外有环境——内有结构的一般系统。一般平衡论中的“物质”概念包含着宇宙、万物、奇点、玄子等四种存在形态。物质即系统,宇宙、奇点、玄子都属于特殊系统,惟万物属于一般系统。万物即一般系统的基本特征就是外有环境、内有结构。奇点是宇宙运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点——从原宇宙到新宇宙中整个宇宙全部质能和时空的汇集点,既是原宇宙的终点又是新宇宙的起点。宇宙是一个包含宇宙万物、奇点玄子、质量能量、时间空间不断运化的一个过程。这里的“玄子理论”是一般平衡论物质观的组成部分,是认识、解释宇宙万物运化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石。一般平衡论认为,玄子是物质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物质层次有限。由于物质有“玄子”的至小无内,于是才有“宇宙”的至大无外。宇宙从奇点而来,又向着奇点而去(奇点→宇宙→奇点);万物由玄子而来,又朝着玄子而去(玄子→万物→玄子)。万物构成宇宙,玄子构成万物,当宇宙运化到奇点状态时万物都呈玄子。一般平衡论中所说的“万物”是指除宇宙本身、奇点和玄子以外的一切东西——包括宇宙自奇点大爆炸到新奇点之间的所有:从微观呈正反粒子…中子质子、原子分子等不同层次的物质结构;从宏观呈行星、恒星、黑洞、星系…不同层面的天体系统,从生命观呈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各类生命系统。宇宙是万物构成的宇宙,万物是宇宙中的万物,所以称“宇宙万物”。玄子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材料,只有在奇点时万物才呈玄子状态,所以称“奇点玄子”。物质在不同层面的天体系统下呈现不同的层次结构,而不同的层次的物质也构成不同的天体系统(物质结构与天体系统对称):物质在奇点状态成为玄子——玄子聚敛成奇点(玄子↔奇点);物质在黑洞状态成为正反粒子——正反粒子构成黑洞(正反粒子↔黑洞);在中子星状态成为中子——中子构成中子星(中子↔中子星);在恒星状态成为原子——原子构成恒星(原子↔恒星);在行星状态下多种原子构成为各种分子——各种分子构成行星(分子↔行星)。在地球生物圈的生命状态下,部分元素构成细胞——细胞构成生命(细胞↔生命)。一般平衡论认为,正反粒子生产于奇点大爆炸的顷刻之间,是物质结构最简单的系统,也是“万物”最基本、最初级的存在层次。宇宙中绝大多数的正反粒子在大爆炸之初就形成黑洞,并成为宇宙或星系的核心;只有绝小数的正反粒子成为中子质子,一部分中子质子聚合为原子核,并成为原子的核心,进而吸引电子后便膨胀为原子。同样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的物质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可变成相同的物质。一般平衡论认为,正反粒子占宇宙总质量和总能量的绝大比重,且绝大多数的物质是以正反粒子形态存在于宇宙及星系的中心。这就是说,在“宇宙万物→奇点玄子→宇宙万物”过程中,宇宙中绝大多数的玄子仅到生成正反粒子为止,能进一步形成中子质子、原子分子(包括从正反粒子到中子质子之间还有多少个未知物质层次)等更为复杂的系统,只有绝小部分的物质。所以,正反粒子是宇宙中结构最简单、质能最庞大、存在最稳定的物质形式。 一般平衡论的质能观认为,宇宙质能是守恒的。质量和能量相互转化是宇宙平衡循环的普遍形式,宇宙的质能之和是一个常数。能量源自万物从平衡到不平衡,从不平衡到新平衡过程——由一物质变成另一物质时释放或吸收能量:物质结构层次愈小,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愈大。一般平衡论的质能观认为,能量源自物质平衡循环过程,自然力量源自万物求存在求平衡过程,可以认为能量是一种具体的自然力量。质量反映着系统的结构属性,能量反映系统的功能属性,任何系统都是质量和能量的统一,质量的改变会使能量发生相应的改变,能量的改变也会使质量发生相应的改变。万物从平衡到不平衡,从不平衡到新平衡的过程中,由一物质变成另一物质时就会释放或吸收能量。能量来自或去自于物质的“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平衡运动过程。系统的层次愈小(物质结构层次),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愈大。系统的质量愈大,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愈大。原子核裂聚变所释放的能量是原子以上层面化学反应所释放能量的几千倍,正反粒子湮灭时所释放的能量又是核裂聚变能的几千倍。系统有积聚能量过程,就会有释放能量过程;释放或吸收能量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系统愈小→“引力↔反引力”愈大→系统愈稳定→释放或吸收的能量愈大;系统内能量积聚到临界点时→内部结构平衡状态改变→释放或吸收能量;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能量积聚临界点时→系统间的平衡态改变→释放或吸收能量;外部条件变化→系统平衡状态改变→释放或吸收能量。一般平衡论的质能观认为,物质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平衡运动过程中吸收或释放能量:物质在分子原子层面平衡运动过程中会吸收或释放化学能;带电粒子平衡运动过程中释放电能;光子平衡运动过程中释放光能;原子核层面平衡运动过程中会吸收或释放巨大的核能,中子质子以下层面平衡运动过程中将吸收或释放。物质的层级越小,平衡运动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就越大。 一般平衡论的时空观认为,宇宙空间是有限的,而宇宙时间是无限的,宇宙的时间随宇宙空间尺寸变化而变化,而宇宙时空随着宇宙质能转变而变化。空间不同时间就不同,万物的时间与所属物的空间对称,同一物体在不同时点,空间尺寸也在变化。时间随着所属天体的空间及其旋转运动的变化而变化——时间不是自变量,而是因变量。地球的时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地球的时空尺寸也是随着质能转变而变化。宇宙空间的大小因宇宙质能转化而变化:小(奇点玄子)→大(宇宙万物)→小(玄子奇点)→…,宇宙小到最小时开始变大,大到最大时开始变小。宇宙奇点有多小,宇宙就有多小;大爆炸时的能量有多大,宇宙空间就有多大,物质膨胀到哪里,宇宙的边界就到那里。宇宙是一个由奇点大爆炸开始→膨胀至最大→坍缩为新奇点→新奇点再大爆炸……无穷平衡循环的过程。当宇宙全部物质都呈玄子状态,整个宇宙的质量和能量都聚集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一刹那就是奇点,此刻的宇宙的空间最小,而奇点存在的时间却很短。奇点是原宇宙的终点,也是新宇宙的起点。奇点属宇宙时空和质能的极端状态——内无结构、外无环境。物极必反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宇宙本身也不例外。宇宙小到至小时就会向大的方向膨胀,大到至大时就会向小的方向回归。一般平衡论认为,万物有万物的时间,宇宙有宇宙的时间,万物的时间均有限,惟有宇宙时间无穷。宇宙的空间尺寸随着宇宙时间变化而变化,而万物的时间却随着所属物的空间尺寸不同而不同。人类所用的时空是地球绕核和自转运动所形成的时空。太阳有太阳的时空,同是太阳系的行星的空间和时间也不同。银河系有银河系的时空,不同的恒星、不同的星系有不同的时空。同一颗恒星从恒星→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黑洞的不同阶段,时空也不相同。人类不能用地球的时空去描述其它星球的时空,更不能用地球的时空去理解宇宙的时空。宇宙万物都有各自的平衡循环和生命周期——不同系统、系统不同层次的平衡循环的空间和时间各不相同。物与物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平衡循环的空间和时间的不同——不同的星系、分子、原子…平衡循环的空间和时间不同,不同种群的生命系统都具有各自的生命周期和平衡循环。万物在不同层面上进行的平衡循环具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宇宙、星系、 恒星、分子、原子、中子质子…正反粒子平衡循环的空间和时间各不相同;生物圈、种群、个体、细胞…等不同层面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命周期。人类所用的数量单位都是相对目前地球时空而言的。然而,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呈减慢趋势——地球旋转越来越慢,所谓的“年”、“日”会变得越来越长。宇宙有宇宙的时空,万物有万物的时空,奇点玄子没有时空,宇宙的不同阶段的时空也不尽相同。所以,“多少亿光年空间”、“几百亿年时间”对人类生存没有意义,人类不可能用人类的标准,用地球的时空标准去衡量宇宙、认识宇宙、理解宇宙、表达宇宙。爱因斯坦也认为,时间、空间和物质,只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 一般平衡论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不断运化的过程;宇宙是“质量→能量→空间→时间”的四维一体;宇宙空间有限,宇宙时间无限;宇宙质能守恒;宇宙质能互化过程左右着宇宙时空;宇宙是圆形的;宇宙是旋转的;宇宙是简单的;宇宙是孤立的。宇宙观决定着人的世界观,进而左右着价值观和人生观,包括认识论和方法论。☀宇宙是一个包含宇宙万物、奇点玄子、质量能量、时间空间不断运化的过程:宇宙从奇点而来,又向着奇点而去(奇点→宇宙→奇点);万物由玄子而来,又朝着玄子而去(玄子→万物→玄子)。☀宇宙是“质量→能量→空间→时间”的四维一体:质量生能量,能量生空间,空间生时间,时空生万物。☀宇宙空间有限,而宇宙时间无限。宇宙的空间左右宇宙时间变化,宇宙的时间空间随宇宙质量能量互化而变化:宇宙(大)→奇点(小)→宇宙(大)→…的无穷循环。☀万物的时间均有限,惟有宇宙时间无穷。万物的时间与所属物的空间对称,不同空间有不同的时间,万物的时间随所在物的空间不同而不同。宇宙时空随着宇宙质能的转化而变化,奇点玄子没有空间也就没有时间。☀宇宙质能是守恒的。质量和能量相互转化是宇宙平衡循环的普遍形式,宇宙的质能之和是一个常数。质能转化左右宇宙时空的变化。宇宙绝多数质能呈正反粒子形成宇宙的核心。☀能量源自万物从平衡到不平衡,从不平衡到新平衡过程——由一物质变成另一物质时释放或吸收能量:物质结构层次愈小,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愈大;物质在一定能量环境下会转变成另一种物质。☀宇宙由万物构成,万物由玄子构成,当宇宙运化到奇点状态时万物都呈玄子。奇点是整个宇宙质量能量、时间空间的汇集点。☀宇宙是圆形的。宇宙中心正反粒子的引力与所有星系天体的反引力平衡。圆是宇宙万物存在的自然形状。☀宇宙是旋转的。万物的旋转包括自转和绕核运动,旋转运动是宇宙万物保持平衡的基本形式。☀宇宙是简单的。宇宙愈接近奇点愈简单,愈远离奇点愈复杂。宇宙从简单到复杂,又从复杂回归简单过程中,简单的正反粒子结构始终占宇宙总质能的绝大比重。简单更利于存在。天道至简,平衡即天道,天道即平衡。☀宇宙是孤立的。惟宇宙是一个至大无外(无外部环境),独一无二(没有对称方),仅有内部结构的封闭系统。 一般平衡论认为,平衡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质,也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法则。平衡是万物的平衡,万物是平衡的万物。在宇宙万物运化过程中,无处不在平衡,无时不有平衡,平衡才能存在,存在就要平衡。万物因为平衡而存在,万物为存在而求平衡。平衡之道嵌于宇宙万物、天地造化、人间万态之中,它生于天地万物之先,超越时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包,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天之道即平衡之道,平衡之道即天之道。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平衡,而不是运动——万物的运动是为了平衡,而不是为了运动而运动。万物要维持平衡也离不开运动,运动只是万物实现和维持平衡的必要形式。万物的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止不变的。平衡离不开运动,万物都是在运动中求得平衡。运动作为宇宙普遍现象仅是万物维持平衡的过程和手段,而不是万物的本质。一般平衡论认为,平衡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存在的方式。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为了平衡,联系存在于平衡的万物之中。万物为了平衡而联系,为了自身的存在而联系,而不是为了联系而联系。万物之间的联系是为了互为对称方。万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是为了到达自己的自然位置。一般平衡论认为,宇宙万物应当是物质和精神的同一,精神镶嵌于物质之中,物质因为精神而存在。宇宙万物的基本精神就是求存在、求平衡。物质和精神谁也决定不了谁,也无先后之分。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质,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平衡。宇宙万物永恒处在平衡循环过程中。平衡是万物的本质,万物在自然力量的作用下永恒处于“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循环过程中。平衡决定物质的来源和去向,万物来之于平衡,去之于新的平衡。万物从平衡到不平衡,从不平衡到新平衡;平衡中有不平衡,不平衡中有平衡。万物在求存在本能作用下自我平衡。自我平衡是系统对环境的求存在本能的反应,万物在求存在本能作用下,都会趋于自我平衡。万物都有自我趋向平衡的求存在本能,求存在的本能源自求存在的智慧,求存在是自我平衡的力量源泉。万物都有自身的对称方。一方的存在都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对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必然伴随着其对立面的产生而产生。任何事物都有另一事物与之对称,任何事物自身结构也是对称的。万物在环境中都有自然位置。万物的自然位置是“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循环中,环境选择和自我平衡合力的结果。求存在的本能使万物总在寻找自己在自然秩序中的自然位置,以求得与环境和谐是万物的自然目的。自然位置表现为个体与环境的平衡和谐:原自然位置(原平衡)→寻找自然位置(不平衡)→新自然位置(新平衡)。万物同宗同源同归宿。万物在一定时空和条件下可以处于一种无差别的同一状态,不同的时空和条件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同一状态。万物的差别是相对特定的时空和条件而言的,在彼时空和条件下呈差别的事物,在此时空和条件下会无差别。万物在无穷的平衡循环过程中“玄同”。 一般平衡论将“智慧”和“存在”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将智慧分解成“存在智慧”和“剩余智慧”。一般平衡论的智慧观认为:宇宙万物各有各的智慧,存在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平衡。一般平衡论认为,“存在智慧”是宇宙万物求存求在的智慧,包括生命系统求存求活的智慧。存在智慧是大自然求存在、求平衡的智慧。宇宙万物及宇宙的秩序源自于万物求存在、求平衡的智慧。“剩余智慧”是人类智慧减除生存智慧的剩余部分,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剩余智慧,而其它生命系统只有生存智慧。其它生命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不同的生命具有各自不同的生存智慧。大自然运化了人类及其剩余智慧,但人的剩余智慧并不能够正确地反映和认识大自然。一般平衡论在将智慧分解成“存在智慧”和“剩余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三个存在模式,即第一存在模式:存在智慧→求存求在→宇宙万物;第二存在模式:剩余智慧→求名求利→人间万态;第三存在模式:剩余智慧→求存求活→天人和谐。第一存在模式是宇宙万物最根本的存在模式,并决定和支配着第二和第三存在模式。一般平衡论在“剩余智慧”和“存在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将人的欲望分为“求存求活”和“求名求利”两个层次;将资源分为“生存资源”和“名利资源”两类资源;将人的行为分成“自然活动”和“社会活动”两类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源自于求存求活和求名求利的需求。一般平衡论在“剩余智慧”和“存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我一体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自然我、当然我、超然我的三我一体。“自然我”无智无欲,属第一存在模式的“我”;“当然我”有智有欲,属第二存在模式的“我”;“超然我”有智无欲,属第三存在模式的“我”。一般平衡论认为,生存智慧与有无大脑结构无关,而剩余智慧必需一个结构复杂的大脑,但结构复杂的大脑不一定就有剩余智慧。生命的生存智慧与大脑细胞数量及复杂程度呈负相关,而人类的剩余智慧与其的大脑结构及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简单的生命往往有着不简单的生存智慧。一个人的智慧是一个常数:剩余智慧愈多,他的生存智慧就愈少。

动态平衡哲学的基本法则思想自由,很多人其实不懂自由,动态平衡关系是真正的自由,比如人在公路上开车,走路,骑车,动态平衡是基本法则,不遵守这个基本法则,你只要绝对自由,只能撞车,撞人。
动态平衡思维方式是精神能量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人的精神能量与万物的精神能量的动态平衡互动,发展的灵魂智慧。
动态平衡即是存在,存在即是动态平衡,动态平衡即是合理的,合理的即是动态平衡,没有绝对的个体,没有绝对的整体,只有相对个体与相对整体的动态平衡关系,时间都是相对的,速度都是相对的,动态平衡关系是多维空间,多维时间,的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是永恒的,混乱的不平衡都是局部暂时的,动态平衡决定存在和发展,失去平衡必然毁灭,局部暂时的毁灭也是动态平衡关系的过程,生与死都是动态平衡关系的过程。
动态平衡关系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动态平衡关系是科学的根本问题,动态平衡关系是人性的根本问题,动态平衡关系是文化的根本问题,动态平衡关系是经济学的根本问题,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万物的动态平衡关系是人类的终极目标。西方科学理论最终都会变成实用主义的掠夺工具,物质极大丰富满足的文化炒作的个人崇拜,是毁灭动态平衡关系的贪欲,是人类在自杀。
中华文化不用文字说明,用一个八卦图就说明了,用一个字说明,就是道,用两个字说明,就是阴阳,用四个字说明,就是动态平衡,伏羲八卦图是阴阳动态平衡图,是多维时空动态平衡图。
本文节选于作者:侯悟宇的动态平衡哲学
供参考。

  • 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答: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就有了为之奋斗的欲望,为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人必须使自己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单调乏味的工作充满生趣,使自己无忧无虑,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只有感觉自己时时快乐,你就能...
  • 关于对平衡的概念理解
    答:在中医理论现代研究中,对“阴阳平衡”的提法存在争论,由于平衡概念的多样性,在应用和理解上容易发生歧义,争论的实质在于,阴阳关系的最佳状态究竟是平衡还是有序状态。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及当今世界,我个人认为,平衡就是一种演变的暂时性的相对暂时静止的状态,这种...
  • 谁创立了平衡结构理论,将其用于社会心理学的人际认知研究
    答:例如,佛陀指出,人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被困在他所憎恨的事物上,或是因为他不能获得他之所爱。因此,人生往往是为摆脱这些不幸不断地作出努力的过程。受了这种思想的启示并经过科学研究的训练,海德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在社会中的心理动态作了比较细致的描述,提出著名的平衡理论。平衡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们...
  • 法治: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目录
    答:第1章 法哲学基础 1.1 法与法律,是社会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了抽象的法则与具体实施的规范。1.2 法治,西方社会的基石,强调个体权利与社会公正的平衡。1.3 人性是法治的根基,从伦理学、认识论到生存论,探讨了自由与秩序的潜在联系。第2章 法治的自由价值 2.1 自由,有理论与生存实践...
  • 生态的哲学意义
    答:它以创新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要领,不离老祖宗的根和魂,从分析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改造出发,描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美好愿景,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一般规律,为生态文明的构建,拓宽了理论视野、提供了精神力量。生态文明、天人互泰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生态系统只有保持着平衡和稳定状态,人类社会才能...
  • 一般平衡论的三个存在模式
    答:一般平衡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有求存求在的本能,万物求存在的本能源自求存在的智慧。宇宙的秩序源自万物求存求在的智慧;生命系统都有求存求活的本能,生命系统的秩序源自生命体求存求活的生存智慧。宇宙万物都有求存在的智慧,都说哲学是智慧之学、存在之学,但“智慧”不应当是人类的专用词,同样,“...
  • 宇宙万物阴阳平衡的规律是怎样的?
    答:(本文文字是我耿阁在百度知道的提问界面上的“宇宙平衡”之问题的答案之答题的文章:即:“【第二稿】关于:“《宇宙平衡的原理》”之《《耿阁缔造创始提出的“宇宙平衡主义的事物总规律的思想理论是《易经》的命根命魂》》 这篇文章下的具有着郑重声明意义性的自文自解式的留言评论”。)【【【附...
  • 宇宙中存在着什么样的平衡
    答:就其迄今为止整个人类在哲学自然科学对整个宇宙的认识认知的最高的水平层次和最高境界程度而言:“能反应宇宙本质本性真谛全貌能彻悟宇宙本能本命本来面目的终极意义性的带有基础普遍意义性的客观规律之客观真理的原理式的理论究根到底就是我国的《易经》所蕴含孕育的我耿阁揭示的那个宇宙所有事物的“平衡”“不平衡”“...
  • 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的六个基本命题
    答:第二个命题强调,世界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场,其亲生命本性使得世界存在充满动态平衡,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秩序与混沌共同驱动着生命的运动和演化。这个场态运动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第三个命题“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强调人类必须遵循宇宙律令、自然法则,否则会引发生存失律,如...
  •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谈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为实现科...
    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既要总结现时经验,还要回顾历史经验,也要借鉴外国经验。根据天人合一宇宙观,环境建设应以保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中心,进行环境科学理论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应当遵守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 过去环境保护,主要以防止水、空气和土壤污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