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产生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7
疫苗的历史是什么?


爱幼科学说:打疫苗是否有用?疫苗的历史和接种项目都有哪些?

疫苗有一段漫长而传奇的历史。
1
疫苗接种,或者说有意通过疫苗控制传染病的治疗过程,起源于1796年。当时,危险的天花在英国盛行,一位名叫爱德华·詹纳的英国医生注意到当地的挤奶女工从未得过天花,但生有永久性的牛痘。他从中受到启发:接种较为良性的牛痘疫苗,或许可以有效预防致命的天花。于是,詹纳将从挤奶女工莎拉·内尔姆斯手上收集到的牛痘脓疱液,涂到8岁的詹姆士·菲普斯手臂上的划痕中。
18世纪挤奶女工手上的牛痘脓疱帮助发明了第一支疫苗
他的理论在菲普斯身上得到了证明。菲普斯成功接种牛痘后,从未得过天花这种每年会杀死40万人的疾病,同时由于接种过程很成功,他也没有生出牛痘。詹纳的学说得到了认可,并被广泛应用起来。到1980年,天花这种曾经祸害四方的疾病终于在全球范围内被彻底铲除。
2
在1877年以前,细菌等微生物并不为人所知。直到路易·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细菌理论,他认为疾病是由人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菌扩散、增殖所引起的。在1881年,巴斯德做了一场公开实验。他向24只绵羊、一只山羊和六头母牛接种了一种叫做炭疽的细菌,并留下了另一组未接种的农场动物作对比。几个星期后,他在整个农场释放炭疽菌。几天后,围观群众回到农场,他们看到所有未接种的动物都死了,接种组的动物却安然无恙。5年后,巴斯德又发明了狂犬病疫苗。
3
早在公元前400年,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描述了白喉病——一种粘膜阻碍呼吸和吞咽的疾病。但直到十九世纪,控制这项潜在致命性传染病的抗毒素,同时也是疫苗的先驱,才被开发出来。作为抗毒素的发明者,埃米尔·冯·贝林因这一发现获得了190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
1952年,脊髓灰质炎疫情在美国蔓延,这种疾病传染的案例已经累计到了57000例,这时距离最著名的脊髓灰质炎受害者——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的逝世已有7年。3年后,乔纳斯·索尔克博士发明了用已经死亡的细菌制作的疫苗。同时,阿尔伯特·沙宾博士也研发了一种用毒性减弱的活细菌制作的疫苗。把这两种疫苗结合在一起后,产生了极好的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疗效。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整个西半球的脊髓灰质炎已经被消灭。
5
1963年,辉瑞公司推出了对抗高度传染性儿童疾病麻疹的疫苗。三年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了一项根除麻疹的运动。两年内,麻疹发病率下降了90%以上。
6
在乔治华盛顿带领士兵从英军手中收复魁北克时,军队中暴发了天花,导致战斗失败。1777年战争结束后,华盛顿将军坚持要让他所有的部队完成“人痘接种”(疫苗的前身)。
7
疫苗的幕后英雄莫里斯·希勒曼博士,在1967年开发了一种用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随后于1968、1969年分别研制了麻疹和风疹疫苗。1971年他把这三种疫苗结合成一种疫苗,称为MMR。这一疫苗挽救了全世界数以百万记的生命。希勒曼一生共研制出了40种疫苗。
8
西方世界的第一次疫苗接种,是由英国侨民玛丽·沃特利·蒙塔古夫人促成的,她的丈夫是土耳其的外交官。1715年,玛丽·沃特利·蒙塔古夫人不幸被天花毁容。1721年,在见证了土耳其当地的实践后,她给她两岁的女儿公开接种天花疫苗。她在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到:“天花在(英国),如此致命,如此普遍。但在(土耳其)却完全没有造成危害,因为有(疫苗接种)这项发明。有一群年长的妇人,每年秋天都会开展疫苗接种服务。”
9
据记载,早在十世纪,中国人就掌握了预防天花的手段:通过收集感染者的伤疤,磨成粉末后,放入健康人的鼻子里。

疫苗的发展历程
了解疫苗发展的历史 以史为鉴 可以帮助我们将来做得更好
一、疫苗的定义
二、疫苗的原理
三、疫苗的历史
四、疫苗的发展
五、疫苗的未来    
疫苗的现代定义可以是:通过注射或粘膜等途径接种的,可以诱导针对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从而获得保护或消灭这种致病原的蛋白、多糖、核酸、活载体或感染因子统称为疫苗。 (1)按性质划分:灭活疫苗、活疫苗,重组基因疫苗。 (2)按剂型划分:液体疫苗(DPT)冻干疫苗(冻干BCG)。 (3)按成分划分:普通疫苗,提纯疫苗。 (4)按品种划分:单价疫苗,多价疫苗。 (5)按含吸附剂划分:吸附疫苗(吸附DPT),非吸附疫苗(MV)。 (6)接使用方法划分:注射、划痕、口服、喷雾用。
免疫应答取决于机体、抗原和疫苗使用三个方面的因素
1、机体方面的因素 从接种者机体来讲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有: 被接种者机体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等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时,不利于抗体的产生和抗原的清除,相反如果免疫功能过强又会导致免疫病理损害或出现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或加重疫苗接种的副反应。被接种者有营养不良(尤其是缺锌)时可使细胞发生免疫功能缺陷,影响疫苗接种效果。感染后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是常见的,这可引起一时性免疫缺陷,如重症伤寒。
免疫物质丢失,如肾病综合症病人从尿中丢失IgG,烫伤病人从受伤的皮肤丢失蛋白质,胃肠道淋巴管扩张,可从胃肠道丢失淋巴细胞,脾摘除的病人丢失了大量巨噬细胞,都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从而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长期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改变淋巴细胞功能,某些抗肿瘤的药物,如环磷酰胺也常改变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功能。慢性病人,比如恶性肿瘤病人,常伴抗体反应减弱,细胞免疫反应低下,因而降低疫苗接种的效果。

历史上,天花、麻疹、白喉、猩红热、破伤风、鼠疫、霍乱、伤寒、脊髓灰质炎等病毒都曾肆虐一时,夺去无数人的生命。为了战胜各种病毒,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研制了各种疫苗,将人类从病毒的魔爪中拯救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疫苗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

疫苗是身体的保护盾牌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人体接触到这种不惧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物质、特殊抗体等;当人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举个简单的例子,疫苗就像一个钝头的矛,先刺激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盾牌保护自己,等到很多矛集体进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短时间产生相应多的盾,使自己轻松应对,不受伤害。

疫苗对保障人类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发明人痘、牛痘以来,疫苗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人类通过预防接种疫苗,已抵御和消灭很多烈性传染病。现在,疫苗除了常规的预防接种,还应用于计划生育、肿瘤、免疫缺陷等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疫苗的起源——中外各显神通预防天花

疫苗接种方法最早应用于天花。早在唐、宋时期(大约公元10世纪),我国就有采用“种痘”(人痘法)方法预防天花的记载。当时,有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4种。把天花病人或涂有天花疤浆的衣服给小孩穿,称为痘衣法;用棉花蘸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塞入被接种对象的鼻孔,称为痘浆法;把痂皮烘干、研成粉末吹入鼻子里,称为旱苗法;把痘痂研为粉末,裹所调痘苗在内,捏成枣核样,塞入鼻孔内,称为水苗法。此方法经印度、西亚逐渐西传,18世纪初传入欧洲。

在此基础上,1796年,英国的医学博士琴纳把青年挤奶女工手上感染的牛痘浆接种给1名8岁男孩,种痘部位出现了牛痘,结痂留下瘢痕,再次接种后,未发生天花,证实种痘可预防天花。1798年开始,改用牛痘代替“人痘法”。

疫苗的实验——灭活和减毒疫苗雨后春笋般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免疫接种的标志性年代,各种疫苗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一阶段疫苗发展的标志性人物是法国科学家巴德斯,他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培养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或减毒后,在经纯化制成疫苗,先后发明了炭疽疫苗、鸡霍乱疫苗、狂犬减毒疫苗,被誉为“疫苗之父”。这一阶段还成功研制了卡介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鼠疫疫苗、伤寒疫苗和黄热病疫苗等30多种疫苗。

疫苗的发展——重组疫苗和基因疫苗技术革新

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的迅速发展,疫苗研制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针对不同传染病及非传染病的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基因疫苗等新型疫苗不断问世。

亚单位疫苗是指提取病原微生物中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抗原成分制备而成的疫苗,如乙型肝炎血源性疫苗、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等。此类疫苗能消除许多无关抗原诱发的抗体,可减少疫苗的副反应。

重组基因疫苗是指使用DNA(脱氧核糖核酸)重组生物技术,把病原体外壳蛋白质中能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中,经表达、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我国的重组核酸技术应用主要是乙肝疫苗,完成了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乙肝疫苗和重组痘苗乙肝疫苗的研制。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通过肌肉注射,能获得较长时间的抗原表达,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在抗肿瘤、抗病毒及清除胞内寄生物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核酸疫苗成本低,不需分离纯化,易操作,性质稳定,使用效果持久、显著,前景广阔。

疫苗的未来——联合疫苗和治疗性疫苗

新技术促进了新疫苗的研制和开发,疫苗品种和接种次数的增多,增加了疫苗管理的困难,如白喉、破伤风、百白咳、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的五联疫苗。未来,儿童联合疫苗的发展方向是对破伤风、肺炎球菌等十几种病菌产生保护,成人联合疫苗则可预防巨细胞病毒、沙眼衣原体、乳头瘤病毒等。开发新的联合疫苗是疫苗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另外,免疫学研究的发展,使疫苗在已发病个体的治疗成为可能。通过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这类疫苗产品称为治疗性疫苗。如目前正在研究的高血压、Ⅰ型糖尿病、肿瘤疫苗等。

自使用疫苗预防疾病以来,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数十年,可以说,疫苗为人类筑起了一道预防疾病的绿色屏障,成为人类健康的保护伞。在疫苗研究的全新时代,在全球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疫苗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们能够研发出新的预防性的和治疗性的疫苗,为人类抵御疾病增添更多的“武器弹药”。

爱幼科学说:打疫苗是否有用?疫苗的历史和接种项目都有哪些?



  • 接种是什么意思?
    答:接种是指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旨在使接受者产生免疫力,获得对特定疾病的抵抗力。一、疫苗接种的历史和背景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自18世纪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最初,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从病人体内取出并注入健康人体内,使健康人体产生免疫力。
  • 简述第一,二,三代疫苗
    答:第一代疫苗:1798年Jenner应用牛痘苗预防天花,开创了人工免疫的历史。之后,Pasteur开创了减活和灭活的各种疫苗如鸡霍乱、炭癯苗、卡介苗等30多种疫苗 第二代疫苗:由微生物的天然成分或其起免疫作用的亚单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等。近代30年来,以细菌和病毒为载体,应用生物技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研制了大量...
  • 乙脑疫苗的历史
    答:最早的乙脑疫苗是日本学者Mitamura等在1936年用感染鼠脑制备的灭活疫苗。该疫苗用甲醛灭活,疫苗效力用病毒直接攻击小鼠保护试验测定。现场观察显示疫苗的免疫反应在非流行区比较差,而在流行区效果比较明显。1946-1949年,美国和日本联合在日本流行区进行疫苗现场观察,统计学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发病率降低了1/3...
  • 脊髓灰质炎疫苗研究历史
    答:历史上,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发展与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经历紧密相关。1921年,罗斯福因游泳感染脊髓灰质炎,导致下肢瘫痪。这一事件促使他在1938年创立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推动疫苗研究。在基金会的支持下,Jonas Salk医生经过近9年的努力,在1953年研发出首个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这是一种通过...
  • HIB疫苗的研发历史
    答:此后发现了b型菌体荚膜中的多糖或多磷酸聚核糖基核糖醇(PRP)具有免疫原性。PRP随即被纯化制成疫苗,1974年以后开始广泛在芬兰和美国广泛使用。这些研究使得疫苗最终商品化,第一种Hib多糖疫苗于1985年4月在美国上市,这种疫苗适用于2-5岁的儿童。对于小于18月龄的儿童,这种采用PRP的疫苗的有效率实际为...
  • 流脑疫苗的历史
    答:1966年中国开始研制流脑菌体疫苗,由于接种针次多,反应大且效果不好,继而改为液体培养。1969年试图研究无毒活疫苗,但未获成功。1972年开始研制提纯疫苗,但纯度差未广泛使用。同年,开始研究A群流脑多糖疫苗。1979年中国已经能生产符合1976年WHO要求的疫苗,1980年卫生部批准正式生产。2001年A+C群流脑...
  •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由谁发现的呢?它主要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史呢?
    答:脊髓灰质炎最开始是由富兰克林罗斯福来发现的,他是第一个研制成功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人。它已经诞生了60多年,保护着无数儿童的健康,它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种类一直在不停的更新,
  • 狂犬病疫苗的疫苗发展历程
    答:狂犬疫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疫苗,最早制造狂犬疫苗的是法国的巴斯德。1882年它成功地应用连续传代减弱病毒毒力的方法,用适应毒种来制造疫苗。中国现在制造的狂犬疫苗系用狂犬病毒固定毒接种于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后,收获毒液,经浓缩、纯化、精制并加氢氧化铝佐剂,经全面检定合格后即为预防狂犬病的疫苗。
  • 水痘疫苗的历史
    答:该病毒通过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物(MCR-5)经历进一步传代,建立疫苗毒种(Oka株),是当今世界广为应用的疫苗毒种。21世纪初北京、上海、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相继研制成功冷冻干燥水痘疫苗。国产和进口的对比:进口疫苗的病毒滴度保持在10000pfu,国产的病毒滴度在2000pfu。进口疫苗1984年在欧洲上市,也是世界上...
  • 疫苗注射的历史
    答:目前已知最早使用的疫苗注射可溯源至种痘(variolisation)技术,这项技术可能起源自中国文明。清代医书认为,十一世纪起,中国人于北宋时期即开始种天花痘[1],而另一本医书则记载,更早于唐代即有“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且“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显示该技术对天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