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扣扣案件的社会反思 张父到底为什么不要儿子的骨灰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张扣扣案件的社会反思,反思有以下几点:

1,做人做事要留余地,不可太绝,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结出凶残的苦果。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私力复仇还是出于什么目的,触犯法律就要接受制裁。

3,公正的判罚可以减少私力复仇。

至于对张扣扣案的理解,我们这些局外人恐怕看到的也只是皮毛,每个人可能都会得出不同的看法。

不说别的,张扣扣的父亲在儿子死后拒绝把骨灰接回来。张父的行为也很难按照正常逻辑来解释。

不过,我们不是当事人,也很难理解张父的真实想法,下面我们通过张父的角度来看看张扣扣案。

按照我们的认识,人死为大,既然张扣扣死了,张父把骨灰接回来入土为安也算是对死去的妻子和儿子一个交代。可是他却选择了不要儿子骨灰,称是因为不服气。

这位此前在本案中很少出现的老人,倒底是有苦衷还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呢? 在潇湘晨报的采访对话中可以看出,张父称其之所以不要骨灰盒是不服气,表示抗议。

当然,这个想法我们很难理解,作为张扣扣的父亲,如果真的认为孩子冤,那才更应该把骨灰接回来吧,拿骨灰撒气,真的可以表现出骨气来吗?

就像有些网友说的,当年案发时,妻子被人家打死,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张父也没有显出多么强烈的骨气。二十多年后,张扣扣犯下血案,张父又在哪里呢?

我们来看几个细节:

1,张扣扣案发案发当晚张父不见了,后来在采访中他承认是自己跑了。他称不跑不行,怕被报复,只是没敢回来。 这样看来,张父也不是多么有骨气的人啊,最起码没有他儿子有骨气。

2,谈起当年妻子被打死一事,张父也是不满,他称当年是对方家的老二打死的老三是顶罪的,而老三被判了七年,最终才坐了三年半牢。对方没有道歉,赔偿也不到位。 可以看出张父对于当年的事情也是耿耿于怀,可是他在这二十年间都做了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是在忍辱负重为了给孩子打工赚钱,或许只是选择了一种逃避现实的生活。

3,对于怕不怕对方报复,张父曾称我不怕,让他们来,只要他敢进我的院子,我就敢把他杀掉。”可是他却在案发那天躲出去了,可见说话和做事还是有区别的。 退一步讲,先不说张父怕不怕,作为一家之主,他真的应该阻止张扣扣,可是他和儿子的联系并没有那么紧密,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那么张父到底为什么不要儿子的骨灰呢?

1,真的是为了表达不满,不认同这个结果。

2,只是出于某种为自己减少麻烦的目的。

3,迷信不让杀人犯入祖坟。

4,心结打不开,不愿意面对儿子的骨灰。

看了上面的内容,我想每个旁观者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而至于张父为什么这样做,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尘埃落地,孰是孰非都是虚妄,我们这些旁观者能做的就是安安稳稳地当个遵纪守法的普通人,仅此而已。

张扣扣杀人案,法律面前是绝不可因情减刑,法和情不可在一个层面上评。法是不可更改的,情是可以原谅和追究的。两个不一样。22年前的王为自己埋下以后这一结果。可以说张扣扣从小被王种下的阴影是无法抹去的。张长的越大这种仇恨越深。加之无人辅导张的心理伤害。也可说作为男人从小亲眼看到自己亲生母亲被人折磨杀害。作为一个幼小的心灵伤害随之年龄增长仇恨越大。复仇心理越强。每个人走上社会都要为自己言行负责。

以前看到过这个案子的介绍,说张扣扣的母亲是个远近闻名的泼妇,那种能够堵着门骂一天的人,村里人没有人敢招惹她,案子里涉及的两家人原本关系算是好的,因为她堵着门骂,导致年轻气盛的王家兄弟下了死手,把人给打死了。王家兄弟当时肯定是恨得想杀人,但未必真的就想杀死她,即便下手重害死了她,事后未必不后悔。量刑较轻一个考虑是未满18岁,一个考虑是张扣扣的母亲名声不好,村里人厌恶她。这些事情大概没有人对张扣扣讲过,毕竟算得上敏感话题。如果讲了这些,或许结果会不同?

张扣扣的行为是相当恶劣的,故意杀人,而且是残杀,社会影响极坏。事情刚爆出来的时候,为母报仇”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王家兄弟被看作村霸、恶棍,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化反应。孝道,尤其是孝敬母亲,在中国文化里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孝道与恕道之间,选择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可是,即便心里无法饶恕,也还不至于非要置法律于不顾,公然杀人。张扣扣的动机有几分出于孝道,几分出于泄愤,不好推断,但肯定有将生活的不满归罪于王家兄弟的因素。

我们常说看问题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实际上很多事情根本没办法这样,只要一想到那些可怕的情境,我们就会本能地抗拒。很多时候,事情不发生到自己身上,根本没办法预料自己的反应。人不能情绪化,不能想当然,要对暴力,对任何暴力,都心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