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7
冰川地貌特点

由于冰川形成、运动、消融过程中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而塑造的地貌就被称为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两类。冰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u形谷、峡湾、冰蚀洼地、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冰碛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堤、侧碛堤、中碛堤、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和底碛平原、鼓丘、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大陆冰盖连绵分布,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古冰川地貌遗迹。

我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现代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之一,大致分布于东经1040(四川九寨沟雪宝顶)以西至帕米尔高原,北纬270(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以北至阿尔泰山之间的极高山、高山地区,冰川总面积约58651平方公里,占亚洲冰川总面积的40%。

我国冰川海拔多在5000m以上,其中80%为大陆性冰川。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西段、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西段和中段北坡、念青唐古拉山嘉黎以西地段、唐古拉山东段、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和祁连山东段。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嘉黎以东地段、川西滇北的横断山脉以及喜马拉雅山东段。天山和昆仑山冰川数量最多,天山山脉冰川数量约占冰川总数的21.7%。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占西部冰川总面积的82.6%。

我国最长的冰川是天山山脉库马里河上游的南依诺列切克冰川,长63.5km。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山峰北侧的音苏盖提冰川,是我国境内的第二大冰川,长41.5km。

冰川地貌在中国东经120°以西,北起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南至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巨大的高原高山上,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都很发育,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广泛分布。粗略估计,现代冰川面积总计4.4万km2,其中约五分之一分布在天山冰川区。现代雪线大体自北而南、自边缘山地向青藏高原内部升高,阿尔泰山现代雪线为海拔3000-3400m,天山3600(北坡)-4200m(南坡),祁连山4300-5200m(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昆仑山西端5500-5700m,喀喇昆仑山5000m,珠穆朗玛峰地区5000(南坡)-6000m(北坡)。第四纪冰期古雪线比现代雪线低数百至千余米,当时的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许多倍,但由于内陆干旱气候限制,其分布地域仍很有限,所以古冰川和现代冰川刨蚀或堆积地貌范围都不大,冰川刨蚀力弱,故冰川和槽谷均较宽浅,只是冰水堆积作用影响所至,可达河西走廊及一些内陆盆地。

由于黄河源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在第四纪曾发育过较大规模的冰川,乃至于形成冰盖(周尚哲等,1991,1994),并有多期冰川活动,所以那里的冰川地貌比较发育,主要包括冰蚀地貌、冰碛地貌以及冰水沉积地貌。

1.冰蚀谷

冰蚀谷在巴颜喀拉山的北坡和南坡都比较发育,根据其规模和冰川作用的特点,可分为主谷和支谷;若根据其形成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图1-11 阿涌贡玛错湖成台地剖面图

Fig.1-11 The section of lacustrine terraces at Ayonggongma Co(lake)

图1-12 阿涌哇玛错湖成台地剖面图

Fig.1-12 The section of lacustrine terraces at Ayongwama Co(lake)

早期的冰蚀谷保存不好,只在个别的地段保存有,其谷地的高度明显高于晚期的冰蚀谷(图1-13),海拔可达4800m。冰蚀谷非常宽,底部平坦,在横剖面上为比较典型的U字形。在分布位置上,多数早期的冰蚀谷分布在晚期冰蚀谷的外围,离巴颜喀拉山较远。在与晚期的冰蚀谷的关系上,多数早期的冰蚀谷都被后期的冰川所改造和切割,分布晚期冰蚀谷的两侧,形成残留的台地,这期冰蚀谷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即倒数第三次冰期。

图1-13 巴颜喀拉山北坡早期的冰蚀谷

Fig.1-13 The earlier glacial valley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Bayan Har Mountains

实线为倒数第三次冰期形成的“U”形谷;虚线为末次冰期形成的“U”形谷

中期的冰蚀谷形成于倒数第二次冰期。从分布位置来看,不及倒数第三次冰期广,更靠近巴颜喀拉山中心部位。这期冰蚀谷与晚期的冰蚀谷分布位置大致相同,只是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蚀谷宽,而晚期的冰蚀谷窄些(图1-14)。在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蚀谷的两侧发育侧碛堤,在属于长江流域的雅

江源头河流查曲清晰可见(图1-14)。

图1-14 查曲冰蚀谷横剖面图

Fig.1-14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the glacial valley of the Cha Qu(river)

Ⅰ为末次冰期的冰蚀谷;Ⅱ为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蚀谷

晚期的冰蚀谷保存完整,在巴颜喀拉地区很常见,可分为主谷和支谷。主谷规模较大,宽可达1~2km,长数千米或几十千米,切割较深,明显低于早期的冰蚀谷,海拔高度约4600m。其横断面为“U”字型,谷底平缓。冰蚀谷谷底都被后来的河流所改造,或被沉积物所覆盖,形成两级阶地,或三级阶地,局部有基岩裸露。在谷地的两侧有冰碛物堆积(图1-14)。支谷的规模小些,谷底的坡度较陡,与主谷没有明显的陡坎,而是逐渐过渡的。晚期冰蚀谷的分布紧靠巴颜喀拉山,一般都分布在早期冰蚀谷的内侧,并对早期的冰蚀谷进行改造。根据地貌的对比,这期冰蚀谷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即末次冰期。

2.冰蚀台地

在黄河源区,保存较好的冰蚀台地就是巴颜喀拉山北坡到查拉坪(图1-15)。冰蚀台地的海拔高程约为4700m,面积大于56km2。台地面平缓,略向北倾斜,其上为冰碛物所覆盖。冰碛物为灰色的角砾石层,砾石以深灰色、灰绿色的砂岩为主,其次为似斑状花岗岩。花岗岩砾石的砾径较大,一般在0.50~1.50m之间,大者可达2~3m。根据野外观察,在高度上它介于早期冰蚀谷和晚期冰蚀谷之间,而且被晚期的冰蚀谷所切割,它也是分布在早期冰蚀谷的内侧(靠近巴颜喀拉山),所以查拉坪的冰蚀台地应形成于倒数第二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晚期。

3.冰斗和角峰

冰斗和角峰主要分布在巴颜喀拉山的中心部位。角峰基本都是现今高耸、尖锐的山峰,如勒那冬则峰等。冰斗主要与角峰伴随分布,在勒那冬则东坡的冰斗下限高度在4800~4900m。在野牛沟中,冰斗发育规模较小,被后期流水破坏的冰斗,其下限海拔为4600m,可能是早期的。

图1-15 查拉坪冰蚀台地

Fig.1-15 A glacial terrace at Chalaxung

4.冰碛地貌

冰碛地貌主要为侧碛垄(堤)和终碛堤。侧碛垄(堤)在巴颜喀拉山北坡的擦曲谷地两侧可见(图1-16),形成堤状地形。侧碛垄分布的海拔高程约4600m,由无分选、无磨圆的粗大角砾石构成。在尕拉拉错发育规模较大的侧碛垄(周尚哲,1995;郑本兴等,1996)。另外,在巴颜喀拉山南坡的查曲谷地中也发育侧碛堤(见图1-14)。

图1-16 擦曲谷地的横剖面图及冰川地形

Fig.1-16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the valley of the Ca Qu(river)and glacial landscapes

终碛堤在野牛沟口一带也有发育,但保存不好。在巴颜喀拉山南坡的查曲发育有良好的终碛堤(图1-17)(N:33°58′56.2″,E:97°25′54.7″),海拔为4574m。终碛堤高约20m,呈弧形横于谷地中,中间被后期的河流(擦曲)侵蚀切开。终碛堤为角砾石层,含有较多的泥质,大多数砾石呈棱角状,砾径一般为2~30cm,大者大于100cm,

5.冰水扇

在黄河源区,冰水沉积物分布的位置比较低,主要出露于巴颜喀拉山的山脚,如野牛沟口发育晚更新世的冰水扇沉积。由于后期地面流水的侵蚀作用,表面被切割成多条沟谷。



  • 冰川地貌分哪几个区域?冰川侵蚀形成哪些地貌景观?
    答: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拔蚀作用区域;(2)磨蚀作用区域;(3)冰楔作用区域。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景观包括:(1)冰斗,原在山坡凹处河源集水盆地等洼地基础上发展而来,经冰雪与冻融风化作用形成;(2)刃脊、角峰、冰哑,由冰斗扩大后,冰川与洼地崖壁间侵蚀形成;(3)削断山嘴、U型谷、...
  • 冰川地貌的特点
    答:5. 大陆冰盖的地貌景观通常不受下伏基岩地形的控制,形态单一,塑造的地貌景观也不复杂。从冰盖中心到外围,冰川地貌呈现出有规律的带状分布。6. 冰川地貌的内部是侵蚀区,会有大量的冰蚀湖泊出现。例如,芬兰在第四纪时期是冰盖的中心,因此有“千湖之国”的美誉。7. 从侵蚀区向外,会看到成群的鼓丘...
  • 冰川地貌的分布特点
    答:5. 在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坡雪线为5000米,而北坡则高达6000米。第四纪冰期时的古雪线比现代雪线低得多,当时的冰川规模远大于现代冰川。6. 尽管如此,由于受内陆干旱气候的限制,古冰川的分布区域仍然有限。因此,无论是古冰川还是现代冰川,它们的侵蚀或堆积地貌范围都相对较小。7. 冰川的侵蚀力量较弱...
  • 冰川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冰川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如下 冰川侵蚀地貌——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主要有拔蚀作用;磨蚀作用;冰楔作用.因冰川强大的侵蚀作用而造成的冰蚀地貌有:冰斗;刃脊、角峰、冰哑;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峡湾;悬谷;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冰斗主要是在过去山坡凹处河源集水盆地等洼地...
  • 冰川地貌特点
    答:冰川地貌的特点是形成各种冰川地形。冰川堆积地貌是由冰川运动形成的地貌特征,它们包括:冰川碛。这是最高的堆积地貌形式,它由冰川运动产生的砾石堆积而形成。阶地。这是由冰川搬运的砾石和沉积物形成的地貌,表现为梯级状的地形。雪花地。这是由冰川搬运的砾石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成雪花状的地形。雪坝。
  • 世界上最神奇的自然地貌格陵兰冰川
    答:如矿物开采、油气勘探等,都会影响到冰川的稳定和安全。因此,保护格陵兰冰川成为了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开展研究,以探索更有效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同时,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组织也在推动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希望能够共同守护这一世界上最神奇的自然地貌。
  • 冰川剥蚀地貌有哪些特征
    答:冰蚀谷(glacial valley),也称冰川槽谷(glacial trough),或 “U”形谷(U-shaped valley),它是由山谷冰川沿着先前谷地改造形成的线状谷地(图 6-4),在山岳冰川地貌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冰蚀谷的特点和规模与冰川的剥蚀作用有关,决定冰川剥蚀作用强弱的是冰川的速度、厚度、内部温度等,冰川的...
  • 纳木那尼冰川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答:纳木那尼峰方圆约200平方千米,主要有6条山脊;山脊线上有数10座6000米以上的山头,高低错落。西面的山脊成扇状由北向南排列,东面唯一的山脊被侵蚀成刃脊,十分陡峭,形成了高差近20多米的峭壁。相比而言,西面的坡度则较为和缓,峡谷中倾泻着五条巨大的冰川,冰面上布满了冰裂隙和冰陡崖。
  • 我国沿海地区很少有冰川地貌的原因
    答:因我国冰川都处在内陆。冰川地貌是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虽然我国有冰川U型谷,但这些冰川谷都处在内陆,并没有与海洋相连,当然也就无法发育成冰川地貌。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冰川地貌。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
  • 冰川地貌有哪些分类?
    答: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