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诗词与典故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典故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huán)还寝梦佳期。
《中秋抒怀》
喜迎中秋庆团圆,欢乐笑语万里传。
桂枝明月祝福贺,音好花开成佳缘。
《我的思念是圆的》 (现代)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月赋
谢庄-月赋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抽豪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
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怿。
南朝谢庄所作,与宋玉《风赋》、谢惠连《雪赋》并称。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玉兔入月宫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为其下凡的捣灵药

玉兔捣药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 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妹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汉魏诗、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水调歌头》苏轼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一篇千古名作,是苏东坡在中秋之夜酒后抒怀并且思念他的弟弟苏辙而作的。序言里边说了“兼怀子由”。弟弟名叫苏辙,车辙的“辙”。车辙,就是马车轮子轧在土路上边的印迹,所以说“前有车,后有辙”。“辙”也是道路的标志,走路,当然要沿着道路去走,所以说是“必由之路”。因此,弟弟苏辙,名“辙”,字“子由”。古代还有一个名人,孔子的学生,子路。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这个苏辙的名字,和子路是一个系列的。

  哥哥苏东坡,别号“东坡居士”,名“轼”,字“子瞻”。“轼”是什么东西呢?马车上的横梁扶手。《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孔子乘坐马车,看见人家办丧事,在哭,起立,扶着横梁扶手,这在古代是乘车的一种礼节。马车本来就有高度,站在马车上边,就更高了,所以说“高瞻远瞩”,就是“站得高,看得远”的意思。苏轼和苏辙的父亲是苏洵,有学问,爷仨并列“唐宋八大家”,大概苏洵老爷子取名的时候,祝愿两个公子将来全都成为“有车族”吧,所以叫苏轼、苏辙。结果呢,学富五车。
 吴刚折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点评: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来源网络

中秋诗词欣赏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中秋之神话传说主要有: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见于《淮南子·冥览训》,只有一句话:“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后世在传说中演绎出多种不同的版本,故事变得愈发有声有色。举一例:
相传嫦娥之夫后弈为神射手。上古时十日同现,庄稼枯死,民不聊生,神射手后羿请缨一气射下九日,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英雄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而他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当时,后弈的追星族不少,自然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只是鱼龙混杂,一位叫作蓬蒙的心术不正之徒也混了进来。
话说后弈成了知名人士后,还从昆仑王母处获赠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趁机闯入内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无奈,将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仙药果然疗效惊人,嫦娥的身子即刻产生离心力,飘离地面,夺窗而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弈得知后已无可挽回,他悲痛万分之后。在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妻子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月宫。百姓们闻知后也纷纷效仿,一同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在其它的版本中,也常见到将嫦娥描述成反面角色的,不过,最受民间欢迎的,还是各种经过修饰、加工,使嫦娥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的版本。
《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在《嫦娥》中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因此,月宫也称“蟾宫”。
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神奇的自愈功能。有西河樵人吴刚,醉心于仙道却修习不力,被放逐月宫,伐桂树作为劳改。仙诣:“若伐倒桂树,就可获仙术。”(比刁难苏武的匈奴人高明多了。)结果如诸位所料,日复一日地,吴刚便在这月宫住了下去,这个故事再也没有尽头。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为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另说,很久以前,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一天,玉帝召见雄兔,它依依不舍地别过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好奇,就问旁边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很是同情。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但又舍不得宝贝女儿,几个女儿也难以割舍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泪而笑。最后决定让幼女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于是,我们的月亮神话里又多了一位可爱的兔小妹。
【唐明皇游月宫】
传说唐开元年间,中秋之夜,方士罗公远邀玄宗游月宫,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银色大桥。过大桥,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罗公远对玄宗说:“此乃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翩翩舞于广庭中。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记仙女优美舞曲,回到人间后,即命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成为千古佳话,月宫从此也有“广寒宫”之称。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乾。
杜甫《月》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开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杜牧《秋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罗隐《咏月》
湖上风高动白苹,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 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王昌龄《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王维《东溪玩月》
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
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清灯入幽梦,破影抱空峦。恍惚琴窗里,松溪晓思难。
王维《泛前陂》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
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
王维《赋得秋日悬清光》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王维《清如玉壶冰》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李建枢《咏月》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薛涛《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薛涛《珠离堂》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薛涛《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路长。
李冶《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曾城
李贺《梦天》
老兔寒蝉泣天色,六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萧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宫。
云轨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牢此日应惆怅。
康庭芝《咏月》
天使下西楼,光含万里秋。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
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徐凝《八月十五夜》
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齐已《中秋月》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曹松《中秋对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陆龟蒙《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菩萨蛮》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
苏轼《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晁端礼《绿头鸭》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澹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
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
王 琪 《望江南》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杨万里 《好事近》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杨万里《中秋月》
中秋旧节年年谙,今夜孤身向水边。
红光映染漫江透,两岸灯火红遍天。
江岸野火三日绝,千里喧嚣话管弦。
可怜今秋空无月,一晌冷清共独眠。
泪眼对天长叹夜,何处更声念留连。
旧时凄凉愁文章,今朝凭栏忍向看?
遥想前年清秋节,伊人燕尔长相伴。
彼此文章互击节,瘦影清削相顾怜。
同行并骑共缠绵,此情一去复西边。
晃眼东天初露白,冷月寒星相偕还。
今日孤影对青天,万状霜秋何惨淡?
心归千里长戚戚,魂随江水梦婵娟。
一杯江水酹江月,北斗银盘皆不见。
往日人月可相随,今时冷落对轩辕。
月共人心常相异,何必回首望阑珊。
举杯长叹问青天,低头苦泪透青衫。
惟有独酌遣愁怨,故人千里望团圆。
杨万里《念奴娇·中秋》
明月当空,照高楼,回廊幽雕檐秀。蛾眉紧蹙,玉臂瘦,凭栏空望西畴。秋风乍起,黄叶簌簌,怎奈思君愁?夜觉凝眸,惟见流水悠悠。
锦书托于嫦娥,嫦娥不解忧,人念爱俦!阴晴圆缺,月常有,人亦总历烦休。悲欢离合,不人由,盈月空明照当楼。佳期难觅,惜此生少年游。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刘辰翁《烛影摇红·丙子中秋泛月》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
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对婵娟、君歌我舞。醉
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丹桂花开第二番。东篱展却宴期宽。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辛弃疾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无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辛弃疾《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 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赵长卿《虞美人·中秋无月》
西风明月临台榭。准拟中秋夜。一年等待到而今。为甚今宵陡顿、却无情。
姮娥应怨孤眠苦。取次为云雨。素蟾特地暗中圆。未放清光容易、到仙源。
赵长卿《水调歌头·中秋》
今夕知何夕,秋色正平分。嫦娥此际、底事越样好精神。已是天高气肃,那更清风洒洒,万里没纤云。把酒临风饮,酒面起红鳞。
歌一曲,舞一曲,捧金樽。从他妄想,老兔憔悴正纷纷。我与桂花拚醉,明日扶头不起,颠倒白纶巾。天若知人意,夜雨莫倾盆。
柳永《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辛弃疾《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蒋捷《步蟾宫·中秋》
去年云掩冰轮皎。喜今岁、微阴俱扫。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
无歌无酒痴顽老。对愁影、翻嫌分晓。天公元不负中秋,我自把、中秋误了。
辛弃疾《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 醒,元来又是梦里。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辛弃疾《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辛弃疾《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弃疾《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范仲淹《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卢多逊《咏月》
太液池头月上时,晚风吹动万年枝。
何人玉匣开金镜,露出清光些子儿。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元好问《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通都桥玩月》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坐当林树看鸟,望入云河与水连。
久欲乘槎问天上,几回津路渺无边。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杨慎《滇海曲》
梁王阁榭水中央,乌鹊双星带五潢。
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
边贡《嫦娥》
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张煌言《舟次中秋》
淡荡秋光客路长, 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 风急轻帆燕一行。
此夜衔杯惭庾亮, 几年持斧笑吴刚。
观涛岂必钱塘去, 碧海银潢自渺茫。
曹雪芹《香菱咏月》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曹雪芹《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与典故

古人常说,对此美景,不可无诗。那么在唐诗宋词里边,最著名的一篇吟咏中秋明月的诗词,是哪一篇呢?

《水调歌头》苏轼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一篇千古名作,是苏东坡在中秋之夜酒后抒怀并且思念他的弟弟苏辙而作的。序言里边说了“兼怀子由”。弟弟名叫苏辙,车辙的“辙”。车辙,就是马车轮子轧在土路上边的印迹,所以说“前有车,后有辙”。“辙”也是道路的标志,走路,当然要沿着道路去走,所以说是“必由之路”。因此,弟弟苏辙,名“辙”,字“子由”。古代还有一个名人,孔子的学生,子路。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这个苏辙的名字,和子路是一个系列的。

哥哥苏东坡,别号“东坡居士”,名“轼”,字“子瞻”。 “轼”是什么东西呢?马车上的横梁扶手。《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孔子乘坐马车,看见人家办丧事,在哭,起立,扶着横梁扶手,这在古代是乘车的一种礼节。马车本来就有高度,站在马车上边,就更高了,所以说“高瞻远瞩”,就是“站得高,看得远”的意思。苏轼和苏辙的父亲是苏洵,有学问,爷仨并列“唐宋八大家”,大概苏洵老爷子取名的时候,祝愿两个公子将来全都成为“有车族”吧,所以叫苏轼、苏辙,结果呢,学富五车。

中秋的来历与嫦娥的故事

那么“中秋节”为什么是“中秋”呢?现代使用阳历,历法叫作“太阳历”,是依据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周期制定的。古代使用阴历,历法叫作“太阴历”,是依据月球环绕地球公转周期制定的。“太阴星”就是月亮。但是中国古代留下来的阴历,也不完全是依据月球公转周期制定的。每一个月,是依据月球公转规律制定的,古人把月亮圆满的这一天安排在十五日,称为“望日”,月初开头称为“朔日”,月末结尾称为“晦日”。月亮环绕地球公转一周,大约是29天半,没有办法形成每个月30天乘以12个月等于360天,所以“大建月”30天,“小建月”29天,一年少于360天的日子,攒起来安排闰月,19年闰月7次。因为“大建月”和“小建月”相对于月球公转周期的29天半,总是赶前错后,所以有时候月亮是“十五不圆、十六圆”。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不是正好360天。地球公转一周的轨迹称为“黄道”,平均分为24段,也就是二十四节气。所以每逢交节气,不仅说明是哪一天,还要说明是几时几分几秒,就是地球运行到了那个二十四分之一位置的时间。就说“立秋”吧,不是有一句俗语“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吗?

嫦娥奔月

中国的阴历,在气象学称为“阴阳历”。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服从太阳,十二个月的“朔、望、晦”服从月亮。古人把一年12个月分为四季,每个季节三个月,开头那个月称为“孟”,中间称为“仲”,末尾称为“季”。例如七、八、九这三个月为秋季,七月称为“孟秋”,八月称为“仲秋”,九月称为“季秋”。秋季也叫“三秋”,所以王勃《滕王阁序》说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诗经·王风·采葛》也说“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那么“仲秋”八月的十五日,也是秋季三个月里边,居于中间的那个月,居于中间的那一天,所以叫“中秋”,也就是秋季三个月90天的正中间。

“月到中秋分外明”。因为秋高气爽,空气澄明,能见度高,人们就可以看见月亮里边有很多东西。比如吴刚、玉兔、嫦娥。嫦娥本来叫什么呢?

答案是“姮娥”。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仙人也要为皇帝避讳,姮娥被改称为嫦娥。 “恒”、“常”,是近义词,“恒心”,也就是“常性”。 “三国名将勇,首推赵子龙”,常山赵子龙,大家都知道。其实看看《三国演义》第九回,赵云首次出场,救了公孙瓒,自我介绍说我是“常山真定人也”。“常山”以前是“恒山郡”,“真定”后来是“正定县”,清朝因为雍正皇帝胤禛避讳,改称为“正定”。真定的名人还有南越国王赵陀,《岳阳楼记》“先忧后乐”的范仲淹。

汉代道教影响逐渐扩大,许多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人物都被归入了道家系列,西王母也成为道教中的神仙。《淮南子》记载,后羿到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之药,后羿妻子嫦娥偷吃仙药后,飞升上天到了月宫,住在广寒宫里。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广寒宫,这个名称听着就寒冷,而且孤独。所以苏东坡先生说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琼岛

答案是北海琼华岛山顶上原来有一个“广寒殿”,就在白塔的位置。金国夺取了北宋淮河以北的半壁江山之后,于1153年将国都由上京会宁府(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迁至今北京广安门一带,即金中都大兴府。还保持着昔日游猎生活时期寄情山水之风俗的金国皇帝金世宗,于1163年在绮丽奢华的金中都的东北郊外建造了一座有山有水的皇家行宫——太宁宫。其地,即今天的北海公园一带。其山,即今天的琼华岛白塔山。其水,即今天的北海和中海(南海是明代开挖的)。琼华岛山顶上的白塔,建于清朝顺治八年,以前在山顶是一座广寒殿。到了元朝,元世祖忽必烈皇帝每年冬夏均在大都和上都两城交替居住。在大都皇宫落成之前,忽必烈就住在琼华岛上,并将山顶的广寒殿作为召见百官的正殿。《元史·世祖本记》有这样的记载:“至元二年(1265年)十二月,渎山大玉海成,敕置广寒殿”。这座被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陈设在广寒殿的“渎山大玉海”,至今仍保存在北海公园团城,其制成时间比元大都的始建时间至元四年还要早两年,距今已有740余年,堪称是见证北京古城历史的镇城之宝。元末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记述:“广寒殿在山顶(指琼华岛上的小山,元代名为万寿山),七间,东西一百二十尺,深六十二尺,高五十尺……中有小玉殿,内设金嵌玉龙御榻,左右列从臣坐床。前架黑玉酒瓮一,玉有白章,随其形刻为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其大可贮酒三十余石”。这里所说的“黑玉酒瓮”,就是用整块墨玉雕成的渎山大玉海。明代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记述,万历七年(1579年)五月初四日,广寒殿因年久失修倒塌,在大梁上发现了120枚铸有“至元通宝”字样的金钱,万历皇帝还将数枚金钱赏赐给他的老师大学士张居正。

金朝皇帝金章宗,有一次和李妃在琼华岛赏月,金章宗随口说了一句上联:“二人土上坐”,李妃的下联脱口而出: “一月日边明”。这副对联里边的学问大了。现在北海团城上边还有一座承光殿,“承”什么“光”?月光。

月亮中的那些景色

月亮里边还有些什么东西呢?现分析一首李白的诗。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这一首诗提到了羿射九日、仙人、桂树、蟾蜍、白兔,月亮里边东西真不少。古代有五帝,依次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淮南子》记载,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人民食物短缺。还有猰貐(讶雨)、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这些猛兽祸害人民。于是尧派遣后羿去为民除害,干掉了这些猛兽。

篆文暮

关于月亮的形成,有一个神话故事。说是遥远的东方,有一棵扶桑树,树叉上边落着十只金乌,每天轮流有一只金乌飞出来东升西落,就是太阳。但是有一阵子,十只金乌一起出来飞行,造成气候过热,成为旱灾。后羿为民除害,射死了八只金乌。第九箭,因为疲劳,没有射中,第九只金乌吓得出冷汗,失去了热力,只留下微弱的光泽,再也不敢白天出来,成为了月亮。第十只金乌,害怕极了,落到地下,藏进了一堆草丛,再也不敢出来了。但是黑暗和寒冷也是灾害,于是人们请公鸡去叫金乌出来。公鸡保证人们不会再伤害这最后一只金乌,于是每天早上,只有公鸡可以叫太阳出来。而金乌的救命恩人,那个草丛,就是“死不了”,亦即“太阳花”,太阳回报草丛:我不会晒死你。篆字的“暮”,就是“日”钻进了草丛。

吴刚

月宫中的吴刚,见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卓)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李白的诗说“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半个月亮的时候,只能看到月中仙人的两只脚,等到月圆时候,就可以看见仙人的全身了。这个仙人就是吴刚。

至于蟾蜍,说是当它吞食月亮的时候,就会发生月蚀。还说蟾蜍是玉兔捣药的助手。月亮里的玉兔,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玉兔在月亮里边干什么?忙着捣药。捣成了仙药给谁吃?李白说不知道。因为已经登月的生物,全都成了神仙,不需要吃药了。《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董逃行》歌词: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盘),服此药可得神仙。蛤蟆负责把玉兔捣的药做成药丸,可见蛤蟆是玉兔的助手,二位合作,在月宫里边开办了同仁堂分号。

玉兔是男的?女的?兔爷当然是男的了。可是《西游记》说玉兔在天竺国冒充公主,抛彩球招亲,要与唐僧结婚。玉兔和孙悟空打仗,拿的是捣碓杵子,还说:仙根是段羊脂玉,磨琢成形不计年。广寒宫里捣药杵,打人一下命归泉。孙悟空正要打死玉兔之时,忽然太阴星君带着姮娥仙子下凡,说这个妖邪“是我广寒宫捣玄霜仙药之玉兔也”。“那国王之公主,也不是凡人,原是蟾宫中之素娥。十八年前,她曾把玉兔打了一掌”。由此说来,玉兔是一个女孩。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的来历与嫦娥的故事
  那么“中秋节”为什么是“中秋”呢?现代使用阳历,历法叫作“太阳历”,是依据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周期制定的。古代使用阴历,历法叫作“太阴历”,是依据月球环绕地球公转周期制定的。“太阴星”就是月亮。但是中国古代留下来的阴历,也不完全是依据月球公转周期制定的。每一个月,是依据月球公转规律制定的,古人把月亮圆满的这一天安排在十五日,称为“望日”,月初开头称为“朔日”,月末结尾称为“晦日”。月亮环绕地球公转一周,大约是29天半,没有办法形成每个月30天乘以12个月等于360天,所以“大建月”30天,“小建月”29天,一年少于360天的日子,攒起来安排闰月,19年闰月7次。因为“大建月”和“小建月”相对于月球公转周期的29天半,总是赶前错后,所以有时候月亮是“十五不圆、十六圆”。今年中秋就是十六日月亮最圆。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不是正好360天。地球公转一周的轨迹称为“黄道”,平均分为24段,也就是二十四节气。所以每逢交节气,不仅说明是哪一天,还要说明是几时几分几秒,就是地球运行到了那个二十四分之一位置的时间。就说“立秋”吧,不是有一句俗语“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吗?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22时49分07秒,属于“晚立秋”,立秋以后确实来了“秋老虎”,有好几天气温高达31度。

  •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的诗句
    答:中秋诗词欣赏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中秋之神话传说主要有: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见于《淮南子·冥览训》,只有一句话:“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后世在传说中演绎出多种不同的版本,故事变得愈发有声有...
  • 两首关于中秋的古诗,两篇关于中秋的典故。典故可以不写,但古诗一定要写...
    答: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三)团圆: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前人有关月亮的诗词:1.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
  • 关于中秋节的典故和诗句
    答: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
  • 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必须一种两个)
    答:《关山月》。作者:李白 年代: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苏轼的《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 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典故
    答:那么在唐诗宋词里边,最著名的一篇吟咏中秋明月的诗词,是哪一篇呢?《水调歌头》苏轼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 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
    答:1、《中秋月》——宋代: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译文】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2、《阳关曲·中秋月》—...
  • 与中秋节的古诗词
    答: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
  • 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有哪几首
    答:2、《阳关曲·中秋月》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
  • 有关中秋节的古诗有什么?
    答:1、《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2、《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3、《中秋待月》【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