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称赞孟母的句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三字经中有关孟母的一句话是什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中关于孟母三迁和孟母断织的内容;
《三字经》从第25个字开始,用了12个字的笔墨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故事讲的就是孟母为了使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气愤地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教育孟子坚持不懈地学习的事。

《三字经》中称赞孟母的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意思是:以前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扩展资料: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字经



《三字经》中描写孟母三迁:“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不受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的干扰和影响,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专心致志的学习,曾经搬过三次家,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梭子来教育孟子,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到真才实学的。



《三字经》中这样称赞孟母: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其中讲了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两个故事。由此说明了孟母高超的教子艺术。

孟母三迁主要讲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当时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选个好的读书环境,从最初的肉铺旁边搬到了哭丧人附近,最后搬到了一个私塾旁边。

孟子读书的时候贪玩,有一次逃学回家,正遇见母亲在织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把织布的机杼给弄断了,那样没织完的布就白织了,然后给孟子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半途而废,就会像我织布一样,最后一事无成。但是孟子却受到教育,之后好好学习。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择邻处”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子不学,断机杼”是孟母断机的故事,孟子年纪较长后,开始逃学,孟母非常生气,剪断织布的机子,告诉孟子,荒废学业就像我毁掉这吃饭的家伙,于是孟子幡然醒悟开始认真学习起来。

一句话用了孟母教儿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例子,孟子成为一代儒家大家离不开其母亲的教育,更说明了很多哲学的道理

三字经中称赞孟母的句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杼 zhù

织布机上的筘,古代亦指梭:机杼。



  • 请写几句话夸夸孟母二三迁中的孟母母
    答:孟母是个懂得教育方法的人。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好,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同时也是一个严厉的人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
  • 孟母三迁用三字经中的那句话表示
    答:《三字经》中关于孟母三迁和孟母断织的内容;《三字经》从第25个字开始,用了12个字的笔墨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故事讲的就是孟母为了使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气愤地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教育孟子坚持不懈地学习的事...
  • 《三字经》2.昔孟母,择邻处
    答:《三字经》中有些句子很熟悉了,比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而,往下读,不说不熟,压根就陌生——从没完整读过。 通读的过程中非常感慨,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教这个呢?好多知识现在才知道,那简单几百个字串起来的历史,如果小时候背下来,上学的时候该多轻松...
  • 读《三字经》感悟伟大的母爱
    答:从我有朦胧的记忆起,就记得妈妈常常给我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随着我渐渐长大,经文中句意我也渐渐理解了,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感悟。我记得有一段经文是这样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子的母亲看到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小孟子的言行有着不同的影响...
  • 三字经(2)“虎妈”孟母与窦爸燕山
    答:“虎妈”孟母与窦爸燕山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之所以名流千古,被后人奉为“亚圣”,是与他母亲自小对他的教化分不开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已流传千年,和前段时间热播的《虎妈猫爸》里的妈妈...
  • 孟母三迁可以用哪个成语概括 ,在三字经怎样描述
    答:孟母三迁,说的足孟子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和为了孟子的成长而三次选择居住环境的故事。这则故事又叫“孟母择邻”、“慈母择邻”。孔子认为:“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这和“孟母三迁”故事一样,都强调了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 陶母、孟母、欧阳母、岳母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陶母、欧阳母分别是...
    答:《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之句,系据上述传说编写的,在封建社会中,孟母被推崇为贤母的典范。欧母 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跟着一直守寡的母亲长大的。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时候,家中...
  • 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三字经》当中是如何描述的?
    答: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故事讲的就是孟母为了使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气愤地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教育孟子坚持不懈地学习的事。2、 [译文]: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选择邻居而搬家。一次,儿子逃学回来...
  • "孟母三迁"故事在三字经中塞怎样描述的?
    答:孟母三迁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孟母三迁》出自何处
    答: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另《三字经》中也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