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5-05-20
合川市什么时候成立的?

合川古名垫江(原为亵江,取嘉、涪二江在城北鸭咀的汇合之水如衣重叠之意,《汉书·地理志》误记为垫江并沿袭至今),在巴人入川前是濮族人主要居住地,合川古城邑"巴子城"(今城区铜梁山下)曾是巴国别都。公元前314年始设垫江县,县域辖今合川、武胜、铜梁、安岳、岳池县地,隶属巴郡,治所在今合川。南朝元嘉年代升垫江县为宕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为合州,辖垫江、清居、东遂宁、怀化4郡及郡属石镜(合川)、汉初(武胜)、清居(南充市南)、方义(遂宁城区)、德阳(遂宁市中区东南)、长江(蓬溪)、始兴潼南7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合州更名涪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名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名合州。宋淳祜三年(1234年)为抗蒙兵,在州城之东5公里的钓鱼山筑新城,州治所迁居钓鱼城。元至
元二十年(1283)年返回原址。以后,合州辖县陆续划出,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成为不再辖县的单州,属重庆府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合州改名合川县。
1950年,合川属川东行署壁山专员公署辖。1951年,壁山专区更名江津专区,合川属江津专区辖。1952年4月划出合川县城关区增设合川市。1958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合川市建置撤销,原合川市所辖地域改为合川县城关镇。1983年3月,重庆市和永川地区合并,合川县属重庆市辖。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89号)批复同意撤销合川县,设立合川市

有文字记载,秦皇岛境内最早出现的地名就是《禹贡》中记载的碣石,属冀州。地处古碣石地区的秦皇岛,在商代,属文明昌盛的孤竹古国,国都便在今卢龙城附近;商被灭后,孤竹又归属周朝;至公元前664年,齐灭孤竹,孤竹古国历经1100百多年。孤竹是东北古国。
商周时期,为孤竹国中心区域,春秋时期晋灭肥,肥子逃奔燕国,燕让肥子在此地建肥子国。战国时期,此地属燕国辽西郡。
秦汉时期,这里是东巡朝拜和兵家必经之地。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门。并派燕人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药,秦皇岛由此得名。
1945年11月,国民党军进犯解放区,临榆县在山海关、抚宁县在抚宁城、昌黎县在昌黎城、卢龙县在卢龙城,先后建立伪县政府。以上各县,除青龙属热河省外,其余均属河北省管辖。1948年,秦皇岛全境解放。

扩展资料:秦皇岛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碣石”,刻《碣石门辞》,并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曾驻跸于此,因而得名秦皇岛。
秦皇岛之名的起源地是指今海港区东山,这是一座由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剥蚀性残山,海拔20余米,方圆不足平方公里。今天与陆地连在一起的东山,在200多年前,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岛屿,直到19世纪末,随着港口的建设,岛屿才与陆地相连,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皇岛


合川古名垫江(原为亵江,取嘉、涪二江在城北鸭咀的汇合之水如衣重叠之意,《汉书·地理志》误记为垫江并沿袭至今)。
合川在巴人入川前是濮族人主要居住地,合川古城邑“巴子城”(今城区铜梁山下)曾是巴国别都。
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始设垫江县,县域辖今合川、武胜、铜梁、安岳、岳池县地,隶属巴郡,治所在今合川。
西汉元始二年(2年),仍为垫江县,县域辖今合川、武胜、铜梁、大足及安岳、潼南县一部分,县治在今合川区合阳镇,仍隶属于巴郡。东汉建安六年(201),改属巴西郡。蜀汉建兴十五年(237),改属巴郡。义熙元年(405)改属巴州。义熙八年(413)改属巴郡。
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置东宕渠郡,属梁州,郡治今合阳镇。宕渠名源于宕渠水(今渠江)。东宕渠郡下辖1县宕渠县,县治在今合阳镇。
南朝齐建元年间(479-482),因贵州的僚人迁徙进入嘉陵江、渠江流域,东宕渠郡改为东宕渠僚郡,属梁州,郡治仍在今合阳镇。东宕渠僚郡下辖3县:宕渠县、平州县、汉初县。
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5),东宕渠僚郡分置新兴郡,平州县、汉初县划出,只辖宕渠县。太清四年(550),东宕渠僚郡复名东宕渠郡。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合州,因涪江与嘉陵江汇流而得名,州治在今合阳镇,合州辖4郡7县:垫江(原东宕渠郡)、清居(原新兴郡)、东遂宁、怀化4郡及郡属石镜(合川)、汉初(武胜)、清居(南充市南)、方义(遂宁城区)、德阳(遂宁市中区东南)、长江(蓬溪)、始兴(潼南)7县。
隋初,撤销垫江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合州更名涪州。开皇年间,设赤水县,隶属于涪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名涪陵郡,辖3县:石镜县、汉初县、赤水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名合州,隶属于剑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巴川郡。乾元初年(758年),复名合州。合州辖六县:石镜县、汉初县、赤水县、新明县、铜梁县、巴川县。
宋乾德三年(865年),改石镜县为石照县,隶属于潼川府路合州巴川郡。熙宁四年(1071年)赤水县并入铜梁县。熙宁七年(1074年)复设赤水县。淳佑三年(1234年)为抗蒙兵,在州城之东5公里的钓鱼山筑新城,州治所迁居钓鱼城。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为散郡,赤水县并入石照县。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合州和石照县返回原治,改属重庆路。明洪武初年(1368年),州治石照县并入合州,隶属于重庆府。以后,合州辖县陆续划出,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成为不再辖县的单州,属重庆府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合州改名合川县。
1950年,合川属川东行署壁山专员公署辖。1951年,壁山专区更名江津专区,合川属江津专区辖。
1952年4月划出合川县城关区增设合川市。
1958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合川市建置撤销,原合川市所辖地域改为合川县城关镇。
1983年3月,重庆市和永川地区合并,合川县属重庆市辖。
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89号)批复同意撤销合川县,设立合川市。
1997年,重庆恢复中央直辖市,合川隶属重庆。
2000年6月2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0]131号)批准同意合川市人民政府驻地由合阳城苏家街31号迁至南津街中南村。
2000年,合川市辖6个街道、50个镇、8个乡。
2001年6月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合川市将原有的50个镇、8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3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后,乡镇平均面积由调整前的37.7平方千米扩大至60.7平方千米,乡镇平均人口由调整前的2.2万人增至3.6万人。
2002年,合川市辖3个街道办事处、36个镇,95个居委会、529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150.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32万人。
2005年4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合川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同意合川市将3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2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
2006年2月23日,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合川市部分村跨镇调整的批复》又对合川市部分村进行了跨镇调整。
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合川市,设立重庆市合川区。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区域为合川区的行政区域,合川区人民政府驻南津街街道。



  • 双桥区历史沿革
    双桥区虽然建区时间相对较短,仅有37年零2天的历史,但其所在的地域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秦朝以前,这一地区属于巴国,秦代归属巴郡,汉代则隶属于益州巴郡的垫江县(现今合川区)。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历经多次行政区划变迁,包括益州、荆州、楚州巴郡垫江县、宕渠县(合川区)、合州垫江郡石境县(...
  • 三汇镇的乡镇概况
    一、历史沿革 三汇镇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拥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它被确定为国家六部委全国重点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以及全国文明村镇、园林式小城镇和综合实力小城镇。二、地理位置 三汇镇位于合川区东部,华蓥山南麓,是合川区华蓥山千亿级经济走廊的核心区。此外,它...
  • 重庆合川的火车站和动车站是在一起的吗?
    该站的候车厅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售票厅内设有11个人工售票窗口和6台自动售(取)票机。站房内外均配备了无障碍电梯、自动扶梯、无障碍厕所、自动进站检票闸机以及饮水间等设施;候车室和售票厅还配备了座椅、LED显示屏以及列车时刻查询等自助服务。合川站的历史沿革如下:2003年,遂渝铁路开工建设,并...
  • 双桥区的历史沿革
    双桥建区只有37年时间,但其境域历史悠久。秦以前属巴国,秦属巴郡,汉属益州巴郡垫江县(今合川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为益州、荆州、楚州巴郡垫江县、宕渠县(今合川区)、合州垫江郡石境县(今合川区)地。北周时期,为普安郡永康县(今安岳)地。隋代为资阳郡隆康县(今安岳)地。初唐为普...
  • 清平镇历史沿革
    清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前汉时期,当时这里被设立为县,最初的县城位于水城屯,历经多次更名,包括厝县、贝邱县、甘陵县、清河县、清阳县,直至清平县。隋朝大业年间(605年至617年),清平县被废除,然而在唐武德四年(621年),清平县再次被设立。随后的唐朝时期,县制改为镇。宋朝初年,又将镇恢复为...
  • 垫江县历史沿革
    垫江县的历史沿革如下:秦朝时期:垫江县始置于秦惠文王公元前314年灭巴之后,治所在今合川区合阳镇,隶属于巴郡。汉朝时期:汉平帝元始二年,垫江县区域范围扩展至今合川、铜梁、大足、武胜县地及潼南、安岳县一部分。东晋时期:垫江县先后属于巴西郡、巴州和巴郡,后又并入临江县。西魏时期:西魏恭帝...
  • 清平镇历史沿革
    清平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它被称为新民镇。在元丰年间,即公元1078年至1085年之间,这个地区因其后方险峻的峭壁上矗立的一座寺庙而闻名,寺庙名为清明寺。由于寺名与"清平"谐音,清初时,这个地方逐渐被称作清平寺。民国时期,随着行政区划的改革,场镇被废除并设立为乡,乡名即沿用了寺名,...
  • 垫江县历史沿革
    垫江县的历史沿革始于秦朝,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14年灭巴后设置垫江县,治所在今合川区合阳镇,属巴郡。垫江县的区域范围在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扩展至今合川、铜梁、大足、武胜县地及潼南、安岳县一部分。东晋建安六年(201年)时,垫江县属于巴西郡;义熙元年(405年)至义熙八年(412年)期间...
  • 渝西地区历史沿革
    渝西地区主要由原四川省的永川地区构成,这一区域包括了江北县(现在的渝北区)、江津、永川、荣昌、大足、铜梁、合川和璧山等八个区县,这些地方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江八县。1981年,永川地区由江津地区更名而来。1983年,老重庆与永川地区合并,随着1997年重庆升级为直辖市,根据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
  • 狮滩镇历史沿革
    镇内的凉水井大院子,是清代的一处宏伟建筑,由大地主李丙刚所拥有。据说,该建筑的修建工程浩大,曾同时动用三代工匠,耗时耗力。整个建筑占地面积接近100亩,拥有令人惊叹的108道门和48口天井,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建筑艺术和规模。这些建筑至今仍承载着狮滩镇丰富的历史记忆,是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