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如何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

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从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多项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对策与建议,以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   

  1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 编辑。  农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河水、井水、泉水等,基本不采取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调查结果表明,到2004年底,全国尚有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各类饮水水质不安全的有2.27亿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及供水保证率低的近9 600万人。2.27亿水质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有5 370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 850万人,地表或地下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的涉及9 080万人,饮用水中铁锰等超标的有4 410万人[1]。

  2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因素   2.1工业污染   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由于工业污染,饮用水水质则是越来越多的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直接饮用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一些农村靠近工业区,工厂排放的废水经过多种途径直接进入村民饮用水源,工厂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降雨、直接沉降等多种方式也进入到饮用水源。   2.2农业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随意排放,使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或农田渗漏,造成对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大、因素多、方式复杂、强度难以定量评估等特点。   2.3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   我国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北及西北地区的部分省(自治区),长期饮用高氟水,会产生地方性氟中毒,包括氟斑牙和氟骨症等,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湖南、江西、吉林等省(自治区),饮用高砷水不仅损害近期人体健康,尤为严重的是,会引起人体长期恶性化改变,如癌变、突变和畸变。农村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长期饮用苦咸水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2]。   2.4供水方式落后,水质监测不力   据初步统计,全国9亿多村镇居民的自来水普及率约为40%,其中镇区约50%,村庄仅30%左右。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低,大部分地区都是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水库、浅层地下水取水,供水设施简单,几乎无净水处理设施,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低,管理设施不完善,造成饮用水中细菌学指标污染物、有害矿物成分超标等严重问题。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存在底数不清、监测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3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3.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政府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
 3.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水源保护   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切实加强对农村水污染的防治,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在严格控制点污染源和全面治理的同时,必须加强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农资、农技一体化,推广高浓度的复合肥及作物专用配方肥,运用科学施肥技术及优化耕作制度,减少氮肥施用量。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治来自农村与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

3.3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   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工程措施,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和污染水以及严重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继续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东部较发达地区要率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实现城乡统筹供水。要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管理,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程序实施。要建立良性循环的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项目充分发挥效益。 编辑。  3.4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对广大农村地区,要摸清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的人口情况、饮用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建设和实施方案。重点开展对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型村镇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对集中式供水工程,要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4]。

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赵晓辉)今年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能否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到底如何保障?在国务院回访督促调研组4日到水利部回访过程中,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为一个焦点。
“近几个月来,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截至11月1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经全部开工,预计年底前能够全面完成全年目标。”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说。
针对6月份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国务院日前启动了回访督促调研,督促部门和地方整改落实。在此前对水利部的督查中,国务院督查组和中科院第三方评估发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地方投资计划及资金分解下达偏慢,小型、分散供水工程水质消毒措施难以达到要求。
这些问题整改情况怎么样?“水利部成立了专门工作组,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加以推动,督促各地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周学文说。
他介绍,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来,各地抢抓汛期结束和农作物收割后的施工黄金期,在前期完成项目招标、管材和设备购置、施工设备等工作基础上,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据介绍,截至11月1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完成投资281亿元,投资完成率79.2%,共建成2.69万处集中式供水和4.19万处分散式供水工程,已解决4053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较9月底有大幅增长。
“建设进度和解决人口比例均优于去年同期。随着大量工程的全面建成,未来两个月内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人数还将明显增长。”周学文说。
在水利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完情况之后,国务院回访督促调研组的同志进一步提问:“农村饮水质量安全到底怎么保障?有什么措施?”
对此,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回答说,水利部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加强水质安全检测,安排中央投资2亿元,建设第一批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明年要在全国2400多个县设水质检测中心,规模以上的水厂都要建化验室。
王爱国说,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和能力建设,水利部还组织开展了水厂负责人、净水工、水质检验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
针对下一步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工作,周学文表示,水利部将继续督促各地倒排工期、节点控制、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确保今年再解决6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早做好明年建设任务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提前下达明年中央投资计划,实现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水的目标。

离城镇远的乡村解决大量集中使用饮用水的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作为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尤其各级领导的认识,充分认识到饮用水安全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关系到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事。
(二)积极研究和解决中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组织重新制定用水标准,建立农村供水网络,尽快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编制好分阶段工程规划,适度集中工程建设区域,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在乡镇所在地建设一批城镇自来水工程,在相对集中居住地,建立小规模的集中供水网络。
(三)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农村水污染问题研究。水源地保护要与水质处理相结合,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水源地附近要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防止和逐步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源的污染。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控制和减少氮肥总量,逐步淘汰易挥发性流失化肥品种,推广高浓度的复合肥及作物专用配方肥,运用科学施肥技术及优化耕作制度,减少氮肥施用量,实行农资、农技一体化。提高饲料中养分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农药施用结构,控制农药施用量。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的原则,强化对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管理。要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建设形式、规模和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的农村饮水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农村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
(五)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对广大农村地区,要摸清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的人口情况、饮用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点和实施方案。重点开展对居住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型村镇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

农村饮水设施主要以打井取水、造池蓄水、就近取水,大多数改水工程项目供水无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 传统型的水处理工艺多以絮凝、沉淀、消毒等为主,无法针对性去除水中复杂污染物,应对水质的复杂性变化。 目前,农村水处理工程,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改水工程,大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维护,工程年久失修,失去了供水能力。美淼环保Muise Robot智能模块化生活供水装备,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具体水质问题进行产品定制。

  • 如何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
    答:3.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3.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水源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农村水污染防治,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3.3 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等措施,解决高氟、高砷、苦咸和...
  • 如何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
    答:继续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东部较发达地区要率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实现城乡统筹供水。要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管理,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程序实施。要建立良性循环的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策略?
    答:甚至有的地区没有专门供水工程管理人员,当用水过程出现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造成人们正常用水难以保证。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 2.1加强水源保护 要保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需要从水源的保护做起,这是提高水质的前提。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是因水源遭受污染造成的,因此,...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
    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仅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的问题,而且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是一项很好的惠民工程。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良好运行。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好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随着我国...
  • 提高农村饮水质量?
    答:提高农村饮水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我们不能因为交通不便、经济能力不足而放松对农村饮用水的要求,因为同一个中国,同一个家。中达咨询就提高农村饮水质量和大家介绍一下。1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分析1.1 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交通不便,居住分散,文化经济比较落后,...
  • 如何解决农村饮水困难?
    答:后来我们就自己钻了一个五十米深得水井,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缺过水了。政府为了解决农村饮水问题都会鼓励农民修建蓄水池,在雨水丰富的季节将水储存起来,等天干的时候也能渡过;如果当地有大型水库的话也可以修建自来水厂,将水库水经过沉淀消毒之后送往居民家中,这个方法投入成本高,但是实用安全。
  • “农村饮水安全到底怎么保障
    答: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的农村饮水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农村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对广大农村地区,要摸清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的人口情况、饮用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点和实施方案。重点开展对居住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型村镇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
  • 湖北多措施保障旱灾区农村安全饮水,该怎样预防旱情的反弹?
    答:做好精准调度,全力以赴将本地区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然后是狠抓降水过程,确保降水蓄积,强调水灌溉的科学管理,防止旱情发展。对于处于孕穗至灌浆阶段的水稻,田间水层应保持在8-10厘米,并降低冠层和叶片温度。对干旱的...
  • 城乡供水一体化后农村饮水安全怎样管理
    答:七、水房、蓄水池院内严禁无关人员入内,以防被人为破坏。八、对供水设施上各种出口都要加锁和密封,以防污染。九、使用的供水设施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设备原材料,必须为经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格产品。十、给水运行人员应提高警惕,做好“四防”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保护好现场。十一、...
  • 农村水源污染问题
    答:工艺落后,用于工程更新、维修的资金难于全面解决。4.水质检测体系。我县的水质检测工作主要由县疾病控 制中心负责,定期对水质情况进行抽查检测,但由于我县存 在面广点多等原因,有关部门对水源水质的追踪监测投入不 够,在农村显得较为突出,成为农村饮水不安全主要因素之一。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