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要科学家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重要性

就两点:一,人类的历史就是战争史;二,所有科学技术,其发展的首要目的是战争的需要。

战争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一战和二战时科技发展的最快,至今还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所以可以说军事可以加速科技的发展。因为只有科技的强大才可以保家卫国!

朱光亚、邓稼先。

朱光亚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科学技术计划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提出关键性的部署,对当时中国原子弹的研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邓稼先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攻关的组织领导者,对原子弹中的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运输等主要理论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扩展资料

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1955年,中央指定陈云、聂荣臻、薄一波负责筹建核工业。1959年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一任务。

1962年,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为第一颗原子弹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赵忠尧,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怀,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程开甲,陈能宽,黄祖洽,钱三强,何泽慧,朱建士,王承书,
吴自良(以上为物理方面),
杨澄中,杨承宗,汪德熙,姜圣阶(以上为化学方面),
华罗庚,冯康,李德元,秦元勋,周毓麟(以上为数学方面)等。
为原子弹做出最大贡献的是解决内爆压力计算难题的周光召,为氢弹做出最大贡献的是解决自持聚变判据的王淦昌和提出构型的于敏。

有一个“两弹一星”功勋名单可以参考的。
所有的外国科学家都没有参加中国原子弹的制造。
两弹一星,是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也时常被用来泛指中国近代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创业发展的成果。两弹一星年代中国在导弹、人造卫星、遥感与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以后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事实上,两弹一星最初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后来随着氢弹、中子弹等的相继诞生,前一“弹”逐渐演变为核武器的合称即核弹。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邓稼先 钱三强

请查阅两弹一星元勋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