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9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

1、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的2-4、5-5、8-7和11-7前后。

2、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冬至一般在每-公历的6-21和12-22。

3、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公历的3-20和9-23左右。

4、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的2-18前后为雨水。

5、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公历的3-5左右为惊蛰。

6、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大约4-5 为清明。

7、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4-20前后为谷雨。

8、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公历5-21这天为小满。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的6-5左右为芒种。

10、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公历的7-7、7-23和8-23左右。

11、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公历的9-7前后是白露。

12、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的10-8。

13、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公历的10-23。

14、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公历11-22,大雪则在12-7左右。

15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5 和该-的20左右为小、大寒。



  • 24节气来历及小故事
    答: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
  • 二十四节气歌节气来历
    答: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源于古老的黄河流域,其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那时人们已经确立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这四个基本节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历法系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的体系已经完全确立下来。公元前104年,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将二十四节气正式纳入历法,明确了它们...
  •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意义
    答:天皇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干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据文献记载,商朝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周朝时,已慢慢发展为八个节气。公元前104年的汉代期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融合入该历法。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
  • 24节气的来历是什么?
    答:24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
  •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答:2. 《淮南子》记载,黄帝以正月为起点,设立标志来划分时间。这里的“立”指的是确立或建立,正月指的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即正月,在中国传统中是极为重要的月份,象征着新年的开始。3. 二十四节气不仅反映了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还为人们的农业活动和生活提供了实际的指导。
  • 24节气有哪些?怎么由来?
    答: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 24节气来历
    答: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
  •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答: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
  • 24节气的由来和历史
    答:结语:以上是整理的“24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历史起源”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二十四节气的资料 2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 1、立秋才去头,晚了两三候。2、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3、立秋摘花椒,立冬打软枣。4、晚田晚田,三日两遍。5、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6、立秋三场...
  • 24节气歌的来历及含义?
    答:二十四节气歌的来历及含义 一、二十四节气歌的来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由来。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