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期心理发育特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学龄前期心理发育特征

  学龄前期心理发育特征,在心理发展方面,虽具体性和不随意性仍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在逐步发展。儿童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下面分享学龄前期心理发育特征。

  学龄前期心理发育特征1

  1、学龄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在营养的充足供应及环境的不断刺激下,较幼儿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已基本完成,神经系统的发育已趋于完善,这些变化意味着神经冲动的传导会更加迅速而准确。此期儿童好奇、好学、好动。因小儿大小肌肉的发育仍有待完善,故动作虽快,却缺乏稳健性。

  2、自控能力增强,由于大脑皮层机能的逐渐发展,儿童的内部控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它使儿童能够有可能形成更复杂、更精确的暂时神经联系,对于综合分析外界事物,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十分有利。但儿童的这一机能仍在发育阶段,持续性有待发展。所以此期儿童不可能长时间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对十分精细的动作多不能胜任,家长应了解他们约束自己行为的久暂,在从事某些难度较大的活动时,以灵活的方式作适当的调整,这样可以防止儿童因自控力终结而导致一些不愉快的后果。

  3、动作的发育有赖于肢体大肌肉与手部小肌肉的发育状况。大小肌肉的发育时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乃至日后文字书写的作用,均举足轻重。如果此期儿童神经系统及智力发育状况良好,很多的神经冲动会使儿童产生尝试的欲望;而各种尝试均是想与做的有机结合。如果动作发展不好,会使想象中的事物得不到实现,屡屡受挫会使儿童产生畏惧感,甚至挫败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处事态度。消极、低沉、畏缩的情绪困扰,将使他们远离成功。所以,此期家长应鼓励儿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与就餐有关的活动内容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即参与性较幼儿期更强,这样有助于儿童动作的发育与成熟。

  4、此期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想象能力,在游戏中及与人交往中充分发展。该项能力的发展与其身体的发育及语言的发育密切相关。由于独立行走,使儿童接触范围扩大,信息来源增多,随之对神经及脑的不断刺激,会产生学习与模仿的动机。提问题是良好的学习方式,在与成人的一问一答中,儿童对语言及事物的理解能力得到锻炼。由于儿童接触社会的范围有限,理解能力的发展尚在初期,容易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从而对事物想入非非,做出一些令家长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家长引导及时,会对儿童理解力与想象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与调养作用,切忌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将孩子置于懵懂状态之中。经常让儿童置身于这种境地,他们的想象力会被严重地扼杀。他们遇事将不知所措,容易产生自责、焦虑、或者淡漠等情绪,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家长及周围的人产生敌意。严重者还会出现恶梦、遗尿、吸吮手指、咬指甲等生理反应。

  5、语言的发育。言语是心灵的表达,是学习与沟通的桥梁,是儿童进入学龄期的必要准备。言语发展不良,会使儿童出现学习障碍的情况。一个人的言语能力包括很多,如听说能力,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等。学龄前儿童的这些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即儿童不仅可以通过感知来认识事物,而且能够通过词语的描述、讲解、与各年龄组的人进行沟通,以认识更多的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在内控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等相关因素的类同作用下,儿童不仅能够接受别人的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语自言自语、调整自己的行为。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话,给他们更多的说话机会,能够形成良好的交流气氛,这样可在不知不觉中向儿童灌输更多的营养知识,有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及儿童的健康成长。

  学龄前期心理发育特征2

  学龄前是完整的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连贯性语言逐步发展的时期。3岁左右儿童掌握词汇约1000—1100个,4—5岁儿童的常用词约2000—3000个,5—6岁则可掌握3000—4000个词。3岁左右儿童语言的表达仅限于与其他儿童或成人对话`提问,而缺乏连贯性的叙述,不可能讲述完整的故事。如能给予正确的教育,则儿童语言的连贯性会逐步发展,到5—6岁,已能讲述完整的故事。语言连贯性的发展是儿童语言能力和逻辑性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此期儿童虽然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用语言表达各种印象,但其表达能力一般还是差的。

  在学前期,儿童的情绪、情感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仍占优势,故此期儿童的情绪易激动、不稳定,情感也具有易变性和富有冲动性,情感和情绪的受调节性差,成人有时不得不用转移的方法消除他们的`某种消极情绪。到学前晚期,随着儿童内抑制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渐增强,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才逐步增长起来,并能多少有意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甚至控制情感本身。

  成人的不断教育和要求以及儿童所参加的集体活动,都有利于儿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冲动性。儿童情感的发展对儿童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从小培养儿童良好感情,如教育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共物等,同时也注意克服一些不良情绪,如虚荣心、嫉妒心等。

  学前期儿童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提问题、易冲动、自制力差、易受暗示、模仿性强。故针对儿童以上的特点,应给予正确指导,使发展为勤奋好学、进取心强的良好性格,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榜样,使儿童在模仿中学习。

  学龄前期心理发育特征3

  4~6岁的幼儿时期又称学龄前期。这时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具体性、不随意性无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有意性、也在逐步发展。这时脑生长不如前几个阶段快,但发展较为迅速。6岁时脑重量为成人的90%,神经纤维分支增多加长,神经传导更迅速和准确。由于脑的日益成熟,加上外界经验的增多,大大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孩子4岁能说很多话,5岁说的话已接近成人,但思维尚未发育完善,不能把复杂的事物表达出来。在满6岁后,能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书面语言,具有认识字母,会拼音,会辨四声,会写字的能力。

  这时孩子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因此注意力易转移,有意注意也逐步形成,开始独立组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的识记和追忆能力逐步发展,能运用一些识记方法,记忆的持久性也进一步发展,但精确性不足。

  这时孩子能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能接受成人的教育,改正一些不正确的语言和行为。

  这个阶段孩子的活动范围已很广阔,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好奇,爱问,是增长知识的好时机。抽象逻辑思维和数的概念都开始有一定的发展,想象力也进一步发展,但以无意想象为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在正确的教育下也发展起来。意志也有一定的发展,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

  这时孩子的情感富有易变性和冲动性、稳定性和有意性逐步增长,能有意地控制情感,但也有一些不良情感如嫉妒、虚荣心等。孩子的个性初步形成,儿童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和目的性逐步增长,初步形成较稳定、较经常的心理特征。



  • 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包括
    答:一、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特点 1、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7岁的儿童。此期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到6—7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加多,长度加长,能更有利于神经联系。到6岁,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2、大脑各叶的分化到6岁末也渐趋成熟。
  • 简述儿童早期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简述儿童早期身心发展的特点1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特点 1、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7岁的儿童。此期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到6—7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加多,长度加长,能更有利于神经联系。到6岁,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2、大脑各...
  • 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答: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1 1、渴望独立参加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和学龄前期儿童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水平不足之间产生了矛盾。通过帮助、教育在不断提高社会活动水平的过程中 即可促进他们心理向新水平发展,心理的发展又使他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这是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规律。2、开始运...
  • 学龄前阶段的发展特点
    答:他坚持认为,学前儿童的性格特征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负。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4—5岁的儿童进入了所谓‘懈怠对创造”的第三发展阶段,这是他们独立行动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时期。S·弗洛伊把学龄前儿童划分为“肛门期”(约18个月—3岁)和“生殖器阶段”(3—7岁)两个心理发展时期。这两个阶段都具有很多情感冲突的...
  • 学龄儿童的生理特点
    答:回答:学龄前 0-1岁:安全感的建立很重要 2-3岁:不要限制孩子的每一个动作 4-5岁:不要总说“别人家的孩子” 学龄儿童 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 幼儿到大学期间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开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而后各种心理过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逐步发展起来。 1、感知觉、注意力的发展 幼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其感知觉正处在迅速的发展中。幼儿...
  • 又是一个暑假,带大家了解下学龄前儿童的“心路历程”
    答:1.学龄前期儿童最突出的心理特征 学龄前期儿童最突出的心理特征是: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独立意识发展,并初步形成参与 社会 实践的愿望和能力(具体表现在愿意帮助父母干活,也已有能力给父母拿板凳、吃饭前拿筷子等),独立生活能力有了很明显的发展(如能自己吃饭,自己蹲盆撒尿等)。为此,...
  •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答:又由于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与周围人们频繁的交往,从事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受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龄前教育,使得他们开始逐渐形成对客观世界较为稳定的态度和倾向性以及一定的行为方式,这是最初个性形成的标志。幼儿心理是朝着进一步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的。
  •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特点
    答:儿童的个性倾向在幼儿期萌芽,在学龄前期就可形成较为明显的个性倾向。在儿童的心理护理上还应注意顺其自然,要和儿童教育、儿童保健紧密地结合起来。护理得当,可使儿童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特点3 1、开始对参加社会活动有很大的兴趣,尤其是劳动和学习活动的需要。儿童心理发育...
  • 0-18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答: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