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成年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

成年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有很多成年子女会发现,长大以后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好像在无形之中发生了一些改变,关系好像没有那么融洽,反而更加紧张了,成年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怎么办?

成年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1

1、我们要知道父母都是为了我们着想,即使很多时候,他们的举动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们也应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找个适当的时机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2、回家看看。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却各自工作、成家,回家的时间变少,父母身边的人也只有父母彼此,他们的生活变得冷清,一心只盼着我们能多回家看看,只是看看。年迈的父母时间有限,他们别无所求,我们能做的就是多抽空回家看看他们、陪陪他们。

3、自己父母的关心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从嘘寒问暖到身体检查、从衣食住行到教玩手机等等,要多些耐心和细心,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些让父母开心的事。

4、倾听从来都不失为一种相处的最佳模式,其实父母劝诫我们的很多话,我们自己都明白,他们也明白,但是他们就是不放心,所以我们不要反驳,就静静的倾听就好,我们听话,他们才放心。

与父母相处方法

1、沟通。我们与自己的父母生活时间长,觉得各方面都很了解,但其实随着父母年纪的增长,很多观念、想法都在逐渐改变。而且都说“老小老小”,就是越老越小,上了年纪的父母行为举止很多方面都会像个小孩子一样,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与父母之交流是需要不断的沟通、表达,当然交流的时候最好能控制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抒发。

2、多联系。父母最怕孤单,最想孩子,加上现在科技发达,如果实在忙的没有时间经常回家,至少得保证每周一次的通话或者网络视频,问问父母的近况,身体好不好,天气是好是坏,有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之类的,见不到面也让父母听听我们的声音、知道我们的近况,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父母都很关心。

3、我们要接受父母在岁月的打磨下真的老了,身体不再健硕,思想不再前卫,甚至行为都比较幼稚了,但是那是我们的父母啊,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所以真的该好好爱自己的父母。

4、要是出门在外的孩子要记得经常打电话与父母联系,不管你在何方,他们总是最牵挂你的人,多打电话和他们唠唠嗑,比整体用qq或者微信聊天更加有意义。

成年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2

那些成年后与父母关系疏远的子女,都发生了什么?

小风是我的大学同学,自从我认识她以来,发现她就很少回家。别的同学都是盼着过年放假的时候回家,好好的玩一玩,吃到父母亲手做的好吃的。但是,每年过年,小风却是最不喜欢回家的人。她总是拖到学校规定的最后一天要离校的时间才回家,并且也是在学校允许的最早的时间返校。我觉得,她根本就是在逃避自己的家。

在大学毕业之后,小风在我们大学所在的城市找了工作。自那之后,她就更是很少回家了,过年也都是自己一个人过。我曾经问过她原因,她没有细说。但是,从平时的一些言行中,我猜测是这个原因:那就是父母的偏心。

小风曾经说过,自己来上大学是自己拼死挣来的机会。小风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弟弟学习很不好,但是父母都是逼着他去上学。而自己的成绩很好,但是父母却想让她早点毕业打工赚钱,供弟弟念书。小风知道家里的条件不好,但是她不想放弃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对农村的女孩来说,假如说不上学的话,可能唯一的出路就是到外地打工几年之后嫁人,没有什么别的机会了。

每次父母想要她辍学的时候,都是她最难受的时候。她曾经为了上学哭着跪在父母的跟前,求父母给自己一个机会,并且向父母保证,在大学毕业之后,一定会把前五年赚的钱都给家里,才换得了父母的同意。

这些年,小风每个月发了工资,留下自己必须的花费都全部给了家里,她和父母的关系可能就只剩下金钱的关系了。谈到亲情,她总是避而不言。

这是小风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和父母关系不睦可能是因为别的事情。例如想逃脱父母的管制。

朋友小薇是个很有性格的女孩子,很有男孩子的锋芒。小薇平时也很少和父母联系,假如说父母不打电话给她的话,她也是不会打电话回家的。小薇说,自己小时候,爸爸对自己的管教非常严格。假如她不听的话,就是一顿暴揍。她觉得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几乎喘不过气,在很小的时候,她的理想就是逃离自己的父母,离开自己的家乡,到遥远的谁也不认识的地方生活。

成年后的她就再也很少回家了。家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是温馨的港湾,而对于她来说,却成了避之唯恐不及的回忆。

就像那句话说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就是父母看着子女的'背影越走越远。在孩子成年后,他终归要离开家,离开自己的父母,这是一种必然。但是,现实的距离可以遥远,心灵的距离却可以拉近。假如说自己的孩子在离家之后,就和自己的关系疏远的话,那父母真的要反省下,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成年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3

成年人和父母的关系,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曾经有一个段子,“一放假,城里的Lucy、Linda、Vivian、Julia,回到各自的家乡,又变回了翠花、小红、丫蛋、二妮子。”

不同的称谓之下,不仅隐藏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还有一个无奈的现实:这些翠花、小红们,越来越难和自己的父母好好相处了。

有个朋友每次放长假都只在家呆三天,第一天父慈子孝,第二天开始互相看不顺眼,最好第三天就启程,不然就要忍受催婚、催生的戏码。

你想趁放假好好休息,他们有雷打不动的作息、不到7点就叫你吃早饭;你的成绩和骄傲,无法和父母分享,他们只关心你能不能先找个对象……

想到父母正在老去、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凉,也会后悔没有在家多陪他们,但是真的相处起来,又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孩子和父母的渐行渐远。

一方飞速成长,一方慢慢老去,彼此之间从生活方式、到人际关系、视野认知,鸿沟越来越大,年轻人苦于不被父母理解、包容,更不知道如何理解他们、爱他们。

《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岸见一郎,年轻时忙于自己的工作、家庭,很少和独居的父亲联系。

后来,他的父亲患上阿尔兹海默症,逐渐忘记了曾经对他重要的一切,岸见一郎需要照顾父亲,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不同了。

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他体会到自己和父亲的种种不易,也在思考:

伴我们长大的父母终会老去,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如何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如何做好心理准备,陪伴、接纳老去的父母?

如何面对也在慢慢老去的自己?

面对衰老是需要勇气的,不管是父母还是自己。

每个人都喜欢孩子的朝气蓬勃、年轻人的活力四射,他们就像生命的春天和夏天一样,蕴含希望。但是每个人都注定走向生命之秋,会开花结果,会落叶飘零。

在《老去的勇气》一书中,岸见一郎谈到:“面对衰老的勇气,就是一种调整人生态度的勇气,只有内心成熟的人,才能负担起照顾别人的责任,而成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自己认可自己的价值,不再期待父母的评价和认可。

就像我那个朋友,她在上海做品牌公关,经手过几个业内小有名气的项目,她曾经很骄傲地跟父母说自己的成绩,但是她说的内容,父母大多听不懂。

父母评价她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从读书时的成绩好不好,变成了上班后的工资涨没涨。

最致命的分歧是,在父母眼中,只要不结婚,就是失败者。

早年,她很介意父母这些意见,慢慢发现,彼此生活环境不同,无法互相理解,也很正常。

三观不同,就多关心生活,少交流思想。

每次回家,她都会买很多礼物,愿意孝敬父母,是出于本心,而不是为了获得他们的感谢和认可。不再期待他们的评价之后,关系反而变得更亲近了。

第二,把自己的事和父母的事分开思考,自己的事情交由自己决定。

小时候,自己很多决定是父母在做的,父母老了,就反过来,需要孩子为他们做决定,孩子会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教父母怎样生活。

可是父母几十年来养成了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改变起来很难,一样东西对他们有益还是有害,常常成为争吵的开端。

有个同事的母亲有高血压、高血脂,但就是喜欢吃油腻的、很甜的食物。

每次回家,他们都会因为多吃菜、少吃肉的问题吵上两句。

一次,母亲烦躁地说:“我在你家受了一辈子气,现在连吃什么都做不了主吗?”

她才发现,习惯不只是习惯,背后还潜藏着情绪,让她觉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了主,对她的伤害比吃什么都要大。

决定怎样度过晚年生活的,是父母本人,所谓自己的课题自己决定,就意味着我们能尊重对方,让他们以自己想要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人生。

第三、摆脱自我中心性,明白父母并不是为了满足孩子的理想和要求而生活。

父母对孩子有期待,孩子对父母同样抱有期待:

我们希望父母上了年纪也能精神矍铄,快乐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希望老人能为晚辈做出榜样,既慈祥又仁爱……

希望父母符合我们的理想,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成熟。

“我”并不需要为满足他人的期待和要求而生活,“他人”也并不是为满足“我”的期盼和心愿而活着,父母也是他人,接纳真实的父母,才是真正的尊重。

岸见一郎年轻时,母亲因为脑梗住院,当时他还在念研究生,为了照顾母亲,他休学了三个月,中年时又因为照顾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不得不暂停工作。

他坦言,自己也曾暗自抱怨为了照顾父母而牺牲了事业和时间,也会感到满心焦躁、不知所措、郁郁寡欢,而且不管你多么努力,父母都在不断地衰老。

但是,如果被这些消极的情绪扰乱心智,你也无法关注到眼前事物美好的一面。

想到如果母亲生病的时候他不是在读研究生,而是在公司上班,休假三个月的代价会更大,凡事总有积极的一面。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曾说:和父母相处,不必什么事都要往心里去,难得的是了解彼此的脾气,知道什么话当真,什么话不当真。

他的母亲很细心,也很唠叨,儿子50多岁了,还会嘱咐他:“天气变了,你有没有衣服?够不够穿?”

如果想:我都已经50多岁了,是大学教授了,还不知道冷了多穿衣服吗?和母亲的关系就会很疏远。

如果想:50多岁了还有老母亲来关心,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内心充满感恩,关系就能很亲密。

父母与孩子最温馨、最和谐的画面,莫过于“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但在现实生活中,成年子女与父母的相处却绝非易事。

岸见一郎在书中写道:我们无法在严寒的冬日体验夏日的暑气熏蒸,或是在炎热的夏日中体验冬日的冰天雪地。

陪父母变老,你会才真切地体会到生命的完整与可贵,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深的体悟。

市面上充满了教父母怎样养好一个孩子的书,但是教孩子如何理解、接纳父母、如何陪父母老去的书却少之又少。

海蓝博士说:“对父母真正的爱是:尊重接纳,边界清晰,爱人爱己,利人利己,自我负责。”

而最好的家庭模样应该是:我们各自独立成熟,但又彼此深爱。



  • 学生和父母关系紧张怎么办
    答:学生和父母关系紧张怎么办 学生和父母关系紧张怎么办,如今的中学生,相对早熟,还没踏入社会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立思维,但是也是变得很容易和父母吵架,下面了解学生和父母关系紧张怎么办。学生和父母关系紧张怎么办1 孩子从小到大跟在爷爷奶奶身边,和奶奶特别亲近。爸爸比较厉害,妈妈和孩子都比较怕爸爸...
  • 和父母无法交流怎么办?
    答:寻求专业支持:如果你觉得无法解决和父母之间的交流问题,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家庭治疗的帮助。专业的辅导师可以提供具体的技巧和指导,帮助你改善与父母的关系。请记住,每个家庭和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因此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时间来改善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坚持尝试,并保持耐心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 为什么成年后与父母和亲戚的沟通很难呢
    答:父母和那些关心我们、爱我们的近亲,总以为对子女很了解,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喜欢什么样的伴侣,其实,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换句话说,是他们自认为子女喜欢的样子,去为子女找另一半。可实际上,孩子成年后,与父母和亲戚的交流,就开始趋于程式化,也就是说表面很亲密,在一起生活,看起来经常...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和爸妈交流?
    答:忙碌的生活: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往往很快,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的事情很多,这可能会让人感到没有时间与家人交流。沟通障碍:沟通技巧和方式可能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观点,这也可能导致与父母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家庭关系问题:家庭中可能会...
  • 成年子女与父母关系冷淡疏离
    答:成年后,子女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有些话题跟父母也聊不来,所以,自然就会疏远,不会像小时候天天围着屁股转。所以,父母要珍惜孩子的小时候。长大了自己有主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了。
  • 为什么越长大越不想和父母说话?
    答:3、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但对自己的要求很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强迫孩子必须做到;4、和孩子聊天时,总是心不在焉,孩子问了好几遍,才随口回应一句;5、总是喜欢讲一些大道理,很少关心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道不同不相为谋,做一个假设,倘若你跟你的父母没有血缘关系,你愿意跟你父母这样的人...
  • 长大后明明更懂事了,但和父母的争吵却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样?_百度...
    答:3. 沟通问题:长大后,你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你可能更希望以平等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而他们可能仍然把你看成是孩子,需要指导和纠正。这种沟通方式的不协调可能会导致你们之间的不满和争吵。4. 压力和焦虑:成年后,你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焦虑,例如工作、学习、财务等方面的压力。
  • 如何面对父母的问题?
    答:2. 尊重父母的观点:理解父母对于传统观念和期望的态度,尽量尊重他们的意见。尽量与父母保持和谐,而不是过度争论或对立。3. 强调个人自主权:强调个人的自主权,说明作为成年子女,你们有权做出自己的决定。解释你们对生活的规划和目标,让父母理解你们的想法。4. 建立亲密关系:无论你们是否有孩子,努力...
  • 父母和子女,到底谁欠谁的? 为什么关系往往不好呢?
    答:当孩子成年或成家立业后,看似分开但在血缘上并没有分开。还是一家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都来源于血浓于水。 【 那么,关系为什么会不好呢?又如何才能调剂好亲子关系呢】? 题主也要摆正心态,父母与孩子没有谁欠谁的一说,这只是人们发泄情绪的时候嘴巴一说而已。就像之前所说到的,所有的关系都是靠维护的。父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