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在哪里,为什么北宋一直想要收复这里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史学界的许多学者认为,北宋燕云十六州的缺失,就像一位先天的哮喘病人,被掐住喉咙,最终死于呼吸困难。那么燕云十六州是怎样的存在呢? 为什么影响了北宋,乃至后世整个中原? 这就得慢慢说道了。

燕云十六州的事起缘由:割地之痛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云指大同,燕指北京。 从地理位置看,燕云十六州主要是现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北部。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原王朝,说白了就是汉人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屏障。 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唐王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混乱时期,即五代十国时期。 从根本意义上讲,五代十国形势的出现,实质上是唐代一百多年来割据的延续。这是一个传承的时代,契丹人在北方建立的辽国崛起,逐渐成为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

契丹人原本就善于骑射,部族也很多,各部族也为了夺取资源冲突不断。 耶律阿保机统合了契丹八部后,契丹族为了解决物资不足的问题,南下入侵中原地区。此时的中原之地,正是群雄追逐鹿的时期,恰恰给了契丹人南下入侵的机会。

中原河北的地方势力经常引诱契丹作位外援,契丹人则从中得取利益。 在汉人和契丹人的相互利用和利用中,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政治体系的完善,使耶律阿保机大吃一惊。

耶鲁阿保机在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后世称其为辽太祖。不得不说,耶律阿保机是一位高瞻远瞩的帝王,他一边称帝建都,一边造字,立法,设官职,练兵,一边不断扩张疆域,逐步吞并周边部落,还灭掉了“海东盛国”渤海国。可以说,耶律阿保机在位期间的内外政策提高了国力,奠定了契丹接管燕云十六州的基础。

上为耶律阿保机图像

耶律阿保机去世后,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持续开疆扩土,没过多久捡了个大便宜。后唐的大将石敬瑭受到李氏皇族的排挤猜疑,引发了内部纠纷。 石敬为了保护自己,为了夺取权力,亲自向契丹求助,并承若向契丹称臣且割让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下,建立了后晋,并将辽帝尊为“父皇”,同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子皇帝”,燕云十六州也拱手让给了契丹。这一割就是四百多年,直到明朝才收复燕云十六州。

失去燕云十六州之日,汉人就一直挣扎收复失地。周世宗柴荣尝试北伐,中途病倒。 后来,失去的燕云十六州成了北宋的心病。

此后,北方游牧民族打开了入侵中原的大门,汉族人民的安全失去了重要保障。。

赵匡胤之痛,后人之疑难杂症北宋之心病

燕云十六州东至河北遵化,南至河北河间,西至山西神池,北至长城,位于长城以南,素有“中原钥匙”之称,是华北平原的门户。燕云十六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秦朝的万里长城也是这一带建造的。
长城作为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但是,位于万里长城以南的燕云十六州就像堤坝有缝隙,别小看这小小的缝隙一旦决堤就可能引发大灾难。
这是其中之一。

其次,在冷兵器时代,游牧铁骑相比以步兵为主的中原王朝军队,无疑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塞外大漠与中原地区之间,越过燕云十六州天堑,便是一片平坦的华北平原。 北方的游牧民擅长骑射,以骑兵作战,骑兵的机动性非常高,与汉人的步兵相比,他们来去自由,战斗力相当强。

但是,骑兵的缺点是,只有在平坦的地势的帮助下,才能发挥出最高的战斗力。 被群山阻挡,若有燕云十六州之地,骑兵的战斗力就会大幅度下降。 其战略作用也在于此。

由此可见,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北宋,先天缺乏抵御骑兵作战能力。 北宋始终“柔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一战略要地,对北宋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宋太祖之遗憾:未出师而先亡

契丹人获得燕云十六州以后,无论喜不喜欢汉人的生活方式,总之契丹当权者在幽州的生活时间变长,到大漠的游猎时间却几乎没有了。燕云十六州农耕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其他文化活动都比辽国本部发达。 可以说,燕云十六州对契丹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辽国重视这个地区的发展,以幽州为南京,上京作为皇都,屹立于宋朝北方。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存钱,打算买回燕云十六州,准备来一场商品交易外交。

燕云十六州是赵匡胤惦记的地方,当时的契丹军力发达,骑兵特别强大。
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的军事讨伐,在宫中设置了封椿库,不断地存钱。等达到一定的储备,打算用这笔钱给契丹人买回燕云十六州。如辽国不同意,便以其金募兵,扩充兵力,军事讨伐。
到时辽国不但一分钱领不到,还将归还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这一手,可以说是先君子后小人的计策。 但可惜的是,此志尚未完成,太祖而先亡。

后世子孙之痛

割据之初,当地民众和学者经常越界逃离前往中原。萧太后执政后,以燕十六州为汉化的榜样和基础,把燕云十六州视为辽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辽圣宗登基后,汉人地位提高,入朝为官,老百姓逐渐认可了辽国的身份地位。
时间和政策慢慢磨灭了本土汉族的民族身份,燕云十六州的所有权也慢慢变的复杂化。

以宋太祖赵匡胤酒杯酒释兵权为开端,北宋政权确立了自己的统治纲领,即打压武将尊崇文人。因此,一提起北宋,总是这样说。
虽然富有,却没有权势,受人欺侮。 特别是对外的战斗能力非常弱。一直被晋,契丹和西夏欺负,北宋二帝被金人捉住,酿成了靖康之难的耻辱。
由此可知,北宋的软弱,并非单纯的软弱。

对北宋来说,燕云十六州的收复,不仅是面子问题,也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大宋历代皇帝皆知,燕云十六州一日难复,北方的危机一日难除。

赵匡胤死后,宋太宗试图用武力收复失地。 但在高梁河战役中被辽人的箭射中,几年后因长疮而死。经过漫长的战争,宋朝直到公元1004年才夺回此地。

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有一次机会摆在宋皇帝真宗面前,他并没有珍惜,但失去后,后世的子孙都为他懊悔得肠子都发青,可惜时光一去不复返。可以看出,在历史的漫长潮流中,个人,特别是当权者有时决定会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说白了,历史的实质是权力更迭的过程。

耻辱之事:一心求和

如果有这样的战争:一方在正确的时间,地理位置,人和的优势下,但最终却放弃选择失败。这种战斗出现在北宋两次,一次是宋太宗,他心里很憋闷。 另一回是宋真宗,他悠闲自在。 前后皆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前者幽州之围,后者澶渊之盟。

公元979年,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匡义亲自出兵指挥幽州之战。 其优势尽占,几乎打到辽国大门,遭到对方的快速反攻,一招索命,由胜而败。

赵匡胤给弟弟留下了丰富的军事班底,还有曹彬和潘美等军事大将的辅佐,拿幽州应该不是什么难题。但是,在战争中最害怕的,就是乱指挥的赵匡义,他治国尚可,但军事才能远不能与赵匡胤相比。更糟糕的是,他自己有几斤几两都不知道,必须自己亲自挂帅,结果就是自取其辱。

综上所述提到燕云十六州的权属复杂,汉人入辽为官。 当时,幽州大将是辽国著名的韩德让。作为幽州守将,面对宋军包围,沉着冷静地安排了指挥,将汉家兵法之守城之计发挥到了极限,为救援辽国争取了时间,为改变战场形势立下了丰功伟绩。

简而言之,宋太宗发起的对幽州的围攻,原本是以收复河山为目的,最后三十万精锐师在宋太宗的瞎指挥下全军覆没。 此后,幽州成了宋人永远无法跨越的障碍。

时间眨眼到公元1004年,宋军野战不足,但是有一些防御能力的,毕竟中原先进的军事技术,宋的步兵和弩箭也不是吹的。辽国对宋边境,虽常作骚扰,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

然而,双方已经战斗多年,北宋每年都要承担大量的军费开支,但辽始终不能攻入宋朝的边界,得不到汉人的财物,作为游牧民族,首先是面临饥饿。而且,契丹人并不多,因为常年战乱,死的人年年增加,再死契丹人就死绝了。

因此,萧太后掌权,对宋朝的战略由强攻变更为迂回战术。 公元1004年10月,辽国二十万大军绕道切入宋腹地。这几乎打乱了宋的防线布局,辽国借骑兵之速,能打就打,攻不下就绕到黄河边,因此宋都城汴梁危急。

受到强敌的压迫,北宋君臣陷入混乱,受到主战派宋代名相寇准的刺激,宋真宗亲征,率大军到澶州城下。 皇帝亲自出征,极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正准备包抄辽军之时,萧太后却主动求和。

宋真宗与太祖太宗不同,不是骑射长大的。 他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 说白了,连刀都没动。 血性更是不值一提。 辽国求和,就拿真宗的意思,只要不打仗,说啥都行。

因此,宋辽双方结下了盟约。 历史称为“澶渊之盟”。 宋不但未要求归还燕云十六州,而且每年向辽国进贡绢二十万匹,纹银十万两。

澶渊之盟,有人说失权辱国,有人却说促进宋辽和平。 但是,花钱买和平在任何时代都行不通。 多年来,对这一条约提出质疑的声音一直持续到现今。

宋人把唐朝的安史之乱记在心上,北宋的知识分子对于对外战争这样的大事,认为武将有权国家必定天下大乱,重视文人才是王道。 但是,宋朝精通诗书的文人墨客们,把侵略者称为蛮夷,嘲笑他们没有文化。 一方面苟活于世,这样渡北宋,蒙骗南宋,最后在元朝安逸的生活着。

总之,燕云十六州之失, 仅仅是影响了一个北宋吗?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云指大同,燕指北京。从地理位置看,燕云十六州主要是现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北部。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原王朝,说白了就是汉人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屏障。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除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之外,失去的燕云十六州是曾经北宋的领土,失去的燕云十六州成了北宋的心病。所以北宋一直想要收复这里。

在如今的山西、河北北部,包括天津、北京等地;因为这块地区不仅有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长城,也是汉政权生产马匹的重要基地。

燕云十六州在现在的北京北方,河北北部少部分地区,这里是抵挡契丹的缓冲地带。

  • 幽云十六州究竟是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北宋一直都想要收复这个地方呢...
    答:6. 后周时期,周世宗曾夺回部分幽云地区,但澶渊之盟后,仅有的莫州和瀛州划归宋朝。7. 宋朝实际上并未拥有全部十六州,因为辽朝控制了其余十四个州。8. 宋朝有意收复幽云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防范北方民族南侵,并不需要收回全部地区。9. 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为今天的北京、天津及山西、河北北部...
  • 燕云十六州是指的哪些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些地方?
    答:燕云十六州是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于是向北方的契丹求援。契丹打赢帮忙,还让石敬瑭做了皇帝,但辽太宗与石敬瑭成为了父子关系,燕云十六州也割让给了契丹。五代十国后期,后周的大将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一朝。北宋之所以要收复这些地方,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是战略要地,如果北宋不...
  • 燕云十六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宋朝为何一直没有能收复此地
    答:燕云十六州地区,也就是宋辽时期的十六座州城,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以及山西部分地区。至于北宋为什么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当然是因为燕云十六州本来就属于中原王朝,五代十国时让后晋拱手让给了契丹,作为结束五代十国乱世的北宋王朝,有责任也有义务收复国土完成国家彻底一统。另外,燕云地区是游牧文明...
  • 幽云十六州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北宋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答:所以说幽云十六州成了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心头大患,他们处心积虑要收复。不然就寝食难安。燕云十六州的土地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之地,本身适合耕种,又有大片土地可以牧马,想要对抗游牧铁骑,中原王朝缺少了战马,如何经受得住对方的冲击?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北方游牧民族也就是契丹(那时候已经...
  • 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幽云十六州?这是什么地方?
    答:02、北宋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目的。但宋朝没有幽云十六州,契丹的骑兵可以随时入侵宋朝,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宋朝边疆生活的百姓是苦不堪言,可以说燕云十六州就是北宋的门户。这也是北宋一直想收复幽云十六州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幽云十六州原本就是华夏的土地,随着赵匡胤建立宋朝政权,赵匡胤与...
  • 燕云十六州是哪?为何被北宋一直对它心心念念?
    答:以宋朝“重文轻武”的一贯风格,在北伐上多次失败还要尝试,说明燕云十六州对宋朝有非凡的意义。确实,燕云十六州有天山山脉等可供宋朝军队驻扎的天险,只要夺回燕云十六州并在天山等天险处驻扎少量兵力即可以一挡十,让南侵的北方游牧民族寸步难行。因此,两宋时期朝廷做梦都想收回燕云十六州。
  • 燕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答:奈何在高粱河之战宋太宗受了箭伤,狼狈逃走,宋军落得大败而回。之后在宋真宗年间,在澶州城下,宋辽两军爆发激战,双方实力相当谁也无法奈何对方,于是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也是收复幽云地区的最好机会。辽、金、宋之间的战争大多围绕着幽云十六州展开,为何北宋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区?北方重要御敌...
  •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答:北宋首都开封位于如今的河南省内,属于中原地区,正常情况下,这里并不是一个好的首都位置,赵匡胤就曾说过,待到国家安定是要将首都迁到西安的,但是由于幽云十六州一直没有收回手中,这个想法也只能作罢,因为国家必须要花费养大量的军队来守卫失去幽云之后无险可守的东部平原地区,已经无法再分出太多的...
  • 为何历史上北宋一直想着收复幽云十六州?
    答:自秦始皇起,各朝代都在修筑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关城的位置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而长城主要就集中在燕云十六州,所以这一地区对于北宋来说,十分重要,掌握这一区域才能够掌握抗衡北患的战略主动权。二、燕云十六州盛产作为抵抗北方民族的马匹。中原地区...
  • 燕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要争夺此地
    答:那么,北宋王朝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呢?前面已经说过,因为燕云十六州为险要的战略要地,易守难攻。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北部屏障,致使中原门户大开,直接导致以后黄河以北、以东地区的北方大片土地几乎无险可守,袒露于外族的威胁之下,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面前,不仅对宋朝的衰变乃至灭亡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