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子女普遍采用的方法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子女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讲故事。

尤其对幼小的孩子更是一种好的教育形式。古代中国的道德故事是非常丰富的,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道德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品质。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修身是基础,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人格的培养塑造,并通过个人人格来影响他人。孔子就主张“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由于我国古代家书家训都是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写子女的教育材料,因此,很多观点都从自己切身体会说开去,这样无形之中对子孙起到了一种榜样的示范作用。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是孔子在《论语》中讲的。这里的“行”,指道德行为,“文”,指文化知识。他强调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文化知识教育之先。除孔子外,古代很多思想家都强调过这一点。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即一个教育者的职责首先是“传道”(思想道德教育),其次才是“授业”(传授业务知识)和“解惑”(解决疑难问题)。王夫之提出“好学”“力行”“知耻”三个步骤,特别强调“知耻”是做好“好学”和“力行”的动力。这些都是在说,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其他教育的首位。

二、文行忠信同时并举

古代教育家不主张孤立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主张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同时进行。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并在实施教学时,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思想品德修养被贯穿在各种学科中讲授,强调“立于礼,成于乐。”

他还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谓“思无邪”,指的就是思想感化。也就是说,他认为《诗》三百首中,每一篇都是寓含纯正的道德教育的。荀子专门写有《乐论》,认为立乐可以“管乎人心”“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用忠实于事实的史籍以及历代名人的高尚操行来教育后代是历代思想家的一种优良传统。

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唐代刘知几著的《史通》,宋代司马光领衔编撰的《资治通鉴》,都是以历史事实来教育启示人们,起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借鉴作用。

三、有志者,事竟成

古代思想家所说的“有志者,事竟成”,“在心为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都有“志愿”“志向”“理想”和努力奋斗的意思。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激励人们下决心去做合乎道德规范的事,做一个高尚的人,坚持理想,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朝着既定的目标,矢勤矢勇,强心强志,锲而不舍。

孔子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勉励人们要立志。孟子强调“持志”和“尚志”。他说:“夫志,气之帅也”。并提出要培养一种“浩然之气”,要求人们奋发向上。这一点,在今天也是要提倡的。



  • 家庭教育方式有几种
    答:一般来讲家庭教育的方式分为以下类型:专制型(支配型)、溺爱型(顺从型)、保护型(限制型)、自流型(放任型)、不协调型、虐待型、民主型(教导型)等。专制型(支配型)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只从父母主观意志出发,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经常打骂、体罚、使子女容易发展为顺从、...
  • 家庭教育的技巧
    答:所以我们应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下功夫,指导家长形成新的家庭意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和落实学校教育的关键。 三、班主任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孩子的成长牵系着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定,国家的未来。为此,在教育孩子上大做文章,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家庭教育...
  • 如何进行孩子家庭教育
    答: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
  • 什么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答:其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作为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在课外时间帮助孩子辅导功课,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等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因为孩子在学校学习了知识,回到家以后就对其学习不管不问,做甩手掌柜。如果孩子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在课堂外的学习时间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复习,那么用不...
  • 孟母戒子文章中,表现了孟母怎样的家教方法
    答:过分的溺爱、娇宠也是家庭教育中带普遍性的问题。许多孩子在父母、爷爷、奶奶的娇惯下,养成了自私、任性、只知受爱,不懂爱人的不良性格,成了家中的“小皇帝。至于家庭教育方法上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儿童年龄特点的现象就更多了。由此家庭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和家庭教育水平过低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对劳动者素质...
  • 浅析良好家庭教育的论文(2)
    答: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家长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主要的原因,另外家长自身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和整体家庭生活环境都影响着家庭教育方式的采用与实施。尤其是现在独身子女的家庭,全家就一个孩子,越是重视越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容易出现问题。如何教育孩子是全家的主要问题,家庭成员的经历不同、...
  • 吴文才:育人三忧之家庭教育——在包办中缺失
    答:在诸多的不良教育方式中,包办以其普遍性、恒常性和隐蔽性而不容忽视,尤其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是教育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普遍性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包办之所以表现得更加普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传统的家庭观念中我们很注重整体,即集体本位。每一分子,包括孩子,只是家的一部分,其思想和行为必须派生于家...
  • 家庭教育的优势特点
    答:感染性强 家庭成员之间一般都具有血缘关系,父母对子女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子女对父母怀有深切的依恋、爱戴之情,父母的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子女对父母有一个特殊的信任感,父母的教育与批评,从感情上容易接受,而子女通常也愿意以好的行为来取悦父母。父母对子女情感的熏陶作用,是难以用其它方...
  • 家庭教育中都有什么现象?给予心理学上。
    答:1.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法则,在几千年后却被给扭曲了。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