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南岭成矿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中国稀有稀土金属成矿区

根据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已知矿床的类型及规模、地质研究程度、成矿远景以及大地构造单元将我国稀有稀土金属成矿区划分出9个一级成矿区、6个二级成矿区和5个三级成矿区(表10-13)。列入一级成矿区的是稀有稀土金属矿化强,成矿条件极为有利,并已证实有大型矿床产出的地区。列入二级成矿区的是稀有稀土金属成矿远景较好,已有中型矿床产出,地质工作较多的地区。第三级成矿区,一般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有的仅可作为综合利用对象。对于第三级成矿区,由于工作程度低,人们对它们了解少,需要开展找矿研究工作,有希望找到大矿富矿,如藏南成矿区的盐湖Li、Rb、Cs矿和西昆仑成矿区的Li、Be、Nb、Ta伟晶岩矿等。
1.一级成矿区(Ⅰ)
(1)阿尔泰成矿区(Ⅰ1)
本区是我国稀有金属重要基地之一,尤其是花岗伟晶岩的分布、含矿性及研究程度均居于我国前列。伟晶岩主要集中在阿尔泰造山系的中间隆起区——卡拉额尔齐斯复背斜及巴拉额尔齐斯背斜内,前人划分出30多个伟晶岩田,其中分布着10万条以上的伟晶岩脉。除稀有金属伟晶岩外,还有稀有金属花岗岩型,含稀土磷铁的火山沉积矿床及铍、铌钽砂矿。
阿尔泰地区岩石的Li、Ta、Cs背景值高,特别是Be更高。在区内次级背斜的倾没端和大断裂旁侧,分支断裂发育,有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及二云母花岗岩出露,围岩具角闪岩相中深变质程度的地段,是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的有利地段。著名的科科托海3号脉伟晶岩,围岩为变质辉长-闪长岩,具特征的容岩容矿裂隙,是找矿的有利标志。本区有利的找矿地段有巴拉额尔齐斯背斜东南倾没端、阿拉尔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外接触带及卡依尔特断裂带东侧;秋依尕特背斜东南倾没端;沙拉加克背斜南翼及西北倾没端;齐林姆塔尔背斜北翼及西北倾没端以及阿拉提克背斜、布鲁克特背斜的西北倾没端及两翼等。
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多为二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白云母碱长花岗岩小岩体,已知达20多个,具工业价值的有阿斯卡尔特铍矿床等。矿化花岗岩多分布在中生代大花岗岩体四周,该区沉积岩变质程度较弱。
火山沉积稀土磷铁矿床见于泥盆纪地层内,主要分布在卡拉额尔齐斯河两岸,沿蒙库和克孜勒塔斯断裂分布,如阿巴宫和蒙库矿床。沿深断裂有细碧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产出的地带有希望找到这类矿床。
已发现的绿柱石和铌钽铁矿砂矿点有10多处,均未进行评价工作。阿尔泰地区盛产砂金,近几年已找到具相当规模的金矿床。
(2)内蒙古北部成矿区(Ⅰ2)
本区位于内蒙古北部,地跨两个构造单元,分出两个成矿亚区。其中第一亚区——内蒙古西北成矿亚区处于中朝地台内蒙古地轴北缘,第二亚区——内蒙古东北成矿亚区处于内蒙古兴安造山系内蒙古造山带南缘或内蒙古-兴安造山系与吉黑造山系的过渡带。两个成矿亚区虽其同处于近东西向的一条带上,但处于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
表10-13 中国稀有稀土金属成矿区


续表


第一亚区主要发育太古宙及元古宙地层。中元古代巨厚沉积构成白云鄂博裂谷带和渣尔泰裂谷带主体。岩浆活动除花岗岩侵入体外,见有基性-碱性岩-碳酸岩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活动。与前者有关形成吕梁期含Be、Nb、Ta的花岗伟晶岩,如巴盟三木代庙伟晶岩铍矿床。与后者有关形成元古宙富REE、Nb的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如著名的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金属矿床。第二亚区主要发育中生代地层,尤其是中生代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强烈发育。在火山岩发育地区,燕山期岩浆沿断裂侵入,形成众多的碱性和偏碱性花岗岩,呈岩株、岩瘤、岩墙等岩体产出,与之有关形成众多的Be、Nb、Zr、REE的碱性花岗岩或偏碱性花岗岩型矿床,如哲盟巴尔哲矿床、索伦大石寨矿床、齐齐哈尔碾子山矿床,以及西乌旗台彦花矿床等。
内蒙古北部成矿区,尤其是区域东西两端,居民稀少,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是找矿的有利地区。地区东部,燕山期碱性、偏碱性花岗岩很多,区域Be异常较高,尤有利于找铍。
(3)柴达木成矿区(Ⅰ3)
本区位于东昆仑褶皱系柴达木坳陷内。新生代以来,柴达木地区南北侧抬升,中心下降,形成一相对封闭的内陆盆地。盆地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次级断裂发育,内部不同地段相对抬升、下降,导致一系列近北西西向的串珠状小湖盆相继形成。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随河流进入盆地的成矿物质因蒸发而富集,形成一系列大小不同的盐湖和干盐滩,蕴藏大量Li、Rb、Cs、K、Na等稀碱金属。著名的盐湖有一里坪、东台吉乃尔、西台吉乃尔、达布逊、大小柴旦、别勒滩等。我国以前多从花岗伟晶岩及花岗岩开采Li、Rb、Cs矿,储量较小。盐湖锂矿,Li储量大,品位高,是今后提取Li的主要对象。
(4)川西北成矿区(Ⅰ4)
本区位于松潘甘孜造山系。相应于两个次级构造带——石渠雅江造山带和巴颜喀拉造山带,本区又分出两个成矿亚区,即石渠-康定成矿亚区和阿坝-丹巴成矿亚区。前者位于西南,有康定甲基卡、乾宁容须卡、石渠扎乌龙等大、中型矿床,后者位于东北,有金川可尔因、马尔康、党坝及丹巴大水井等大、中型矿床。川西北成矿区内二叠系—三叠系发育,多为沙泥质碎屑岩,侵入体附近岩石常变质为红柱石十字石石英片岩、红柱石二云母石英片岩。区内岩浆活动以印支期酸性岩为主,与矿化有关的侵入岩常呈岩株、岩墙、岩瘤及岩脉等小岩体产出。本区除大量产出与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及白云母花岗岩有关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外,二云母及白云母花岗岩本身也常构成稀有金属矿体。康定甲基卡地区即同时具有这两类矿化。矿体赋存在甲基卡穹窿背斜构造内,花岗伟晶岩脉受背斜构造内部次一级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因交通不便,本区稀有金属多未得到正规的开发利用。
(5)东秦岭成矿区(Ⅰ5)
本区位于秦岭造山系东段的南北两侧,相应地分出两个成矿亚区。北亚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或秦岭地轴北部,又可分出一条近南东东向的花岗伟晶岩带和一条同方向的碱性岩-碳酸岩成矿带。前一条成矿带经商南、卢氏、南召,向东南延至桐柏山。带内元古宙地层发育,著名矿床有河南卢氏官坡Li、Be、Nb、Ta伟晶岩,成矿时代属海西期。在花岗伟晶岩带北侧,蓝田—潼关—嵩县一线,分布着一条与碱性花岗岩-碱性岩-碳酸岩有关的Nb、REE矿化带,成矿时代属海西—印支期。已知矿床有华阴县华阳川“401”U-REE矿,洛南黄龙铺REE矿以及嵩县黄水庵REE矿等。两条成矿带的矿床类型和矿产种类不同,成矿时代相近,同归于北亚区成矿区。
南亚区位于秦岭造山系与扬子地台的过渡带上,为从四川南江经陕西平利到湖北竹山、随县呈近东西向的一条带。带内深断裂发育,有广泛而且强烈的基性-碱性岩浆活动,火山岩有大面积产出的碧玄岩、细碧角斑岩、角斑岩及粗面岩等,侵入岩有正长岩、正长斑岩、霞石正长岩及碳酸岩等。著名的稀有稀土金属矿床有湖北竹山县庙垭大型碱性岩-碳酸岩型Nb-REE矿床。
东秦岭地区地处我国腹地,具有较好的稀有稀土金属成矿条件,特别是寻找花岗伟晶岩型和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十分有利。
(6)湘赣北部成矿区(Ⅰ6)
大地构造上本区位于扬子地台江南古陆及其与华南造山系之间的过渡带,位于从湘东北到赣东北近东西向的一条带上。区内元古宙地层发育,由一套浅变质的含大量凝灰质的泥沙质岩石以及基性火山岩构成。区域东段,北东向褶皱和断裂发育,沿褶皱轴部和断裂有大量燕山期花岗岩浆侵入。与之有关形成花岗伟晶岩Be、Nb、Ta矿床及花岗岩型Be矿床,如湖北断峰山,江西九江星子、葛源黄山等矿床。区域西段属扬子地台江汉断坳,白垩纪以来由于长期隆起,岩石遭到强烈剥蚀,成矿物质由残积、冲积并带至湖盆四周沉积成矿。在洞庭湖盆地有为数众多且有的规模很大的独居石、锆石、金红石砂矿,如湖南新墙河大型独居石金红石砂矿、华容三郎堰大型磷钇矿独居石砂矿,以及临湘詹家桥大型独居石金红石砂矿等。砂矿易于开采,经济效益较大,惟忌乱采乱挖,破坏生态环境。
(7)滇西成矿区(Ⅰ7)
本区位于三江造山系澜沧江造山带,北起川滇边界,南达国境,呈一南北向延伸的长条带。区内发育古生代海相地层和中生代陆相地层。前者多为海相碳酸盐及泥质岩石,后者多为泥砂质为主的火山-沉积岩石,由于受多次强烈构造活动作用,岩石普遍变质。三江地区是著名的横断山区,怒江、澜沧江沿巨大深断裂通过,断裂活动导致形成断陷盆地。沿断裂有许多蛇绿岩产出和大型花岗岩基侵入。与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关形成许多中、小型铍矿床,如龙陵黄莲沟花岗伟晶岩铍矿、大坡二云母花岗岩型铍矿,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
在本区北端见有中甸麻花坪绿柱石石英脉矿床,W、Be品位较高,属大型矿,成矿时代喜马拉雅期。绿柱石石英脉产在泥盆系—石炭系大理岩与前泥盆系石英云母片岩的不整合面上。目前矿区内未见花岗岩出露,矿床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本区南端,地处亚热带,风化壳发育,产出许多风化壳残坡积、冲积砂矿,以及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元素矿。勐海勐往冲积砂矿是一大型独居石锆石钛铁矿矿床。陇川龙安离子吸附矿是一中型轻稀土元素矿床。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行路艰难,地质工作和矿床研究工作都不够。
(8)南岭成矿区(Ⅰ8)
南岭指我国华南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及大庾岭。南岭成矿区包括五岭及其邻近地区,是举世闻名的滨太平洋金属成矿带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有色、稀有稀土金属矿产最集中产出的地区。地区交通方便、工农业发达,地质找矿和成矿规律研究程度都较高,是矿产开发最有利的地区。
大地构造上,本区位于华南造山系,中生代以来区域有强烈而且广泛的花岗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许多规模大小不等的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种多样。按地区构造位置、矿床类型和矿产种类的不同,本区又可分出如下五个成矿亚区:
1)湘东赣西成矿亚区:本区又可称为武功山成矿亚区,位于华南造山系赣湘桂粤造山带武功山复背斜一带。区内轻度变质的震旦系—寒武系砂泥质岩石以及晚古生代泥质及碳酸盐质岩石发育,自加里东期至燕山晚期岩浆侵入活动频繁。稀有稀土金属成矿主要与燕山期多期次花岗岩侵入体有关。成矿花岗岩体多呈岩株产出或为复式大岩体的晚期成员。江西宜春雅山岩体(414岩体)为富含Li、Be、Nb、Ta的锂云母花岗岩,湖南茶陵邓阜仙金竹垄岩体等为富含W、Sn、Nb、Ta的白云母花岗岩。它们都是我国知名的大型Ta矿床,矿床地质研究相当深入。
2)桂北湘南成矿亚区:本区位于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一带,大地构造属于华南造山系赣湘桂粤造山带的湘桂稳定区。区内除发育轻度变质的前震旦系砂页岩外,古生代碳酸盐岩石及砂泥质岩石发育,后者常构成含矿岩体的围岩。成矿岩体多为燕山期花岗岩,多为沿断裂侵入的岩株状小岩体,且常为大复式岩体的晚期成员。在区域西段,广西栗木老虎头、水溪庙白云母 锂云母花岗岩为富含Li、Ta的大型钽矿床。跨湘桂两省的姑婆山区产出富钇的含褐钇铌矿的花岗岩,以及由含矿花岗岩风化而成的残积 冲积砂矿及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在区域东段及其邻近地区见有湖南临武尖峰岭及癞子岭铁锂云母花岗岩,富含Li、Be、Nb、Ta。其中尖峰岭为大型钽矿床,香花岭产出我国有名的条纹岩型铍矿床。此外,在湘桂交界处的越城岭、都庞岭已知有好些含Be、Nb、Ta的花岗伟晶岩产出,如广西资源茅安塘。
3)赣南粤北成矿亚区:大地构造上本区位于华南造山系赣湘桂粤造山带的赣粤过渡区。区内主要发育震旦系—志留系,由一套浅变质的变质砂岩、千枚岩组成。在中生代,区内发育一套由基性 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的火山 沉积岩系。中生代时期花岗岩浆大量侵入,呈大小不一的岩基、岩株、岩墙、岩脉产出,是本区多种稀有稀土元素,尤其是钨矿的母岩。著名的大庾西华山铍钨矿,成矿岩体呈岩株产出,研究得知其深部隐伏着花岗岩岩基,为复式大岩体的晚期成员。本区地处亚热带,温热多雨,花岗岩风化壳发育,有利于风化壳残坡积 冲积砂矿的形成。本区另一重要矿床类型是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元素矿床。区内见有江西寻乌河岭、南桥,广东新丰来石、平远仁居等大中型离子吸附型轻稀土元素矿床,更有江西龙南足洞(701矿)、广东乳源寨背顶等大中型重稀土元素矿床。
4)桂东粤西成矿亚区:大地构造上本区位于华南造山系云开造山带桂东 粤西隆起,呈近北东方向延展的一条带。区域发育震旦系—寒武系,产出堇青石云母片岩、石英云母片岩、变粒岩、浅粒岩以及混合岩等。区域西段呈岩基状产出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发育,沿背斜及断裂分布,是稀有稀土元素的成矿母岩。区内产出富磷钇矿、独居石、锆石的残积 冲积砂矿床,矿石赋存在含粘土砂层、砂砾层中,如广西陆川白马、北流“520”等均属大型。区域东段的成矿母岩多为岩株状花岗岩,见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以及花岗斑岩等,受背斜构造及其中次级断裂控制。岩石形成时代为海西—印支期。该段产出众多花岗伟晶岩,赋存在接触带上及外接触带各类片岩中,富含铌钽铁矿及细晶石。知名矿床有广东郁南大方、广宁毕陇、村心、通坳及洞头南等。成矿时代海西—印支期。
5)闽西赣东成矿亚区:本区属于华南造山系华夏造山带武夷山背斜,矿区局限在武夷山东西两侧。区内元古宙及中生代地层发育,产出一套中—浅变质的斜长角闪岩、云母斜长片岩、斜长变粒岩、云母石英变粒岩,以及变质砂岩。伟晶岩型矿床的围岩多为前两种岩石,花岗岩型矿床的围岩多为后几种岩石。区内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呈岩株、岩瘤、岩脉产出。武夷山西侧产出花岗伟晶岩及花岗岩型两类矿床,成矿时代燕山期,知名矿床有石城大坝伟晶岩,石城姜坑里及海螺岭含铌钽铁矿、细晶石、锡石、磷钇矿的花岗岩型矿床。地区含矿花岗岩呈岩瘤、岩脉沿一组主断裂呈串珠状分布。武夷山东侧有著名的福建南平西坑伟晶岩矿床,成矿母岩为海西期片麻状黑云母混合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岩,呈岩株产出,受控于背斜轴部的断裂构造。伟晶岩产岩体外接触带,富含铌钽铁矿、锡锰钽矿、细晶石、锂辉石、绿柱石等,为大型钽矿床。
(9)东南沿海成矿区(Ⅰ9)
本区大地构造上属东南沿海造山系及华南造山系赣湘桂粤造山带南缘,为一西南起自海南岛向北东延展直达福建的沿海地带。在这一长带上,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类岩石异常发育,是稀有稀土金属的成矿母岩。按地域、矿床类型和矿产种类不同,该成矿区又可分出三个成矿亚区:粤中成矿亚区、粤东闽西成矿亚区和沿海成矿亚区。
1)粤中成矿亚区:本区指从鹤山、增城、惠阳到粤东的广东中部地区。区内花岗岩风化壳矿床,包括残 冲积铌、钽、锆砂矿及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分布广泛。区内主要发育古生代地层,多见变质砂岩及页岩。花岗岩体作为成矿母岩,呈岩基、岩株、岩脉等多种形式广泛产出。含矿花岗岩常为遭受岩浆晚期蚀变作用的钠长石化、云英岩化花岗岩。这些岩石受强烈风化作用,形成由砂质粘土、砂土、含土砂砾等构成的残积 冲积层,其中稀有稀土矿物相对富集,盛产铌铁矿、锆石、独居石和磷钇矿。广东博罗沿七娘坛岩体四周有521、522、523、524、525等风化壳残 冲积铌矿产出,台山玉环、增城白水标、龙门永汉、惠阳沙尾等地产出类似的铌锆矿床。区内另一矿床类型是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金属矿床,如新兴共和、陆丰人和店等。
2)粤东闽西成矿亚区:本区主要产出铍钨矿及稀土金属矿,矿床类型有花岗岩型、长石石英脉型、火山岩型以及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区内中生界,尤其是侏罗系发育,火山沉积岩广泛分布,常见岩石有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石英斑岩、流纹英安岩以及中酸性凝灰岩等。成矿花岗岩属燕山期,包括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多呈岩株、岩脉产出。成矿火山岩有流纹英安岩及流纹岩。稀有稀土矿床见于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成矿时代燕山期。广东五华白石嶂产出含绿柱石石英脉。揭阳塘湖山产出含绿柱石黑钨矿的钠长石化云英岩化花岗岩及长石石英脉。丰顺樟树坪及潮安万峰山为云英岩型铍矿床。其中万峰山云英岩中产出大量日光榴石,并见有羟硅铍石、蓝柱石等稀有铍矿物。福建平和福里石为产于流纹英安岩及流纹岩中的细脉浸染状绿柱石辉钼矿矿床。在这些矿床上蚀变作用发育,常见的有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以及泥化等,是有利的找矿标志。区内另一重要矿床类型是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如广东揭阳五经富重稀土矿床等。
3)沿海成矿亚区:本区为从海南岛东南海岸向北东延至福建厦门一带的近海地带,主要发育海滨砂矿,其次冲积砂矿。锆石、独居石、磷钇矿是主要稀有稀土金属矿产,此外尚产出钛铁矿、金红石、磁铁矿、锡石等。海滨砂矿的赋矿地层属第四系更新统及全新统,为石英砂层、含泥砂层以及砂砾层,分布于滨海海堤及砂坝地带。稀有稀土矿物多来自沿岸基岩,包括辉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正长岩、斜长花岗岩、混合花岗岩或混合岩、角闪黑云母花岗岩以及黑云母花岗岩,呈岩基、岩株状产出,时代多属燕山期。海南岛东海岸是我国锆石砂矿的主要产地,如文昌铺前、万宁保定等大型锆矿床。粤西海岸阳江南山海有丰产独居石的砂矿,吴川吴阳及电白电城等为丰产磷钇矿的砂矿。矿床中的磷钇矿多来自沿岸的混合岩及片麻状花岗岩。此外,粤东陆丰甲子锆矿、福建厦门黄厝独居石砂矿,都已开发利用多年。在福建黄厝,滨海砂矿及冲积砂矿同时产出。
2.二级成矿区(Ⅱ)
二级成矿区包括6个成矿区,即大青山成矿区(Ⅱ1);吉黑成矿区(Ⅱ2);北山成矿区(Ⅱ3);祁连成矿区(Ⅱ4);攀西成矿区(Ⅱ5);胶辽成矿区(Ⅱ6)。
大青山成矿区大地构造上属中朝地台内蒙古地轴,区内太古宇桑乾群发育,岩性主要为花岗片麻岩、硅线石榴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以及石英岩等。区内有花岗伟晶岩广泛分布,产出绿柱石、钽铌铁矿、独居石等稀有稀土矿物,规模一般不大,如大青山小西沟伟晶岩等。此外,在区内某些磷灰石透辉岩及磷灰石钾长石岩中产出独居石,矿床属基性-超基性岩型,矿石稀土品位较高但规模不大,如兴和三道沟。
吉黑成矿区大地构造上属于吉黑造山系佳木斯隆起。地区呈南北向延伸。区内太古宙及震旦-寒武系地层发育,矿区一带岩性主要见有片麻岩、片岩及大理岩。区内主要稀有稀土矿床类型为花岗伟晶岩型,伟晶岩产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片麻岩及片岩中,成矿母岩为黑云母花岗岩或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呈岩株产出,时代不详。如黑龙江萝北“401”矿床,鸡西石场矿床,均为小型。在本区西缘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上见有黑龙江二股西山含钽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的夕卡岩矿床。
北山成矿区大地构造上位于天山造山系,包括北天山造山带及北山造山带。区内古生代地层发育,见有变质砂岩、石英岩、大理岩及流纹岩等火山沉积岩。区域南部发育前寒武纪片岩、片麻岩及大理岩。与成矿有关的岩石见有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以及细晶岩,多呈岩株产出。稀有稀土矿体产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在甘肃红尖兵山及塔儿沟见有产于岩体内的云英岩型绿柱石黑钨矿矿床及岩体外接触带的绿柱石黑钨石英脉型及夕卡岩型矿床,两处矿床的铍矿均达中型规模。与花岗岩类岩石有关,在甘肃镜儿泉见有稀有矿化伟晶岩。此外,在古堡泉及庙庙井,产出含烧绿石、铌铁矿及褐钇铌矿、易解石等属碱性岩-碳酸岩型的矿床。
祁连成矿区大地构造上属于祁连造山系。区内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岩性主要为石英云母片岩、大理岩、混合岩及变质砂岩。在区域北部走廊过渡带见有沉积型稀有稀土矿床,如内蒙桃花拉山含铌铁矿、铌铁金红石、独居石、易解石的火山沉积碳酸岩型矿床及甘肃永昌马房子沟含稀土磷灰石的沉积变质型矿床。在区域南部见有青海大通沙柳泉花岗伟晶岩型钽铌铁矿、绿柱石、锂云母矿床。伟晶岩赋存在大理岩中,近伟晶岩处见有海西期角闪正长岩。后者与伟晶岩关系需进一步确定。
攀西成矿区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台康滇地轴,区内稀有稀土矿床沿攀西裂谷带内的安宁河断裂带分布。区内元古宙及古生代地层发育,前者见有石英岩、变质砂岩及大理岩,后者见有变质砂岩、页岩及石灰岩。区内岩浆活动表现为燕山期花岗岩的大面积侵入,海西期碱性-基性岩的近地表喷溢或侵入,以及海西期碱性岩呈岩株、岩墙等的侵入。稀有稀土矿化主要与后者有关,已知有四川茨达、路枯、太和、攀枝花、牦牛坪等与碱性正长岩、碱性花岗岩及英碱正长岩等有关的铌、钽、锆及稀土矿床。矿床类型主要为碱性岩-碳酸岩型、与其有关的热液脉型,以及与其有关的风化壳残积-冲积型。稀有稀土矿物有氟碳铈矿、硅钛铈矿、烧绿石、褐钇铌矿及锆石等。冕宁牦牛坪英碱正长岩的形成时代为喜山期,与其有关的含氟碳铈矿的萤石方解石重晶石脉稀土矿床具有大型规模,现正开采。
胶辽成矿区沿中朝地台胶辽台隆郯庐断裂带分布。区内太古宙泰山群地层发育,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常构成矿体围岩。在区域南段见有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山东微山郗山矿为一具中型规模的稀土矿床。成矿母岩为呈岩瘤状产出的石英正长斑岩及霓辉正长斑岩。稀土矿化见于正长斑岩及石英重晶石脉、霓辉石脉中,产出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烧绿石等铌、稀土矿物。此外,在山东莱芜地区太古宙片麻岩中产出众多小型碳酸岩岩墙,在莱西见有富稀土的伟晶岩,均有稀土矿化。在区域北段,在辽宁赛马见有与云霞正长岩有关的稀土矿床。含矿岩体的围岩为震旦-寒武系大理岩、千枚岩及石灰岩。稀土矿物为绿层硅铈钛矿及烧绿石,呈浸染状赋存在碱性岩内及其接触带夕卡岩中。该矿为一大型规模铀矿床,伴生稀土金属矿。此外,在辽宁凤城翁泉沟、辽阳生铁岭等地也产出富稀土的与变粒岩和浅粒岩有关的铁-硼-稀土矿床。
3.三级成矿区(Ⅲ)
三级成矿区包括5个成矿区,即塔里木盆地北缘成矿区(Ⅲ1);西昆仑成矿区(Ⅲ2);藏南成矿区(Ⅲ3);滇黔成矿区(Ⅲ4);台湾西北海岸成矿区(Ⅲ5)。
塔里木盆地北缘,沿盆地北缘深断裂分布着一系列碱性岩和碳酸岩,是铌、稀土和锆成矿的有利地区。已知矿化点有黑英山、瓦吉尔塔格、依兰里克等。在西昆仑造山系西昆仑隆起区内,海西期花岗岩大面积产出。在塔什库尔干、木吉、大红柳滩一带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广泛分布。在大红柳滩已知有富锂辉石的花岗伟晶岩产出。在西藏中南部,从西向东分布着一系列盐湖。已知其中一些盐湖Li、Rb、Cs矿化度高,如斑戈错、扎布耶湖、榜于茶卡、昂仁塔格架等。与西藏中南部盐湖的地质气候情况类似,新疆境内也有好些盐湖,如北疆的托尔诺尔湖已知含高浓度的锂,南疆的罗布泊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矿盐湖,其中Li、Rb、Cs赋存情况值得进一步探索。贵州织金等地震旦系—寒武系磷矿层中的胶磷矿含高量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可作为开发磷时的综合利用对象。滇黔两省不乏寒武系底部磷矿层,有可能找到富稀土元素的磷矿。最后,台湾西北海岸长期以来就在开发锆石及独居石海滨砂矿。新竹附近的海滨独居石砂矿,独居石富Th,曾作为钍原料开发利用。
将上述五区列入三级成矿区,并不意味着其成矿地质条件差,找矿希望较小。人们对这些地区的认识较晚,地质矿产情况了解较少,地质找矿工作程度较低。在这些地区很有可能蕴藏着大矿和富矿。除台湾西北海岸带外,其余四区均位于我国西北。党中央号召开发西北,西北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为配合国家工农业发展,在这些地区开展矿床地质研究和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已迫在眉睫。

南岭地区地质研究工作历史悠久且程度较高。早在20世纪初期,丁文江、李四光、田崎隽、黄汲清等老一代地质学家先后到该区进行过地质矿产的调查研究工作,初步确定了区内的地层层序、构造轮廓、矿产种类和分布特点。代表性成果见之于李四光所著的《南岭何在》(1943年)、《中国地质学》(1939年),黄汲清所著的《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1945年),黄汲清、张文佑主编的1:100万《中国地质图》等。解放后的近几十年来,有关地质勘查单位、大区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石油和冶金等部委、大专院校等众多单位的几代地质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勘探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发现了大量的矿产开发基地,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地质调查及科学研究成果。
1979~1982年间,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四省(区)分别对南岭地区主要成矿区(带)开展了以钨、锡、铜、铀、铅、锌为主的首轮区划工作;1994年各省(区)分别完成了金、银、铅、锌、铜、锑、稀有、稀土等矿种的第二轮远景区划;1988~1996年间,湖南省湘南地质勘查院在湘南地区开展了锡铅锌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2003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下,以蒋中和为组长的科研小组开展了南岭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重点选区研究,为近年来地质大调查项目的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五”期间,“南岭地区有色稀有金属矿床的控矿条件、成矿机理、分布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项目的实施使该区与成矿有关的基础地质问题和某些区域成矿理论问题的认识上了一个大台阶,具体表现在:①建立了鉴别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标志,为寻找不同金属成矿花岗岩奠定了基础;②取得了赣南、粤北、桂北3个地球化学分区岩石的元素丰度,并对其成矿意义作了评价,为总结区域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③总结了南岭区域构造的五大特征,评述了构造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作用,并划分了11个构造岩浆岩成矿区;④建立了五大成矿系列、6个亚系列、21个矿床模式,编制了1:200万南岭地区与花岗岩类有关矿床成矿系列图,阐明了矿床的分布规律,并从同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和互为找矿标志的角度为找矿预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⑤总结了泥盆系层控矿床受层、相、位三位一体联合控制的特征,为泥盆系层控矿床的预测和找矿指明了方向。
“七五”期间,“湘桂粤赣地区锡铅锌铜隐伏矿研究”所选定的10片工作区,有富贺钟、都庞岭、郴(州)桂(阳)、粤北、崇余犹等5片在南岭中段。区域成矿理论方面,史明魁等(1993)提出“活动性边缘成矿”和“古水热活动区”成矿理论,为区域成矿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系统地总结了区内锡多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锡铅锌多金属矿床类型划分,根据近80个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统计资料分析,指出锡矿化主要集中于早白垩世,其次是晚侏罗世。空间分布上,锡(钨、铋)、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大多产在坳陷区,大矿也多产于坳陷内。地质块体结合带,尤其是古板块结合带上矿床数量多、大矿也多;在NE向的结合带与NW向深断裂交汇处,往往形成矿结或矿化中心。较系统地研究了成矿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判别标志。
“八五”期间,“武夷-云开典型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预测研究”是在前两项基础上的延伸性研究,部分覆盖了南岭中段地区,主要研究矿种是金银铜铅锌,但其一些重要的结论,仍值得研究借鉴:①武夷-云开地区,无论是与铜铅锌金银有成因联系的中酸性岩类,还是与锡(钨)铜多金属有关的酸性花岗岩,都是源自地壳深部(或下地壳)壳幔质混熔型(或I型)花岗质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系列产物;②将区内构造发展划分为基底形成、盖层发育和板内变形三大阶段。而板内变形阶段是以挤压推覆(发生在燕山早期)及拉张拆离作用(发生在燕山晚期)为机制的中生代构造作用为最大特色,并为有色、稀有、贵金属成矿提供了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实施初期(2000~2002年),宜昌地质调查中心实施了“华南成矿区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项目,总结了不同时期块体拼合带控制矿化集中区(带)向东南方向迁移,区域岩浆-成矿作用迁移演化与大陆生长密切相关,区域壳幔构造-地球化学格架对矿集区(带)的控制等成矿规律,认为矿床主要集中分布在隆起区与凹陷区转换部位、盆地边缘、板块拼贴带、隆起区核部区域性深大断裂带等4个部位,提出了粤西—桂东和滇黔桂等地区的找矿方向,指出一批具有较好找矿潜力的矿化集中区。
2003~2007年“南岭地区锡矿成矿规律研究”项目在系统分析总结南岭中段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大调查以来区内的找矿工作实践及最新成果,以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为主线,开展了锡多金属矿区域成矿规律和主要类型锡矿成(找)矿模式研究,又取得了以下一些新成果和新认识:
1)提出了地幔上隆、岩石圈减薄引起的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可能是华南内陆燕山期花岗岩形成和爆发性成矿的诱因。
2)将南岭花岗岩按物质来源分为壳源重熔型(C型)、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H型)和铝质A型花岗岩三大类,并认为该区的大型锡矿与H型和铝质A型花岗岩的关系密切,而不是以前普遍认为的典型的壳源重熔型(C型)花岗岩。
3)在对典型钨锡矿床及其赋矿岩体详细解剖和地质关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锆石SHRIMP法、全岩和石英包裹体Rb-Sr法、云母Ar-Ar法以及辉钼矿Re-Os法获得了一批高精度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为深入研究成矿机理、成矿动力学机制、探讨区域成矿规律以及成矿预测等提供了大量年代学基础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本项目还获得了一个印支期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数据[(224.0±1.9)Ma],该年龄与赋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接近,虽然只有一个年龄值,但是一个突破,证明印支期也有钨锡成矿的形成。因此,在以后的找矿勘探中对印支期成矿问题应引起重视。
4)提出了地幔流体对南岭锡多金属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的认识:根据矿石中黄铁矿(黄铜矿)He、Ar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成分、镁铁质微粒包裹体及其寄主花岗岩成矿元素Sn及CO2、F、Cl等挥发分元素含量的变化关系、区域花岗岩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特点以及幔源中-基性岩(玄武岩、辉绿岩、煌斑岩)的分布情况等,认为南岭锡矿的成矿流体为地幔、地壳和大气水混合产物,但以地幔流体为主,并且成矿物质Sn可能主要来自地幔,而非地壳。
5)对南岭地区原生锡矿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包括云英岩型、变花岗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斑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等6种类型,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又根据破碎带性质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为断裂破碎带蚀变岩和层间破碎带蚀变岩2个亚型。
6)初步建立了矿集区及主要类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变花岗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的找矿模式以及南岭中段主要类型锡矿综合(成)找矿模式。每个模式主要反映了成矿的主导控制因素、成矿岩体的基本特征、矿床特征以及可能的矿化与蚀变分带。
7)总结了锡多金属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和时空分布规律:南岭地区中生代印支期成矿作用不发育,燕山期成矿作用显著,可分为90~100Ma、130~140Ma、150~160Ma3个阶段,其中150~160Ma是区内成矿的高峰期。燕山期成矿作用在时间上能与花岗岩成岩时代较好地对应,反映了二者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在空间上,南岭中段锡矿集中分布在1带(NE向锡田-骑田岭-九嶷山-花山、姑婆山锡多金属成矿带)和4区(湖南大义山锡多金属成矿区、广西都庞岭锡多金属成矿区、粤北全南锡多金属成矿区、湖南桂东-江西崇(义)-(上)犹-(大)余锡多金属成矿区)。成矿集中区多属于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区内的强烈减薄区,即位于古板块结合带、坳陷区与隆起区过渡带和深大断裂带附近。这些地方构造相对薄弱,有利于地幔物质的加入,有利于成矿。

南岭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相当于包括赣南粤北后加里东隆起带和湘桂粤滇海西印支坳陷带的华南造山系,大地构造总的特征是构造变动剧烈,隆起和坳陷相间出现,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活动频繁,特别是与钨成矿作用密切的中生代花岗岩类非常发育,遍布全区。本区为我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大中型矿床有68处,占全国大中型矿床数的62%,围绕这些大中型矿床,还分布有一系列中小型钨矿床,而且矿床类型多,伴生金属组分丰富。区内拥有世界上主要矿床类型的最大的矿床,如热液黑钨矿石英大脉型的大吉山、西华山钨矿,石英细脉带型锯板坑钨矿和漂塘钨矿,夕卡岩型柿竹园钨锡铋矿,以及花岗岩型的行洛坑钨矿。区内钨矿床在空间上分段集中,进而可划分11个聚集带。

1.闽西聚集带

该带处于武夷山脉东麓,赣南粤北后加里东隆起带的东段,闽西北加里东造山带与闽西南海西—印支坳陷带的过渡地带。带内钨矿床数量并非很多,但矿化非常集中,仅清流行洛坑矿床就聚钨储量30多万吨。围绕行洛坑岩体周围尚有北坑、国母洋等中小型钨矿床多处。行洛坑钨矿为产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体内细脉浸染型钨钼矿床。含矿岩体产于上震旦统变质岩中,在平面上呈北东东向椭圆状,整个岩体被白钨矿浸染,密集的含钨、钼石英小脉穿插其中,此外,还另有数条石英大脉。早期产出的以浸染状的白钨矿、辉钼矿为主,晚期则以黑钨矿石英脉为多。矿石矿物除白钨矿、辉钼矿、黑钨矿外,尚有锡石、绿柱石、铁闪锌矿、黄铁矿、辉铋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黑鳞云母、长石、萤石等。含矿岩体的自变质和热液蚀变有钾长石化、云英岩化、硅化、钠长石化和绿泥石化等(刘文章,1984)(图5-19)。在闽西将乐还有新路口热液石英脉型钨锡矿也达中等规模,此外连城珠地、龙岩青草芋等均有小型钨矿分布。

2.于山聚集带

该矿带纵贯江西中部和东南部,仍属后加里东隆起带的东段、有大型矿床3处,中小型矿床多处。矿床分布在以于都为中心、宜黄、泰和、兴国、赣县、会昌等地(图5-23)。区内矿床类型主要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黑钨矿石英脉的热液型矿床。自北向南较重要的矿床有大王山、画眉坳、小龙、上坪、盘古山、黄沙和白鹅钨矿,其中画眉坳、盘古山和黄沙钨矿为大型。画眉坳钨矿为产于震旦系变质岩中的钨铍共生的石英大脉型矿床;黄沙钨矿产于寒武系浅变质岩中的富银、富多金属硫化物的石英大脉型钨矿(图5-14),盘古山则是产于泥盆系浅变质岩的富铋石英大脉型钨矿。上述3矿床附近地表均无花岗岩出露,花岗岩均为隐伏小岩体。与此不同的是产于花岗岩内接触带的石英脉型钨矿均为小型,如大王山钨矿、白鹅钨矿。带内其他类型钨矿不发育,夕卡岩型钨矿仅零星分布于断陷带中,如黄婆地钨矿赋存于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与石炭系灰岩、变质砂岩接触带的夕卡岩中。

3.武功山-玉华山聚集带

该带地跨赣西北和湘东,萍乡-铅山深断裂西段南侧,向西延至湘东茶陵、衡阳一带。带内元古宙变质岩及混合岩构成结晶基地,盖层不发育。岩浆构造运动剧烈,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广泛。有大中型钨矿床7处,其中大型4处,总体沿断隆呈北东东向带状展布,自东向西有徐山、下桐岭、浒坑、湘东、川口、邓阜仙、杨林坳等钨矿床(图5-24)。钨成矿作用多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产于花岗岩外接触带板溪群和泥盆系板岩和变质砂岩的有黑钨矿石英大脉型武功山钨矿,细脉带型杨林坳钨矿,产于花岗岩内接触带黑钨矿石英脉型钨矿有浒坑和邓阜仙钨矿。下桐岭钨矿为花岗岩型钨矿(图5-25),矿床产于武功山混合岩的边缘,出露地层为震旦系浅变质岩,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有密切成因联系,钨矿床围绕花岗岩分布(杨子江,1986)。

4.诸广山聚集带

该带位于赣粤加里东隆起带的东南段,地处赣西南大庚-崇义-上犹地区,在7800km2范围内汇集了185处钨矿床(点),几乎平均每5km2即有一处钨矿床(康永孚等,1994),其中大型矿床2处(西华山、漂塘)中型矿床10处(图5-26)。区内地层以寒武系、奥陶系为主,震旦系仅局部零星出露、泥盆系—石炭系分布于少数断陷盆地内。岩浆构造活动异常强烈,加里东、海西、印支及燕山期岩体均很发育,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且多以复式岩体或小岩株产出或隐伏于地下,并侵入于上述地层。钨矿床类型以热液黑钨矿石英脉型占绝对主导地位,产在花岗岩体内带的石英脉型矿床仅有西华山、荡坪少数几处,多数黑钨矿石英脉型钨矿床产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寒武系、奥陶系浅变质岩中,如漂塘、大龙山、棕树坑、左拨等钨矿床(图5-11)。著名的西华山钨矿产于燕山期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西南部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及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内,岩体侵入于寒武系浅变质岩中,在2.9km2矿化面积内有大小工业矿脉615条,一般长200~600m,多数脉幅为0.2~0.6m,脉内有用的金属矿物为黑钨矿,次为辉钼矿、辉铋矿、锡石、黄铁矿、白钨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云母和长石,脉侧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等(吴永乐等,1988)。(图5-12)。带内另一著名大型钨矿漂塘钨矿为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床,具工业价值的脉带13条,另有单脉10条,矿带呈东西走向,长1230m,平均宽20m,脉带内以1~4cm的脉最为常见,矿床具多阶段脉动特征,可分7个成矿阶段,表现为从最早的前期无矿条带状石英脉阶段,经历了辉钼矿-绿柱石石英脉,硫化物-锡石-黑钨矿-石英脉,硫化物-石英脉,后期条带状石英脉,末期为萤石-碳酸盐脉7个矿化阶段(刘梦庚等,1980)。主要金属硫化物与脉石矿物与西华山钨矿相似,但硫化物明显增多。围岩蚀变黑云母化、白云母化、萤石-碳酸盐化等较为发育。带内除黑钨矿石英脉型矿床外还有花岗岩型矿床,如崇义茅坪钨矿在石英脉的根部隐伏的白云母花岗岩株顶部有黑钨矿、白钨矿浸染状矿体。此外,九龙脑、洪水寨为云英岩型矿床,夕卡岩型矿床有铅厂、焦里等钨多金属矿床。

图5-23 于山聚集带地质简图

图5-24 武功山聚集带地质简图

图5-25 下桐岭矿区地质略图

图5-26 诸广山聚集带地质简图

5.九连山聚集带

本带位于赣南粤北加里东隆起区南段,包括江西三南地区(全南、龙南、定南)和粤北曲江、始新、连平一带。区内有大吉山、锯板坑和大宝山三处大型钨矿床,它们分别为热液石英大脉型、热液石英细脉带型和斑岩型矿床,中型钨矿床9处,中型以下矿床点数十处,是仅次于诸广山区第二大钨矿聚集带。带内赋矿地层为寒武系变质砂岩、少数为上古生界砂页岩和碳酸盐岩地层。燕山期花岗岩断续出露,多为分异较好的中小型岩体。矿床类型主要为黑钨矿石英脉热液型钨矿,产于花岗岩内接触带和寒武系变质砂岩内,且以产于变质岩中为多。产于内接触带的石英脉型钨矿床有西坑钨钼矿、小坑钨矿、椒子斜钨矿、黄竹坪钨矿等,多为小型钨矿;而产于外接触带变质岩中的有大吉山、锯板坑、岿美山、瑶岭、石人嶂、师姑山、棉土窝钨矿等,多属大中型钨矿,其中锯板坑和棉土窝钨矿为细脉带型钨矿。大吉山钨矿上部是大脉型钨矿,赋存于上寒武统浅变质的砂板岩中,含钨石英脉在浅部构成3个主要脉带,脉带长600~800m,延深大于700m,脉中金属矿物主要是黑钨矿、白钨矿、辉钼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白云母、电气石等,脉侧有电气石化、黑云母化、硅化等蚀变。石英脉之下有隐伏的白云母花岗岩,岩体内具有较强的黑钨矿、白钨矿化,并伴有较多的铌钽铁矿、细晶石等稀有稀土矿物,非金属矿物除石英、白云母、长石外还有锰铝榴石。矿石具浸染状,条带状构造,花岗岩蚀变有钠长石化、白云母化,为岩浆晚期的自交代作用的产物,通常称大吉山69号矿体。与69号矿体相类似的花岗岩型矿床带内还有红岭钨矿,红岭钨矿及大吉山69号矿体,均达到中型规模(图5-13、图5-20)。夕卡岩型钨矿仅见于花岗岩与上泥盆统的灰岩接触带上,有鸡碲石、单竹坑等小型矿床。斑岩型钨矿有大宝山铜钼多金属矿床,白钨矿为伴生矿,矿体围绕花岗闪长斑岩呈环状产出,钨可达大型规模。风化型钨矿有和尚田、大头榜钨矿,均属小型矿床。大宝山钨矿的上部也为风化型钨矿。

6.湘东南聚集带

该带位于湖南南部,海西坳陷带的东段,钨矿床集中分布在郴县、汝城、宜章等县,带内有特大型矿床1 处,大型矿床4 处,中型矿床8 处,中型以下矿床数十处(图5-27)。该带是我国钨矿重要聚集带之一,矿床类型主要是夕卡岩型,其次是热液石英脉型,夕卡岩型钨矿床主要分布在郴县、宜章、桂阳等县。矿体赋存在燕山早期中酸性花岗岩类与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碳酸盐岩接触带的夕卡岩中。特大型夕卡岩矿床有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大型矿床有新田岭钨矿和瑶岗仙白钨矿床,黄沙坪夕卡岩铅锌矿中伴生的钨也达大型规模,其他中小型矿床还有砖头坳钨矿、宝山铜钨矿等。带内产于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的热液石英脉型钨矿除瑶岗仙黑钨矿达大型规模外,其他多为中小型,如红旗岭锡多金属矿为产于震旦系变质岩中的细脉带型矿床,白云仙钨矿大蒲矿区为产于外接触带的矿床,而白云仙将军寨矿区则是产于白云仙花岗岩内带的矿床。香花铺白钨矿是富含石英 萤石的白钨矿床。高坳钨矿可能与加里东花岗岩有关的小型脉状矿床,而资兴杨梅坳钨矿则是产在寒武系变质岩中的热液型钨矿。著名的特大型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床是产于千里山花岗岩体东南缘与上泥盆统佘田桥组泥质条带灰岩的接触带上(图5-18),千里山花岗岩为燕山早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一多阶段复式岩体,矿体与接触带外带的夕卡岩的分布一致,形态简单,呈一巨大透镜体,矿体南北长1000 m,东西宽700 m,厚100 m以上,最厚达500 m。矿石矿物主要为白钨矿、黑钨矿、锡石、辉铋矿、辉钼矿、磁铁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透辉石、石榴子石、符山石、萤石等。蚀变主要有夕卡岩化、云英岩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等,矿床内钨、锡、铋、钼均达到大型规模。

图5-27 湘东南聚集带地质简图

7.桂东北聚集带

该带为湘桂坳陷的一部分,矿床主要分布在广西富川、恭城、钟山、贺县,以及湖南道县一带,该带主要盛产锡矿,钨作为共生矿,更多的是以锡矿的伴生矿出现。带内钨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2处,小型矿12处。带区内泥盆系发育,燕山期花岗岩广泛出露。矿床类型主要是热液石英脉型钨矿。珊瑚长营岭钨锡矿具大型规模,矿床赋存于中下泥盆统的砂页岩和白云质灰岩内,岩浆岩仅见矿区西部的盐田岭细粒小花岗岩株,属燕山晚期。已知含矿石英脉700条,其中工业矿脉200多条,一般长300~700m,厚0.3~2m,延深300~500m。上述矿脉构成4组大体上平行的脉带。矿床具多阶段矿化特征,矿石矿物除锡石、黑钨矿、白钨矿外,还有毒砂、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硫化物,脉石矿物有石英、白云母、黄玉、萤石、电气石等。除长营岭脉状矿外,还有大冲山钨锡矿及粟木岩体周围的三黄锡矿、牛栏坪锡矿、老虎头锡矿都是产于花岗岩体内的脉状含钨锡矿。带内夕卡岩型矿床有钟山黄宝钨锡钼矿,而粟木水溪庙则为花岗岩型锡矿床、钨、铌、钽为伴生矿。在湖南境内道县地区也有中小型脉状和夕卡岩型钨锡矿产出,如产于花岗岩与中泥盆统接触带的河路口夕卡岩型钨锡矿、产于花岗岩内接触带的石英脉型尚家坪钨锡矿。

8.桂中聚集带

该带属湘桂坳陷西段的桂中武鸣、宾阳一带。出露寒武系地槽型沉积,上覆为泥盆系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下泥盆统含钨较高,已构成钨矿的矿源层。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较为频繁,小岩体零星出露。带内矿床数较少,有一大型变质热液矿床和一小型热液石英脉状钨矿床和多处矿化点。代表性大明山钨矿产于下泥盆统莲花山组中部含泥质石英砂岩中。含矿层稳定,受一定岩性控制,围岩含钨的丰度较高,莲花山组泥质砂岩含钨(17.9~23)×10-6,大于其他同类岩石的11~15倍(马林清等,1984),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具有冲洗层理、沉积韵律等沉积特征。矿体厚度与含矿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矿石以条带状矿石为主,矿物组分简单,主要是黑钨矿,少量辉钼矿、白钨矿、毒砂等。脉石矿物为石英、云母、菱铁矿等。矿床围岩蚀变不强,靠近白云母花岗岩为云英岩化,近矿为硅化绢云母化。矿床具沉积和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特征(图5-22)(马林清等,1984)。此外宾阳的高田-马岭钨矿为含钨石英脉型矿床,是一小型矿,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内接触带。

9.桂北聚集带

该带地跨江南台隆的西南边缘,丹池地区属海西—印支期的断块坳陷,而桂北罗城、融水以及贵州从化地区处在雪峰隆起与海西坳陷的衔接部位。该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锡矿成矿带,大厂锡铜铅锌锑汞多金属矿田即在带内,在锡多金属矿床中普遍伴生有白钨矿、黑钨矿。赋矿围岩为中泥盆统—下石炭统浅变质岩。与矿有关的侵入岩为燕山晚期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此外茶山矿是以锑钨为主的热液矿床,矿体产于花岗岩外接触带的泥盆系灰岩中,钨达中型规模,而拉么锌铜矿为夕卡岩型矿床,钨也达小型规模。桂北罗城、贵州从化一带赋矿围岩主要是震旦系变质岩,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侵入岩除燕山期外,尚存加里东岩体。罗城平硐岭钨矿是产于震旦系变质石英砂岩内脉状矿床,矿区附近未见岩浆岩。贵州从化乌牙钨矿,是一小型热液钨矿床,矿体也产于加里东花岗岩外接触带板溪群变质岩中。

10.滇东南聚集带

该带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造山系中的海西印支坳陷带的西南段,云南个旧、文山、马关等地,是我国最重要的锡矿带,钨做为锡的伴生矿或共生矿产出。带内钨矿达大型规模的仅1处,中型规模的有4处,中型以下有10余处。主要矿床类型为夕卡岩型。赋矿地层主要为中三叠统个旧组碳酸盐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多是经过充分分异演化的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在个旧地区矿床集中在个旧复式岩体东部,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且多为隐伏岩体,在与中三叠统个旧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形成了马拉松、松树脚、老厂、卡房等大型夕卡岩型锡矿床,锡矿床内有大量的白钨矿伴生,钨够上大型规模的有卡房锡矿,其余皆为中小型。此外,文山老君山钨矿为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与中寒武统白云岩接触带的夕卡岩型钨矿;麻栗坡南秧田钨矿则是产在前寒武系片岩、片麻岩、麻粒岩中的层状夕卡岩钨矿。



  • (三)花岗岩型钨矿床
    答:花岗岩型钨矿床较为罕见,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等地区,该区域的石英脉型钨矿床较为丰富。此外,在扬子成矿区和吉黑成凳梁核矿带也有少量分布。花岗岩型钨矿床是指白钨矿和黑钨矿等有价值矿物在花岗岩体内以浸染状或细网脉浸染状形式出现。这些矿物是晚期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作用的产物。...
  • 南岭区域地质与矿产勘查、研究进展
    答:探明(332+333+334)资源量钨3.2万t、锡1.3万t并伴生、铅锌、银,预期远景钨10万t、锡4万t,进一步勘查也还在进行中。 大余县牛岭钨锡矿: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西华山-杨眉寺钨锡多金属矿集区的东部,下垅-墨烟山复式背斜的南部,燕山期红桃岭半隐伏状花岗岩株的南西端,属赣南崇余-(上)犹多金属成矿区的...
  • 根据《中国黑色有色金属矿产图集》圈定的成矿带和成矿区进行预测...
    答:1.预测成矿带的检验 1)阴山-天山成矿带:从东到西有32、33,26,31,9,4,7,8,5,6等。2)秦岭-昆仑成矿带:从东到西有35,39,38,41,20,21,18,19,11。3)南岭成矿带:从东到西有54,53,52,51,44,48,42,61,62,63,64,69。4)海南成矿带:有55。图4-6中国内生...
  • (二)夕卡岩型钨矿床
    答:夕卡岩型钨矿床在我国的重要作用仅次于热液型钨矿床,但保有储量之多则远超过热液型钨矿床。夕卡岩型钨矿分布范围也较广(图5-4),但主要集中在南岭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华南造山系的印支坳陷区,或后加里东隆起区与印支坳陷区的交接地带,在扬子成矿区、吉黑成矿带、东秦岭成矿带、燕山成...
  • 赣南崇余犹矿集区成岩成矿时代
    答:3. 茅坪钨锡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江西省赣南地区,矿区地层主要出露寒武系中下部浅变质砂岩、板岩。矿区主要有两种钨锡矿化类型:上部石英脉型和深部云英岩型。4. 茅坪矿区云英岩中5个辉钼矿的6个模式年龄变化于150.7±2.4Ma~158.2±2.2Ma之间,其等时线年龄为158±4Ma,可作为茅坪矿区的...
  • (一)热液型钨矿床
    答:热液型钨矿是我国最重要、经济价值最高的钨矿类型,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各成矿区带均有产出,但主要集中在南岭成矿区,特别是华南造山系的后加里东隆起区,从行政区看以江西、广东为最多,常成群成带出现(图5-11)。热液型矿床一个重要特点是矿富、易选,矿石WO3品位多数在1%以上,大型矿床不少,但...
  • 江西省西华山石英脉型钨矿田
    答:江西省西华山石英脉型钨矿田位于南岭钨锡成矿区赣南钨矿集中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褶皱系华夏褶皱带之万洋山—诸广山拗褶断带。该矿田累计探明钨矿(WO3)储量9.5万t,是著名的产于中生代花岗岩体内的石英大脉型黑钨矿矿田。区域地层以震旦-寒武系浅变质砂泥岩及凝灰岩为主,局部出露奥陶系、上古生界...
  • 中国稀有稀土金属成矿区
    答:根据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我国稀有稀土金属成矿区被划分为9个一级成矿区、6个二级成矿区和5个三级成矿区。一级成矿区包括阿尔泰、内蒙古北部、柴达木、川西北、东秦岭、湘赣北部、滇西、南岭和东南沿海成矿区。二级成矿区包括大青山、吉黑、北山、祁连、攀西和胶辽成矿区。三级成矿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北缘、...
  • (三)花岗岩型钨矿床
    答:花岗岩型钨矿床数量不多,主要分布在热液石英脉型钨矿比较发育的南岭成矿区,在扬子成矿区、吉黑成矿带也有零星分布(图5-4)。花岗岩型钨矿是指矿床中白钨矿和黑钨矿等有用组分在花岗岩体内呈浸染状或细网脉浸染状产出的钨矿床,它们是晚期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作用叠加的产物。矿化产在...
  • (五)成矿远景区划及科学研究工作
    答:1979~1982年间,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四省(区)分别对南岭地区主要成矿区(带)开展了以钨、锡、铜、铀、铅、锌为主的首轮区划工作;1994年各省(区)分别完成了金、银、铅、锌、铜、锑、稀有、稀土等矿种的第二轮远景区划;1988~1996年间,湖南省湘南地质勘查院在湘南地区开展了锡铅锌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