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讲平仄,平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要求?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8
写诗讲平仄,平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要求?

平仄(拼音:píng 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传统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若用形象的方法来形容,平声如击钟鼓,远而悠长; 仄声如击石木,短实重疾。

附:今音新韵(普通话),把一二声归纳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五言绝句

简称五绝是出现于汉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体诗。四句,每句五个字。现时,五绝被认为近体诗中最难写的体裁,因为它字数最少,表达的意思不可太多,要言简意赅。

诗体简介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     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     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听鼓(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平平仄仄平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      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五言律诗也称五律,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五言排律

近体诗排律中的一种,它是由五言律诗扩大而成的,一般在十句以上。五言排律最短要有十句(往往是两句押一韵),可以有六韵十二句,八韵十六句的排律等。唐人的排律多用整数,如十韵、二十韵、三十韵、四十韵、五十韵等。平仄跟五言一样。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七言绝句也称七绝,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七言律诗也称七律,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传巫峡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酬乐天扬州…(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弃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乡翻似烂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暂凭杯酒长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鹭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安不见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诗词中的平仄要求很严格,古诗词中的律诗、绝句等必须讲究平仄,古体诗可以不讲究平仄。
一、讲究平仄的原因
①节奏感
所谓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一个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不仅仅是中国诗,西方诗也有这种东西,莎翁十四行诗,有一种叫“音步”的东西,是符合英语的固有特点的。
而汉语要有节奏感,自然也是利用它本身的一些特点,经过永明诸位的发现,大概是这样的:
“平声长,仄声短”。组织起来的“音的强弱长短关系”,叫做“节奏”。同样的,组织起来的“字音的平仄长短关系”,叫做“格律”。
②音乐感
汉语是单音节字,一字一音,通过字音微妙多变的对比,也就是平仄交错,可以达到听觉上的享受,使之悦耳动听,增强诗词的抑扬顿挫效果,形成汉语的音乐美。
平仄是汉语特有的东西,并非古人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历代声韵学家在研究分析古代语音规律后所达成的共识,也带有一定的约定束成的因素。
二、平仄的概念
从汉字的拼音讲起。在我们的普通话中,发音有四个声调,即第一、二、三、四声。
套到平仄上来讲,平声包括第一和第二声,即为阴平和阳平;第三、四声则为仄声,其中第三声为上声,第四声是去声。

扩展资料
平仄的应用: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交错的规则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仄

平仄(拼音:píng 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传统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若用形象的方法来形容,平声如击钟鼓,远而悠长; 仄声如击石木,短实重疾。

附:今音新韵(普通话),把一二声归纳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五言绝句

简称五绝是出现于汉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体诗。四句,每句五个字。现时,五绝被认为近体诗中最难写的体裁,因为它字数最少,表达的意思不可太多,要言简意赅。

诗体简介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     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     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听鼓(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平平仄仄平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      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五言律诗也称五律,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五言排律

近体诗排律中的一种,它是由五言律诗扩大而成的,一般在十句以上。五言排律最短要有十句(往往是两句押一韵),可以有六韵十二句,八韵十六句的排律等。唐人的排律多用整数,如十韵、二十韵、三十韵、四十韵、五十韵等。平仄跟五言一样。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七言绝句也称七绝,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七言律诗也称七律,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传巫峡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酬乐天扬州…(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弃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乡翻似烂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暂凭杯酒长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鹭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安不见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平仄 píngzè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古诗讲究平仄押韵,一般来说近体诗和格律诗需要平仄相对!具体来说: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

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

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 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 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 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对联讲平仄仄平

  • 什么是平仄?
    答: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
  • 什么是“平韵”和“仄韵”?
    答: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 诗词里讲的平与仄各是什么概念?
    答:1.什么是中平仄?每个字的汉语拼音均有四个音节,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比如,“我”,wo,是第三声,“天”,tian,是第四声。而古人认为,一声为平,二三四声为仄。所以“平仄”两个字就代表了诗的韵律。有句诗“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意思就是这个人是个诗人。那么什么是“中”?
  • 什么是诗词的平仄?
    答:仄要求很严吗?必须得讲究平仄吗?诗词中的平仄要求严格,格律诗讲究平仄,填词要讲究平仄,古体诗除了押韵外不讲究平仄。先秦到魏晋时期的诗与歌都是韵文,最早都是用来歌唱的,截止到魏晋时期,并没有平仄的概念。关于四声、平仄的观念是从南北朝才开始有的,齐梁以前没有什么平仄,当然写诗也不考虑...
  • 诗词平仄押韵怎么回事?怎么学 ?
    答: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
  • 平仄什么意思
    答: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详情见http://baike.baidu.com/view/641.htm ...
  • 平仄是什么意思呢?
    答:平仄本身并不复杂。如果我们使用用新韵写诗,和普通话的韵母,那是再简单不过了,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如果要去赏析并创作平水韵的近体诗,那就有些复杂了。这主要是因为元朝文化南移,原来的中原古话中的“入声字”渐渐消失成为南方方言用字。咱们现在通用的普通话是在没有入声字的北方语言...
  • 写诗平仄是什么意思?
    答:写诗和平仄是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平仄是指诗句中韵脚的音调高低。在古诗词中,平仄往往有着严格的规律和要求。平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所以,掌握好诗歌的平仄是诗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平仄是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地运用平仄可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比如,大量...
  • 什么是平仄韵
    答: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
  • 什么是平仄?详细列举例子!不要复制别人的话,最好用自己的话说下。谢谢...
    答:就直接拿我们都学过的汉语拼音来说吧,第一二声是平声,第三四声是仄声。例如,“平”是第二声,属于平声,“仄”是第四声,属于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