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过程是怎样的?
大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大禹治水在外面过了十三年,在这段时间内就是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去看一看。平时在衣著饮食方面,都非常的非薄不讲求,可是对于祭祀祖先神明,却能尽力使祭品丰厚洁净。
所居住的宫室,简陋低矮,可是对于农田水利,却愿意花大钱尽力的去做好。陆行乘车,水行乘船,遇到泥泞的时候,就利用两头翘起像船形的橇行走,山行的时候,就穿着底上带齿的棒行走。
常用以测量平、直、高、低、远、近的准绳、规矩,一年四季都载着随行,以划分九州,并且开通九州的道路,于九州的陂泽储水,以备旱灾,度计九州山川所生产的货物,以作贡赋的标准。
扩展资料:
大禹治水的道理:
“管理”的过程与治水过程有相同之处。如果在“管理”过程中,过多地采用鲧的治水方略,把主要精力放在“堙障”上,看似将“水”围堵在“堤坝”之中,但只是短暂的一时之功,一旦“水集成渊”时,将泛滥成灾。
大禹治水除吸取他父亲失败的教训外,他“左准绳、右规矩”进行调研,“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了解第一手资料,制定“疏川导滞”的方案。
“管理”不是也应该这样吗?制定的方案如果不是在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而得来的方案,岂不是违背“水流”的运行规律吗?
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是根据地形地势疏通河道,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排除积水,使洪水和积涝得以回归河槽,流入大海。所以,“理”要比“管”更为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洪水退后,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禹集中起来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他指导人们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还指导人们在高处凿通,低处疏导。
在艰辛的日日夜夜里,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趾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治水工作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江河从此畅通。
由于禹治水成功,舜帝按照以前部落联盟内采用的禅让方式,在自己老的时候,把王位传给了禹。
禹在治水过程中,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这些使大禹受到很大启发,他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改鲧过去堵塞的办法为疏导来根治水患。为便于治水,大禹还把整个地域划分为九个大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州。从此,一场规模浩大的治水工程便展开了。大禹亲自率领二十多万...
艰辛的治水过程中,大禹遇到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难题。这不,禹三次来到桐柏山考察,每次站在山前,那桐柏山不是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就是山石嚎叫、树木怒吼,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暴虐力量,阻止禹动工治水。禹怀疑遇到了妖怪,就召集诸神和各部落首领商议。谁知,大家唯恐双方开战祸及自己,纷纷恳请...
2015-08-11 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6 2013-06-25 大禹治水讲的是什么故事? 156 2013-10-09 求大禹治水的完整故事 79 2020-01-16 大禹治水的过程是怎样的? 1 2020-11-27 大禹治水的动画片全集? 1 2008-09-19 大禹治水的故事 1720 2012-04-22 大禹治水后,把中国分为哪九州﹖ 28 更多类似问题 ...
据说在远古时代,天地间的洪水泛滥成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在这个危难时刻,一个名叫大禹的英雄站了出来。他决定担负起治理洪水的重任,为了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生命安全,他毅然踏上了治水的征程。大禹治水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危险。他先是巡游天下,考察洪水的源头和流向,了解水情,制定出科学...
在远古时代,黄河的洪水频繁,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治理洪水,安渡家园,英雄大禹踏上了治水的征途。他继承父亲遗志,经过长时间观察和筹备,开始了对黄河的治理。二、大禹治水过程 大禹采用了疏导的办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其公仆精神和坚定决心。在治水过程中,大禹...
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禹亦倡导农业,强调躬耕而有天下。《韩非子·五蠹》赞鲧禹身执耒a以为民先,股无_,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刻苦精神得到后世传颂,治水过程可能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
大禹在上古时期,带领百姓于天灾大自然做艰苦的斗争,终于战胜了大洪水,大禹从他父亲那里总结了治水的教训,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方式,疏通水流,这有就顺利地将洪水引入大海中,大禹治水过程及其艰苦和英勇,出现了三顾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
3、文化传承: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教诲人们要有不屈不挠、为人民谋福利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4、国家统一: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走遍了各个部落,加强了与各地部族的交流与联系。他的声望和影响力在人民中逐渐扩大,为他后来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
启示二,大禹治水历时十三年,这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成就大家牺牲小家的奉献精神已融入民族精神之中,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更是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含义。当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是一个十岁的孩童,正守在门口翘首盼望着父亲,大禹抚摸着儿子的额头,告诉他,水患为治,百姓尚不能安居乐业,又何谈个人一家团圆,随即...
帝尧时期,天下洪水滔天,大禹治水的起因经过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帝尧时期,天下洪水滔天,人民存活艰辛。鲧领命治水却九年不成,被帝舜所杀。帝舜然后任命了鲧的儿子禹治水。那么这一场治水的来龙去脉是怎样呢,背后又有哪些故事?01天下洪水滔天,鲧治水无功 帝尧时期天下洪水滔天,淹没了大面积土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