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出世间一切事,无非是因果二字。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因此佛说:“解决因果,无?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我从来不羡慕任何人。。。因为世间一切皆有规律因果。。。这一切皆是修行。。。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佛法的精髓  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绝对的幸福” 您们各位大部分都学佛,有些修得很好,有些学了几年,还是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佛”、什么是“法”。所以,要和你们讲一讲“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以及“什么是绝对的幸福”。 一、什么是佛 简单地说,“佛”就是慈悲心加智慧。平时我们说的佛,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不是指他的身体,而是指他的内在,指慈悲心加智慧。(慈,就是给予他人利益和幸福,悲,就是为他人消除不利和痛苦;智,明白一切叫做智----可破邪见;慧,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可灭除苦厄苦痛困难。) 慈悲心是什么呢?我们平时说的爱心,并不等于慈悲心,而只是慈悲心的一部分。智慧跟聪明,也是不同的。一般的学佛人也有慈悲与智慧,但那还是很普通的;动物也有慈悲与智慧,但只是停留在很低的层次而已。真正高层次的慈悲与智慧,可以通过佛法的训练生起,当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巅峰境界(无我)时,就是“佛”。 平时佛教中经常提到的尤其禅宗一再强调的,很多人都喜欢说的“佛在心中”,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有两种不同层次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佛。为什么呢?因为佛陀不是神仙,而是一个人,只是他的慈悲与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所以叫佛,因此可说佛在心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佛。    第二种理解是较深的理解。我们的本性就是佛性,就是我们所说的“光明”。我们真正的本来面目(自性),就是这个佛性。无论已经证悟的人,还是没有证悟的人,本性都是佛性。我们佛教经常讲,证悟后在不生不灭的境界中见到佛,其实就是见到自身具备的佛性,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即光明,而并不是见到年前在印度菩提伽耶示现成道的释迦牟尼佛。无论见到佛性也好,见到释迦牟尼佛也好,都一定要承认,佛教并不像其他宗教那样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类。佛教认为轮回与因果其实全部都是自然规律,佛陀是发现这个规律、而不是创造这个规律。佛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佛是万能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有受苦的众生。佛不能像抛石头一样将众生抛到净土令其直接解脱。那佛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佛给众生很明确地指出了走向光明解脱的道路,这就是佛的作用。但是,走不走这条道路,是众生的事,如果不走,佛是没有办法强制性地让众生解脱的。 还要弄清楚一件事,贪嗔痴三毒是否佛性呢?这些并不是佛性,也不是本性。我们说的心的本性才是佛性。(这犹如衣服和污垢,我们相信衣服上的污垢是衣服的本身一样!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衣服和污垢本来是两样东西,因为污垢是暂时的,它不是衣服的本身,只因为污垢是暂时的,所以衣服可以被清洗。但每件衣服的本身却都是相同的,干净的。)佛性是平等的,没有身份与文化水平高低的分别,没有弱者与强者的分别,没有贫富的分别,所有众生都是平等的、心中都有佛性的。在没有证悟之前,仅仅知道有佛性,还是普通的众生,只是理论上知道,但还没有真实的体会,这样在日常之中就没有什么作用。就像贫穷者住的子地下虽然埋有宝藏,但在没有之前,这些宝藏起不了任何作用,仅仅是理论上存在,没有一点实际的用途。只有通过佛法的训练,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后,才能我们的佛性,才能真正证悟,【观无常----生悲心-----证空性】。证悟之后,那就不是普通的众生了。  二、什么是法 佛陀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概括其精华,就是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宗喀巴认为: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这三部分,也就是出离心、菩提心与证悟空性。大德们要讲的也就是讲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这三点。所以我们真正实修时,这三点真的非常重要。为什么以来有这么多的禅师开悟开佛智慧,他们在运用这个真理的法宝----无常,甚深的法来证悟自性。 第一是出离心:简单地说,出离心就是放下。放下与放弃并不等同。人生中遇到很多坎坷,日子过不下去了,有些绝望了,于是放弃不做,或者因为暂时不具备条件而不做了,这就是放弃,但还不是放下。那么放下又是什么呢?放下就是消除了一切的执着。证悟空性以后,就会深深地体会到,这个世界没有真实的东西,没有任何值得在乎、执着的东西,全部都是如梦如幻的。----但他们是存在的,因为无常是他们的根本。 为什么要放下呢?学佛的人,寻找、追求的是幸福,而幸福的对立面就是痛苦。只有去除了痛苦,才能得到幸福。那痛苦是什么呢?像事业不顺利、家庭不圆满等等。各种各样的痛苦,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痛苦,干活劳累、吃不饱、穿不暖等,常见于生活比较差的人;另一种是精神上的痛苦,常见于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人,例如工作压力太大等,有时候精神上的痛苦甚至远远超过身体上的痛苦。这两种痛苦,每天都在折磨着全人类。    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呢?全人类最基本的共同的痛苦,就是生老病死等八种痛苦。这是谁都会遇到的,都需要面对的、逃避不了的。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痛苦,来源于哪里呢?好好地想想。就是来源于我们的执着。为什么执着是痛苦的来源呢?比如说,我对手表非常在乎,有一天突然丢失了,我肯定非常痛苦。如果我们不是很在乎、很执着,而是可有可无的话,那即使丢失了也没那么痛苦。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所有痛苦的来源都是执着。 明白了之后,怎样断除执着呢?明白到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值得在乎的东西,这样当然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一般人没有这么好的根基,暂时做不到这样。那怎样断除执着呢?那就通过佛法的训练,多培养出离心,不要过度地执着、在乎,不是说一点都不执着、不在乎,但是不要过度。    第二是菩提心:就是放下自私的心。虽然我们学的是大乘佛教,念的是大乘佛经,我们也发心能够更好地帮助众生、服务众生,为众生带来安乐。但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往往坚持不了,就是因为没有放下自私心。真正生起了菩提心的话,那就一定完全放下了自私心。真正地生起出离心,就是对一切事物如名利、地位、金钱等,都不会执着,再没有值得在乎、值得羡慕的东西,完全放下对这个世界一切的执着。 同时,我们也需要弄清楚:那是否什么都不在乎、不执着了,就不能上班,不能赚钱,不能发展了?不是这样的,修行与生活并没有冲突。虽然上班赚钱是世间法,但却是为了生存,为了员工与家庭的生活,这跟修行并没有冲突。佛陀要求的是放下,而没有要求放弃。这一点非常重要。放下和做事情是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大家需要分清楚。 没有出离心作为基础,就不会有菩提心。出离心培养好后,才能有菩提心。因为有了真正的出离心,才能放下自私心,才能生起菩提心。有稳固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作为基础,才能证悟空性。没有生起稳固的出离心、菩提心,想要证悟空性,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是证悟空性:证悟空性(即佛性、自性)以后,那是不是我们再看不到眼前的世界、听不到周围的一切呢?也不是这样的,还是可以感觉到,只是那时候的看完全不一样。现在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实实在在的、有真实的东西,所以才有了执着与在乎,想要拥有,所以才带来了痛苦。证悟空性后,就会明白这个世界就像梦一样,没有真实的东西,没有值得在乎、执着的东西,全都是如梦如幻的。我们做梦时会经历很多事情,但这些事情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我们沉迷梦中没有觉醒而已。同样,事实上今天这个世界就像梦一样,没有什么真实的东西,只不过我们暂时还没有觉醒而已。只有证悟空性之后,才真正明白这一点。 那么,证悟空性以后,还会不会去度众生呢?当然会。虽然自己已经证悟了,没有痛苦了,但是知道众生还很痛苦,而那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圆满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已经完全放下了自私心,能够更好地度化众生、帮助众生,度众的力量跟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佛陀开示了出离心(观无常)、菩提心(悲心)、证悟空性这样的修行次第,不按照这样来做的话,那就没有办法证悟成就。三、关于“绝对的、真正的幸福”每个人学佛的动机和目标可能不一样,但都希望得到幸福。追求怎样的幸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1、相对的幸福:就像世俗人平时生活当中所说的幸福,这只是暂时的幸福。 2、绝对的幸福:超越了平时所说的痛苦和幸福,超越了一切,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之后,这就是绝对的幸福。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就是证悟空性。其实证悟空性之后,就没有了幸福和不幸福的概念和分别,但还是可以用“幸福”两个字来形容,因为他已经绝对了,绝对才有绝对幸福。为什么我们没有绝对的幸福呢?是外在的人阻碍了我们吗?不是的,是因为贪嗔痴慢疑充满了我们自己的心相续,在没有达到证悟境界之前,只能得到相对的幸福、相对的。 现在大多数人,不去追求绝对的幸福,而是追求相对的、暂时的幸福。比如,有些人求发财、事业顺利、身体健康、不堕地狱,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幸福。虽然我们学的是大乘佛教,念的是大乘佛经,但如果这样去学的话,发心还是小乘佛教的,只能得到相对的幸福。    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在哪里呢?就在于发心。小乘只追求自己的与幸福,不考虑其他众生的与幸福。而我们大乘佛教呢,却是这样的:希望自己幸福,但更希望众生得到幸福;希望自己,但更希望众生得到;希望自己好,但更希望众生好!目前大部分学佛人,还是小乘佛教的发心,还是为了追求人天福报,这样只能得到相对的、暂时的幸福与,无法得到绝对的、究竟的幸福与。发心是小乘的话,就算念大乘佛经,也不能得到绝对的。所以,我们拜佛、念经、磕头,一切所作所为,都需要以三殊胜摄持,真正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才能得到绝对的幸福。 那我们按照大乘佛教的标准来发心,会不会有结果呢?真的值得我们这样发心吗?很多人有这方面的疑惑。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是佛陀宣讲的,我们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绝对是可以实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心的本性本来就是光明的、纯洁的,所以我们一定可以有圆满的结果! 佛陀的教法,其实就像一个大超一样,有各种各样不同规格的物品。你想要人天福报的,可以得到;你想得到绝对的幸福,也可以得到。既然我们学佛就是为了得到幸福,那当然最好是选择绝对的、永久的幸福。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培养出离心、菩提心,这一生一定要达到证悟空性的境界。参考文献:  

缘起性空,既然你种下了因!缘到了果才会到!也许今生,也许来世!也许来来世!这是我的理解!

阿弥陀佛

佛有说这句话吗?哪本佛经里有?

所以学佛要依照佛经和法师的讲经原文。不能乱看乱学。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后就没有因果报应了,叫不昧因果了。

老法师---可是佛法里面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对谁说的?对没有见性的人讲的,只要你没有见性,你就有因有果,见了性就没有。见性是什么?你见如来了,见如来是什么?你成了如来。也就是我们在《华严》上常常讲的,什么有因果?十法界不离因果,十法界里面的佛还不离因果,为什么?他没能转识成智。他几时向上一着,转八识成四智,因果就没有了。

其实我们讲因果报应,止於十法界,十法界里头佛法界,向上一着就没有了。向上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要问,实报庄严土还有没有因果?有,怎么会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断,所以他有。还有四十一品无明,那个无明是无明习气,这讲清楚,四十一品无明习气。无明断了,无明不断,他出不了十法界;无明断了,十法界没有了,无明习气在,所以还有实报庄严土。习气断了之后,实报土没有了,完全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因果没有了,那真的没有了。



断因果是佛境界,涅槃果位。
佛告慧上:“菩萨所以随时,如化现有余殃(如来随时假装有因果报应),(并)勤苦之行,设不然者(若不这样做),沙门梵志,清净奉诫,诸余黎民,将无知之(不知世上有因果报应),懈怠不进(偷懒放逸不修行),适相见已,得无说之,是藏异藏,斯等长夜,曾无利义,不得安隐,则归恶趣,用众罪衅。如来故(假)现余殃未尽,菩萨都(实)无罪盖(因果报应)之患。

  • 《菜根谭》:世间因果不虚,爱出者才能爱返
    答:因为世间因果不虚,播什么样的种,自然会收什么样的果。佛陀释迦牟尼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王子,被父王爱着,在王宫被保护着,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也学会了应该学习的知识。但是当他逐渐长大的时候,接触外面的世界,看过众生皆苦,经历了种种有关于人生的问题和苦难之后,体会到了世间无常,由此感到非常...
  • 佛家禅语前世今生
    答:人因企求永远的完美,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19.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20.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家禅语 2.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万事万物都逃不出“因果”二字,须知:事事有佛理,处处有因缘。 3. 人...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下一句是啥??
    答:这里简单给同学们阐述一下断边与顽见之空,断边就是断见,断即是断灭一切世间有为法,把所有一切世间有为法都观成无因果自性的,彻底把它断完,断灭,什么都没有,断灭一切,自然就落入一种空中,这种空就叫死空,死空就是一种顽空境界。自性进入死空以后,就什么用都不会产生,就只晓得空捞捞的,一切皆空,空得...
  • 英年早逝是上天注定的还是前世因果报应?
    答:1. 世间的一切都遵循着因果律。无论是现世的因果,还是三世因果,表面上的偶然事件实际上是必然的结果。2. 英年早逝也是因果的一部分,这可能是前世种下的因,今世结出的果。3. 例如,如果一个人前世喜欢杀生,今生就可能遭受短命的果报。如果一个人贪恋淫欲,也可能导致寿命的缩短。4. 阿弥陀佛,...
  •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答:人的基本问题就是衣食二字。衣食解决不了,一切善法无从建立。如果佛法不在衣食问题上关心社会大众,佛法所说的修福修慧也就成了空洞的口号。 一切使众生...世间的小智最初的动机往往都是为谋取自己的利益,有时甚至损人利己;而慈悲则是要求得自他的共同利益,必要时甚至要损己利人。 从因果规律的角度来看,讲...
  • 知道啥叫报应不,这就是了,不是现世报,是现
    答:推翻因果法则,善恶行为都没有依据,大家就没有理由要行善。佛法对此问题的解答:这在法相唯识宗中称为异熟果。就是你现在造的业,是在不同时空态中报,即是异时异生而成熟果报。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三报论》讲到因果报应有三种方式:一、现报,二、生报,三、后报。异熟果即属于生报或后报。今世...
  • 人生就是一场宿命?
    答:人生的一切几乎都是在宿命中就安排好了的。生在谁家,在什么地方读书,在什么时间遇到谁,在什么时间离开谁。谁恨你,谁爱你,谁敬佩你归顺你,谁忤逆你陷害你。如果你了解因果报应、生命轮回的真实道理,你就会明白: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的道理 那么 欲知后世果 今生做者是 对此,推荐你看《...
  • 佛教的“无常”是什么含义?既然世间一切无常,怎么会有因果报应呢?两者...
    答:正是因为世间所有现象都是不能“自己产生自己”,要靠因缘和合的种种条件才得以产生,所以一旦这些条件消失,这些现象就消失了。所以叫“无常”。因果报应,其实就是哲学讲的因果关系,唯物主义也承认万事万物间的因果联系。简单说,就是:没有一种现象,是没有原因就出现的。联系到“缘起性空”,就明白...
  • 佛教宣扬的因果业力报应,有没有普世价值或者现实意义?
    答:业因虽然必定生果,但“因”仅为缘起果报诸条件中最重要的一种,尚须待必要的一切条件齐备,才能生出...何况因果报应,并非佛家孤发独明,是婆罗门教等也都宣扬的世间学说,非佛家独有的、核心的出世间之说,...这种理忏,因与绝对真理——本来空性相契合,故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2、对治现行力。即...
  • 末学有一事不懂,佛家讲究因果轮回,如果一人造业转为老虎,老虎吃肉又造 ...
    答:老虎吃肉,你说不清楚是该被它吃,还是新造的业。所以说,你不能说老虎吃肉都是在造业。毕竟轮回无数次了,这其中的互相因果关系谁都说不清楚。动物善根和慧根一般确实比人类差,这也是鼓励人类把握机会修行的道理。但是动物未必就不能修行,成仙的动物可以说不在少数。稍微修炼出一点人性的动物,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