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印度新市场 中国车企找到新出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2
进军印度,中国车企能否复制国产手机的成功??


印度汽车市场目前是一片蓝海,拥有广阔的前景。中国车企发力印度市场,确实有希望能够复制中国手机品牌的成功,但这个成功的前提是要用高性价比这一法宝赢得消费者青睐以外,还加大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注重品牌力度宣传,实施品牌本地化策略。
文/蜡笔新 图/来源网络
如今,中国车企正将目光瞄向印度市场,蓄势待发。

进入2020年以来,中国车企的身影开始不断出现印度汽车市场。2月5日,第十五届印度国际车展在新德里开幕,虽然相比以往少了多家日系车企的身影,但是因为有新面孔——中国品牌的加入显得尤为不同。

本次车展上出现了长城汽车、上汽集团、海马汽车三家中国车企,其中以长城汽车最为声势浩大。在收购印度塔里冈工厂后,首次参展的长城汽车不光采取独立包馆的形式,展台面积达3150平方米,创下了历史纪录;此外还全球首发Concept H概念车,带来了哈弗、长城EV品牌在内的如哈弗F7、F7x、H9等多款畅销车型,实力抢镜,最终收获了50多家家印度经销商集团加盟意向。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已完成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随着这段时间国内车企频频发力印度市场,这个似乎此前被忽视的市场已经成为了中国车企眼中的又一块“大蛋糕”。
在此之前,中国手机品牌早已走出国门,进入印度市场几年后目前已占据主导地位(市占率超70%),那么中国车企能不能复制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上的成功,打破日韩垄断呢?
印度市场为什么越来越受青睐?
为什么印度市场近来越来越受中国车企的青睐?这其中的原因跟此前中国手机品牌进军印度的过程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一是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已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竞争压力变大;二是印度汽车市场还属一片蓝海,前景广阔。

首先是中国车企在国内汽车市场上的销量压力日益增长。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连续第二年销量下滑,迎来了中国车市近30年来最冷的“寒冬”。

上述数据具体到国内车企方面,去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总量为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虽然仍占据各派系乘用车市场份额占比中的第一,但其份额已从2018年的42.1%降至39.2%。即使是中国品牌销量排名前十五的车企中,也仅有长城、奇瑞、一汽和陕汽实现正增长。
本来连续两年销量下滑已让车企感受到了国内汽车市场寒冬,结果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让整个车市雪上加霜。日前,根据中汽协发布数据预计今年1月国内汽车销量为194.1万辆,环比27.0%,同比下降18.0%。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在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消费者减少外出,减少短期内购车行为,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运行情况产生影响,行业产销量将会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在国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稳健增长的海外市场正成为车企们越来越重要的销量来源。

其次则是印度市场前景广阔,中国车企有利可图。目前印度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此前麦肯锡公司曾作出预测,印度汽车市场有望在2021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
加上印度有着与我国相似的人口基数(近14亿),汽车千人保有量仅20余辆,对比我国173辆的保有量还有不少增长空间。除此之外,印度未来几年的年轻消费群体还会大规模增长,在经济增速高的带动下,使其未来有着强大的市场潜力和消费潜力可以挖掘。
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压力不小
印度市场相比国内当下的市场环境来讲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面对机遇,除了长城汽车、海马汽车及上汽集团之外,包括长安、奇瑞等中国车企也有意要进军印度市场。但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拥有如此大的广阔市场就意味着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首先就是来自日系车企的竞争压力巨大。根据印度汽车网站Autopunditz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印度乘用车市场有60%的市场份额被日系品牌所占据,韩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为18%,欧系与美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和1%,而中国车企市场占有率仅为1%。
在印度这个尚未成熟的市场当中,凭借自身的优势及投资积累,以铃木为代表的日系品牌已然形成了市场垄断地位。这之中,铃木、现代两家跨国车企,加上两家印度本土车企马恒达和塔塔集团,就已瓜分了印度市场近八成的份额,中国车企进入印度市场后面对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铃木之所以能在印度占据如此大的市场份额,是源于其擅长小型车产品的特性满足印度市场消费需求。和之前日系车企进入中国市场一样,凭借其产品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又有较强的可靠性、有吸引力的价格契合了经济较为落后、收入有限、人口密度大的印度消费市场,从而打开了销路。
加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铃木就在印度与玛鲁蒂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马鲁蒂铃木。由于引进时间早,铃木已经在印度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销售和售后网络,这让当地消费者购买维修都很方便。
正因如此,铃木虽然在中国汽车市场发生改变后在2018年退出了中国市场,但是2019年印度市场收获了163.52万辆销量,占有近50%的市场份额,超过现代汽车、马恒达以及塔塔三家公司销量总和,也是成为了目前印度唯一一个累计销量达到2000万辆的整车制造商。
中国汽车进入印度市场面对第二个挑战将是SUV和电动车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IAM)的数据显示,2019年印度SUV销量增长了5%,虽然总销量增速有所放缓,但SUV细分市场仍呈增长态势。
基于印度市场的重要性,铃木为迎合印度市场对SUV产品的上升需求,35年以来首次发布新款SUV。另外,现代汽车、马恒达以及塔塔集团都加速了在印度市场的SUV和电动产品布局,而在印度汽车市场头部企业已投入重兵布局的这两个细分市场,恰恰就是中国品牌进入印度市场的首选品类,一场激烈的竞争无可避免。
中国手机品牌进军印度有哪些值得借鉴?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山寨到创新,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后开始开拓印度市场。如今,中国手机品牌经过区区几年发展后就在印度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2019年,印度凭借着1.58亿部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成功取代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而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的销量约为1.14亿部,占比超过72%。

其中,小米已连续10个季度成为印度手机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第一,创下手机品牌出货量最高纪录,vivo、OPPO和Realme三家中国品牌也跻身前五,同时使得排在第二的三星成为了前五品牌中唯一一个状态持续下滑的品牌。
从一无所有、到快速发展,再到与外国品牌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中国手机品牌在国内的发展过程恰恰和中国车企的这几十年的发展相似。那么,如今已经在印度市场站稳脚跟的中国手机品牌,对于中国车企进军印度市场有哪些启示呢?
首先是中国手机品牌抓住印度消费者需求,推出有性价比的产品值得学习。众所周知,小米手机自诞生以来就凭借着抓住给国内消费者需求,针对性地推出了极具性价比的产品特征打破了国内手机的竞争格局,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
进入印度市场后,小米更是为推出了主打性价比的产品,来吸引对价格敏感的印度顾客,同时还专注于增加内存空间、提供多个SIM卡槽以便用户选择收费更低的网络运营商等功能,从而收获了众多印度消费者的喜爱和支持。

正是凭借与此,小米手机在2017年第四季度在印度市场开始逆袭。在全球手机市场2017年第四季度遭遇整体滑坡的背景下,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出货量同比激增83%,打败了三星,长期稳居印度手机市场第一位。
此外,针对热衷自拍的印度消费者,OPPO等品牌还推出“自拍专用”摄像头。中国品牌还谙熟印度语言的多样性,手机支持的地方语言甚至超过印度同行。这些针对用户需求,打造具有性价比的产品的成功经验都值得中国车企学习。
产品为王的消费市场中,掌握了消费者的痛点,拥有更好的性价比就意味着有着更好的产品竞争力,而这也正是中国品牌的传统强项,能够帮助中国汽车更好地打入印度市场。
其次是小米等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实施品牌本地化策略的经验值得学习。进入印度市场后,小米通过在当地建厂办店,聘用当地人才等,极大提升了本品牌在印度市场的影响力。截止目前,小米在印度已有近5000家合作商店,100个Mi Homes,1500家Mi Store,销售服务网络遍及印度。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小米等企业值得借鉴的经验是要想在印度取得成功,必须建立本土特色,需要有本地生产、供应商基地和研发机构,建立本土伙伴关系。

从中国车企目前的反应来看,中国车企已经逐步开始本地化策略。为布局本地化生产、研发,长城汽车在印度收购了通用汽车印度塔里冈工厂,该工厂将会改造成长城汽车继俄罗斯图拉工厂之后的第二个海外全工艺工厂。同时,长城还将升级现有的班加罗尔研发中心——据称长城汽车在印度的本地化战略投资,将超过10亿美元。
上汽集团更是在2017年就投资32.75亿人民币收购并改造通用汽车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HALOL工厂,当前正在考虑追加3.5亿美元投资,在印度建立第二家工厂;而在国内已经边缘化的海马汽车也与印度本土制造商Bird Electric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双方将在印度开展生产、销售、出行及充电桩建设等各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
未来,中国车企要想在印度市场站稳脚跟就要梳理好针对日系车企的策略,不断推进品牌本地化,实现销售、服务网络的大规模覆盖。
中国车企有希望复制国产手机的成功
从上述几家车企在印度市场的相关布局和未来规划也能看出,中国车企有希望复制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的成功,但这个前提在用高性价比这一法宝赢得消费者青睐以外,还要加大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注重品牌力度宣传,实施品牌本地化策略。

从这次新德里车展参展的中国品牌宣传侧重点来看,中国汽车品牌们对于印度这一新兴市场的战略规划的共同之处是:将不再采用以往的低价低端路线,而是转向以科技、互联网概念以及安全配置等卖点,辅以价格优势,主攻中高端市场。
如今的印度市场,对于出海的中国车企来说,就像是十几年前中国市场的翻版,十几年前凭借着性价比、配置和造型设计,依靠SUV车型逆袭的中国车企来说,在打造SUV车型上绝不会输于铃木等企业。

相反,凭借SUV发展红利,中国车企曾抢占了超四成的产品份额,长城汽车更是通过聚焦SUV产品,连续多年销量超过百万,成为中国车企领军品牌之一,旗下的哈弗H6常年霸榜,主打智能网联的哈弗F系产品序列也在海外得到热销;上汽、海马等多家车企也有不少爆款SUV车型。
面对和国内十多年前几乎相同的市场环境,在技术和资源得到十足进步的中国车企,再加上在国内市场上打败铃木品牌的经验和教训,中国车企在SUV产品竞争中有能力应对日系品牌带来的压力。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此前已经把电动汽车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印度政府已经拨出1000亿卢比的资金支持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作为走在汽车“新四化”最前端的中国汽车在电动汽车这一方兴未艾的细分市场上更有优势。

如中国手机品牌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后进军海外并获得成功的经历和背景类似,中国车企发力印度市场,确实有希望能够复制中国手机品牌的成功,但这个过程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无疑更多。期待中国车企能够一路披荆斩棘,在借鉴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的经验后,实现复制中国手机品牌成功的那一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自主品牌要走出去,活的机会还很大,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中国汽车出海这件事,军人出身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有着一副只许打胜仗的架势。当下,印度成为长城汽车今年重要的战场之一。
在2月初的印度新德里车展上,中国汽车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总计展出了20多款车型。不仅仅是长城,海马汽车、上汽名爵更是继续加码,长安也计划今年大举进军。比亚迪更是在此前宣布,要在印度推出电动面包车。

长城汽车哈弗品牌在印度亮相的概念车(来源:evoindia)
受疫情影响,近期新冠病毒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确诊人数节节攀升。中国汽车产业备受重创,供应商、整车厂复工进度缓慢。然而,在全球公认卫生环境差,连厕所都修不好的印度,病毒几乎绕道而行。
而正是这样一个“开挂”的国家,吸引了众多国产汽车品牌“南下淘金”。但与其说是捞钱,不如说是给这些“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
印度,是它们当下最好的“练兵场”。

印度市场有何魔力?
作为仅此于中、美、日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印度有着巨大的经济和消费潜力,在众多车企眼中,就像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异国沃土。
一方面,印度总人口超过13亿,千人汽车保有量仅20余辆,相比中国173辆的保有量,有着不少的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据麦肯锡公司此前曾作出的预测,印度有望在2021年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
“尽管印度乘用车市场2019年的销量有所下滑,但印度汽车市场仍旧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和消费潜力可以挖掘,这也是中国车企争相进入印度市场的诱因。”?乘联会主席崔东树对创业邦表示。

名爵品牌(来源:官网)
以国内车企出口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为例,上汽的3个海外整车制造基地分别位于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今年,上汽海外主销品牌MG名爵在印度市场开始销售的两个月中,印度工厂订单数便超过了2.8万辆。
此外,近年来,印度政府大力倡导“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清洁能源印度”等国际战略,和大力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中国汽车产业不谋而合。
而为提高电动汽车普及率,印度政府已经拨出了近10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95亿元),用于支持电动汽车行业发展。
这也意味着,在“新四化”方面积极布局的中国,在印度这一方兴未艾的市场上也有可能获得优势。
不过,虽然印度市场相比国内当下的市场环境来讲,发展潜力巨大,但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自主品牌仍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第一关,就是来自日系车企的竞争压力。
根据印度汽车网站Autopunditz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印度乘用车市场有60%的市场份额被日系品牌所占据,韩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为18%,欧系与美系品牌分别为2%和1%,中国车企市场占有率仅为1%。
其中,仅玛鲁蒂铃木、现代汽车、马恒达和塔塔四家车企,就占据了印度乘用车市场份额的82%以上。
而从2019年印度汽车销量前十名的榜单中也可窥见一二。销量Top10的车型中,7款车型均来自玛鲁蒂铃木,另外3款则是韩系车。
为何在中国惨遭退市的铃木,在印度却以压倒性的优势胜出呢?

Maruti?800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承的品牌忠诚度。
在印度,大多数年龄稍大的消费者,人生中驾驶的第一辆车通常来自上一代。而在当时,与日本铃木牵手的Maruti Udyog,生产出了印度第一款国民车Maruti 800,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奥拓。品牌效应下,人们在购买下一款产品时,自然会优先考虑玛鲁蒂铃木这个品牌。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消费需求。
印度目前消费水平较低,且人口众多,密度大,因此又便宜又不占地方的微型车便成为了最优选。而率先进入印度市场的日本车企,抓住了这一消费需求,以能耗低、价格低的小型车产品,打开了市场销路。
正因如此,铃木虽然在2018年退出了中国市场,但在印度市场,铃木仍占有近50%的市场份额,超过现代汽车、马恒达以及塔塔三家公司销量总和。
第二关,是SUV和电动车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IAM)的数据显示,2019年印度SUV销量增长了5%,虽然总销量增速有所放缓,但SUV细分市场仍呈增长态势。
2019年,铃木为迎合印度市场对SUV产品的上升需求,35年以来首次发布了一款新微型四轮SUV。另外,现代汽车、马恒达以及塔塔集团也开始加速了在印度市场的SUV和电动产品布局。

铃木英格尼斯(来源:铃木官网)
而这两个细分市场,恰恰就是中国品牌进入印度市场的首选品类。要想打赢这场仗,对中国车企来说,必须建立本土特色,需要有本地生产、供应商基地和研发机构,甚至建立起本土伙伴关系。
而从中国车企目前的反应来看,似乎已经逐步开始了本地化策略。

从出口到建厂
中国汽车杀入印度
与其他市场相比,印度发展电动车更具有迫切性:空气污染。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3个在印度;每年有100多万人因吸入有害气体而死亡。
去年,印度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0年,印度销售的所有汽车都必须是电动汽车。这对中国车企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众多自主品牌对于印度市场虎视眈眈,上汽无疑是最早“杀入”印度市场腹地的车企。
2017年,上汽投资了32.75亿元收购并改造通用汽车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HALOL工厂。去年6月,上汽在当地投放了首款“互联网汽车”MG Hector。截至目前,名爵Hector已售出近1.6万台。
名爵Hector Plus (来源:官网)
“我们有信心这个市场可能经过3-5年的发展,成为一个对我们来说是10万辆甚至20万辆级的市场,所以我们还有进一步在印度投资的打算。”
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赵爱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而据创业邦了解,上汽目前正在考虑追加3.5亿美元投资,在印度建立第二家工厂。
在电气化的大趋势之下,上汽名爵也推出了首款名为ZS EV的SUV电动产品,起售价约合20.38万元。上汽名爵相关负责人向创业邦表示,自开放预订后27天,这款电动产品已经获得了2800多个订单。

德里车展上,长城汽车超3000㎡的独立展区(来源:官网)
而近期出海动作频频的长城汽车,为进入印度市场更是卯足了劲。
目前,长城已经为开发印度市场投入了超过68亿,包括收购通用汽车的塔里冈工厂、产品开发、生产动力电池和电力驱动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制造。除此之外,长城还计划在印度投资建立锂离子电池以及内燃机等制造公司。
“印度已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汽车市场更是成为了大多数汽车公司的首先投资目的地。”
今年首次征战印度德里车展,长城汽车便独立包馆了3150m?的展台,哈弗品牌、长城EV以及多款核心零部件悉数亮相,并宣布了“愿景2025”计划。
长城汽车印度业务销售与市场总监哈迪普·辛格·布拉尔进一步表示,长城还计划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一系列SUV产品。“我们想成为SUV和EV细分市场中的一员。”
再说长安方面,其实长安出海印度的萌芽已孕育了3年。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现在长安也已将设想付诸实践。
据悉,长安在印度寻找建厂地址的同时,还在与当地的供应商进行初步谈判。此外,长安还在考虑是否在印度建立电动汽车电池组装厂。
而在国内已经边缘化的海马汽车也与印度本土制造商Bird Electric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双方将在印度开展生产、销售、出行及充电桩建设等各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
所以不难看出,中国车企们都试图在电动汽车领域,吞食原本由日韩品牌所占领的印度汽车市场份额。

不止是印度
中国汽车正在开向全球
不止是印度,中国汽车正在“走出中国,走向高端”。
根据中国汽车国际贸易协调委员会的数据,2019年汽车整车出口前十大国家分别为墨西哥、智利、沙特、俄罗斯、巴西、美国、印度尼西亚、秘鲁、厄瓜多尔、泰国。
不仅是2019年,自主车企自2000年初出海时,都是将中东、南美以及东南亚等发展程度较低的市场作为首站。
例如,连续17年夺得中国乘用车出口销量第一名的奇瑞汽车,140多万辆新车均是销往中东、南美、非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等待出口的汽车(来源:路透社)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品牌都没能渗透到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虽然也在一些欧美国家投建工厂和研发中心等,但实际上尚未拿到欧洲等成熟汽车市场上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曾表示:“与国内相比,北美市场有着很大的差异,包括法律、法规、消费传统以及地区特点,尤其是产品责任法等相关规范,都需要我们想得更周全,准备得更充分。”
同时,中国车企想要在欧美市场打拼出一片天地,品牌认知度更是绕不过的一座大山。
“很多国外的消费者根本分不清中国品牌哪家是哪家,他们只是笼统地知道都是来自中国。”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安宁表示,在欧美消费者眼中,中国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想从中国品牌中脱颖而出,塑造品牌个性和差异化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尽管如此,中国车企仍纷纷将进入欧美市场视作海外业务的终极目标。
按照奇瑞的规划,2020年起,奇瑞将推动品牌“走上去”,完成包括欧美等主流市场在内的国际布局;到2025年实现汽车出口销量50万辆,出口额50亿美元的目标。
吉利则更快一步。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领克品牌首席执行官魏思澜称,将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为欧洲市场生产领克汽车。

爱驰U6 ion (来源:官微)
造车新势力中,爱驰汽车旗下首款纯电SUV爱驰U5,已于去年亮相;爱驰第二款车U6 ion,也已于本次日内瓦车展上公布。
去年在北美车展。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郁俊在现场表示,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广汽传祺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将从原定的2019年内推迟到2020年。
虽然广汽传祺进军美国的时间节点已经多次推迟,但从广汽高层的言论来看,其进军美国市场的目标也不会停止。
写在最后
海外市场是自主品牌在这场淘汰赛中的一个很有力的“外援”,但海外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导致自主品牌被淘汰出局的炸弹。
研究机构J.D. Power为自主品牌的“出海”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充分意识到不同市场的消费者不尽相同;二,“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注重质量;三,在国内本土市场进行创新尝试之后,再将成功的经验复制到海外市场。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逐渐饱和,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品牌今后的必争之地。而如今的印度市场,便是最好的“练兵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软件业发达,凭借出色工业基础与旺盛的市场需求,印度市场对于全球车企的吸引力越来越高。

2月5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印度国际车展正式开幕。这一届车展吸引了来自印度本土及海外的1000余家汽车生产商、零配件供应商参展。中国车企对印度市场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但受疫情影响几乎见不到中国人的面孔。

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上汽集团、长城汽车、一汽海马等中国车企还是成功在车展上展示了新车以及智能设备的计划。

上汽集团:角逐新能源市场

2020年是上汽集团首次参加印度车展,展出了旗下“5G零屏幕智能座舱”荣威Vision-i概念车、电动智能SUV荣威Marvel X、纯电动名爵EZS、MAXUS G10、宝骏E200等14款产品。

从产品阵容上看,上汽集团展车涵盖掀背车、轿车和轻型货车等多种车型,并且聚集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方面的最新成果。

其中,MG Hector是印度市场首款互联网汽车,上市3个月销量突破10000辆大关,印度也成为上汽第七个“万辆级”海外市场。截至2019年末,上汽凭借MG Hector在印度实现整车销售16520辆。

按照原定计划,上汽集团MG将用两年时间,在印度推出4款SUV车型,并在印度加快推广下一代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当MG Hector、纯电动名爵EZS等产品受到市场认可后,上汽集团定下了力争两年内在印度市场突破年销7万辆的目标。

长城汽车:建设全业务生态链

2020年年初,长城汽车就收购通用印度塔里岗工厂达成协议,并将逐步收购通用汽车印度公司,加快了向进军印度市场的步伐。

本届车展上,长城汽车宣布印度市场战略正式启动,并完成了哈弗Concept H的全球首发和哈弗Vision 2025的印度首发,含金量十足。

另外,长城EV作为面向印度市场推出的独立新能源品牌,长城EV R1和长城EV iQ两款新能源产品同期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旗下的无钴和四元电池、“扁-Hairpin”电驱动系统、智能转向DP-EPS系列等多种零部件产品也向印度车企展现了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方案。

未来,长城汽车将投资10亿美元建设印度制造基地,建立涵盖研、产、供、销的全业务生态链,并将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以实现印度研发、印度生产、全球销售。

海马汽车:首推右舵版入乡随俗

为解决日益凸显的空气污染问题,印度政府近年来出台包括购车补贴、税收优惠、铺设充电设施等诸多举措来推广新能源汽车,计划到2030年所有新车实现电动化。

本次是海马汽车首次参展印度车展,展车包括旗下最新MPV、SUV及新能源等车型。

产品方面,现场首秀的海马7X右舵版是海马汽车第一款针对右舵车市场研发的车型。更大车身、更多座椅贴合印度市场对大装载量的需求。

此外,展出的强动力智能SUV海马8S凭借强劲动力吸引来众人围观。车辆装载1.6TGDI发动机,其最大扭矩293Nm,最大输出195马力,官方百加速成绩7.8秒。

首次亮相印度的海马E1电动汽车搭载高能量三元锂电池、高能效三电系统,百公里电耗折合仅需60印度卢比。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下降了8.2%,2020年预计还将继续下滑,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近年来,中国车企为开拓印度市场不断努力,将以智能互联、电动化等技术为突破口持续扩大在印影响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