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地铁车站的作者简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作者简介

法布尔于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一户农家。全名: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y Casimir Fabre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并对这些动物十分感兴趣,开始着手研究! 1829年,法布尔回到圣雷恩开始上学,但那一段儿时岁月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 1833年,法布尔一家来到了罗德兹,其父靠经营一家咖啡馆维持生计。 1837年,一家人又移居到图卢兹。法布尔进了图卢兹的神学院,但中途退学,出外谋生,曾在铁路上做过工,也在市集上卖过柠檬。后来,他通过了阿维尼翁师范学校的选拔考试,获得奖学金,并在三年的学习后获得了高等学校文凭。毕业后,时年十九岁的法布尔在卡本特拉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所教授的课程就是自然科学史。 1849年,他被任命为科西嘉岛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师。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热情。阿维尼翁的植物学家勒基安向他传授了自己的学识。此后,他又跟随着莫坎-唐通四处采集花草标本,这位博学多才的良师为法布尔后来成为博物学家、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53年,法布尔重返法国大陆,受聘于阿维尼翁的一所学校,并举家迁进了圣-多米尼克街区的染匠街一所简朴的住宅里。 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当时法国士兵军裤上的红色,便来自于茜草粉末。 1860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后来,法布尔应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并一住就是十余年。在这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期间,他多次与好友一同到万度山采集植物标本。此外,他还结识了英国哲学家米尔,但米尔英年早逝,使两人先前酝酿的计划“沃克吕兹植被大观”因此夭折。同时,一大不幸降临到法布尔身上:他共有六个孩子,其中惟一与父亲兴趣相投、热爱观察大自然的儿子儒勒年仅十六岁便离开了人世。此后,法布尔将发现的几种植物献给了早逝的儒勒,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对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尔的爱好之一。 1878年,他曾以沃克吕兹的真菌为主题写下许多精彩的学术文章。他对块菰的研究也十分详尽,并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们声称能从真正的块菰中品出他笔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如今,这所故居已经成为博物馆,静静地坐落在有着浓郁普罗旺斯风情的植物园中。 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被誉为‘昆虫之父’,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法布尔虽然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德国作家荣格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诗人马拉美、普罗旺斯文学家鲁玛尼耶等。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当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时,不少学者、文学家们纷纷前去拜访他。法布尔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国哲学家米尔等学者,但与他们的通信并不频繁。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将法布尔举荐给拿破仑三世,后者授予他荣誉勋位勋章。法国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莱途经塞利尼昂,特意绕道荒石园向他致意。 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看过这部书的人都对法布郎与这部书赞口不绝!

埃兹拉·庞德(1885-1972),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击》(1912)、《献祭》(1916)、《休·西尔文·毛伯莱》(1920)和《诗章》(1917-1959)等。 庞德还是一个热衷于介绍中国古典诗歌和哲学的翻译家,经他改编并翻译了《神州行》、《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



  • 在一个地铁车站的创作背景
    答:庞德本人在《高狄埃——布热泽斯卡:回忆录》中讲到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时说:‘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厢,突然问,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儿童的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寻找能表达我的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我认为...
  • 求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的英文赏析
    答:阴暗而潮湿的地铁车站,浮现着的一张张脸庞,重重叠叠。淹没在黑压压的人群中,看不见自己行走的身躯,只有一个个陌生的头颅在眼前交叠,摇晃,随处都是拥挤,嘈杂,明亮的阳光下,残留的空隙竟无法容纳属于自己的影子。作者一瞬间的捕捉,浓缩了整个世界。在大千世界里挣扎的人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 在一个地铁车站(美国诗人庞德著)的诗歌赏析
    答:赏析如下:《在一个地铁车站(美国诗人庞德著)》中诗人故意留下的空白,就是为了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主动去填补,“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一句,既有色彩上的突出对比,视觉形象非常鲜明,因其非常具体可感而给读者以较大的冲击力。将地铁车站的人群与湿黑的枝条这两个都令人感到冷漠、压抑的...
  • 《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答:赏析如下:《在一个地铁车站(美国诗人庞德著)》中诗人故意留下的空白,就是为了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主动去填补,“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一句,既有色彩上的突出对比,视觉形象非常鲜明,因其非常具体可感而给读者以较大的冲击力。将地铁车站的人群与湿黑的枝条这两个都令人感到冷漠、压抑的...
  • 奥利特作者简介
    答:美国女诗人西尔达·杜利特尔,出生于1886年,逝于1961年,以其独特的文学贡献在诗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的诗歌创作生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作品主要体现了意象派的风格,如她的代表诗集《海上花园》和《诗集》,这些作品以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吸引着读者。进入后期,杜利特尔的诗作开始突破...
  • 《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答:赏析如下:《在一个地铁车站(美国诗人庞德著)》中诗人故意留下的空白,就是为了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主动去填补,“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一句,既有色彩上的突出对比,视觉形象非常鲜明,因其非常具体可感而给读者以较大的冲击力。将地铁车站的人群与湿黑的枝条这两个都令人感到冷漠、压抑的...
  • 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答:赏析如下:《在一个地铁车站(美国诗人庞德著)》中诗人故意留下的空白,就是为了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主动去填补,“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一句,既有色彩上的突出对比,视觉形象非常鲜明,因其非常具体可感而给读者以较大的冲击力。将地铁车站的人群与湿黑的枝条这两个都令人感到冷漠、压抑的...
  • 庞德的一个地铁站的含义
    答: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描绘了诗人走出地铁车站触景而感,看见拥挤的人群中一张张美丽的面庞,表达了对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这一主题的思考。《在一个地铁车站》中“地铁车站”是现代社会的典型场景,络绎不绝的人流集中了现代生活的复杂面相,搭乘地铁上班或下班的人群大多经受着现代工作制度与生活节奏...
  • 《有一个地铁车站》读后感
    答:由意象派诗歌《在一个地铁车站》所想到的……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在一个地铁车站》是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庞德曾说,这是他“在巴黎地铁车站看见一些美丽的面庞热情迸放的一刹那”写成的,他先写的是一...
  • 新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1编)作者简介
    答:《茵纳斯弗利岛》、《基督重临》以及《驶向拜占庭》等,这些作品如同航行在历史与文化的海洋中,而《荒原》和《空心人》则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孤独与荒芜。在《在一个地铁车站》中,他捕捉到都市生活中的一瞬。《十二个》和《狗之歌》则展现了他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和理解。他的作品《最后一次相见》和《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