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效应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我们从来只是习惯于下意识去评判别人,而给自己留下诸多解释空间;任何事情出来,我们从来只是习惯于去抨击谩骂人,而不在意事件的真相。

归因理论,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适应环境,往往对发生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社会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一定的解释,即认知整体在认知过程中,根据他人某种特定的人格特征或某种行为特点推论出其他未知的特点,以寻求各种特点之间的因果关系。

归因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过程。归因方式影响到以后的行为方式和动机的强弱。

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1.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

  2.社会推论问题。根据人们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素质、个性差异做出合理的推论。

  3.行为的期望与预测。根据过去的典型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在某种条件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可能行为。

归因理论的常见现象

  1.基本归因错误

  指人们在评估他人的行为时,即使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仍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2.自我服务偏见

  指个体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

  3.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

  (1)选择性知觉,指观察者依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的主动选择。

  (2)晕轮效应,指根据个体的某一种特征(如智力、社会活动理、外貌),从而形成总体印象。

  (3)对比效应,指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常常受到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4)定型效应,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5)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

延伸了解:归因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海德的朴素归因理论

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 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一般人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情景归因。

维纳的归因理论

1972年,维纳(B.Weiner)在海德归因理论与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维纳基本同意行为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他还提出一个新的维度,即把原因分为暂时的和稳定的两种。

三度归因理论

H.凯利提出的三度归因理论,又被称为多线索分析理论,或称共变归因理论,是凯利在吸收了海德的共变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多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归因的。人们从多种事件中积累信息,并且利用“共变原则”来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凯利认为,人们在试图解释某人的行为时,可能用到三种形式的归因:归因于行为者,归因于客观刺激物(行为者对之做出反应的事件或他人),归因于行为者所处情境或关系。

对应推论理论

这个理论由Jones 和Davis 在1965年提出,此理论主张,当人们进行个人归因时,就要从行为及其结果推导出行为的意图和动机。一个人所拥有的信息越多,他对该行为所作出的推论的对应性就越高。一个行为越是异乎寻常,则观察者对其原因推论的对应性就越大。

韦纳理论

1、控制点(因素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可控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主要论点: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看完以上内容感觉的一头雾水?接下来就来个通俗易懂的小栗子来解释归因效应。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收集资料再详细学习哈!

例如你看到别人闯红灯,会下意识认为那个人没有规矩意识,没有道德;而如果是自己闯红灯,会认为自己是因为要赶时间。

同样的,你看到别的女孩去酒吧,会觉得她们是bad girl;而自己去酒吧,则是因为心情不好。

  • 人才测评阶段代表面试通过吗
    答:不代表。人才测评是面试时使用的工具之一,由于不同的测评工具具有不同的信度和效度,常模量的不断拓展,以及相关专业公司的经验积累,目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专业的面试官在面试时会注意调整以下这些心理因素:1.归因效应:面试官认为自己是全能的“上帝”,永远正确,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候选...
  • 如何判断分手后还能不能再复合
    答:一、判断联系方式是否保留 联系方式的保留是个重要指标,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分手后被拉黑删除的。但并不是说拉黑删除就一定挽回不了。二、朋友圈状态 分手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一些方式看到对方发的朋友圈等,可以根据朋友圈做一些判断。三、共同朋友 你们相处这么久,总会有一些共同的朋友,和你们两关系都...
  •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促进学生的发展
    答: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如能力,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增强期望水平,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强化为成功的行为结果。因为能力是个体内部的稳定因素,由能力所获得的成功使学生更具有优越感和自豪感,因而这种归因会带来一系列的积极效应。反之,如果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他就会确信不论自己如何...
  • 我想知道<<心理效应解读>>这本书中的全部效应名称,
    答:10、归因偏差11、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册皮腊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州滑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12、狄德罗效应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13、心理帐户14、直觉决策15、卡尼曼风险定律...
  • 处理孩子哭闹,戏精老爸有奇招,“过度理由效应”,是起效关键?
    答:二、“过度的理由效应”对育儿有什么影响? 我问成绩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喜欢数学,他说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班里第一个解决了老师布置在黑板上的难题。 这时,那位数学老师从讲台跑到他的座位前,摸着他的头夸奖着。 你现在比吃一颗糖还开心吗?他说是的。 从那以后,他喜欢上了数学。理解“过度归因效应...
  • 【361→思维模型】归因理论
    答:1)基本归因偏差: 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结为内在因素,而低估了情境的影响。2)行动者一观察者效应: 行动者对自身归因不同于别人的归因。虽然,双方认知到的是同一个行为,但是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原因归为个人,把失败原因归于情境;而观察者则会更多把成功原因归于情境...
  • 人际交往心理效应例子有什么?
    答:人际交往心理效应例子有: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可以说是第一印象,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对人们交往印象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初次见面时,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服装、谈吐、礼节等形成了我们对对方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作用下形成的第...
  • 挖掘本质需求:怎么才能从用户心里找到他真正想要的?
    答:首先是为什么要挖掘用户的本质需求,两个原因,一是用户说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因为他们不是专家,提不出更好的方案;二是由于人心理的归因效应,用户大多情况下会不自觉的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 其次,如何挖掘本质需求,一个原理两个步骤,原理是人性,也就是人的心理动机。两个步骤是,一是将用户的表述转化为心理动机,...
  • 《决策与判断》:归因理论
    答:8、其他归因偏差 自我服务偏差:认知因素和动机因素的复杂结合(如错误的期望、对表现良好的渴望以及保护自尊的需要)导致偏差的出现。自我中心偏差:指人们对于与他人共同完成的成果,认为自己比其他贡献者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正性效应:是指将积极行为归因于个性因素,而将消极行为归因于情境因素的一种倾向。
  • 生活中常见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答: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方面的特征。比如在招聘人员时,考官往更看重应聘者身上某一方面的特征,因此就导致了“以貌取人”的现象。2、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把自己的特性归因到他人的身上。比如,当我们看到别人穿着一件新的名牌服装时,会马上联想到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