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概括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过程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何意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9
航天事业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漫漫长夜中,不时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在广阔的科学处女地上,遍布着开拓者们的足迹。环顾仰视,我们不难发现一座座人类科技史上的丰碑。

这里是牛顿等著名科学家建造的一座宏伟殿堂——经典物理学,它庄严、博大、精湛。那浑然一体的坚强柱石,那硕大的穹隆,无不令人肃然起敬。它不愧是一代科学之宫,领导了200多年的世界科学潮流,造成了以机器、轮船、铁路、电力、汽车和飞机等为代表的工业革命。

然而,较之本世纪初比肩崛起的另两座巍巍丰碑-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来说,经典物理学之宫却显得低矮陈旧了一点。站在这两座丰碑之巅,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科学技术开始冲破传统范围,导致了本世纪整个自然科学在纵深方向的一场革命,形成了探测微观世界和洞察宏观宇宙的两个前沿阵地。

不过人们也注意到,量子力学、相对论领导的这场自然科学革命,尽管它的理论高度大大超过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却没有像经典物理学那样引起生产与社会文明的爆发性飞跃。

正当物理学家们步履艰难地迈着沉重步伐攀登之时,人们惊奇而又欣喜地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技术与生产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就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之上。它并不直接来源于自然科学纵深方向的发展,而是来源于科学技术的横向突破。新时代的科学技术革命几乎深入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汇成了波澜壮阔的强大浪潮,并迅速构筑了那一片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而支撑这片大厦的擎天柱就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简称为三论。

无论是系统论、信息论,还是控制论,都与以往的任何学科不一样的,它们不是以客观世界的某种物质结构、属性和运动形式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一类别开生面的“横断科学”,就控制论而言,是似各种物质结构及其内部运动规律的共同特点——信息传递和变换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各种现实系统共同的控制规律。它既不限于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社会科学,而是横跨各个学科,超出了其他学科的局限性,为各门学科找到了共同的内涵。控制论揭示了机器与生物系统信息控制的共同规律,把反馈控制的原理扩展到生物、经济和社会系统,为后来控制理论在非工程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究其本质而言,控制论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它是集当代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之大成而产生出来的多学科综合体,即具有形成结构上的多学科性,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等显著特点。因此,控制论享有“交叉科学”、“边缘科学”和“横断科学”的美称

跟社会主义没多大关系,航天事业发展让我国掌握关键技术,不受制他人,多一份对资源的控制,造福子孙。
如果硬要说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增加人民自豪感,对ZF认同感,稳固统治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发展航天技术对人类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何作用与意义如下:
1、占领太空这个制高点。
2、航天工业是尖端工业,大力发展我国的尖端工业,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科技,能增强我国民族的凝聚力。
4、大力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我国的大国地位相匹配,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5、大力发展我国的航天工业,能带动各相关工业的发展。
6、人类未来的活动空间在太空,许多在地球上不能干的工作,要到太空去完成,例如:太空农场、太空工厂、太空实验室。
7、未来的战场在太空,大力发展我国的航天科技,为建立一支强大的天军做准备。将来,谁夺取制天权,谁就赢得战争。
航天技术可以带动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计算机、化工、冶金、材料、机械、特种工艺、低温与“神舟”系列飞船研究民用技术,带动了诸如电、子真空技术、测试、控制、测控、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领域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研究成果已经反馈┤到了民用技术中,如热控、遥控、遥测、航天服技术等,还有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城市建设等方面广泛使用,海陆空交通、地震监测、森林防火灭火等领域也因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受益无穷。
以上供参考。

  •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答: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1个100次发历时37年,成功率93%,第二个100次发仅历时7年,成功率98%,发周期从60天缩减到不到20天。航天事业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空间技术,二是空间应用,是让航天技术产生实际应用,三是空间科学,即不以技术和应用为目的,而是探索和发现新规律。中国航天创建60余年来,...
  • 我国航天发展历程
    答:在卫星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开始探索载人航天技术。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经过多年的努力,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此后,中国又成功发射了多次载人飞船,完成了太空行走、交会对接等多项关键...
  •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答:1956年2月,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1956年5月,聂荣臻...
  • 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答: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如下: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1970年,“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1975年,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第一次实现人造卫星“收放自如”。1981年,中国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成功发射。2003年,...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概况
    答: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国防科技部门提出“714工程”,计划研制载人航天器,尽管初期遇到了技术和综合国力的挑战,但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逐步积累。1992年,中国政府批准了“921工程”,正式立项载人航天,目标是1998年技术突破,1999年实现飞船升空。首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
  •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答:三、技术创新与突破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在火箭技术、卫星应用、测控技术等方面,中国航天科研人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了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四、未来展望 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加强技术攻关,提升航天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
  • 用中国航天技术发展作简要报告
    答: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动向 第一阶段(1956年——1970年)50年前的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50年代: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研究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程、中...
  • 求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如发射的时间,地点,搭载的卫星,取得的...
    答:4.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5.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6. 1979年,“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
  • 我国航天技术发展进程?
    答:• 1986年2月,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实用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8年9月,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成功;• 至2000年10月,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发射62次。•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航天技术应用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大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