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邬头村的历史由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黄河漕运沁河渡口而得名。坞头村位于沁阳市的西北角,北依太行,南临沁水,古为黄河漕运沁河渡口而得名。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坞头村少数村民苦于生活所迫,开始手工搓皮筋,经过40年的发展,该村皮筋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占全国皮筋类头饰品市场份额的百分之80,出口量占市场份额的百分之35以上,成为全国有名的皮筋产业专业村。

  • 宁晋县北周村名的由来
    答:永兴庄 位于县城东偏南,清光绪年间称滑家庄(由来不详)。民国时期称“化庄”。后以月城门外永壮桥而命今名,寓意永远兴旺。1966年改村名为“东风”。1982年5月复原。古有三官庙一座,旧址村西北,日伪时期被日军烧光。亭子头 位于县城南偏东,据传,古洨河流经村南,于码头处建跨河石桥一座,...
  • 四十八村的由来
    答:这48个村庄是:临河乡的临河、陈三角、李三角、赵三角、冉三角、东三角、张支根、东镇上、西镇上、南镇上、路庄、梁庄、石疃、李疃、西尹官、东尹官、堼头、富庄、尹堡寨等自然村;张村乡的张村、前李谢、堤口、权寺、大章、河堤、尹庄、文大夫、万家寨、陈庄、贾庄、大八里庄。小八里庄、...
  • 西郝村的历史来历
    答:编辑本段1、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香店街道西郝村 村庄由来:明洪武年间,岳氏由云南迁至此定居,取名岳家屯,后称西郝家疃。 政区人口:位于香店街道驻地东北部,804省道南侧,东连东郝家疃村,西靠市开发区城东埠。耕地面积1034亩,村民154户,545人,人均土地1.83亩。 经济状况:村庄靠市区较近,在重点发展农业的同时,...
  • 官山村的村名由来,建村历史
    答:村庄建村历史悠久, 因古时此地盛长芦茅洲,南宋景炎丁丑年(公元1277年),文天祥率部抗元曾在村东低丘驻兵扎营,始名官山。明朝中期袁景立从钟埠村分居此地,其子袁天赏分建新村后,分老(下)官山,新(上)官山,对外仍称官山。现村内居住村民姓氏均为袁姓,盛行敦本敬祖之风,村建有祠堂,...
  • 盂县南社村的历史
    答:因此著名民俗专家费孝通亲切的称南社为“古代进士村”.(2)本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以“教育与地方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只要论文格式正确,符合题意,观点鲜明正确,论据充分,文字通顺,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南社村的谢氏族人,勤奋好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明清时期初显繁荣,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
  • 槐房村的历史是什么?
    答:槐房村,自然因槐树而得名。 旧社会农家盖房子,大多拿木头做梁。 槐木生长慢,硬度高,造价低, 农村使用槐木做梁的非常普遍。 槐房村自然也不例外,多是槐树做梁而搭建的房子。 村名很容易理解,只是相关资料太少了。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1) 2 1 普_渡_众_生 采纳率:74% 来自团队...
  • 白家疃村的历史由来
    答:传说几百年前,村内有个世代以剪纸人谋生的张忠,手艺精巧,他剪的白色纸兵纸将曾为他夺回被温泉村抢去的妻子,因而村名为白纸疃,后来叫成白家疃。据考,元代此地有白浮瓮山河由西向东流过,后来涸废,留下累累河石,南岸有白姓人家,以河滩取村名,称“白家滩”,后讹为“白家疃”。“疃 ”...
  • 南阳村的历史
    答:1938年3月,日军侵占了沁水县城,把沁西、沁南、沁东分割开。6月,常子章、王维岳等人受中共翼城县委委派,成立了沁南境内第一个党支部,1942年2月沁南县抗日政府在南阳张沟成立,王维岳任县长,它总共成立了六个年头。在这六年里,沁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与日寇、土匪、...
  • 梁堤头镇的历史沿革
    答:1996年,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4.1万人,辖梁堤头南、梁堤头西、梁堤头东、夏庄、沟东李、陈庄寨、中刘庄、张庄、陈棚、付庄、下河张、祝口、王庄、冯庄、安台、吴马庄、徐庄、李庄、前刘庄、后刘庄、郑庄寨、刘辛集、回堤岗、南柳、北柳、拾家庄、邬庄、杨集、石香炉、袁庄、周韦庄、刘高台...
  • 鱼化寨的历史
    答: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寨,自唐代就有村庄建立。现名鱼化寨是有一个历史来源的。 鱼化寨本名“雨化寨”,是明代洪武年间一位镇守此地的江苏籍梅姓将军把家眷带到这里安家以后形成的聚居地。他是为了纪念他的家乡——雨化寨而取名的,后渐渐演化为“鱼化寨”,在后来民间竟然也有了传说,此地成了化龙化鱼的地方。如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