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 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自性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声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对小学生来说,关键在于培养他们愿意歌唱、喜欢歌唱、热爱歌唱,从而促使他们“从内心歌唱”。
1、教师生动的范唱
在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就是教师。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喜欢所学的歌曲。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须首先唱好。如果教师首先被歌曲打动,并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声一定会使师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心灵上的交流,给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对歌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2、学会理解、分析、处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点与音乐风格都是通过音乐要素(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运用来达成的。而在唱歌教学中,学生对于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会唱得越好、越动人。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感情、结构、高潮,学会通过控制声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来表达感情。
二、进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训练
小学生唱歌基本技能训练不同于专业的声乐训练,但是无论训练的深浅,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依据。在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中,既要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时还要注意交给他们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势歌唱。歌唱时身体无论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视,头与颈不要前俯、后仰,不要压迫颈部,要保证横膈膜的自由运动。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教学中,用闻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体会。逐步纠正学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着重扩展学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级,主要采用训练头声的发声方法,使其声音圆润、清晰、甜美,有利于音乐的表现和增加学生歌唱的兴趣。
教会学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结合的艺术,准确清晰地表达词意,依靠正确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圆润的发声与歌词的正确读音融合起来。通过朗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比等方法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到“咬清字头声母,引长字腹,收住字尾”,逐步达到字正腔圆、情真意切。
2、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歌唱方法。
喊唱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想表现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发声方法不正确。使他们明白优美的歌声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是根据歌曲的情感与需要用适当的音量、真挚的情感引出内心的表现。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调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开,下腭放松,要教给他们控制、调整音量的方法,随时发现,及时纠正。在声音训练与规范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克服。同时应教会学生自我调剂的方法。
三、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独特的风格特点,每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结合歌曲的特点,使每一首歌曲的学习与表现都成为学生难以忘怀的一个记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表现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1、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如:对唱、轮唱、领唱与齐唱、合唱等。这样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化,又可以强化并延展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2、组建班级合唱队
合唱可以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参与表现歌曲,合唱是一种集体互助、协作表演的音乐表现形式。当每一个人处于各自的声部之中,他就会得到同伴的引领和吸引,对于有缺点的同学来说,在练习与表现的过程中,可以逐渐的被熏陶得以进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毛病。 四、变声期及嗓音保护
第一、教师、家长要重视。学生说话歌唱很容易音量过大,处于稚嫩阶段的发声器官极易受损。除了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嗓音外,还要教育孩子们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会孩子们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说话、歌唱。第三,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变声期常识,学会自己判断,自我调整,自我保护。第四,提倡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应该用中等或较轻的音量说话与歌唱,但是适当的时候,教师还是应该指导学生用较强的音量来演唱,以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合理的锻炼与发展。

变声期问题。小学生五年级就有人开始变声。歌唱时应当慎重,一般要注意轻声唱,适当降低音高,选择好听、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时间宜短。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在这个时期要给学生讲解变声期及嗓音保护常识,引起学生的重视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我们要多进行反思与改进。教会学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养和欣赏水平。为学生将来能继续歌唱学习打下基础、埋下伏笔,让他们的人生不留下遗憾!

一、创设情境,美化课堂
一堂课要上得让学生热爱并感兴趣,教师就要像变魔术一样,创造一种吸引力,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与才智,从中获得认知的成功和喜悦。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情感的触发,一般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其实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吸引的过程,学生在这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抒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美好的情境,很容易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情绪想象,使学生在创造和表现的同时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体现了音乐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二、有效性的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低段学生应该多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中段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式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1、成功的一半在于良好的开端
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导入的作用在于中断学生的日常经验,唤起其对音乐课的审美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情感的交流,燃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渴望。音乐课堂的教学导入就像歌剧作品的序曲一样,结构虽短小,但正是由它引导人们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不就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功性和积极性,长此久往,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兴趣浓厚,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教者得以应手,学者轻松愉快。
2、巧妙的衔接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直观的让学生在兴趣中深化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
3、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作为一个好老师他能够用自己特有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上课时,除了要有洪亮的声音以外,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采取较通俗的、充满关爱的语言,让学生更多的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从而愿意与老师相处,形成对老师的信任,这样他们也就会在上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中。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只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每当在课堂中涉及到一些课外的小知识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加倍地集中。
4、精彩的结束
一台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得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也可请演唱水平高的学生演唱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等等。
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热闹非凡,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或听故事那样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
三、提高有效教学的趣味性。
任何新鲜事物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值得注意的,而有趣的游戏则能调动孩子们的思维,也能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儿童的本性是爱玩好动,对单调的音乐知识,他们就会觉得呆板、遥远而疲于接受,那么,通过简单的故事和有趣的情节融音乐与知识于一体的游戏不但能创造一种有节奏、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气氛,又会使孩子们觉得音乐并不陌生,他就在自己的身边。
通过游戏动物音乐会孩子们都能高兴的分辨和记写,哪段音乐是哪只动物歌声。这个既新鲜又简单的方法,改变了原来枯燥的听音记谱,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那种抽象、条文式的灌输,会直接影响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是形象记忆。那么就要采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孩子们听到这些维妙维肖的介绍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了,反而觉得个个音符都是既古怪又可爱的音乐形象,愿意和它们交好朋友。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有了学习兴趣孩子们才渴望获得知识。通过音乐游戏不但诱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他们在趣味中提高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的高兴和满足。
四、在因材施教的有效学习
余文森教授曾说过:学生个性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感受,新观点都是丰富音乐教学的共同体的宝贵资源,音乐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及时将学生的创见转化为其他同学共享的音乐学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有效性地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然而静下心来思考,也难免会有疑问产生。音乐课堂上老师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怎样提高教学活动中有效性呢?
  一、备好课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在备课时要明确目标,注重过程,不能只按照教参照搬照抄。教材分析要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本课有用的。备课时首先要反复聆听,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再用音乐术语进行整理。一旦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应的水到渠成了。
  教材分析做到具体细致,教学目标也要做到准确清晰。在每堂音乐课中,确定好大目标和小目标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时必须注意,若干小目标都必需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一定层次划分,让学生的思维层层跨越,层层爬高,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跳跃思维。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轻松愉悦、简单直观的教学手段,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图片、实物、精美的头饰等直观教具去创设情境。如在教学欣赏课《龟兔赛跑》时,运用动画,让学生边看多媒体动画边听故事,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然后将一些动物头饰分发到各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表演比赛,同学们热情高涨,寓教于乐,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情绪、兴趣,一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度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的思绪富于具体性、形象性、知识经验较少、注意力不易集中,应多采用直观实物进行教学。教学中,运用一些直观实物教具,来辅助我们的音乐教学效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如在讲音乐知识的时候,在单纯音符的认识上很枯燥,又难以理解。一次看电视广告的时候给我以灵感:广告中八个孩子分吃蛋糕,划开十字分成四份后,孩子出其不意的拦腰从中分开正好八份。我就把这个设计运用在课堂上,我准备了四个苹果,一把刀子,上课时,我带着教具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好奇地问我要干什么?显然,实物教具已经让他们产生了兴趣。讲解时,我先出示一个苹果,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苹果能作四分音符,它唱一拍;两个苹果就是二分音符唱两拍;四个苹果是全音符唱四拍;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那么半个苹果就是八分音符唱半拍;把这半个苹果再平均分成两份,那么其中的一份是十六分音符,这一份是整个苹果的四分之一,唱四分之一拍。通过形象、生动鲜明的实物教具在同学们的面前展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掌握了新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真正放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难点。
  学习中遇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很多学生懒于自主思考,而是等着由老师的暗示传递给他们的信息。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对音乐的敏感性自然就差了,一旦老师不作暗示,学生就无所适从了。这个时候要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在学习《大河之舞》时,通过完整地聆听各种节奏,我引导学生从分析每种节奏的音乐要素上的变化,组织分组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归纳和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淡化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四、掌握好课堂节奏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音乐作品各不相同,课堂气氛也不尽相同。要么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异常激动;要么整堂课学生情绪低落,课堂气氛压抑而沉闷。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教学节奏,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从而构成音乐课堂中的一种和谐美呢?
  在研究实践中我体会到,音乐课的课堂结构要动静有度、充满美感。这里的“动”与“静”,是指教学形态的表现而言的。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涌跃发言、热情舞蹈、愉快歌唱等,是“有声有色”的教学。所谓“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聆听、深入思考等,是“无声世界”的境界。如果一堂音乐课一直处于动态,“动”多“静”少,以致于学生兴奋过度,容易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如果自始至终寂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抑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动”“静”合理搭配。在低年级要以“动”为主,但也要有适当的“静”进行调节。让学生在激烈的活动后静下来,给他们以舒缓调节的空间和时间,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总之,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动与静的交替与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的教育氛围。
  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所有的小学音乐教师去研究和发掘,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摸索出更多的对音乐课堂教学有用的东西,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扎实、丰富而有效,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争取为我们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