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相关资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石家庄有多少个县、市?各县市简介?

1.截至2015年,石家庄市辖8区13县(市),即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井陉矿区,藁城区,鹿泉区,栾城区,井陉县,正定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晋州市,新乐市。
2.另外一个辛集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市,全国卫生城,文化先进市,体育先进市,2005年3月,被河北省确定为22个第一批扩权强县(市)的县市之一,2013年4月,被河北省政府确立为省直管市。
3.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和金融对外开放城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东与衡水市接壤,南与邢台市毗连,西与山西省为邻,北与保定市交界。

扩展资料:
13个县市的简介如下:
1.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边陲,冀晋结合部,太行山东麓,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鹿泉,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井陉是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驰名中外的韩信背水之战,著名的百团大战,井陉都是主战场。
2.正定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华北平原中部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故里。截至2010年正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3.行唐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浅山丘陵区与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呈西北东南向不规则的长方形状,东隔沙河与曲阳县相望,南与正定,新乐两县毗邻,西与灵寿交界,北与阜平接壤。南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50公里,北距北京240公里。
4.灵寿县:隶属于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大平原。灵寿县距省会40公里,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20公里。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因地处山区,海拔高度较大,受山地阻隔影响,形成独特的小气候。
5.高邑县:又名凤城,位于华北平原西部边缘,距河北省会石家庄50公里。高邑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气候,年平均温度12.5度,平均年降雨量520mm,年日照时间2660小时,平均无霜期191天。
6.深泽县:位于太行山东麓,黑龙港流域北端,河北省中部偏西,为石家庄地区东部边沿县,东界安平县,西接无极县,南与辛集市,晋州市相邻,北与定州市,安国市相连。深泽县城位于正饶公路和安辛公路交汇处,西南距省会石家庄76公里,南距石德铁路3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
7.赞皇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中段东麓,与高邑,元氏,井陉以及邢台市的临城,内邱诸县相毗邻,县境东西长44.8公里,南北宽37.0公里,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嶂石岩的天然回音壁,世所罕见,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8.无极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华北平原,西倚太行,东向渤海,北望京畿,南临滹沱。西南距石家庄52公里,北距北京260公里,东北距天津260公里。
9.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西与全国煤炭基地山西省接壤,东临省会石家庄市30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是国家批准的环京津,环渤海开放县之一,是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辖县,中国小水电试点县之一。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
10.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与井陉县接壤,西南邻赞皇县,南与高邑县相接,东部与赵县,栾城区相邻,北与鹿泉区相邻。东西向39千米,南北向28千米。境内交通便捷,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与周围县市相连的公路四通八达。
11.赵县:古称赵州,地处石家庄市区东南40公里,总面积为675平方公里。赵县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1处。赵县农业发达,玉米、小麦是主要粮食产品。特产雪花梨俗称象牙梨,是河北省大宗出口的优质水果之一。
12.晋州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晋州有25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大唐名相魏征的故里。出土的唐代药碾,为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国宝。晋州还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鸭梨之乡”。
13.新乐市:地处河北省西南部。新乐市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县级文化经济强市,为河北省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县市之一。新乐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相传人类始祖伏羲生于甘肃天水,长于河北新市(新乐),殁于河南睢阳。现市区北2公里有历史文化遗迹伏羲台。
参考资料: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官网:行政区划
百度百科——石家庄
凤凰网:石家庄正式公布行政区划调整地图

  截止至2015年,石家庄市辖8个区、1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分别为:桥西区、新华区、长安区、裕华区、井陉矿区、藁城区、鹿泉区、栾城区、正定县、深泽县、无极县、赵县、高邑县、元氏县、赞皇县、井陉县、平山县、灵寿县、行唐县、辛集市、晋州市、新乐市。
  石家庄,河北省省会,地处河北省西南部,旧称石门,简称"石"。石家庄辖区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206平方公里。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交界,距首都北京273公里。

人口状况

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17.5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市区217.3万人,增长2.9%;全市非农业人口353.8万人,增长6.8%,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市人口出生率12.28‰,死亡率7.24‰,自然增长率5.04‰,比上年下降0.49个千分点。

石家庄市是少数民族散居的城市,共有43个少数民族成分,6484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8%,少数民族中以回族为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6.8%。主要分布在市内五区和无极县、藁城市、新乐市、辛集市、正定县。全市有3个民族乡,18个民族村。

行政区划

石家庄市辖6区17县(市),即新华区、桥西区、桥东区、长安区、裕华区、矿区、辛集市、晋州市、藁城市、新乐市、鹿泉市、正定县、深泽县、无极县、赵县、栾城县、高邑县、元氏县、赞皇县、井陉县、平山县、灵寿县、行唐县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共有镇114个,乡108个,办事处43个,行政村4488个,居委会449个,家委会195个。

交通通讯

石家庄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是全国铁路、公路、邮政、通讯的重要枢纽。石家庄火车站为为全国三大编组站之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客货中转中心,有京广、石太、石德三条铁路交汇于此,朔黄铁路横穿我市北部;公路运输四通八达,京深、石太、石黄、石济高速公路和107、307、308等到国家级公路在市域内纵横交错;石家庄民航机场已开通20多条国内航线;地方道路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地方道路为支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邮政通讯是全国重要的邮件处理中心和北京以南地区通讯网络枢纽,目前,可与世界16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74个城市开展互办特快专递业务;全市程控电话总容量192万门,移动通信用户达到49万个+联通、铁通,通讯十分便捷。

旅游业概况

石家庄市旅游业自八十年代起步,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前景非常广阔的旅游城市,是海内外宾朋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胜地。

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广阔。石家庄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其中既有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革命纪念地等人文资源,又有山林、湖泊、温泉等自然资源,还有风俗民情、商贸购物、都市观光等独特资源,不仅种类全、数量多,而且开发价值很高。

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0余处,各类文物景点多达1200余处;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苍岩山、嶂石岩),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封龙山、天桂山);还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省历史文化名称——赵县;以及省级旅游度假村4处(蟠龙湖、苍岩山、温塘、嶂石岩),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五岳寨),省级森林公园7处(仙台山、驼梁、南寺掌、赤支、龙州湖、西柏坡等),国家级和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独特的省会地位、繁荣的商贸更为发展商贸会展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旅游要素齐备,产业初具规模。石家庄市目前已形成比较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全市已建成开放且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景区24处,星级宾馆24家,涉外定点饭店12家,定点餐馆5家,景区内集体、个体旅游宾馆饭店510家,全市旅游宾馆(饭店)总床位近2万张。城市现有国际旅行社12家,国内旅行社85家,旅游定点生产厂4家;旅游汽车公司2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6万人。

体制不断完善,管理日趋规范。近年来,省、市各级领导对旅游业给予了极大关注。在政策、资金、体制、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有利地促进了石家庄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石家庄市及正定、井陉、鹿泉、赞皇、平山、元氏、赵县、灵寿、藁城、矿区、高邑等11个县(市)区相继建立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重点景区还建有景区管委会,有关部门还研究出台了一系列行业管理办法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使石家庄市的旅游行业管理不断向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美丽的石家庄,欢迎您的到来!

城市建设

2004年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市区道路进一步畅通。槐南路建设工程全线通车,体育大街、建华大街等主干道新改建工程竣工。“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市政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562.9公里,道路面积1069.3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达990公里。我市有水厂8座,日产水能力80万立方米,管线总长度1162公里,全年供水量1.75亿立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较快发展。煤气、天然气管道总长度403公里,年内新增天然气用户3万户,煤气用户1.7万户。供热管道总长度500公里,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423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380万平方米。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达82条,营运车辆1703辆,营运线路长1089公里,年客运总量2.25亿人次。

我市按照“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的综合整治活动,集中力量开展了推广优质低硫煤、重点企业烟气治理、拆除燃煤锅炉、扬尘污染治理、控制重点企业煤堆灰堆污染等专项战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市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2004年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68。市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280天,优、良天气达全年76.7%,比上年增加了69天。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14个,烟尘控制区6个,烟尘控制达标面积137.8平方公里。全市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8%,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园林绿化明显改善,年末城市公园35个,比上年增加7个,公园面积593公顷,比上年增加172公顷;城市园林绿地面积4366公顷,园林绿化覆盖面积4944公顷,分别增加525公顷和50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平方米。

对外开放

2004年全市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出口28.8亿美元,增长23.5%(海关进出口统计口径调整,增速按调整后同口径计算)。在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6.9亿美元,增长20.8%,国有企业出口增长6.2%,集体企业出口增长2.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内资有较大增加。年内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5个,新增合同总金额4.7亿美元,合同外资额3.5亿美元。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52亿美元,增长33.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3亿美元,增长36.5%,增速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全市引进市外资金130.2亿元,比上年增加28.6亿元,增长28.1%。

文化艺术

石家庄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唐代的马球表演、乐伎表演,北宋时期的宫词演唱都曾在古城正定留下千古余韵。尤其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更是在这里创作了《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墙头马上》等千古传唱的元杂剧。丝弦剧是河北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石家庄市丝弦剧团演出的《空印盒》、《白罗杉》、《杨家将》等剧目深受广大城乡观众的好评。在石家庄158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广泛流传着跑旱船、踩高跷、跑竹马、舞龙灯、狮子舞、霸王鞭等艺术形式,以及“拉花”、“官伞”、“常山战鼓”等民间歌舞,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由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组成的民间花会,也逐步由田头、庙会走向了城市街头广场,登上了高雅艺术的殿堂。

除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秧歌艺术以外,石家庄市还有许多绚丽多姿的民间工艺。辛集市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现代民间绘画之乡”,质朴的农民画家用夸张、浪漫的特色,反映了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石家庄是随着近代铁路开通而崛起的城市,改革开放给石家庄提供了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建成现代化大都市的机遇,石家庄市虽然建市时间较短,但其惊人的发展变化却令人赞叹。

多年来,石家庄市文化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文化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发展较快,社会文化事业全面发展被列在“五大工程”之内的“小康文化工程”和“彩色周末文化工程”活动成效显著,城市共建成了5个全国文化先进县、8个省级文化先进县。同时艺术创作、生产和演出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在石家庄市已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9个,艺术表演场所22个,群众文化机构300个,从数量上基本实现了市有群艺馆、县县有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城市现有公共图书馆20个,拥有书库1个,总藏书量达171.4万册。近年来,石家庄的艺术创作共获国家级奖33项、省级奖60项,其中现代评剧《淀上人家》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古装评剧《胡风汉月》、《窦娥冤》获首届中国评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优秀演出将。

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费需求,对改善石家庄市的投资环境、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市共有县以上科研和科技开发机构298家,其中专业科研机构98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54家,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146家。城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500所,在校生200多万人。石家庄市完成高新技术技工贸总收入120亿元,连续三次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称号。

截至2004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27个,艺术表演场所22个。文化馆、群艺馆25个,公共图书馆21个,藏书量280万册。广播综合覆盖率99.2%,电视综合覆盖率99.1%。

古代历史

石家庄市位于燕赵大地中南部,西依巍巍太行,东结华北平原,是河北西进山西必经之路。它是一个新兴城市,至今不过百年的历史。但它所辖县(市)区却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创造灿烂的古代文化。

古代文化遗址

白佛口遗址: 在今郊区白佛口村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锅、石刀和陶制火灶。经考证距今约有6000多年,属于新石器时代。

南杨庄遗址: 1977年以来,陆续发掘的正定县南杨庄古代遗址,除发现房屋、陶窑、灶、墓葬、灰坑等重要遗存外,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考古说明,这里的远古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狩猎。他们修建了房屋,开始定居生活。日常使用的磨制石器,种类繁多,制陶业发达,原始的纺织业已经出现。随着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男子逐渐取代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

台西商代遗址: 从历史记载看,石家庄一带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因此,这里商代的遗址,文物非常丰富,几乎遍布各县(市)区。如正定小客庄、藁城台西、赵县双庙、无极甄家庄、元氏李村、赞皇寨里、平山冶河、灵寿北寨、栾城寺下、高邑西邱、鹿泉北胡庄、新乐中同村、西郊北杜村等六七十处。其中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最为著名。

197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藁城台西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获得十分重要的成果。其中有房屋遗迹14座,水井两眼,灰坑133个,墓葬112座。房屋大部分是在地面以上建筑的,一小部分是半地穴式,有单间、双间和三间的不等。在房屋的柱脚、墙角、门轴下,多处发现人的头骨和牲畜尸骨,这些是用奠基的。在墓葬中,奴隶主的墓穴除主人外,还有活埋或生杀的奴隶和牲畜。由此可见,商朝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剥削十分残忍。

台西出土的铁刃青铜钺,是把陨铁锻打成薄刃后,浇铸于青铜钺身而成。说明早在公元前14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对铁就有了初步认识,并使用陨铁。这对研究我国铁器使用年代,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奴隶殉葬墓内出土了一件长20厘米,最宽处5.4厘米的"砭镰",这是我国发现最古老的一种外科医疗器具。还出土了桃仁等一批药材标本。这些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医疗、医药史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西张西周遗址:该遗址在今元氏县西张村东,东临槐水,北距县城3千米。它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1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属西周时期。该古墓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铬文,揭示了周初所在的軧国及其地理位置,证实了周初始封邢、侯之国的地域,填补了历史空白,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新的史料。

战国、秦、汉

千乘之国——中山国

中山国在战国时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云:“战国所以盛衰,中山若隐为之枢辖。”然而,由于史书失载,后人很难了解它的历史面目。近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巨大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中山国的兴起:中山国为鲜虞所建,鲜虞属“白狄族”的一支,商周时还处于部落状态,分布在陕西北部。春秋初期乘列邦纷争之机,迁到太行山以东广大地区,其范围大体包括保定和石家庄一带。鲜虞通过战争、贸易与中原各国频繁交往,不断吸收先进文化,逐渐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国力日盛,终于统一狄族各部,建立国家。以后,屡遭晋国、魏国的攻打而亡国。公元前378年,桓公复国,决定将都城迁到具有险要地理位置和优越自然条件的灵寿城(今平山县三汲乡)。此时,正值赵、魏、齐等诸侯大国忙于争霸和兼并,无暇顾及中山国。中山国充分利用这至关重要的转机,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开拓疆域。统治地区北接燕国,南邻赵国,石家庄一带基本在它的管辖之下。其地位仅次于战国七雄而与东周、宋、卫并称“千乘(乘:指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之国”。

中山国的都城:中山国都城灵寿遗址,位于平山县三汲乡,北依东灵山和牛山,南临滹沱河,东距今灵寿县城10千米。城垣早已不存。从保存下来的地下夯土城基得知,南北长4.5千米,东西4千米,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依自然地势版筑,墙厚约2.7米。城内以南北向隔墙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城北部为宫殿建筑区,南部为手工业作坊和居住区;西城北部为王陵区,南部为商业区、居住区和农业区。王宫建筑气势宏伟,装饰华丽。手工业发达,作坊分工细密。由此可见,当时的都城灵寿十分繁荣,同赵国的邯郸、燕国的下都相比,毫不逊色。

中山王墓出土的珍奇文物很多。如:王陵的“兆域图“铜版(中国最早的地图)、山字形铜器、错金银龙凤铜方案、十五连盏铜灯、银首人俑铜灯等等,充分显示了战国中期中山国手工业生产高度发展的水平。

中山国的灭亡:中山国武力强盛时,奉行亲齐仇赵的政策,经常骚扰赵国边境。公元前4世纪末,赵国乘中山国政治腐败,发起对中山国的讨伐。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进攻中山国严重受挫。公元前305年,赵国再次进攻中山国,骑兵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中山王忍痛割让4个城邑,才暂时免遭灭亡。公元前300年,赵国发动旨在灭亡中山国的大规模战争,发兵20万,历时5年,终于在公元前296年攻占了中山国都城灵寿,中山国灭亡了。从此中山属地归赵国所有。

战国名将——李牧

李牧,赵郡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他治军严谨,很有谋略,率兵驻守赵国北部时,用奇阵杀伤匈奴,使匈奴不敢犯境。

李牧救国:战国晚期,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征战。公元前236年,秦利用燕赵两国交战之机,发兵攻赵,赵军大败。公元前233年,秦兵攻到滹沱河畔,赵国危在旦夕。

赵将李牧奉命从防御匈奴的北部边境,南下救国抗秦。李牧率军一路跋山涉水,日夜兼程,赶回肥垒(今藁城西南)与秦兵对阵。秦将桓龉骄傲自大,在没有搞清李牧兵力的情况下,贸然出击,被李牧率领的骠悍骑兵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肥垒战后,李牧率军又在井陉一带屡败秦军。李牧为挽救赵国立下了战功。

秦施离间计:秦兵失败后,秦王认识到赵国虽失廉颇,尚有李牧。为了剪除李牧,秦策划了离间计。秦以重金贿赂赵王迁的宠臣郭开。郭开妒贤嫉能,利欲熏心,竟在赵王面前诬告李牧谋反。昏庸无能的赵王迁听信谗言,捕杀了李牧,又令赵葱率军守井陉。秦王闻讯大喜,派强将王翦率军东进。赵葱无能,井陉失守。公元前228年,王翦攻占了邯郸。残害忠良的赵王迁被俘,赵国灭亡了。

西汉时期,汉高祖、汉文帝两次派陆贾出使番禺,劝说赵佗归附汉朝。赵佗以祖国统一大业为重,欣然答应。汉文帝时在今市郊赵陵铺东南,扩建了赵佗祖先的坟墓,以表示对越王的尊敬。

赵佗为开发岭南地区,促进民族融合,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韩信背水一战

汉军攻赵:秦亡之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做皇帝,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赵王歇乘机复国。公元前206年,汉将韩信乘项羽正在山东作战之机,抄其后路,东下井陉,进攻赵国。赵王歇和丞相陈余闻讯聚兵20万,在井陉堵截汉军,于是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

背水列阵:韩信率汉军沿井陉古道星夜兼程,挺进到距井陉15千米处安营扎寨。韩信经过周密的考察,设计了一套大胆的作战方案。夜半,韩信派轻骑2000人,各执一面旗帜,潜入赵营之侧的山林中隐蔽起来,并派万人大军在绵蔓河东岸,背靠河水列阵(据说在今天微水镇)。赵军听说韩信背水列阵,都讥笑他不识兵法。天将破晓,韩信亲率大军,高举汉旗,直扑井陉口。陈余率军迎击,战鼓雷动,战马嘶鸣。两军混战多时,汉军佯败,一路上丢旗弃甲向绵蔓河方向撤退。陈余率军奋力追击,追到汉军背水列阵之处,双方展开殊死激战。汉军将士深知,前是敌军,后有河水,自陷“亡地”,已处绝境无退路,个个拼死战斗。此时,潜伏在赵营附近的2000名骑兵,乘机突袭赵营,拔下赵旗,改树汉旗。陈余久战不胜,下令收兵。在返回途中,忽见赵营插满汉旗,将士大惊,军心大乱。占据赵营的汉军和韩信的主力前后夹击,赵军惊慌逃散。陈余率残部南逃,后在赞皇被俘斩首。这就是古代战争史上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著名战役“背水之战”。战后,将士问韩信为什么背水列阵?韩信说,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背水列阵是韩信对《孙子兵法》的灵活运用,是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

三国、两晋、南北朝

石家庄一带的归属及民族融合

石家庄一带的归属:三国时期,石家庄一带属魏国管辖。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中国。由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310年羯族石勒率羯、匈奴兵攻占常山,石家庄一带由羯族人建立的后赵控制。317年西晋灭亡。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和氐族建立的前秦,相继控制这一地区。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陷入了分裂割据状态。鲜卑族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和鲜卑族拓跋建立的北魏,在石家庄一带进行了争夺战争。397年后燕都城中山(今定州市)被北魏兵占领。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朝时期,石家庄一带先后属北魏、北齐、北周管辖。

少数民族的迁入:后赵时期,少量的羯、匈奴族官吏、贵族、军士、商人迁入石家庄一带。前燕和前秦时期又迁入了一些鲜卑族和羯族人。后燕建都中山,石家庄一带属于京畿之地,鲜卑族大量迁入。北魏时,鲜卑族的拓跋部和其他少数民族也大量迁入。当时石家庄一带,少数民族的人口约占20%以上。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使土地和农民重新结合起来,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各民族的融合。

蜀将赵云

东汉末年,军阀集团雄据一方,互相混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出现了一些风云人物,赵云就是其中的一员。

与刘备结交:赵云,常山真定(今正定)人。青年时代,正是东汉统治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赵云目睹了土地荒芜、饿殍遍野的惨景,立志荡平祸乱,干出一番大事业。

公元191年,赵云率众投靠军阀公孙瓒。恰遇刘备正在公孙瓒处任职,二人相交,结为好友。赵云发现公孙瓒胸无大志,蹂躏百姓,便托故回乡。199年,刘备投靠袁绍。一次在邺城(河北临漳)赵云与刘备相遇,刘备密遣赵云为他组织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成为刘备最早的一支武装力量。

被封“顺平侯”:208年,刘备在湖北当阳的长坂坡被曹操战败。赵云出生入死,一身是胆,三次冲入曹军,保护刘备的夫人和幼子阿斗,突出重围。为此,赵云受到提升嘉奖。

赵云办事能从大局出发,不谋私利。在一次南征的战斗中,赵云生擒魏将夏侯兰。夏侯兰是赵云的同乡,又自幼要好。赵云本想把夏侯兰留在身边,但考虑到他精通法律,适于执掌军法,便推荐给刘备委以重任,使夏侯兰的才能得到发挥。

214年,刘备进军四川。诸葛亮、赵云、张飞率军西进攻占了许多地方。后来又围攻成都,迫使益州牧(四川割据政权的首领)刘璋投降。当时刘备想把成都的房屋、田园、桑地分赐给诸将。赵云向刘备建议:“今日天下未定,我等理应励精图治,以谋大业,断不可谋求一时安乐。我等理应归还百姓,使其安居乐业,方可国泰民安,力拒强敌。”刘备听后,欣然采纳。

219年,东吴攻占荆州,大将关羽战败被斩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刘备大怒,要发兵与东吴决战,替关羽报仇。赵云从大局着想,向刘备建议:当前的主要敌人是曹魏,而不是东吴。如今曹丕称帝,我们应出兵伐魏。若与东吴交战,两面树敌,其后果不堪设想。刘备不听赵云的劝告,于222年发兵进攻东吴,遭到惨败。不久,刘备病死在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

229年,赵云病死,终年70岁。葬于成都锦屏山东边。因一生忠顺平和,被追封为“顺平侯”。赵云一生身经百战,屡建成奇功,号称常胜将军。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为蜀国“五虎上将”。

政治家魏征

唐初政治家魏征,巨鹿下曲阳人(今晋州市)。自幼胸有大志。隋末参加瓦岗军农民起义,后随李密归唐。唐太宗李世民时任宰相。先后向唐太宗提出:君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薄赋敛,轻租税“,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任贤受谏“等200余项建议,深受唐太宗器重。633年,受诏主持梁、陈、齐、周、隋诸史的编撰工作。魏征死后,唐太宗思念不已,叹息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死),朕(皇帝自称)亡(失去)一镜矣!”在整理魏征的遗物时,发现一张纸上写着“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这可以说是魏征的最后一谏。

颜杲卿抗叛军

打起反叛旗帜: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叛军从范阳(今北京市)南下,渡黄河,占洛阳,直扑潼关,拟取长安。此时,石家庄一带隶属常山郡,郡府在真定(今正定),常山太守颜杲卿痛恨安禄山的叛乱。为了牵制叛军西进,颜杲卿联合河北数万军民,打起了反对叛乱的旗帜,在石家庄一带痛击安禄山的后方势力。

安禄山闻讯,为解除后顾之忧,立即派史思明挥师北上直扑常山。颜杲卿面对凶敌,沉着应战,多次击退叛军的进攻。在内缺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数万将士先后阵亡,颜杲卿坚贞不屈,痛斥安禄山的反叛行为。穷凶极恶的安禄山,将颜杲卿及同族30多人全部处死。

颜杲卿领导的河北军民反抗叛乱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叛军的后方势力,为后来李光弼、郭子仪平定叛乱创造了条件。

鹿泉、鹿城、房山三县易名:安史之乱以前,获鹿县称泉县,相传楚汉相争,韩信东下井陉攻赵,在一清泉处,射死一只白鹿而得名。辛集市称饶阳郡鹿城县。平山县称房山县,以境内房山为名。《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云:“刘煦曰:明皇以安禄山反,改常山之鹿泉曰获鹿, 饶阳之鹿城曰束鹿,以压之。”《旧唐书·本纪》也有记载:“天宝十五载三月,改常山郡为平山郡,房山县为平山县,鹿泉县为获鹿县,鹿城县为束鹿县。”可见三县同时改名,更名的原因,是为了表示平定安史之乱的决心。鹿泉,鹿城两县改名,表示要擒获安禄山之意,房山县改名即以平山盖取平看息叛乱之意。

赵州桥:赵州桥坐落在赵县城南洨河之上。赵县古称赵州,故又称赵州桥,当地俗称大石桥。赵州桥建于隋代,历经1300多年,至今仍然完好。

赵州桥不仅建造科学技术水平高,而且造型艺术也很优美。特别是“敞肩拱”(拱肩加拱)的运用,对我国后来的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拱桥,比欧洲出现类似的桥要早700多年。

正定隆兴寺:俗称大佛寺,位于今正定城内东门里,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佛教寺院建筑群,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原名龙藏寺。宋代进行扩建,更名龙兴寺,此后历代都进行过重修。清初改为隆兴寺。寺内主体建筑是大悲阁,阁内有高22米铜铸大佛立像,是宋太祖赵匡胤下令铸造的。佛像比例均匀,衣纹流畅,面容秀丽,目光慈祥。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铜铸佛像,显示了我国古代卓越的铸造雕刻艺术。

正定古塔:今正定城内现存四座古塔:凌霄塔、须弥塔、华塔、澄灵塔,均始建于隋唐时期。这些塔向人们展示了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其中澄灵塔位于城南部临济寺内。据载,唐朝著名僧人义玄曾在寺中作主持,创建了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的临济宗。义玄死后,弟子们修建了澄灵塔,藏其衣钵。

南宋时,佛教在日本盛行。日本荣西和尚两次来中国学习,将临济宗传人日本,成为日本佛教重要的一支,在日本影响很大。近年来,日本佛教多次派代表团来正定参拜祖塔,他们在塔前栽下青松翠柏,象征中日友谊长存。

苍岩山桥楼殿:苍岩山位于今井陉县胡家滩附近。传说是隋朝南阳公主出家为尼的地方,是石家庄市的重要寺院山林。福庆寺是苍岩山的重要寺院,桥楼殿是福庆寺的主体建筑之一,建在一座长15米、宽9米的单孔拱券形石桥上。石桥飞跨在两悬崖绝壁之间,凌空飞架百米深涧之上,飘然欲飞,势若长虹。桥下石磴300余级,拾级而上可达桥楼殿。其建筑是一座九脊重檐楼阁式建筑,具有清代早期建筑特点,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现存桥楼殿是清朝康熙年间被火焚毁后重新修建的。

  • 石家庄属于哪个省?
    答:1.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2. 河北省在过去50多年里更换了11次省会,最终确定石家庄为其省会。3. 由于西方侵略者的入侵,天津作为北方的关键出海港口,逐渐受到外国人的关注。4. 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期间,将办公地点设在天津,使得天津一度成为河北的省会。5. 天津作为河北省会的时间并不长,1928年...
  • 石家庄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是什么?
    答: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省为邻,北与保定市交界,距北京270公里。南北向最长246公里,东西向最宽211公里,周边界长898公里,市中心点位于北纬38°04',东经114°28'。石家庄总面积2023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206平方公里。二、文化 石家庄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
  • 石家庄的文化(景点、方言、饮食、手工艺、戏剧、特色建筑等) 关于这些...
    答:赵州柏林寺,相传创建于东汉,是河北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庄隋唐文化中最为光辉的历史成就是赵州安济桥,它是世界公认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桥的鼻祖,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隋唐时期石家庄籍的文化名人有魏征和李吉甫;北宋时期,富弼、韩琦、欧阳修、沈括、苏轼等名宦贤宦先后奉使...
  • 石家庄有几个县区?
    答:火车站:石家庄站、石家庄东站、石家庄北站、正定机场站、藁城南站 车牌代码:冀A 地区生产总值:5809.9亿元(2019年)方 言:冀鲁官话-石济片-赵深小片 著名高校: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 市花市树:月季、国槐 市委书记:邢国辉 代理市长:马宇骏 ...
  • 石家庄有多少个区多少个县
    答:根据百度百科相关资料显示:石家庄市辖8区,即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井陉矿区、藁城区、鹿泉区、栾城区。石家庄的十一个县是:井陉县、正定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石家庄市,简称“石”,河北省辖地级市、省会、Ⅰ型大城市,是国务院...
  • 石家庄的经纬度
    答: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东与衡水市接壤,南与邢台市毗连,西与山西省为邻,北与保定市交界,位于首都北京西南方向,距离北京市主城区283千米。南北最长处148.02千米,东西最宽处175.38千米。石家庄,简称“石”,旧称石门,是河北省省会、河北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国务院批复...
  • 石家庄的由来
    答:民国十四年(1925年)6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命令直隶省建立“石家市”,以“石家庄为其区域”,实行市自治制;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又以1273号指令批准将石(家)庄、休门合并,取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组建石门市政公所,筹建市制。民国28年(1939年)10月7日,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
  • 石家庄是北方吗?
    答:石家庄是北方。中国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从行政区划看,具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江苏中原官话区、安徽中原官话区。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即北纬37°27′~...
  • 有关于石家庄的资料
    答:据有关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初,原是真定卫的军屯和官庄。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才成为隶属真定府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据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20世纪初,石家庄村的面积还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
  • 石家庄在哪个省
    答: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东与衡水市接壤,南与邢台市毗连,西与山西省为邻,北与保定市交界,位于首都北京西南方向,距离北京市主城区283千米。南北最长处148.02千米,东西最宽处175.38千米。位于北纬37°27′~38°47′(误差±1′),东经113°30′~115°20′(误差±1′)之间,截至到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