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教材为何先学字后学拼音?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新版语文教材先认汉字再学拼音是什么意思?

安徽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规定从今年9月1日开始,我省中小学起始年级,将全部采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原先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并存于我省语文科目中的局面,将逐渐被“部编本”统一。改革后,中小学语文课学习会有哪些变化?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多位中小学资深教师及教育主管部门专家。

先认汉字再学拼音,回归传统发蒙
合肥市黄山路小学副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说,这次更换教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把汉字学习提到了拼音学习的前面。
以往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教材首先是教授拼音,教完全部的拼音后才开始教识字。而新的“部编本”教材则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如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让孩子们在学习了“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手、足、口、耳”等一些常用字之后,再进行13个课时的汉语拼音系统学习。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全国语文教研员部编本教材使用培训会上,动情地举了个例子: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过去总有幼儿园的家长向她咨询,到底要不要在幼儿园阶段提前学拼音,她给出的答案一直是:不要。她认为,学拼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识字和普通话正音,拼音是认字的工具,学会认字才是重点,所以,“幼小衔接”不应该过分强调拼音。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以前幼儿发蒙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此次把认字提到前面,也是回归了传统发蒙的方式。
此外,新教材中强调低年级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 “识字”和“会写”,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小学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左右,其中800字左右会写即可。一般而言,只要按现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大致可以实现独立阅读。

我认为应该是一下几个原因:
1、让学生体验在特定的语境中感受认识汉字带来的乐趣。
2、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重视阅读表达。
3、更关注儿童需求,消除先学习汉语拼音的枯燥感。

新版教材同时还改变了以下几点:
新版教材同时还增加不少儿童诗
识字量新版教材减少100个
传统文化篇目增加
口语交际放在突出的位置

新教材为使幼小衔接更平缓,降低了难度,将拼音课往后挪了约一个多月,先进行识字教学,让孩子们认识“天、大、人”等,再开始学拼音。

“这种变化并不是天大的变化。”李怀源对此解释道,先识字是为阅读铺路,拼音是注音工具,是识字的工具。拼音后学,并不是说拼音不重要。很多孩子学拼音比学汉字费劲,教学中,老师应为学生建立起字和拼音的联系。

在谈到学前儿童该不该大量识字时,李怀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幼儿园的职责是带着孩子去认识世界。以前孩子们是通过字、词来认识这个世界。现在的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非常丰富,走出去的机会更多了。所以,学前阶段应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他所认识的世界,注重发展口头语言。字不需要认很多。



我认为应该是一下几个原因:

1、让学生体验在特定的语境中感受认识汉字带来的乐趣。

2、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重视阅读表达。

3、更关注儿童需求,消除先学习汉语拼音的枯燥感。



拼音只是识字工具,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还有一个,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下马威,并不利于培养对语文课的兴趣。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可见既是有利学生学习,也是爱国,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好事。

先学完单韵母再学复韵母这个一般都能理解吧? 因为韵母是能单独成音节发音的,而声母无法独自成音节。比如,有字读a o e,却没有字读成b d g。这样,学了单韵母后,再学声母,至少马上能和单韵母相拼。实际上我们读声母都是带有韵母的,b a ba实音上我们一般读的是bo a ba,l i li我们一般读的是le yi li。

  • 什么是统编教材识字写字的编排形式
    答: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写字编排特点解读一、先安排识字再安排拼音统编教材先安排一个单元的识字课,引导学生先学习40个特别简单、高频的“基本字”,然后再学习拼音。学生在入学以前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接触了一些汉字,先编排识字的内容,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汉字积累,实现幼小衔接。与简单高频的“...
  • 天津小学新生先识字再学拼音 到底为什么
    答:天津小学语文教材一直使用的是人教版,所以此次更换教材涉及到全市小学一年级新生。新版本教材目录顺序 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旧教材目录顺序 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 从理论上讲,先学拼音再识字,有助于孩子读准字音和认识更多新字,但在幼儿教育基本...
  • 现在小学一年级为什么不教拼音
    答:加大语文教材的阅读量,增加传统文化的渗透。加大识字量,减少书写汉字难度等。关于小学一年级开始为何要改为先认字 ,再学拼音,编者列举了以下几个原因:一、先识字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降低了认知难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日常生活中,汉字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对于一些常见字,小朋友...
  • 上小学后,先识字与先学拼音的孩子为什么会差别很大?
    答:在我国最常见的启蒙便是“汉字启蒙”、“拼音启蒙”,倘若倒退30年回到从前,咱们上学的时候都是先学拼音,之后才是通过拼音识字,若是碰上不认识的字都会捧着一本新华字典,按照上面的拼音来读。时光荏苒,如今的语文教科书却将书中的识字顺序进行了微调,变成了“先认识汉字...
  • 如果是一本语文书那写拼音会写语文还是书本还是课本?
    答:变化1 先学识字再学拼音 打开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学了”的栏目,在“我上学了”之后先编排了一个识字单元,之后才是拼音教学。这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变化,即编排顺序是先识字再学拼音。这么多年都是先学拼音再学汉字,为什么统编《语文》教材要改变惯例?统编小学《语文》...
  • 四岁宝宝应该先学认字还是学拼音?
    答:先让孩子识字,可以放缓语文学习坡度。如果孩子先学拼音的话,在系统接受教育之前,孩子容易被拼音这个既抽象又不属于文字的符号工具难住。而现在的语言文字环境比以往更好,孩子在生活中就可以积累不少汉字,因此从简单汉字开始学语文,这更符合儿童成长规律,也减少了孩子们的畏难情绪。学了汉字之后,我们...
  • 哪里小学不学拼音
    答:山东小学新教材语文不学拼音直接认字,先学汉字后学拼音,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目录顺序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而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 一年级语文是先教识字还是先讲课文
    答:还有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我刚刚教完的一年级语文,先学拼音再识字,刚进校门的孩子上来就学,压力会比较大,很多孩子有挫败感,家长甚至很焦急。现在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先认简单的字,可以让刚入学的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消除他们害怕甚至恐惧心理。我看了一下网上的新教材,字都比较简单,很多小...
  • “先识字”和“先学拼音”的孩子,入学后有什么不同?
    答:很多家长都问: 孩子是应该先学拼音还是先识字呢?因为我们这一代父母上小学的时候,都是 “先学拼音,再学汉字” 的,当时的教学方法是先学拼音,然后让孩子 “注音识字” 的方式识字、阅读。而现行的“部编版”语文课本却刚好相反,孩子入学后 先识字 ,然后再 学拼音 。这个 先后顺序的不同,对...
  • 孩子应该先学拼音,还是汉字?
    答:注音书,建议在孩子达到一定的认字量、系统学过拼音之后,再进行阅读。这样孩子在阅读的时候,看拼音的目的,只是为了认识一个陌生字的读音,孩子依旧会不自主地去了解这个字的含义。并且,从2017年开始,一些小学语文教材中,汉字就已经在拼音前面了。所以,孩子一定是要先学汉字,再学拼音。孩子先学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