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关于清朝书院的知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清代县儒学,书院的东斋是指什么人

学生

旧时学生读书的地方‘’东斋”
以广雅书院为例,两侧设东斋和西斋,分别为学生住宿用

我就是在这学出来的.

  清朝时期书院
  顺治十四年衡阳石鼓书院获准恢复给各地发出了一个弛禁信号,各地的书院也悄然兴起。康熙三年(1664)山西潞安府知府肖来鸾建正水书院。康熙四年云南沾益州知州王祚楫建西平书院。康熙五年湖南会同县知县何林建三江书院。康熙九年湖南祁阳县知县王熙建文昌书院。康熙二十二年(1683)云南楚维府知府刘奂建雁峰书院;陕西华阴县绅士王山史等建云台书院。康熙二十四年湖南新宁县知县牟国镇建清泉书院。康熙三十五年(1696)福建漳浦县知具陈汝咸建明诚书院。康熙四十六年福建巡抚张伯行建福州鳌峰书院。康熙五十五年(1716)浙江嘉兴府知府关永芳捐义田建鸳湖书院。康熙年间恢复的书院见诸记载的还有:江南省省城苏州的紫阳书院,常熟县的游文书院。浙江海宁县的县城暨长安镇、硖石镇、袁花镇、郭店镇等书院;安徽合肥的斗文书院,定远县的能宏书院;福建漳浦县的垢洗书院;湖南安仁县的洁爱书院等。
  康熙年间虽然尚未解除对书院的禁令,但却表现相当宽松。有些官员或士人的讲学亦未受到干预,如康熙年间贵州印江县知县马士芳在龙津书院讲学。康熙七年(1668),以强烈的反清意识著称的黄宗羲在浙江宁波府甬上证人书院讲学亦未受到制裁。有些巡抚大吏还亲自或指令建立书院,如江南巡抚张伯行亲自主持兴建了苏州紫阳书院,湖南巡抚周召南令各府县建立书院等等。康熙皇帝还亲自给书院题额,康熙二十四年,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扩建竣工后,巡抚丁思孔担心书院禁令未开,他日或许有人以禁令为由毁坏书院,便两次上疏请皇帝题额。这两份奏疏送到朝廷,礼部开会讨论如何答复,最后一致同意转呈皇帝。康熙二十六年(1687)春,皇帝玄烨御笔题写匾额“学达性天”,并赐予十三经、二十一史、经书讲义等。岳麓书院得到赐额很快兴旺起来。此次赐额是在国内已无战事的安定情况下题写的。为了表示扶植理学,玄烨还将同样文字的题额赐予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及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等宋代名儒祠堂为名的书院。接着又给 山东省城书院赐额“学宗洙泗”,给苏州紫阳书院赐额“学道还淳”,给胡安国书院赐额“经术渲士”等等。康熙的御赐匾额象征着书院禁令已经失效。
  雍正年间书院恢复的速度加快,雍正元年(1723)河南新乡县改会馆为书院。雍正六年浙江乐清县改长春道馆为梅溪书院。至雍正十年(1732)各省会及学政官所在地的书院均已恢复,这些书院是:
  顺天 (北京)金台书院 直隶 (保定)莲池书院
  山东 (济南)泺源书院 山西 (太原)晋阳书院
  河南 (开封)大梁书院 陕西 (西安)关中书院
  江西 (南昌)豫章书院 浙江 (杭州)敷文书院
  福建 (福州)鳌峰书院 湖北 (武昌)江汉书院
  湖南 (长沙)岳麓书院 湖南 (长沙)城南书院
  四川 (成都)锦江书院 甘肃 (兰州)兰山书院
  广东 (肇庆)端溪书院 广东 (广州)粤秀书院
  广西 (桂林)秀峰书院 广西 (桂林)宣城书院
  云南 (昆明)五华书院 贵州 (贵阳)贵山书院
  奉天 (沈阳)沈阳书院 江苏 (江宁)钟山书院
  一般说来,省会都比较大、人口比较多,学派也不只一家,所以有些省会所在地也不只一处书院。

  • 清代早期贵州最有名的书院是
    答: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代表。总之,龙场书院作为清代早期贵州最有名的书院,不仅在教育、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成为了抗击外邦侵略和维护民族尊严重要的场所。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龙场书院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宝贵资源。
  • 溪北书院
    答:溪北书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清朝末年福建船政学堂分校之一,为福建船政学堂的组成机构。该书院创建于清朝末年,旨在培养福建船政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关知识如下:1、溪北书院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当时的传统书院有所不同。它不仅注重经史子集等传统经典的教授,还引进了许多西方近代...
  • 海口琼台书院如何?
    答:琼台书院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05年,)据传由于丘浚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琼台书院主楼魁星楼高二层,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魁星楼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上书"进士"二字,字大如斗。这是当年该书院的高材生张日_进士后朝廷所赐。楼...
  • 清朝的四大书院是什么
    答: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如果说是清朝四大书院的话应该是,兰州书院 求古书院 五泉书院 皋兰书院 请采纳
  • 竹山书院历史背景
    答:曹堇饴的两个儿子秉承父亲的遗志,乾隆初年开始筹划竹山书院的建设,这一工程历经十多年才得以完成。这些建筑的建设不仅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教育和社区精神的重视,它见证了曹氏家族对知识和学术的追求,以及他们对地方社会的贡献。竹山书院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文化地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
  • 什么是书院文化
    答: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最著名的有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白鹿洞书院以及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清朝末年,教育改革,全国省...从《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规定来看,书院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全面的,与官方以科举应试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有显著差异。 不仅教学内容完全不相同,而且书院的...
  • 三凝书院县志记载
    答: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于三凝书院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据《邕宁县志》所述,这座著名的学府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当地绅士阶层的慷慨捐资所建,位于那楼圩。然而,历史的轮回中,书院并未永久长存,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时,它被迫停办,结束了它的教育使命。在另一份文献《灵山县志...
  • 清朝十大书院有那些
    答:岳麓书院 东林书院
  • 三山书院
    答: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书院开始招收女生,打破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为女性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此外,书院还增设了现代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培养了一批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如今,三山书院已成为一所具有现代化教育功能的文化遗产遗址。这里不仅保留了古代书院的风貌。如今,三山书院已...
  • 兴道书院“三乐堂”
    答:在兴道书院正座的左侧,矗立着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名为“三乐堂”。其名源于《孟子》中的名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寓意着对知识的追求和教育的崇高价值。三乐堂旁有一扇通向外面小巷的旁门,门顶镶嵌着一块石匾,刻有“瑞文庄公祠”字样,瑞文庄公即为瑞麟,曾担任两广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