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文言文解说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4

1.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和文言文,人教版,文言文要解释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注释译文词语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示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指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1]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金经

白话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了灵异的(水)。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长到阶上;碧绿的草色映入窗帘。(与我)谈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和我交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没有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章主旨: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于清贫的人生态度和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 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 *** ,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八年级上册:三峡 一、解释 答案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 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 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 答案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

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 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3.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所有的文言文注释

21.课武陵:古代郡名。

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 芳:指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对···感到惊异。

欲:想要。 便:于是,就。

穷:穷尽。这里是走完的意思。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离开。 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通:通过。22. 课陋室铭:(1)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 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只有。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古代常用 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

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插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形,形体、身体。

译为:使身体劳累。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 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爱莲说):蕃(fán):多。

予: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谓“李唐”。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此为意译,可以只直译为:不牵牵连连,不支枝节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清芬。远: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亵(xiè)玩:轻慢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者:。

..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乎: 应该。宜:适当。

众:众多23.核舟记1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

奇,奇特。 2 以:将。

3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4 为:做。

动词。这里指雕刻。

5 器皿:器具。 6 余:我。

7 木:木头。 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仿那些东西的形状。

罔,无不,都。因:就着。

象,模仿。 9 尝:曾经。

10 贻:赠。 11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大苏,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

泛:泛舟,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2 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点儿。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奇,零数。 13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

可,大约。许,上下,左右,光景。

14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敞开的地方是船舱。 15 蒻(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蒻,“箬”的异体字。

16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

4. 求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的解释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马 说》 韩 愈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送东阳马生序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加分哈!!!!!!!!!!!!!!!!!!!!!!!!

5. 谁有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所有文言文字词的解释啊

与朱元思书(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

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人。

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指风和雾。 (3)俱:全,都。

(4)净:消散。 (5)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6)从:顺,随。 (7)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顺,随。 (8)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向东或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9)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

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可能为作者笔误。

自:从。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10)独绝:独一无二。

绝:到极点 (11)皆:全,都。 (12)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

缥:青白色。碧:淡绿色。

(13)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4)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5)急湍:急流的江水。

湍,急流。 (16)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厉害。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7)若:好像。 (18)奔:这里指奔驰的快马。

(19)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20)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上:名词作动词,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1)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伸展。

轩,高,向高处伸展。邈,远,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轩邈,向高处向远处生长。

(22)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3)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4)激:冲击,拍打。

(25)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6)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27)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8)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就。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转,同“啭”9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穷,穷尽。 (29)无绝:就是“不绝”。

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消失。

(30)鸢飞戾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31)望峰息心:意思是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2)经纶世务者:办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33)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

窥:看 。 (34)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柯,树枝。上:在上边 蔽:遮蔽。

(35)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

犹:好像。 (3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疏条:稀疏的枝条。交:相互。

(37)见:通“现”,出现。 日:太阳,阳光。

通假字 ①“转”通“啭”,鸟鸣声。 ②“反”通“返”,返回。

③“见”通“现”,出现。 五柳先生传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 2。

【亦】也。 3。

【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于是,因此。以,把,用。

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用这个作为)。

焉,语气助词。 5。

【闲静】安静。 6。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入,过分。

7。【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今意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8。

【嗜】特别喜欢,爱好。 9。

【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

【或】有时。 11。

【造】往,到。 12。

【造饮辄(zhé)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4。

【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5。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16。

【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7。

【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8。 【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19。

【颇】 稍稍。 20。

【忘怀】忘记。 21。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2。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本文中可直接翻译为“赞”。 23。

【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4。

【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戚戚,忧虑的。



  • 部编版八下必背古诗与文言文
    答:1. 【初二下学期需要背诵的古诗合古文(人教版)】 1.与朱元思书2.五柳先生传3.马说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潼关怀古》6.小石潭记7.岳阳楼记8.醉翁亭记9.满井游记10.诗五首《饮酒》 (其五)《行路难》(...
  • 八上部编版常考古诗文言文挖空
    答:2. 八年级上下语文版教科书的古诗古文的题目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吗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 石壕吏在部编版哪里
    答:《石壕吏》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中的文言文。《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
  •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
  • 富贵不能_文言文翻译(富贵不能_文言文翻译)
    答: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如若将”淫“释为”淫色“、”荒淫“,是现代人见文生意,严格讲偏离本意。文言文《富贵不能淫》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选入2017年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 富贵不能浮翻译文言文
    答:文言文《富贵不能淫》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选入2017年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二章》。 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 富贵不能吟文言文译文
    答:文言文《富贵不能淫》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选入2017年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二章》。典故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
  • 2021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有没有巜周亚夫军细杨柳》?
    答:《周亚夫军细杨柳》是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的文章。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中的《绛侯周勃世家》,又名《细柳营》。作者是司马迁。 本文讲述了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时,汉文帝刘恒去慰问军队的事,通过其他军队和周亚夫军队的对比,表现出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
  • 富贵不能贫文言文翻译
    答:文言文《富贵不能淫》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选入2017年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二章》。 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文言文吗
    答:"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文言文。 文言文《富贵不能淫》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选入2017年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二章》。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原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