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南溪常道士诗词鉴赏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9

  古诗原文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译文翻译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注释解释

  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春草:一作“芳草”。

  “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创作背景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诗文赏析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 分享富有禅意的惊艳古诗词
    答:那些富有禅意的惊艳古诗词 1.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赏析:看池中莲花洁净莹澈,才知道义公的心境如莲花般,不为尘念所染。诗中化用了六祖慧能的“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比喻和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2.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赏析...
  • 那些的富有禅意的诗词,明净空灵!
    答:那些的极富有禅意的古诗词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释义】 看池中莲花洁净莹澈,才知道义公的心境如莲花般,不为尘念所染。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 【释义】 看到幽溪深涧中野花可爱,令人心神澄静,顿悟禅意,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 分享富有禅意的惊艳古诗词
    答:莲花洁净,显见禅心不染。孟浩然在《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中如此描绘,观池中莲花之净,犹如见义公之心,清澈无瑕,不被尘埃所污。此诗巧妙地引用了六祖慧能“明镜本清净”的意境,以莲花比喻禅心,赞誉禅师的高洁与禅定。刘长卿在《寻南溪常道士》中写道:“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意为面对溪边的...
  • 描写“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答: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寻南溪常道士》——唐代诗人 刘长卿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道吾山》——清代诗人 谭嗣同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忆故山赠司空曙》——唐代诗人 李端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送赞律师归嵩山(一作无可诗)》——唐代诗人清 江 禅意法乘俱莫问,...
  • 关于禅椅的诗句(描写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答:1.描写“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寻南溪常道士》——唐代诗人 刘长卿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道吾山》——清代诗人 谭嗣同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忆故山赠司空曙》——唐代诗人 李端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送赞律师归嵩山(一作无可诗)》——唐代诗人清 江 禅意法...
  • 白云飘飘的赞美诗词
    答: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4、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译文: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5、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出自唐代:焦郁的《白云向空尽(一作周成诗)》译文:白云慢慢地远去,游荡着进入了晴空万里的天空。
  • 诗词中包含路的经典诗句
    答: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唐·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天应绣出繁华景,处处茸丝惹路衢——唐·李咸用《咏柳》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魏晋·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不向长安路上行——宋·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五代·...
  • 关于静的生活的禅意诗句
    答:3.描写“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寻南溪常道士》——唐代诗人 刘长卿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道吾山》——清代诗人 谭嗣同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忆故山赠司空曙》——唐代诗人 李端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送赞律师归嵩山(一作无可诗)》——唐代诗人清 江 禅意法...
  • 大学那些值得收藏的绝美诗词
    答:《寻南溪常道士》释义:下雨过后,青松更加苍翠,路随山转变见到了溪流的源头。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许浑 《早秋》释义:长夜里一片清凉,绿色的萝叶间吹起了西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释义:人生在世,飘忽不定,宛如乱飞的鸿鹊,匆忙间雪地留下印记。
  • 含溪的诗句古诗
    答:《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唐)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青溪》王维(唐)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唐)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宿王昌龄隐居》常建(唐)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答李浣》韦应物(唐)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溪居》柳宗元(唐)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