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之前唐玄宗为梅妃着迷,之后为何不如杨贵妃得宠?
或许是受了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朋友都忽略了唐玄宗在遇到杨玉环之前的感情经历。
实际上,李隆基在遇见杨贵妃之前,还曾宠爱过一位叫梅妃的女子。相传,梅妃的容貌尚在玉环之上,恰似天宫仙女下凡。可惜的是,杨玉环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梅妃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致使梅妃成了李隆基生命中的过客,被弃置于冷宫,晚景凄凉。
那么,为何杨玉环姿色不如梅妃,反倒比梅妃更加得宠呢?
她自幼饱读诗书,九岁时便能背诵《诗经》中的经典段落,十四岁就能吟诗作对,时人常将其比作晋朝才女谢道韫。除了文采过人外,梅妃还精通各式各样的乐器,对歌舞亦有涉猎,这一特长更使喜好音乐的李隆基对其宠爱备至。由此可见,梅妃在才艺方面远胜杨玉环,外在因素并不是她失宠的原因。
史料中对于梅妃的记载极少,一句“梅妃喜梅,气节若梅”十分隐晦地向我们透露了梅妃的性格,或许,这才是是梅妃失宠的关键原因。
在这里,我们且将梅妃放在一旁,看看杨玉环是如何独得李隆基宠爱的。
所谓,“六宫粉黛无颜色”只是诗句中的描写,想要一窥贵妃的魅力,还需从更直观的画像中入手。在后世画家所绘的各种版本《出浴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后世画家为了描绘贵妃的风姿不知耗费了多少笔墨。不论画家们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其笔下的贵妃几乎都大同小异:杨玉环在华清池中清洁身体,随后如出水芙蓉般浮出水面,在几个丫鬟的搀扶下披上一件轻纱。
为什么连出浴都需要下人的搀扶呢?
或许是因为画家们想要表现“侍儿扶起娇无力”这一特点。此时,娇柔若无骨的玉环穿着松松垮垮的薄衫,仿佛多走一步就要摔倒在地,让画外的观者忍不住想要钻进画卷中搀她一把。其实,“娇柔”就是杨玉环的一大致胜法宝,李隆基身为一国之君,在人前人后风光无限,想必这样的男人不会喜欢一个“女强人”。如此看来,“气节若梅”的梅妃太过高傲,不如娇柔的杨玉环惹人怜爱。她经常与强势的李隆基针锋相对,久而久之,两人难免会发生摩擦,也难怪李隆基会移情别恋。
那么,为何梅妃会心高气傲呢?
相传,梅妃所在的江氏是闽地望族,梅妃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当时的大唐虽然开放,但儒术已在中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所以,“无才之女”受欢迎的程度远超才女。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时人希望从无才女人的身上获取畸形的优越感,因此,梅妃的才学和见识反倒成了她得宠的“绊脚石”。
梅妃入宫前,李隆基最喜欢的武惠妃已香消玉殒。史料中并无关于武惠妃才学的记载,从她陷害大臣排除异己的做法来看武惠妃是个非常浅薄的女人。此时的唐玄宗深爱武惠妃,所以,纵容了她的种种出格举动。武惠妃过世后,唐玄宗陷入丧妻之痛中无法自拔,终日郁郁寡欢,被身边的小人钻了空子。高力士为了讨好李隆基,上表劝皇帝在民间展开选秀。
李隆基选秀的初衷又是什么呢?不过是想找个女子作武惠妃的替代品罢了。
就这样,梅妃走进李隆基的视线,前文我们提到梅妃的容貌堪比天人,自然会在众多秀女中脱颖而出。李隆基与梅妃接触了一段时间,从她的身上发现了许多不同于武惠妃的特质,这个女人才貌双绝,她与“文艺青年”李隆基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所以,两人在一起时自是如胶似漆,李隆基很快便走出了武惠妃去世的阴霾。李隆基是个重视感情的人,他不但对女子用情极深,对自己的兄弟亦是如此。
唐玄宗登基之初,经常与宋王成器、申王成义、歧王范、薛王丛四位本家兄弟饮宴,饮到酣处索性与兄弟们同寝。兄弟五人不但情深义重,他们的喜好也大体相同,李隆基在宫殿中摆下五个帷帐,与兄弟们盘坐其中,谈天论地,从诗赋聊到音律,相处的非常融洽。李隆基将梅妃召入后宫后,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个才女引荐给自己的兄弟们,于是,他在饮宴中请出梅妃,让她吹奏白玉笛助兴。
一时间,梅妃的笛声绕梁,五个兄弟听得如痴如醉。随后,李隆基又派人取出自己珍藏的美酒,款待诸王。梅妃端着酒具向众人敬酒,薛王酒量不济,已喝得东倒西歪,恍然间,从桌下伸出脚勾住梅妃的纤纤玉足,神魂颠倒。梅妃颇识大体,不想让众人难看,便不动声色地挣脱,随后,跑回自己的寝宫中不再出来。唐玄宗不明就里,问左右:“梅妃为何不告而别?”
宫女们答道:“娘娘鞋子上的玉珠脱落,待回宫重整珠鞋后就来。”过了好一会,仍不见梅妃返回,李隆基心下起疑,派人催促梅妃尽快回到殿上,谁知梅妃竟以腹痛为由,拒绝出席。失去美人坐陪,李隆基失去了饮宴的心思,众人寒暄几句早早散场。第二天一早,薛王醒了酒,想起昨天的失礼行为后面如土色,生怕梅妃会在李隆基面前告状,自己小命不保。
于是,薛王负荆请罪,跑到李隆基面前磕头说道:“承蒙皇兄赐下饮宴,我酒量不佳,醉酒后误触皇嫂的珠鞋,这虽是无心之举,但终究酿成大祸,请皇兄惩罚我。”李隆基听罢,顿时想通了昨日饮宴时梅妃不辞而别的原因,但是,薛王是李隆基的兄弟,李隆基亦不想与他翻脸,便大度地说道:“既然是无心之举,朕自然不会追究。”此件事了,唐玄宗来到后宫想要试探梅妃。
梅妃深明大义,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缘故破坏皇上与诸王的兄弟情,于是,仍竭力否认。李隆基见梅妃一心想着皇家骨肉之情,竟甘愿受辱息事宁人,对这个女人愈发宠爱。
可惜的是,梅妃的“深明大义”恰恰成了她失宠的最大原因。
众所周知,杨玉环与李隆基之间的爱情是有违伦常的,在杨玉环入宫之前已被李隆基的儿子寿王娶作王妃,李隆基强幸玉环之举无疑是“扒灰”,难免会受千夫所指。梅妃听说这件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写下一首《楼东赋》,希望李隆基能够回头:
“玉鉴尘生,凤奁香殄。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缘。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鷁[yì]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悉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可惜的是,李隆基沉浸在与杨玉环的淫乐中无法自拔,况且,梅妃的讽诗已触动了他的敏感神经,所以,梅妃自然遭到了冷落。
自李隆基宠幸杨玉环后,不再励精图治,反而,展现出种种怠政的迹象。识大体的梅妃不遗余力地劝说李隆基,但擅长撒娇的杨玉环时常在皇帝耳边吹“枕边风”,在她的曲解下梅妃的好言相劝全都成了逆耳的恶语。而梅妃一再揭李隆基的伤疤亦使皇帝恼羞成怒,李隆基终于一纸诏书将梅妃打入冷宫。不过,若说梅妃就此失宠,倒也不尽然。毕竟,此女除了性格刚烈以外,不论相貌才学均胜杨玉环一筹。
所以说,李隆基虽厌恶她的高尚气节,但又时常想起两人在一起无话不谈的日子,陷入深深的矛盾中。这年梅花盛开,趁着杨玉环回娘家探亲,李隆基便派出贴身的小太监,打着听戏的幌子请梅妃前往翠华西阁相见。谁知杨玉环听说这件事后,第一时间闯入翠华西阁打算“捉奸”,吓得李隆基只能抱着梅妃躲进夹墙中。后来,杨玉环揪出二人,面色不善,李隆基只能将梅妃送走了。
再后来,李隆基思念梅妃,便命人把外国使节进贡的一斛珍珠送给梅妃。梅妃回诗《谢赐珍珠》,不受: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我很久没有画我的柳叶眉了,面上的残妆和著眼泪打湿了我的红绡衣。我自是很久没有梳洗过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
皇帝看完诗,指示乐府为这首诗谱一个新曲子,取名《一斛珠》,并且,又差人将梅妃留下的鞋子和金钗送去给梅妃,梅妃问使者道:“陛下打定主意要抛弃我了?”使者答道:“陛下并未抛弃娘娘,只是害怕太真撒泼。”梅妃伤心地说道:“为了不让那个胖丫头吃醋,陛下竟如此疏离我,这与抛弃我何异?”杨玉环对这件事耿耿于怀,觉得李隆基背弃了自己,于是,躲在后宫中一杯接着一杯地借酒浇愁。
酒过三巡后,杨玉环越想越气,她本是善妒媚浪的女人,怎会容忍自己的男人临幸其他后妃呢?杨玉环一气之下,叫来两个太监,与二人做“求欢状”,放浪形骸。后人将这一历史事件改编成经典剧目“贵妃醉酒”,但却删减了其中不堪入目的色情表演,徒留杨玉环一人孤芳自赏。实际上,所谓“贵妃醉酒”不过是一个小家子气的女人撒泼做出的低俗举动罢了。
总而言之,梅妃被浅薄的杨玉环击败,独居冷宫无人问津。安史之乱之际,梅妃为了守贞,用白布包裹自己的身体,毅然决然地投井自尽,可歌可泣。也有传言,直到某天梅妃托梦给皇帝,梅妃说:“当年陛下逃难时,我死在乱兵的手上,有可怜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东边的梅树下。”最终,在温泉池边梅树底下,找到了梅妃尸体,外面用锦褥裹着,上面堆着差不多三尺厚的土。
察看梅妃身上肋下有刀痕,唐玄宗放声大哭,以妃礼改葬。又命人在她的墓地四周种满各种梅树,并亲手为她写下祭文......
与终日争宠吃醋缠绵于李隆基身边的杨玉环相比,她们两人自然高下立判了。
在杨贵妃之前皇帝是特别的宠爱梅妃的,梅妃当时是因为她的素雅在一众后宫嫔妃的浓妆艳抹中突出,当时其实皇上也看腻了别的嫔妃的浓妆艳抹,所以乍一看到梅妃的素雅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的不一样,男人嘛都喜欢新鲜的,梅妃也比较擅长乐器和歌舞,文笔也很不错所以皇帝就特别的喜欢她,还为她建了梅阁,可以说那段时间她是独得皇上恩宠的。
但是后来皇帝看上了杨玉环,在从儿子手上夺走杨玉环过后皇上就马上把她封为杨贵妃并且对她十分宠爱,这也因此冷漠了梅妃。梅妃她肯定是不高兴的,所以后来她就作诗给皇上去贬低杨贵妃,大概的意思就是杨玉环不顾伦理道德抛弃了老公投入了公公的怀抱。这件事后来被杨贵妃知道了,杨贵妃也不是个省事儿的家伙,所以后来她就陷害梅妃,害得梅妃被打入了冷宫。
梅妃一个人在冷宫生活了很久,后来有一天她就听到外面的马蹄声,她就好奇问下人是怎么回事儿,下人就告诉她说是皇上特地派人给杨贵妃送荔枝。这就让梅妃有点触景生情,想到当年皇上也特地命人给她送各地的梅花。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叛军进入皇城,当时皇上他只是慌忙地带着杨贵妃走并没有想起来被遗忘在冷宫里面的梅妃,而梅菲她也是一个性子刚烈的女子,所以为了不被叛军玷污就选择了自尽。
后来皇帝回来还专门找派人去找梅妃,但是她已经死了。梅妃的一生其实也不算是太惨了吧,既然她当了妃子她就知道皇帝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他可以宠爱自己,当然也可以宠爱别的嫔妃。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相信很多人早已耳熟能详了。但是,你知道吗?遇见杨贵妃之前,唐玄宗曾为一位惊为天人的女子所着迷。而这位惊艳唐玄宗的女子,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梅妃。然而好景不长,遇见杨贵妃后,唐玄宗眼里再也容不下她人的身影。那么,梅妃为何不如杨贵妃得宠呢?
史上称赞杨玉环的诗句不在少数,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而杨玉环的确有闭月羞花之貌,更有倾国倾城的舞艺,也是精通音律的才女。对于杨玉环,我们早已经耳闻能详,她的传奇,她的人生,瑰丽华美,一如她的身份和美丽。在叙写有关杨贵妃的书籍或者拍摄有关杨贵妃的大型历史剧中,总是少不了一个人物,就是梅妃。
梅妃,原名江采苹,她是唐玄宗后宫无数佳丽中,唯一一个能和杨贵妃一争高低的女人。相传梅妃出生于书香世家,本身也是才貌惊人。当时唐玄宗深爱的妃子武惠妃去世,郁郁寡欢,身边的近臣高力士建议唐玄宗选秀,江采苹容貌气质俱佳,唐玄宗惊为天人,接到宫中,因为江采苹素爱梅花,因此封她为梅妃,并且唐玄宗还给赏赐了一片梅园,一时间恩宠无限。
十九年后,杨玉环入宫,梅妃渐渐被唐玄宗遗忘,梅妃不甘心,与杨玉环文斗舞斗均不敌尚青春年华的杨玉环,再加上杨玉环当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唐玄宗什么都顺着她,很快,梅妃就被贬到冷宫。这场宫斗里,梅妃势单力薄,不及杨贵妃,若不是唐玄宗念及旧情,梅妃怕是连命都没了。
虽然唐玄宗没有处死梅妃,但是后宫的女人一切尊荣华贵全都是靠帝王的恩宠。由此可见,梅妃失宠后,日子恐怕不好过。现在想来,安史之乱后,梅妃殉情唐玄宗,将自己用白布包裹,跳进了古井。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千古绝唱,为历史留下两扇窗,以供后人窥探千百年前的大唐盛世和唐宫秘史。这句诗,其实描述的是唐玄宗为杨玉环运来荔枝的历史典故。杨贵妃爱吃新鲜的荔枝,可是当时的京城在北方,荔枝生长在南方。荔枝是娇贵的水果,一日失其香,二日失其色,三日失其味。
如果杨贵妃要吃到新鲜的荔枝是很困难的,但是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有加,派人快马加鞭送来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荔枝,送荔枝的人一路上到一个驿站就换人换马,而荔枝却始终在运往长安的路上,就这样一路马不停蹄的将荔枝运到长安。所以后来连荔枝的名字也叫“妃子笑”,足以看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
另有一说,统治者在竭尽全力的骄奢淫逸,快马加鞭本来应该是军事紧急或者是国家大事才要用到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这里“一骑红尘”,尘土飞扬,并不是为了国家大事,“无人知”三个字更是意义深远,“无人知”的是送来的不是军情是荔枝,“无人知”的是如此紧急的只是为了贵妃一笑。
这短短两句,足以见得当时的统治者整日沉迷于酒色声乐,沉迷于温柔乡,不理朝政。这是对唐玄宗莫大的讽刺,而对杨玉环而言,她只是个想吃荔枝的女子,却不幸背上了祸国殃民,红颜祸水的骂名。
杨贵妃,也就是杨玉环,天姿国色,倾国倾城,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也是唐玄宗最爱妃子。贵妃醉酒一事的由来,要从唐玄宗与杨贵妃相约百花亭开始。
相传杨贵妃与唐玄宗如胶似漆,二人常在一起饮酒作乐,一日,唐玄宗约杨贵妃在百花亭内一聚,共同赏花饮酒,杨贵妃提前去了百花亭做准备,到了约定的时间,唐玄宗还不来,杨贵妃等了又等,等了又等,之间高力士来报,唐玄宗已经在别的宫里宠幸其他妃子。
一时之间,杨贵妃又气又恼,觉得唐玄宗背弃了自己,于是开始自顾自的喝酒,越喝越多越不清醒。杨玉环本就是善妒媚浪的女子,现在又听闻皇帝去了别的妃子处过夜,心中愤懑,难以排解,几倍烈酒下肚,酒兴使然,顿时横生媚态。再加上杨玉环恼恨唐玄宗在把自己扔在一边不顾,去别的妃子那里,更加觉得可气,所以向身边侍奉的内监高力士,裴力士二人做求欢状,放浪形骸。
后来“贵妃醉酒”这一历史事件被改成了京剧曲目,由梅兰芳大师倾进毕生心血去雕琢和完善这一曲目。梅兰芳大师将原曲目中杨玉环醉后放浪形骸,低俗色情的表演部分去除,保留了杨玉环醉后怀春,孤芳自赏,闷闷不乐的部分,曲调婉转,将之艺术化,唯美化,从人物情感入手,将本该显得低俗的历史场景和人物表演的丝丝入扣,终成为一代名曲!
虽然杨贵妃成功击败劲敌梅妃,一跃成为唐玄宗的第一贵妃,尽享天下尊荣!但是,面对江山社稷,唐玄宗还是下了那道赐死杨贵妃的圣旨。这不禁令人深思:玄宗的这份宠爱,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
梅妃是唐玄宗在杨玉环之前最宠幸的妃子,她才貌双全、能诗作画,肤白貌美,还擅长歌舞比杨玉环早入宫十九年,获得唐玄宗独宠,可是岁月不饶人,在杨玉环入宫后唐玄宗被年轻貌美的她所吸引,很快就移情别恋独宠杨玉环,梅妃后面还被杨玉环挤兑到了冷宫。杨贵妃杨玉环的凄惨结局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携带...
梅妃认为杨贵妃不过是一个“肥婢”而已,杨贵妃明里暗里也称梅妃为“梅精”,但不是玄宗所说的“梅精”,而是一种恶毒的称呼。唐玄宗是风流天子,自从有了杨贵妃,虽然没将梅妃忘在脑后,但是在“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面前早已丢魂失魄,丝毫不敢流露出对梅妃的恋情。加上杨贵妃经常在玄宗面前...
与唐玄宗的关系:梅妃与唐玄宗曾有过一段相知相惜的时光,唐玄宗为其居所种满梅树,并亲笔题写亭台楼阁之名。然而,随着杨玉环的出现,唐玄宗的宠爱逐渐转移到了杨玉环身上,梅妃因此被冷落。与杨玉环的竞争:唐玄宗在宠爱杨玉环后,逐渐忘记了梅妃。尽管偶尔想起梅妃,但每次与梅妃相聚都会被杨玉环知晓...
嫉妒成性的杨贵妃显然对玄宗上次与梅妃私会耿耿于怀,便冷笑道∶“ 玉笛非凤鞋可比,陛下被凤鞋勾蹑,尚搁置不问,奈何责妾? ” 听杨贵妃翻旧账,本来就为吹笛心有芥蒂的唐玄宗也恼了,便再次把杨贵妃撵回了娘家。 两次被遣送回家的原因,不管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正史《资治通鉴》,记载都差不多。
梅妃得宠数年之后,已到花甲之年的唐玄宗,未免喜新厌旧,他不人伦道德,招儿媳杨玉环为贵妃,朝野震动,天下议论。唐玄宗有了杨玉环后,从此日夜春宵,不理政务。梅妃知情后,心乱如麻,忧心忡忡…… 唐玄宗作为一囯之君怎能不理朝政呢? 梅妃觐见皇帝,赠诗讽刺,良言苦劝…… 杨贵妃听闻梅妃之言,心有不悦,她气梅妃打...
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讲述的凄婉动人。千百年来,让人们说不尽道不完。而小天天却认为杨贵妃是唐玄宗难逃的劫。精明强干,雄才大略的唐玄宗在遇到杨贵妃之前亲手开创开元盛世,让百姓安居乐业。而遇到杨贵妃后唐玄宗居然懒政不早朝。正是这样导致了唐玄宗更加喜欢梅妃,并且...
唐玄宗见到诗后想起了曾经和梅妃在一起的情形,又将她召入翠华西阁“叙旧”,杨贵妃知道此事后醋意大发,还把唐玄宗和梅妃一同羞辱了一番,可唐玄宗毕竟是皇帝,一怒之下命人就将杨贵妃送回了娘家。一切的荣耀终究都是过眼云烟,“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携杨贵妃一同逃亡...
唐玄宗曾经宠爱过梅妃,只不过梅妃后来因为杨玉环的出现而渐渐失宠了。梅妃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从小就培养她对于诗词的兴趣,成年时梅妃已经能写出很好的诗,而且她身姿曼妙,成年后,母亲为她请来舞蹈老师教导她学习舞蹈。梅妃非常争气,很快就能将舞蹈融会贯通,而且跳的非常出神入化。父亲觉得自己女儿不...
唐玄宗因此戏称她为“梅妃”。据说她还写有《箫》、《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绚窗》八篇文赋。然而,当丰满、冶艳,浑身散发娇情媚态的杨贵妃出现之后,玄宗开始目眩神迷。当唐玄宗从他儿子寿王李瑁那里把杨玉环夺过来,又请进宫成为他的妃子以后,杨贵妃与...
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