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跪求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 教学要求教学大纲

简明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朱自强

绪论




教学要求:

认识古代汉语的性质,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介绍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1.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 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 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汉字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汉字的性质,重点熟悉“六书”说,认识分析汉字形体构造对了解词义的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的特点与汉字借用的两种情况。

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简述汉字的表意性质

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转注、假借属用字法。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书阅读

1. 象形字构造与词义

2. 指事字构造与词义

3. 会意字构造与词义

4. 形声字构造与词义

5. 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

6. 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一、古今字

1. 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2. 古今字的类型

(1) 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2) 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3. 古今字的特点

二、异体字

1. 什么是异体字

2. 异体字的类型

(1) 造字异体

(2) 繁简异体

三、通假字

1. 汉字通假的一般情况

(1) 什么是通假

(2) 通假与假借的异同

2. 汉字通假的条件

(1) 必须是音同或音近



词汇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熟悉古汉语词的构成的特点;重点要求能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别,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古义和今义

一、简述古今词汇

二、古今词义的一般情况

(一) 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

(二) 古今词义有差异的

1. 词义程度上的差异

(1) 词义变化显著的

(2) 词义变化微殊的

2. 词义范围上的差异

(1) 词义扩大

(2) 词义缩小

(3) 词义转移

3. 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1) 词义褒贬的差异

(2) 词义轻重差异

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

1. 要树立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

2. 辨析的重点在异,在同中有异

3. 要积累相关的语言材料,经常进行古今比较

4. 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古书注解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1. 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构成了词义系统

2. 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

二、词的本义

1. 什么是词的本义

2. 怎样推求词的本义

(1) 根据汉字初形

(2) 也可以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

二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3. 掌握本义的意义

三、词的引申义

1. 引申义的类型

(1)直接引申义(又称近引申义)

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2)间接引申义(又称远引申义)

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2. 词义引申的途径

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

1.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数

2. 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对应关系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

1. 单纯词

(1) 叠音词

(2) 联绵词

(3) 音译外来词

2. 复合词

(1) 同义复词

(2) 偏义复词

3. 判断复合词要防止两种偏向

(1) 防止以今拟古,将貌似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词组为复合词

(2) 防止以古拟今,将已经凝结成词的复合词还原为词组



语法(一)

虚词部分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各类虚词的语法特点,重点掌握常用虚词。

一、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概述

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

(一) 之、其、者、所、或、莫、焉、诸

(二) 曾、且、乃、非、勿、毋、弗

(三) 于、以、为、与、因

(四) 而、则、虽、然

(五) 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



语法(二)

实词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实词用法的异同,重点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

一、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但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

二、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

1. 名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

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 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三、特殊的动宾关系

(一)使动用法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二)意动用法

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四、名词用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状态

2. 表示行为的处所

3. 表示行为的凭依

4. 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处所

2. 表示行为的方向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语法(三)

句法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重点掌握古代汉语特有句式,并能正确分析一般的句子结构。

古代汉语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见格式

1.“……者,……也”

2.“……,……也”

3.“……者,……”

4.“……,……”

这里的“者”字有表示提顿的作用,语气助词“也”字有加强判断的作用。

三、指示代词“是”用作判断句的主语,不要误认为是判断句

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被动句的特点

二、古代汉语被动句常见的几种类型

1. 没有特定结构标志,即意念或概念上的被动

2. 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的

3. 动词前用“见”字表示被动的

4. 动词前用“见”字,动词后用“于”字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的。

5. 动词前用“为”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或“为”后所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不出现。动词前用“为”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动词前又加“所”,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为”后行为主动者有时不出现,成为“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6. 谓语动词前用“被”表示被动的

古代汉语的词序

一、古今汉语的词序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结构中宾语常常置于谓语动词之前

二、几种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

1. 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谓语动词前。疑问代词用作介词宾语,宾语置于介词前

2. 否定句代词用作宾语时,宾语多置于谓语动词前

3. 用“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宾语+是+动词”

“宾语+之+动词”

“唯(惟)宾语+是+动词”

“唯(惟)宾语+之+动词”

三、为了突出兼语而把兼语提到主语前,或提到兼语前的谓语动词前



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

熟悉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及其编纂体例,重点掌握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认识标点古文是一项基本功,掌握标点古文的方法。明确直译和意译,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古汉语知识进行较为准确的对译。

工具书和工具书使用

一、工具书概述

二、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字词类工具书

A.字典类

1. 康熙字典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 汉语大字典

B.辞典类

4. 辞源

5. 辞海

6. 现代汉语词典

7. 汉语大词典

(二)虚词类工具书

8. 词诠

9.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三、使用工具书的方法

(一) 熟悉工具书的编纂体例

(二) 掌握查、定音、选义的要领

(三) 发挥工具书的效能,挖掘工具书的潜力

古文的标点

一、标点古文的意义

二、古文今译的标准——信、达、雅

三、古文今译的方法

(一) 直译

(二) 意译

(三) 关于对译、移位、增补、删减和保留

诗词格律

一、诗律

(一) 近体诗与古体诗

(二) 律诗与绝句

(三) 近体诗格律的基本内容

1. 平仄

2. 粘对

3. 押韵

4. 对仗

二、词律

(一) 词调、词牌、词谱

(二) 词的字数分段

(三) 词的用韵、平仄与对仗的特点

《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提高语言素养,为批判的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最基本的书面语言形式,是本课程研究的对象。
《古代汉语》课程的结构分为文选和通论两部分。
文选以散文为主,精选春秋时期至汉代的作品。文选分今注、古注、白文三 类。今注文选精讲,古注文选讲练参半,白文供练习之用。
通论包括语音、词汇、文字、语法、古注等,是掌握古代汉语必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知识。通论的安排与讲授不求完整和系统,以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为宗旨。

  •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
    答:《语言的演变》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举例...
  • 杨氏之子教案
    答: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
  • 部编语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答: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 初中语文陋室铭教案大全
    答:三、古代汉语常识: 1、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今义为样子。) (2)、唯吾德馨。(馨:美好,今义为芳香。) (3)、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4)、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常指鸿雁,书信。) 2、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
  • 通用高中语文教案范文大全(个人通用)
    答:要想使高中文言文教学不搞成大学的古代汉语教学,教学重点应确立于教给学生判别词义的方法和推断词语用法的方法,提高学生判别词义的能力和推断词语用法的能力。 2.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过秦论》第一段叙秦之兴,第二段叙秦之亡,这两段的史料叙述占了绝大...
  •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答: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古代汉语的行文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而且古人是以右为尊的,所以文言文的读法是从上到下,自右至向的。) 师: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自由出声读。)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心里面跟着默读。(指名读)。 师:听他读完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好? 师:...
  • 文言文授教
    答:规定的科学性在于要求初中作为积累感性材料的阶段,通过大量的熟读和背诵,熟悉各种文言文的语言现象,丰富古代汉语知识,积累词汇和句式知识,培养语感,而高中在这一坚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以上要求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是只接触到...
  • 创新科技文言文
    答: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
  • 2023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答:《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字典》、钢笔、课堂笔记本、听写本、美文积累本、随笔本、练字本、家庭作业本。 六、推荐书目 1、《繁星春水》 2、《泰戈尔诗选》或者《飞鸟集》 3、《男生贾里》 4、《汤姆索亚历险记》 5、《朱自清散文选》 6、《论语》 2023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篇4 一、复习计划 1、复习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