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常被人称为齐鲁大地 这一说法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山东称为齐鲁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齐鲁”和“山东”都是历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词,今天看来,二者所指地理范围完全一致,可以通用。但在历史上,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山东”一名,在历史上所指地域范围变化很大,到宋元时期,今山东地区,才作为行政区划提了出来,而包括范围,仍与今山东不同。直到清代才正式命名为山东省。从此之后,地域范围或有变化,但名称不变,范围出入也不大,与古齐鲁范围基本一致。讲齐鲁文化,先秦时代,以齐、鲁两国地域范围为准,汉代以后以今山东省区范围为准,二者有不大一致的地方。
“齐鲁”一名,因于先秦齐、鲁两国。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因为文化的一体,“齐鲁”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成为山东的代称。

“齐鲁”一名,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两国,其范围大致和今天山东省相当。

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统治权的两个重要阵地。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鲁居泰山之阳,都曲阜;齐居泰山之阴,始都营丘,后迁薄姑,再迁至临淄。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两国疆域不断拓展扩大,基本控制了今山东地区。 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文化的交流,齐、鲁两国内部联系逐步加强。有别于中原、燕赵、秦、晋、吴越、荆楚等的齐鲁地域文化圈逐步形成。“

最早把“齐鲁”作为统一地域概念使用的是战国时期的荀子,《荀子·性恶篇》:“天非私齐鲁之民而外秦人也,然而于父子之义,夫妇之别,不如齐鲁之孝具敬父者,何也?以秦人之纵情性,安恣睢,慢于礼义故也,岂其性异矣哉!”把“齐鲁”与秦对言。齐鲁尚礼义,有“礼义之邦”誉称,秦则缺乏礼义文化。从此之后,“齐鲁”一词便经常出现,或作为国家概念,指齐、鲁两国;或作为地域概念是指今山东地区;或作为地域文化概念指齐鲁文化范围。
《汉书·艺文志》说:“汉兴,有齐鲁之说”;《晋书.范宣传》:“讽诵之声,有若齐鲁”;苏辙诗有句:“我本生西南(四川眉山县),为学慕齐鲁”;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吴伟业《赠苍雪诗》:“洱水与苍山,佛教之齐鲁”等等。“齐鲁”一词,已成为较为固定的地域概念。

应该可以追溯到西周建立,姜子牙被分封到今山东一带,诸侯国为齐!
后来齐在数代国君的努力,春秋战国时期一直都是赫赫有名的强国,先后出国齐桓公、管仲、孙武、孙膑等历史名人!后为秦所灭

鲁国,春秋时期分封的诸侯,出过周公旦,背后是尊为大贤者。其次首都曲阜市孔子诞生的地方,孔子的儒家入世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

注:后人有说孔子迂腐教化,实则不然,只是后世统治者为教化百姓,将儒家思想进行了筛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