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苏州河路 陈逸飞的创意一条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上海田子坊在哪?

  下午茶时光  上海尽管是金融商务城市,但从五一的调查情况来看,上海排在旅游目的地首位。到上海,大气的有外滩,小资的有新天地,而修旧如旧的里弄风情更让人着迷。  [前世]原来旧厂房众多  上海的田子坊,已从原来的旧里弄变身为艺术坊。要说“田子坊”应该从上海泰康路讲起,泰康路原来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上海将其定位为“特色街”。1998年底,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这条名不见经传的特色街开始吹起艺术之风。  “田子坊”的小弄内原来是旧厂房众多,现在弄内的厂房构筑起了泰康路上的艺术精华。旧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装饰体现出决然不同的风格和氛围。现在坊内一座5层旧厂房已改建成为“都市工业楼宇”,在5000平方米内引进了10个国家与地区的艺术人群,艺术家们在里弄里建起了设计室、工作室,摇身一变成为站到全球前卫、时尚前沿的阵地上了。  [闲逛]整条弄堂都是外国友人  要闲逛上海田子坊的话,一定要带着休闲、无所事事,且有一颗崇尚艺术、喜欢英文的心。  随意,走走停停。最好能坐下来喝茶或者喝咖啡,中午吃个正宗的西餐,与外国人微笑对望。因为几乎整条弄堂都是外国友人,他们特别喜欢老上海的这种“你侬我侬”的风情,有些旧,有些创意,有些故作风雅。坐在街头的咖啡馆,看来来往往的人,有拍婚纱照的新人,有窃窃私语的外国人,有行色匆匆的弄堂原住民。多数老墙上都有新涂鸦的作品,色彩鲜艳让人心态放松,感觉就是一处“百无顾忌”的自由天堂。  休息够了之后,启程去看工作室,再淘些纯手工的工艺品。因为田子坊本身就是创意的天地,于是进驻这里的每一家小店,从设计到商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家小店都闪耀着店主的创意智慧。这让走遍全国诸多旅游城市看惯全国统一商品的眼睛,突然有了感动的激情。  [人物]就这样泡在咖啡店  IVY(网友):我喜欢的一家咖啡店,叫做“丹”。还记得第一次和朋友在“丹”的二楼小天窗下坐着,吃完做得很精细的日本料理,然后享受着从离我只有一手高的玻璃天窗流淌下来的阳光,那样的把自己浸泡在弥漫着咖啡和阳光的空气里,不是矫情,是幸福。“丹”的店主是个上了年纪的日本人,太太是中国人,退休之后就随着太太回了中国。窝居在这样一个整天弥漫着咖啡香气的木屋里,每天认真地煮着咖啡,这样的生活带来的幸福是那样的不经意。  其他推荐  [上海新天地、四行仓库]  上海新天地,是多年以来知名度很高的一个小资天堂,而且已经成为复制到各大城市的样本了。现在上海的“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搜店  ●庸牖居  这个小店卖的都是“广式家具”,镇店之宝是南派家具代表之一的描漆屏风。以中国古代文化为蓝本制作的雕花摆件、根雕、挂屏、花窗、首饰盒等 古 典 家 饰 精品,很让人惊喜。  ●丹凤创意  红色印花布店藏在楼上,很民族,有南北混杂的布艺盘扣。  ●九本尊  门口有转经轮,是一家专门经营与佛宝相关的深奥小店。  交通  泰康路210弄,20路到陕西北路站,24路到建 国 中 路 瑞 金二路站下。

上海田子坊好玩的地方:石库门里弄、艺术作坊、酒吧、露天餐厅、各种创意工作室。
1、在泰康路420米长的马路两旁,人们可以看到清朝时期的乡村民居,也有新式里弄、西班牙建筑风格和英国式城堡建筑,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20多种形态,类型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上海鲜见,浓缩了上海从小渔村到开埠后五方杂陈中西交融的市井风貌。

2、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跳入你的视线。从茶馆、露天餐厅、露天咖啡座、画廊、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以及众多沪上知名的创意工作室,可谓应有尽有。

3、田子坊的酒吧,真的可以用随性来形容。这里的小酒吧云集,动静相宜。因为在这里总能找到你喜欢的一个酒吧,在这里外国的朋友比较多。来自各个地方的帅哥,美女。
4、可以在田子坊找一家店喝下午茶,在这里绝对能喝到正宗的英式奶茶。可以很高逼格的坐在这里享受你的时间。

5、这里云集了上百家店铺,店铺门面虽小,但家家店精致又让人觉得美好,许多店都是自家自创的品牌,所以这里绝对值得你多来几次。这里是全天开放的,来这里是不需要门票,在上海的众多景点中,田子坊可能没有其他大的景点著名,但是这里却非常适合现代青年来的一个目的地。

保护上海“苏荷”
作者:阮仪三

上海泰康路和莫干山路上一些破旧的老厂房,在一批中外艺术家的利用和经营下,正形成一个新型的文化产业,有如当年美国的“苏荷”。其前途命运,令人关心。

老弄堂崛起国际文化社区,成了视觉产业的“硅谷”、文化创意的基地
上海市中心有一条420米长的老街,街道两旁的房屋中西合璧,在闹市中心略显破败,但具有老上海风貌。它就是上海卢湾区泰康路街区。
一些老弄堂厂房规模不大,与民居混杂。近几年,上海工业格局转型,许多老厂房已经倒闭或面临关门。一些艺术家别具慧眼,租用后加以整修改造,变成工作室、展览室、艺术馆,打造出一片既经济实用又具有艺术魅力的天地。
画家陈逸飞的画室,就设在一座大仓库里;上海市最大的私人艺术馆———尔冬强艺术中心,原是一座加工铁件的车间,粗大的木梁架上还留着吊车葫芦和钢丝绳,上海自在工艺品公司在此经营独树一帜的镂青竹刻,还有美国人杰米的陶艺作坊和香港人的“乐天陶社”等等。这就是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
目前,泰康路艺术街入住的企业和商铺有162家,有17个国家和地方的人士。其中,艺术设计工作室29家;工艺品、画廊58家;古玩商铺65家;酒吧、咖啡馆、娱乐业10家,就业人数780余人。它被媒体称为视觉产业的“硅谷”,是一个文化创意基地,一个历史和现代、人与环境、形态和功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育、多元文化共处的国际化社区。这里保留了老建筑、老街区,艺术家对它们进行了再创造,使它们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又突显了鲜活的时代特点,展现了上海市民的真实生活。泰康路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去处。

苏州河南岸一批老厂房,如今有国内最好的画廊和实力雄厚的影视传媒机构
位于上海市中心腹地、苏州河南岸的莫干山路50号,是一群高大的老厂房,原来是棉纺厂、毛纺厂和面粉厂等。按原来的城市规划,这些厂房要拆除,建高层住宅楼。然而,许多艺术家看中这里宽敞的空间和廉价的租金,租来做工作室和艺术作坊。人越聚越多,有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以色列、加拿大、挪威等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以及来自国内十多个省市的60余个艺术家画廊,含平面设计、建筑师事务所、影视制作、环境艺术设计、艺术品(首饰)设计等,形成了人气很旺的艺术家天地。
其中,由瑞士人劳伦斯创办的香格纳画廊和意大利人乐大豆创办的比翼艺术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画廊,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上海开麦拉影视传媒机构以其雄厚的实力,占据了一幢大楼,也占领着市场。
这些艺术家的入驻,营造了苏州河沿岸浓厚的文化气息,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一个新的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形成。原来要拆迁厂房的计划,也由于艺术家的不断请愿而停滞下来。

留存它们,就是留存文化和城市的记忆,实现新和旧、过去和现代、原生和艺术的生动结合
在美国,“苏荷”长达10年的斗争,反映了人们对大拆大建的城市改造模式的反感与不满,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与需求,对新的人居环境的追求,并引起人们的反思:新城市是否一定要铲除旧建筑?新生活是否要摒弃一切老东西?
在中国城市建设中,对于这些老厂房,还来不及思考如何合理利用。上海前些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保护近代优秀建筑,继而又确定了15处要保护的近代优秀产业建筑,大多是发挥过重要作用、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
但是,对于那些里弄工厂,那些破败陈旧的空壳厂房,目前还缺乏保护计划。它们中的一些,将被拆除代之以新的商业或居住区,有的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得到开发许可。
这些地方的处境,就像美国苏荷在1960年时的境遇。而苏荷对我们来说也是一面极好的历史镜子。放弃这块工厂仓库地盘,今天不过多了一个商业地块。而留存了苏荷,就留存了文化,留存了城市的记忆,形成与发达经济相辉映的文化产业,形成城市独有的艺术和时尚区域。政府也将从房地产和税收的增长上得到巨额财富。
上海泰康路和莫干山路的这些工厂、仓库,虽然没有纽约那种铸铁工艺构件装饰和带阁楼的车间,但这里有上海最早开办的面粉厂,留存了上海早年市井生活的印痕,更有人们挥之不去的里弄情结,有旧日艰辛创业的历程。今天新型的文化产业的进程,赋予它崭新的内容,是新和旧、过去和现代、原生和艺术的生动结合。
上海黄陂路上,借助“一大”会址,出现了闻名全国的“新天地”。现在,一个上海的“苏荷”区正在孕育之中,我们期望它能在困境中成长,成为上海又一处亮丽的景观。
但是,形势不容乐观。土地利益、先前承诺以及世俗偏见等,都会阻碍上海“苏荷”的形成。它仍有可能胎死腹中。
殷切期望,有关决策部门从美国苏荷中受到启迪,从振兴中华和上海文化产业出发,促使上海“苏荷”的顺利诞生和健康成长。

眼望着对面房屋上大大的“拆”字,艺术家们不得不为泰康路艺术街的前途而担忧。

昔日的厂房,如今是艺术家的天堂。在尔冬强工作室,厂房里的吊扇、吊车仍在原来的位置。

用锅炉房改造的香格纳画廊。

责任编辑:沈建伟

具体的地点用文字不好表达。
你到下面的网站用电子地图搜索吧,很清楚的。
http://sh.edushi.com/
这是上海市的地图,在搜索栏内输入地址名即可搜索确切地址了。
希望对你的问题有用。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