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前三章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在拿到这本书都时候,看了几页,当时感觉好难懂,看了前三章,才知道心理学有各种流派,而发展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理论。

弗洛伊德:

A: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精神分析的心里发展

B: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动欲区是嘴。

2、肛门期(1—3岁):动欲区在肛门区域,这一阶段儿童接受排便训练。

3、前生殖器期(性器期)(3—6岁):动欲区在生殖器区域。

4、潜伏期(6—11岁):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也可能完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

5、青春期(12—20岁):青春期的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同时到了青春期,个体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1.婴儿期基本的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2岁)

如果养育者能以慈爱的和贯常的方式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否则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和疑虑(2—4岁)

如果父母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精心控制儿童的行为而又不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则儿童就会形成自主性;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3.学前期主动对内疚(4—7岁)

儿童更多地进行各种运动,更精确地使用语言,想象力更加丰富,这些技能使儿童能够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儿童检验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哪些是允许做的,哪些是不允许做的。

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形成健康的独创性意识,形成主动性;如果父母讥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并由于缺乏自主性而容易产生内疚感。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超过内疚,就会形成目的的品质;否则就会形成自卑感。

4. 学龄期勤奋对自卑(7—12岁)

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学校特别重要,社交技能的习得特别重要。

生活中重要的他人(老师、父母)充满爱意的关注和鼓励,是儿童获得勤奋感的必要条件。

如果重要的他人(老师、父母、同伴)嘲笑他或对他漠不关心,儿童就不会获得勤奋感,就会产生自卑感,就会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丧失信心。

5. 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这一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在前四个阶段,儿童懂得了所能担任的各种角色。在这一阶段,儿童必须仔细思考所积累的所有关于自己和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种生活策略,如果这样做了,就获得了同一性,就长大成人了。

这一阶段是“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

6. 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25岁):

只有建立了牢固同一性的人才能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热烈地追求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爱就是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

没有同一性的人,就会担心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丧失自我。这种人就会离群索居中,不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孤独感。

7. 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25—50岁)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扩展到下一代,这里的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因此,有人即使没有孩子也能产生一种繁殖感。缺乏这种体验的人,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于自己的天地之中,只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感。

8. 老年期自我完善对失望(50岁—死亡)

如果个体顺利地度过了前面七个阶段,回顾一生,感到自己的一生丰富而充实,富有创造性,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圆满的(自我完整感),因而不会惧怕死亡。

反之,个体就会惧怕死亡,因为感到自己一生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目标,因而产生绝望感。

如果个体获得自我完整超过绝望,就会形成智慧的品质,否则就会形成失望和无意义感。

二、其他人的核心观点。

1、华生(J. B. Watson)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否认遗传的作用,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2) 在怕、怒、爱三种非习得性情绪反应基础上的条件反射

2、斯金纳(B. B. Skinner)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

3、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自我增强,主动学习。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图式最先来源于先天遗传。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前两章讲了每个心里学家对发展心理学的不同看法和观点。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聚合交叉设计(概念、优缺点再认)

1、横断研究设计:

概念: 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优点: 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答,经济且费时短。

:缺点: 横断研究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代群效应是指由于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境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干扰效应,也就是说两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而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其次,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测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

2、纵向研究设计:

概念: 纵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

3、聚合交叉设计:

概念: 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

优点: 第一,它克服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它们各自的长处,这种方法既具有纵向研究设计系统、详尽的特点,使我们能掌握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其特点,又具有横断研究设计能够进行大面积测查的特点,克服了纵向研究设计样本少、受时间设计等问题;

第二,该设计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时间。

二,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观察者的心里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被观察者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访谈对象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其心理样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3.问卷法和测验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使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被试心理和行为数 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而测验法是用测验量表来研究被试心理发展规律的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二者收集数据资料的形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测验法使用的是标准化量表,能得到可靠的资料,且信度和效度较高,具有标准化的施测、记分和解释程序。可以把测验法看成是一种更加标准化的问卷形式,同时它不再局限文字形式,还可采用非文字形式,如操作的方式来进行研究。

4.心理生理学法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许多研究者开始从过去只在行为层面上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转向强调将行为研究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联系起来,开始关注神经系统的有关结构和功能及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这种研究思路的转变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这种发展,研究者可以采用更为精密的仪器和设备,间接观察个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正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仪器设备和研究手段的进步,大大丰富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手段。

运用这些方法收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分析和解释才能示其意义。

随着发展心理学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研究者需要注意进行多层面研究的相互整合,积极开展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广泛使用多变量统计技术和多种新的数据收集手段,并且重视运用训练研究和教有实验来获得更为真实的研究资料。

  • [筑基课]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1
    答: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学科。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1、广义概念 (1)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一般认为,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动物心理的标志。【比较心理学:对动物的演进过程不同阶段的现有代表的心理进行比...
  •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如何启动行为的改变
    答: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如何启动行为的改变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不吃早饭真的会得胆结石吗?清宁时光17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65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我们改变成功的经验可能不多,...
  • 《儿童发展心理学》简介
    答:第一章 认识我们自己的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1 第一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及研究方法 2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 2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6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9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简史 20 一、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产生的准备阶段 21 二、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阶段 22...
  •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答:《发展心理学》的大纲内容包括八章,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总论包括前三章,分别是概述,基本理论和生物学基础;第二部分是第四至八章,分别是婴儿、幼儿、童年期、青少年和成年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复习包括绪论在内的前三章无疑是复习的重点。第一部分中,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是重点,这部分有很大的可能会...
  •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2
    答: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的主导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 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 - 10 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思维形式的发展 思维形式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思维形式的发展是为了揭示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这里...
  • 发展心理学知识概述
    答: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性质 1.心理发展的内涵 心理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a,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比较心理学,为人类心理的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 b,心理的种族发展,是指人...
  • 有谁知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2。3。4章的作业答案啊?
    答:第一次作业(1-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 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2、纵向研究 :对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3、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
  • 《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答:《发展心理学》主要是介绍儿童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下面《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美】David R.Shaffer&Katherine Kipp 翻译:邹泓等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十章:语言和沟通技能的发展 本章探讨儿童语言的发展。内容包括:语言的五个成分,语言发展理论,在习得...
  •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答:《发展心理学》读后感3 我的感受: 第7,8章主要介绍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的观点;智力:心智表现的测量。 尽管婴幼儿有很强的记忆能力,但大多数成人对他们三岁前发生生的事无法回忆起来。那是因为他们早期的记忆的存储方式与成人不一样,而且早期的记忆是以非语言符号的形式保存的。即使他是有记忆的,但却无法用现在的...
  • 《发展心理学》: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一)
    答: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如新生儿或哭,或静,或四肢蹬动。研究表明,人类婴儿在出生时,就展示出了五种不同的情绪,它们是惊奇、伤心、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新生儿已经有了兴趣、痛苦、厌恶和微笑等四种表情。婴儿在5~6周时,出现对人的特别兴趣和微笑,即社会性微笑;3~4个月时,婴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