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春秋战国是长达五百年的一个变局,这一场变局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管理方式、官制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我们再谈一下政治上的变化。

  如果我们要看一看《史记》,里面有一种体例称作「世家」,《史记》是用十二「本纪」记述皇帝或者一个大朝代的历史的,比如夏本纪、商本纪。那么「世家」是记述诸侯的历史;「列传」记述普通人的;还有「书」记录跟文化有关的;还有「表」就是时间,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史记》有这么五种体例。其中「世家」在「二十四史」的后面二十三本中几乎就没有再出现过了,只有《新五代史》是一个例外,这就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有关系的了。

  周朝实行「分封制」,我们在第二集中曾经谈到过,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大夫;大夫也把封地分成不同的小区域,然后分封给士。那么在分封制度中得到封地的这些人,他们的封地是世袭的、他们的身分也是世袭的。我们讲过周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诸侯的嫡长子继位之后还是诸侯;国君的长子还做国君;那么他手下的大夫死了之后,他的嫡长子接替他的位子,还做大夫。

  所以说他的爵位和封邑是世世代代传下去的,这个呢叫做「世卿世禄」,就是世世代代你的爵位和封邑全都是往下传的。那么「世卿世禄」就带来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它是有一个家族往下传封爵和封邑的世系,所以《史记》中就用「世家」来记述这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到了春秋末年、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度就开始瓦解,由于频繁的进行战争,所以国君需要选择有才能的人来领导军队,同时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因为才能是不能世袭的嘛,所以说谁有才能就用谁。比如在春秋时候,齐桓公用管仲,管仲的出生非常的卑微。

  所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整个中国的官制从「世卿世禄」度转变为「官僚制度」,也就是作为一个有才能的人,可以有你的封地和爵位,但是你的封地和爵位是不能够往下传的,一旦你要告老致仕、要回家了,那么你的封爵和封邑全部都要交回来。

  那么到了秦国时期,它不再实行「分封制」,「世卿世禄」这样的制度就彻底的被瓦解了,由于「世卿世禄」的瓦解带来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也就是国家从「分封制」变成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我们知道秦朝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因为当时秦始皇在统一天下的时候,曾经下诏,问手下的大臣这个国家应该如何的管理?那么其中有一个丞相叫做王绾,他说:像燕国、齐国、楚国、赵国这样的地方,离我们中央 *** 非常远,那要怎么去控制那个地方呢?所以建议秦恢复周朝当年的「分封制」,把秦始皇自己家里亲贵子弟封到那个地方去做王。

  当时廷尉李斯坚决反对王绾提出的分封建议,他说当时周武王在分封的时候,各个国家本来都是兄弟关系,非常的要好,但是传了几代之后,关系就越来越疏远,到了战国时期互相之间兵戎相见,过去的亲属关系也不算数了。如果说再恢复「分封制」的话,就会重启战国时期的大乱局面。所以他建议把国家的政体,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

  「分封制」是一个诸侯统治这个国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他有自己的兵源,有自己的财政,有自己的人事任免权,所以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邦国。但是改为「郡县制」之后,所有郡县里的郡守,或者县令,他不再是这个郡或者县的主人,而只是在这个地方负责地方的治理。就像一个公司里,他不再是公司的董事长,而是这个公司的CEO。「郡县制」就等于是国家派遣官吏到一个郡或者到一个县去治理那个地方,那么他也不是从郡或县中收来的税收养活自己,他靠的是中央 *** 发给他的俸禄,所以这样也就实现了秦国对整个国家的控制。秦始皇认为李斯的建议非常好,采纳了这个建议之后,就把秦国分成了三十六个郡,郡下再设县。

  「郡县制」其实在东周列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当时一些诸侯国在通过战争抢夺来土地,或者通过开垦荒地得到的土地,不再分给底下的大夫,所以诸侯就把这种地方置为郡,或者置为县,在东周的时候郡和县是平级的,边远的地方地广人稀的,土地比较大人口比较少,这种地方置郡;那么土地比较小人口比较稠密的地方置县,后来随着生产的扩张、生产的发展,很多过去是比较荒凉的郡,逐渐的人口开始多起来,那么就把这个郡又划分成不同的县,这样的话郡和县就变成了郡在县的上一级。

  东周列国时期,「世卿世禄」的制度开始瓦解,「官僚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的政治制度也从周代的「分封制」演变为秦朝开始的「中央集权制度」。我们看到,秦以后凡是试图恢复或者部分恢复「分封制」,最后都酿成了战乱,如汉景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清朝的「三藩之乱」等等。秦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为郡县制。

  ——节录自《笑谈风云》第一季《东周列国》第二十四集《历史变局》



  • 政治宽松,思想争鸣,春秋战国时代为什么会这么开放?
    答: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有活力的时代,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那么为何说春秋战国是开放的呢,它的开放又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种开放和经济发展又有何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兵 政治宽松。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篇》意...
  • 春秋战国的经济与社会介绍
    答:二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变迁春秋战国这样巨大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在中国古代后无来者,但它只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变迁的表征和结果。这些综合的变动涉及政治、社会、经济、观念等方面。1.国家结构的变化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政治结构从两个方面发生着变化:一是权力的转移和集权的发展;一是国家的兼并,亦即国家疆域的扩大。这两个...
  •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
    答:2、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 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 是...
  •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
    答: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价值观的意义
    答:在于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思想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价值观的意义在于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思想进步。这一时期,旧的社会秩序开始崩溃瓦解,新的制度与文化处于酝酿之中。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经历了空前未有的巨变和发展。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中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对于后世的变革和影响深远。这些价值观的转变,不仅...
  • 战国到秦国历史变迁的主要趋势并给予说明
    答:战国时期的各国政治,就是“富国强兵”和“吃掉对方”,以达到中国的重新统一的政治。春秋时的政治是“争霸”,战国时的政治则是“兼并”.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
  • 中国历史的时空坐标之周秦之变
    答: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变革最激烈的时期之一,它终结了封建社会,中国走上大一统帝国,带来了周秦之变。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是前所未有的、摧枯拉朽式的大变革,历时长、涉及面广,实际上转型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才算真正完成。 一、军事上战争逻...
  • 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
    答: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争,思想文化空前繁荣。随着法家思想的兴起和秦国的统一,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汉朝则巩固了这一制度,同时吸收了儒家的思想元素。这一历史阶段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的时期。三、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政治格局的动荡和文化思想的...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答:因素:①根本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②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③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④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⑤直接因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
  • 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和变迁的对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什么消极影响和积极作用...
    答: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