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三宝是什么意思 三宝又指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6
皈依三宝的“三宝”是指什么?

皈依三宝:道宝、经宝、师宝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今言法者,且约经、律、论等书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今言僧者,且约当世凡夫僧而言,因菩萨、罗汉等附入敬佛门也。第一、敬佛 (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礼佛时宜洗手漱口,至诚恭敬,缓缓而拜,不可急忙。宁可少拜,不可草率。佛几清洁,供香端直。供佛之物,以烹调精美,人所能食者为宜。今多以食物之原料及罐头而供佛者,殊为不敬。蕅益大师《大悲行法》中,曾痛斥之。又供佛宜在午前,不宜过午也。供水果亦宜午前。供水宜捧奉式。供花,花瓶水宜常换。纸画之佛像,不可仅以绫裱,恐染蝇粪等秽物也(少蝇者或可),宜装入玻璃镜中。木石等雕塑者,小者应入玻璃龛中,大者应作宝盖罩之,并须常拂拭像上之尘土也。凡大殿及供佛之室中,皆不宜踞坐笑谈。如对于国王大臣乃至宾客之前尚应恭敬,慎护威仪,何况对佛像耶?不可佛前晒衣服,宜偏侧。不得在大殿前用夜壶水浇花。若卧室中供佛像者,眠时应以净布遮障。第二、敬法 (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读经之时,必须洗手、漱口、拭几,衣服整齐,威仪严肃,与礼佛时无异。蕅益大师云:“展卷如对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万遍,寤寐不忘。”如是乃能获读经之实益也。对于经典,应十分恭敬护持,万不可令其污损。又翻篇时,宜以指腹轻轻翻之,不可以指爪划,又不应折角。若欲记志,以纸片夹入可也。若经典残缺者亦不可烧。卧室中几上置经典者,眠时应以净布盖之。第三、敬僧 (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凡剃发披袈裟者,皆是释迦佛子。在家人见之,应一例生恭敬心,不可分别持戒、破戒。若皈依三宝时,礼一出家人为师而作证明者,不可妄云“皈依某人”。因所皈依者为僧,非皈依某一人。应于一切僧众若贤若愚,生平等心,至诚恭敬,尊之为师,自称弟子,则与皈依僧伽之义,乃符合矣。供养僧者亦尔。不可专供有德者,应于一切僧生平等心普遍供之,乃可获极大之功德也。专赠一人者功德小,供众者功德大。出家人若有过失,在家人闻之万不可轻言。此为佛所痛诫者,最宜慎之。

三宝,在佛教中,指:佛、法、僧
佛宝,指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也通指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已证得佛果的圣者。也是佛弟子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人人皆可成佛。众生皆可成佛。
法宝,是佛陀传下的能指导我们成就的方法,作为佛法的载体,就是佛经。
僧宝,指的是和合僧团。一般指三人以上的出家人团体。但密宗还认为,成就者本身也可称为僧宝。
恭敬三宝,就是要对佛、法、僧三宝从心里尊重、行为上恭敬。佛教是佛陀对我们的圆满的教育,是真正能够引导我们从人生八苦中解脱、脱离六道轮回的圆满的智者。
人生有八苦:
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众生轮回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依自己所作的善恶二业在六道中轮回,而且,由于恶多善少,因此,越是苦的地方,众生越多。即使行善升天,福尽仍要依业受报,还要在六道中轮回。没有佛陀的教导、没有佛法,没有僧宝的表率,我们将在六道中永无出头之日。
因此,我们要恭敬三宝。

【三宝】
梵语tri-ratna 或 ratna-traya,巴利语ti-ratana 或ratanattaya。系指为佛教徒所尊敬供养之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又作三尊。佛(梵buddha ),乃指觉悟人生之真象,而能教导他人之佛教教主,或泛指一切诸佛;法(梵dharma ),为根据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说之教法;僧(梵sam!gha ),指修学教法之佛弟子集团。以上三者,威德至高无上,永不变移,如世间之宝,故称三宝。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举出三宝之六义:(一)希有之义,谓此三者累经百千万劫,一如世间难得之珍宝。(二)明净之义,谓此三者远离一切有漏法,无垢明净。(三)势力之义,谓此三者具足不可思议威德自在。(四)庄严之义,谓此三者能庄严出世间,一如世宝能庄严世间。(五)最胜之义,谓此三者于诸出世间之法中为最上胜妙者。(六)不变之义,谓此三者乃无漏法,不为世间之八法所更动变易。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则举出四义,以明示设立三宝之缘由:(一)为对治外道之邪三宝,是为反邪归正之义。(二)佛为调御师,法为彼师之法,僧为彼师之徒。此三者所证无量,种类相同,故合立一法;然以能证之因果相互有别,故分师徒。(三)上根之人欲取证佛菩提,故为说佛宝;中根之人欲求自然智而了达因缘之法,故为说法宝;下根之人依师受法,理事不违,故为说僧宝。(四)佛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护者;对一患病之人而言,良医、妙药、看护者均不可少。

另于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举出佛法僧三者有六义之别:(一)相之别,谓佛为自然觉悟之相,法为觉悟之果相,僧为随他所教的正修行之相。(二)业之别,佛为转正教之业,法为舍除烦恼苦的所缘境之业,僧为勇猛增长之业。(三)信解之别,谓对于佛宝,应有亲近承事之信解;对于法宝,应有希求证得之信解;对于僧宝,应有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之信解。(四)修行之别,谓对于佛宝,应修供养承事之正行;对于法宝,应修瑜伽方便之正行;对于僧宝,应修共受财法之正行。(五)随念之别,谓应各以余相随念佛宝、法宝、僧宝。(六)生福之别,谓于佛宝依一有情而生最胜之福,于法宝即依此法而生最胜之福,于僧宝则依众多有情而生最胜之福。

依诸论所说,三宝之类别有多种,通常有三种之别,即:(一)别相三宝,又称阶梯三宝、别体三宝。即佛、法、僧各各相别不同,佛初于菩提树下成道,但示丈六之身,及说华严经时,特现为卢舍那佛之身,故称佛宝。佛于五时所说之大乘、小乘等经律,称为法宝。于禀佛之教法,修因得果之声闻、缘觉、菩萨等,称为僧宝。(二)一体三宝,又称同体三宝、同相三宝。就其意义与本质而言,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但体性为一。例如,佛从觉者之立场而言,为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故称佛宝;但佛德足以轨范一切,亦即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故亦称法宝;又如佛为完全无诤之和合状态,僧团之特质为和合无诤,故亦称僧宝。如此则一佛宝而具足三宝。(三)住持三宝,指流传、维持佛教于后世之三宝,即佛像、经卷、出家比丘等三宝。大乘认为八相成道为住持佛,益世之一切教法为住持法,被教化而成立之三乘众为住持僧,此三者并称住持三宝。

以上为三种三宝,此外尚有四种三宝(一体三宝、缘理三宝、化相三宝、住持三宝)、六种三宝(同体、别体、一乘、三乘、真实、住持)等说。三宝系世人免苦之根源,故有归依三宝之举,称为三归,又作三归依,乃入信佛教之第一要件。

有关三宝之标帜,我国与日本历来较乏用以表示三宝之符号或图像,在印度则使用情形较盛,其类别有二:(一)三宝各别之记号,通常以塔形表示佛,以轮宝表示法,以菩提座或狮子座表示僧。(二)以一种形像表示三宝,通常用由三叉戟变化为锹形状之标帜。西藏之喇嘛教亦以三瓣宝珠表示三宝。〔增一阿含经卷十二、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观无量寿经、新华严经卷十八、成实论卷一具足品、杂阿毗昙心论卷十、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俱舍论卷十四、大乘义章卷十〕(参阅‘三归依’688、‘三宝章’704、‘四种三宝’1795)

三宝是佛、法、僧,佛是觉悟,就是觉而不迷;法是正,就是正而不邪;僧是净,就是净而不染。三宝是自性中本来具足的,因望向分别执着而迷失了,被贪嗔痴慢疑染污了。恭敬三宝就是对自性本具的三宝和佛法僧这外在的三宝的代表生起恭敬心,只有恭敬外在的三宝,才能彰显自性本具的三宝。

南无阿弥陀佛

三宝者,佛、法、僧也。
恭敬三宝:
当敬佛,至心无邪持,头脑着地,常自忏悔宿世罪恶。

应当恭敬佛。“佛”是指住持三宝里的佛宝。三宝中,佛宝是第一宝。佛已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悲愍众生故,以前觉觉后觉,又来觉悟我们。只要按照佛说的去行,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敬”就是恭敬。心敬不已,现身于礼。“至”是极点。“至心”就是我们心里对佛的恭敬达到了极点。“无邪持”是说心地纯净,排除了不正确的想法、妄想等等。“头脑着地”即头挨着地,也表虔诚至极,不断忏悔自己过去所作的罪恶,以后不再重犯。

当敬法,心存于道,慈孝于经。

应当恒常恭敬、尊重佛法,内心时常保持修道的正念,对于佛所说的经典,就象慈孝自己的生身父母那般,应该慈孝于法身父母——经法。人有父母,不可不孝;有师长,不可不顺;有菩提之道,不可不学,更不可不行。要想离苦得乐,亲证无为,一定要从恭敬、慈孝于经,精进、尊崇于道开始。

《付法藏因缘传》云:“是故智者宜当观察,无上圣法有大功德,微妙渊远不可思义。譬如贾人欲过大海,必乘船舫,然后得度。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欲出三界生死大海,必假法船方得度脱。”法为清凉,除烦恼热;法是妙药,能愈结病;即是众生真善知识

当敬僧,心平不废,至诚有信。

应当恒常恭敬僧伽。“僧”的全名是僧伽,华言是“和合众”。“和合”是体,“众”是它的相。已受具戒的四人或以上才称僧。恭敬僧,内心应该平等对待,如果妄论僧过,过失是很大的。所以,对僧伽都应该至诚恭敬,对僧众要有信敬心。

言和合者,有二意:

一、理和,谓证其真理。

二、事和。此别有六义: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

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

唐太宗曾问玄奘三藏:“欲树功德,何最饶益?”法师对曰:“众生寝惑,非慧莫启;慧芽抽植,法为其资;弘法由人,即度僧为最。”

佛告阿难:“父母众僧,是一切众生二种福田。所谓人天泥洹、解脱妙果因之得成。”众僧是出三界的良福田,因为僧尼具有戒体,戒是万善之根。所以世人归信,供养种福,如沃瀼之田,能生嘉苗,因此,号为“良福田。”

三宝:

佛宝:释迦牟尼佛
法宝:佛讲的经典
僧宝:持教,代表佛陀讲法的僧人。

恭敬三宝,就是对三宝要有恭敬心,这样才不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