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损失及原因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减少

覆盖全球陆地面积15%的野生生物保护区遭受威胁,生物多样性会减少

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生境丧失和片断化
在过去几十年,当人口资源消耗增长时,相对未受干扰的生态系统面积已缩小。沿着中美洲太平洋海岸,98%的热带干性林已经消失。在1961的至1985年之间,泰国失去了22%的红树林,事实上剩下的能一处未受干扰。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大坝破坏了大部分的江河与溪流生境。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海岸的发展破坏了珊瑚和近海群落。在热带森林中,森林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边缘农业(marginal agriculture)的扩张,虽然三些特殊的地区,商用木材采伐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2)引入物种
引入物种与很多有记录物种的灭绝有关,岛屿上尤其如此,在这些孤立的生态系统里,一个新的捕食者、竞争者或病原体会对不能与其共同进物种很快造成危害。在夏威夷,大约86种引种植物严重地危害了当的生物多样性;一种引进树种现在已经取代了超过3万元英亩的当森林。
6.中国酸雨问题严重的成因分析及危害
(3)植物和动物种的过度利用
大量的森林、鱼类和野生生物资源已经遭到过度开发,有时达到了灭绝的程度。厣史上,大海雀和旅人鸽(passengerpigeon)屈从此等压力;黎巴嫩雪辊经覆盖50万公顷的土地,而今只有零星分布的小块森林。在1958年至1970年间,秘鲁鳗的过分利用使其种群大小和捕获率急剧地减少了。今天,苏门答腊和爪哇犀牛已经被捕杀到这绝种的边缘,大量的椎动物不于这样一种状况。许多灭绝物种成了人们的盘中餐,而搜寻珍稀商品(明显的例子有牙)和用作宠物、猎奇、收藏品也危及了某些种群,是使另一些群惨遭灭绝。
(4)土壤、水和大气污染
污染物胁近生态系统,如污染沿着食物链地产生危害,使一些敏感种种群减少或消失。自从引用新的灭鼠剂以后,英国的谷仓猫头鹰(barnowl)种群减少了10%;1985年,用来控制西班牙考塔道纳拿(Cota Donana)国家公园边界小龙虾的非法杀虫剂杀死了大约3万只鸟。部分由于严重空气污染,波兰奥吉考(Qjcow)国家公园的大约43个物种消失了。由于工业排放重金属和农业灌溉带来的盐渍化,土壤微生物也受到危害。酸雨使得斯堪的那维亚和北美几千个湖泊和池塘处于真正的无生命状态,并与其他类型的空气污染耦合,损害了整个欧洲的森林。海洋污染,尤其是来自非点源的(non-point sources),污染了地中海和世界上许多港湾和近海区。
(5)全球气候变化
(6)工业化农业和林业
直到本世纪,世界上农场主和牧场主培育和保存了大量的作物和牲畜品种。但由于现代育种程序及提高生产力的方式(即种植少量的对水、肥和农药有良好的作物品种),使得农业上的作物多样性迅速减少。与此相似,许多森林生态系统向高产的单一树种人工林转变,看上去很像一块玉米地而非自然林。甚至比农作物基因更少的树木基因被迁地保护,作为防止病虫害的保险策略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因素

生态环境退化加剧,物种面临威胁。目前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形势是严峻的,森林覆盖率低(中国森林覆盖率16.5%,世界平均26.6%),草场超载过牧,质量下降,退化、沙化加剧;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北方地区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体受到污染。由于野生物种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加上一些地区滥捕、滥猎,导致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减少。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个物种,约占总数的1/4。
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据专家初步调查,世界上100种最坏的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入侵了中国。生态科学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即生物种类越多,生物系统越复杂,其系统结构也就越稳定。众多的生物物种及其相互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关系,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特别重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的研究。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生物类型,他们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使自然生态和 食物链保持动态平衡和稳定,各种生物得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是 地球上各种生物赖以长期存在、繁衍、昌盛的基础和社会财富的源泉。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资源)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 多样性就是要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维持和恢复各物种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命力的群体, 保护各种遗传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生物活动的扩展和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许多物种已经 灭绝或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据统计,近2000年来,地球上已有106种哺乳类动物和127种鸟类灭绝;濒临灭绝的哺乳类动 物有406种,鸟类有593种,爬行动物209种,鱼类242种,其它低等动物更不计其数。我国的 大熊猫,西伯利亚虎,亚洲黑熊。印尼马鲁克白鹦、亚洲猩猩、非洲黑犀牛、北美石龟,北 美玳瑁等均濒临灭绝。从1950年到1992年,非洲的象牙海岸大象从10万头锐减到1500头。如 果偷猎活动不加禁止,到下世纪初,非洲大象将灭绝。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额每年达50亿-9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犯毒活动的 第二大经济犯罪活动。海洋生物的生存也面临严重威胁,每年有数百万头海豚、海龟丧生。 据国际捕鲸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说,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目前仅存400余只,濒临灭 绝。由于采用漂网捕鱼,许多鱼类正面临灭绝的危险。随着森林的滥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许多野生珍稀生物惨遭浩劫。如位于地球赤道一带的热带雨林,是天然的动植物园,是地球 的生物宝库,又是“地球的肺”,但是,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20公倾的速率减 少,照此下去,不出100年,全球的热带雨林将荡然无存,大量珍稀生物也将随热雨林的消 失而灭绝。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小时有两个物种灭绝,照此下去,本世纪末,现有物 种1/5将会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遭受到严峻的挑战。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是要行动,这必须所有缔约国广泛合作,积极行动,制定必要的 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技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严重 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抢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另一重要措施是“移地保 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我国是多种生物的起源中心,物种资源十分丰富。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了积极步骤, 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等珍稀动物和鱼类;建立了国家种质库,共保存的各种物种种 质资源30多万份,仅保存的水稻品种就达6万多种,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 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
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草原的退化。
2.2.2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 环境污染
2.2.3.1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3 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4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政策:

研究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

外来入侵物种监管

生物资源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组织开展全国生物物种资源重点调查

组织制定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为物种资源的保存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政策指导和投入保障

拟订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专利保护战略

参考资料:8上生物课本、

1.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 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
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草原的退化。
2.2.2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 环境污染
2.2.3.1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3 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4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 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着个你就要去问生物老师了

  •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答:该情况的原因有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污染、过度捕捞和狩猎、入侵物种。1、栖息地破坏: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扩张、采矿等导致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使得许多物种失去了生存的环境。2、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对许多物种的生存产生了负面影响。3、污染:水、空气和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和...
  • 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答: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1、栖息地破坏:人类活动如城市化、森林砍伐、农业扩张、水资源开发、沙漠化等导致了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这会影响物种的生存和繁殖。2、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已经显现,如气温变化、极端天气和降水量的改变等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灭绝。
  •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答:6、制度原因。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价值意义: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里没有色彩纷呈...
  • 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危害和灭绝原因?
    答:2. 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3. 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共同的大事,最主要的是要行动,这必须所有缔约国...
  • 生物多样性下降及其原因是怎么样的?
    答:然而,目前资源正在不可逆转地退化,极大地影响了资源利用状况。尽管中国政府、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人民在自然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大量措施,但是中国的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正面临严重的威胁。根据动植物的稀有程度和发展趋势,对物种划分优先等级,一般按个体数量、分布面积来决定。将它们划分为...
  • 危害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_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
    答:【引言】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生物多样性的快速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原因分析】1. **人口迅猛增加**: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
  •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生物多样性减少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人类活动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自然原因:1、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2、环境突变自然灾害。人为原因:1、人类对...
  •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五条
    答:海洋和沿海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沿海开发、近海养殖、过度捕捞、沿海城市扩张等,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2.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是许多物种濒临灭绝或资源物种减少的重要原因。非法猎杀和贸易导致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在过去50年中,鱼类和海产品的过度捕捞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
  •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答:这些活动造成毁林、生境破碎化等,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和沿海土地利用变化包括沿海挤占生境、近海水产养殖、海水养殖、底拖网捕捞、陆上开荒、沿海城市扩张等。二、生物资源过度利用 这是一些物种成为珍稀濒危物种甚至灭绝或资源物种减少的重要原因。其中,盗猎和贸易直接将很多野生动物推向灭绝的边缘。
  • 生物多样性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答:1.人口快速生长 2.过度利用生物资源 3.自然灾害 4.生活环境的丧失 片段化 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