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资料...要最好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8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王安石传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他的父亲益,是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年轻时喜欢读书,一读就能终身不忘。他的文章动笔如飞,初看似乎不经意,但完成后,读者都佩服他的精妙。他的朋友曾巩带着他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之延誉。他考取进士后,被任命为淮南判官。按照旧制,秩满可以献文求试馆职,但王安石独自否决了这一提议。后来,他被调任为鄞县知县,他兴修堤堰,决开陂塘,为水陆交通带来便利;他向民众贷款谷物,以利息偿还,使新旧谷物得以交替,民众感到方便。他后来调任舒州通判。文彦博担任宰相时,推荐王安石性格恬淡,请求不按常规提拔他,以激励官员们的进取心。不久,他被征召试任馆职,但他没有接受。欧阳修推荐他担任谏官,但他以祖母年高为由推辞。欧阳修又因为他需要禄养为由,向朝廷建议任命他为群牧判官,后来他请求调任常州知州。后来,他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入朝担任度支判官,那时是嘉佑三年。
王安石的议论高深,他能够用雄辩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他果断自信,有改变世风民俗的志向。于是他上了一份万字书,他认为:“现在的天下财力日益困穷,风俗日益衰败,问题在于不了解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只需效法其精神即可。效法其精神,那么我所做的改革和改变,就不会让天下人感到震惊和不安,也不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这样就已经符合先王的政令了。利用天下的力量来产生天下的财富,收取天下的财富来供给天下的开支,自古以来,治理天下,从未把财力不足作为公害,真正的害处在于治理财力的方法不当。在位的才人既不足,民间也没有可用之才,国家的托付,边疆的守护,陛下难道能一直依赖天幸,而不感到忧虑吗?我希望能改变目前因循守旧的问题,明确诏令大臣们,逐步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我所说的,是世俗所不谈论的,而议论者却认为我迂腐陈旧。”后来王安石执政,他所做的决策,大多源于此书。
他后来直接进入集贤院。在此之前,馆阁的任命多次下达,王安石都多次推辞;士大夫们认为他对世事无意,遗憾不能结识他;朝廷每次想让他担任美官,都担心他不愿意接受。第二年,他一同修撰起居注,他推辞了几天。阁门吏带着敕令到他家中交付,他拒不接受;吏员跟着他拜谢,他躲进厕所;吏员把敕令放在桌子上离开,他又追回;他上奏章八九次,才接受。于是他开始担任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从此他不再推辞官职。
当时有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更改文字,王安石为此争论道:“如果这样,那么舍人就不能再行使他的职责,只能听任大臣们所为,除非大臣们想偏袒私利,否则立法不当如此。现在的大臣们,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强者则挟天子之命以制造法令,谏官、御史无法违抗他们的意愿,我实在感到恐惧。”这些话都侵犯了执政者,因此他更加与他们产生矛盾。因为母亲去世,他离职,直到英宗时期,朝廷征召他,他都没有应召。
王安石原本是楚地的士人,在中朝并不知名,他希望通过与韩、吕两族交往,使他们推崇自己,使自己的名声开始盛传。神宗在藩邸时,吕公著是他的记室,每次讲解都得到赞赏,吕公著说:“这不是我的观点,这是我朋友王安石的观点。”等到神宗成为太子庶子,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神宗由此开始想见见这个人,刚即位,就任命他知江宁府。几个月后,他召见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开始进入朝堂。他入对时,神宗问他治国应该先从何处着手,王安石回答说:“选择正确的策略最为重要。”神宗说:“唐太宗怎么样?”王安石说:“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为什么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简单而不繁琐,重要而不迂腐,容易而不困难。只是末世的学者不能理解,认为他们的道德高不可攀。”神宗说:“你可以责难君主,我自认为才能有限,恐怕不能满足你的期望。你可以尽力辅佐我,共同走向这条道路。”
有一天在讲席上,群臣退下,神宗留下王安石,说:“有话想和你从容讨论。”于是他说:“唐太宗一定要有魏征,刘备一定要有诸葛亮,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两个人真是举世罕见的人才。”王安石说:“陛下如果能成为尧、舜,那么一定会有皋、夔、稷、禼;如果能成为高宗,那么一定会有傅说。那些人都是有道德的人所耻辱的,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来的太平盛世,学者不为不多。然而我们常常担心没有人可以帮助治理,是因为陛下选择策略不明,推诚不够,即使有皋、夔、稷、禼、傅说这样的贤人,也会被小人所蒙蔽,卷起怀来离开。”神宗说:“哪个时代没有小人,即使是尧、舜的时代,也不能没有四凶。”王安石说:“只有能够分辨四凶并加以诛杀,这就是尧、舜之所以为尧、舜的原因。如果让四凶得逞,那么皋、夔、稷、禼又怎么肯苟且偷生,终身食禄呢?”
登州有一个妇人,因为丈夫长相丑陋,晚上用刀砍伤了他,但并未致命。案件送到法庭,朝议都认为应该判她死刑,王安石却引用法律,辨明她的罪行,认为她应该以从犯谋杀伤人的罪名定罪。神宗听从了王安石的意见,并将其定为法令。
二年二月,他担任参知政事。神宗对他说:“人们都不能了解你,认为你只知道经术,不了解世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正是用来治理世务的,只是后世所谓的儒者,大多是庸人,所以世俗认为经术不能应用于世务。”神宗问:“那么你认为应该先从何处着手?”王安石说:“改变风俗,制定法律,是现在的当务之急。”神宗认为他说的有理。于是设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令陈升之同领其事。王安石让他的党羽吕惠卿参与其中。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相继兴起,被称为新法,派遣了四十余位提举官,颁布到天下。
青苗法是以常平籴本作为青苗钱,散给百姓,让他们支付利息二分,春天发放,秋天收回。均输法是以发运的职责改为均输,给予他们金钱,凡是要上供的物品,都可以迁移贵贱,用近易远,预先知道在京城的仓库需要办理的事项,可以方便地蓄买。保甲法是登记乡村的民户,每二丁抽一,十家为保,保丁都授予他们弓弩,教他们战斗。免役法是按照家产的高低,各自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的,也一概输钱,称为助役钱。市易法是允许人们赊账借贷官府的财物,以田宅或金帛为抵押,利息为十分之二,过期不还,每月再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法是五路义保愿意养马的,每户养一匹马,以监牧的马匹供给他们,或者官府给予他们马价,让他们自己购买,每年一次检查马匹的肥瘦,死病者给予补偿。方田法是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每年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的等级,均定税数。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从此四方争相谈论农田水利,古陂废堰,都致力于复兴。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籴便司,广积粮谷于临流州县,以备馈运。因此赋敛愈重,而天下骚动不安。
御史中丞吕诲列举了王安石的十项过失,神宗将吕诲罢免,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他。韩琦的谏疏送到,神宗有所感悟,想听从他的建议,王安石请求离职。司马光回答

  • 王安石简介
    答:简介:王安石,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今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
  • 王安石简介
    答: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
  • 王安石的资料
    答:一、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二、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 王安石世称什么?
    答:王安石世称王荆公。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治所在今江苏扬州)节度判官公事、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
  • 王安石生平简介
    答:生平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
  • 王安石相关资料
    答: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临川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由于被封为{荆国公},后人常称他为“王荆公”。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实官至司空、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镇南军节度使。
  •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人
    答:王安石是:北宋朝代的人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
  • 王安石简介
    答:王安石是北宋的一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字介甫,号半山,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
  • 王安石简介
    答: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
  • 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宋抚州临川...
    答: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又谥号为“文” 称王文公。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