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最灵性的四句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佛说最灵性的四句话

第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都知道佛法的珍贵,一切众生想要脱离轮回之苦,都必须通过佛法的刻苦修行,方能如愿解脱。佛在《金刚经》中说法无定法,佛法与世间法本无差别。“有为法”即依因缘而生的法,就像梦幻,泡影一般,是无常变化的。所以,法无定法。

第二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句佛语同样来自《金刚经》,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句子。也即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妄不实的,而只是自心的变现而已。

我们不应执着于事物和现象的外表,而应该透过表面看本质。当你真正的回归本性,找到内在的自我时,就像《心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所证得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时你便彻底的脱离了苦海,即可证得原来佛就在自己的心中。

第三句: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这个句子来自《地藏经》。地藏王菩萨劝告众生,我们的每一个举止动念都是在造业。当然这里的造业,分为善业和恶业。有了这个善恶之业的因,将来因缘成熟,我们就会承受相应的果报。平时我们所说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即因缘未成熟所致。

而站在更高的佛法修行的层面,众生有“善与恶”的分别心,这就是妄想,是不利于修行得道的。初始学佛,我们当然依教奉行,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待修行达到一定的层次和高度,德行和修为具足时,应从根本上去除妄想、分别和执着,才能最终悟道。

第四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句佛语来自大家最熟悉的《心经》。简单的来说,色就是指一切存在的现象,有人就说,我明明看见了,它也真实的存在着,为什么要说它是“空”的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里所说的空并不是说不存在,而是指世界万事万物的空性。



  • 诸行无常 诸漏皆苦 诸法无我 涅盘寂静
    答:楼主您好!这四句话,是佛教小乘解脱道的真谛;是世间法上最终极的道理:世俗谛。在娑婆世界,佛教的修行有两条道路:小乘解脱道(声闻菩提)和大乘佛菩提道(无上菩提)。这是因为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度,因此为不同根器的众生宣说两种道路。如果在诸佛净土,因为众生心性调柔,福德...
  • 四句偈,究竟是那四句?
    答:《佛说大乘金刚经论》记载:四句偈应该是“空心,空身,空性,空法”。并不是大家习惯认为的最后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释迦佛在《金刚经》中多次提到受持四句偈,但都没有详解何为“四句偈”。所以谁也不能“论断”何为“四句偈”。这里只是把佛有关所说...
  •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出自哪部佛经?什么意思...
    答: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作者:慧能 释义:菩提树不是菩提树,明镜台也不是明镜台,这些只是人们心中所想。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请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答: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
  •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这是...
    答:世间一切光怪陆离或寻求物我的现象和思考,都是随着因缘的起伏而生而灭,都是这样的。1、一切有为法:这里法就是现象的意思,你所能看到的,听到的,别人传教的,自身思考的,都是“法”,而有为,则与下一句的因缘和合相对,就是有起因和变化的条件的,可以寻觅到因缘起灭的。这句话就是:一切...
  • 佛经里说的若有人闻得四句偈,其人福德无量,为何我却一点福德都感觉不到...
    答:那都是大体大概讲的,你达到那种境界才行,是需要行动修练的,也不可能立刻就会得到好处。这打个比方:有成功经验的人讲:只要勤奋努力,大方严谨爱学,爱国守法诚信…就一定会得到幸福…这话也没错,可是你知道了也不一定马上就会幸福…
  • 本来无一物那四句话还有一花一世界那句,怎么理解
    答:本来无一物: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知足,身心自在,阿弥陀佛?这四句话出自哪部...
    答:这四句话出自《佛说八大人觉经》的第二觉知部分。原文中提到:“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段话强调了过多的欲望会带来苦难,生死疲劳源于贪欲。相反,减少欲望,无所作为,可以使身心得到自在。
  • 谁能让我不怕鬼,相信这个世上没有鬼
    答: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