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知逊的官大吗,狄仁杰是什么官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狄仁杰是什么官职

1、狄仁杰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被授为汴州判佐,后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2、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他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后改任侍御史。

3、调露元年(679年),狄仁杰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后随唐高宗巡幸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充任知顿使。

4、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被外放为宁州刺史。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爱戴。宁州百姓立碑勒石,以颂扬他的德政。

5、垂拱四年(688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狄仁杰奏知朝廷,焚毁淫祠一千七百余所,只留下四所祠庙,以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

6、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狄仁杰又代理纳言之职,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扩展资料

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时,越王李贞在豫州(治今河南汝南)起兵反抗武则天。宰相张光辅率军讨平叛乱,但却纵容部将大肆勒索。狄仁杰一概不予听从,还正言斥责张光辅,称其之罪甚于李贞。 张光辅怀恨在心,便于回朝后弹劾狄仁杰出言不逊,侮辱宰相。狄仁杰因此被贬为复州刺史。

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当时,前任刺史为了抵御契丹,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城器具。但狄仁杰到任后,却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闻听狄仁杰被起复,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立碑颂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狄仁杰

唐朝是否有内史这一官职?

唐代三省制的特点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转变。这种变化的动因在于皇权对于相权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

首先、为了控制相权,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预朝政,实际行使宰相的权力,但是由于没有宰相崇高的体制,所以便于控制。渐渐的,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这些宰相职务已经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虚衔,而真正的宰相却成为一种临时性质的职务,这符合从汉代开始的相权不断下降的规律。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唐太宗贞观八年,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之名始于此。唐高宗永淳元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长兴四年为避讳(慕容延钊父名章),曾改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因为尚书仆射是职事官从二品。贞观十七年,萧瑀、李绩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因为侍中、中书令是正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名始于此。高宗以后,宰相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否则即使担任中书令也不能称为宰相,品位高者亦如此(有三公、三师头衔的除外)。 其次,三省合署议事、办公,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 三省分权,势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自武德年间开始,中书、门下集议于政事堂,政事堂设于门下省。(《通典》:“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由此,确立了中书省的中心地位。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从此,中书门下正式成为宰相的办事机构。 中书省在唐代一度改称西台、凤阁、紫微省,旋复旧称。 可见,唐代并没有内史这一官职,是编剧的失误,但是狄仁杰确实任过中书令,上面也叙述过了,虽然官职仅为三品,但是实际行使的宰相权力,很有可能是编剧把内史省和中书省弄混了,中书令是国家机关的策划部门,相当于现在的发改委等部委机关,是很高层级的权力机关。

中国历史上四大奸官四大清官是哪几个?

王莽,新朝的建立者,对百姓特别坏,据说在他当政的几十年里太阳都没有出来过,称之为奸于民 2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欺君罔上却爱民如子,称之为奸于御 3秦桧,南宋丞相,卖国求荣,其妻王氏之奸甚于秦桧,杀岳飞乃王氏之计,称之为奸于妻 4严嵩,明朝奸相,克扣军饷,其子严世藩更甚于其父,勾结倭寇,称之为奸于子 没有四大奸臣一说,有十大奸臣。中国古代十大奸臣 (一)庆夫———春秋鲁国贵族,“庆夫未死,鲁难未已” 即源于此。 (二)赵高———秦朝宦官,原系赵国贵族,“指鹿为马”者即为赵高也。 (三)梁冀———东汉大臣专横朝政、贪得无厌,所掠财产竟相当于全国半年租税。 (四)董卓———东汉凉州豪强,承帝时任并州牧掠夺白银逾百万,后被吕布所杀。 (五)来俊臣——唐武则天时酷吏,“请君入瓮”即是此人手段也是其下场。 (六)李林甫——唐朝权臣,玄宗时任礼部尚书兼中书令,位高一时。 (七)秦桧———北宋历任御史中臣等职,以莫须有罪名将名将岳飞杀害。 (八)严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师。 (九)魏忠贤——明朝宦官,为害一时,最为凶残。 (十)和坤———原在清庭銮仪卫当差,因逢迎献媚,为乾隆所宠 四大清官:1,北宋大臣包拯(999年-1062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此人性格严峻刚直,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虚伪的言辞取悦于人。包拯立朝刚毅,执法公正,为民作主,不畏权贵。他出身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仰慕古代圣贤,有“竭忠死义”之志。

据史书记载,1027年,包拯一举考中进士,授官建昌县(今江西南城)知县。因当时其父母年事已高,不愿远离家乡,为了照顾父母,他放弃知县工作,在离合肥不远的和州(今安徽和县),找到一个较低的官位任职。其父母仍不愿随同前往。包拯毅然辞去官职,回乡奉养双亲,直至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期满后,已经39岁的包拯才重登仕途。 在出仕做官时,包拯写过一首明志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遗来者羞。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居心清正是治理政事的根本,正道直行是做人的准则。秀美的树干终将成为栋梁之材,精纯的钢铁决不应做成弯钩。仓库充盈老鼠麻雀也喜欢,地光草尽狐狸都要发愁。史书上记录着历代先贤的遗训,从政做官一定不要留下劣迹而招后人的羞辱。 包拯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他39岁重新出仕,到他64岁死于任上,共为官从政26年。其间,他都把明志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表现出高尚的为官道德,做出了卓越的政绩。他先后担任过知县,户部判官,转运使,州府,直至权御史中丞,三司吏,枢密副使等职。三司使,枢密副使在宋代相当于副宰相一级的高官。 包拯的日常生活勤俭节约,虽然后来当了三司使,枢密副使,但其穿的,吃的,用的仍然和刚做知县时一样俭朴。宋代达官贵人素有蓄养歌伎之风,而包拯在闲暇时只与夫人对谈聊天。 包拯有两个儿子,长子名繶,英年早逝,其妻崔氏,誓不改嫁。次子名绶,是包拯所出媵妾孙氏所生。长子繶死后,次子绶由崔氏收养。包拯逝世时,包绶才5岁,此后一直由崔氏抚养成人,包绶便对其嫂崔氏“以母礼事之”,即所谓“嫂娘”。戏剧,小说中,说包拯称其嫂为“嫂娘”,这不过是一种艺术需要。包拯一来无兄长,二来直到三十五六岁,其父母尚健在,所以,包拯本人并无“嫂娘”。 包拯不但自身清廉,而且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为百姓做好事。在端州当知县时,他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于是,他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饮井水后,健康状况大为改观。这些井被后人称为“包公井”,有的至今尚存。 包拯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在历史上是非常突出的。1053年,宋仁宗皇佑5年,包拯因年老丧子,回老家任庐州知县。一些亲戚故旧以为可以有恃而无恐,仗势欺人,甚至扰乱官府,无法无天。一次,他的一位堂舅犯法,引起公愤,外甥与舅父属于近亲,外甥是不太好惩处舅舅的。包拯不顾私情,下令逮捕堂舅,依法处以笞刑,痛打了一顿。从此,包拯的亲戚故旧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2,海瑞(1514-1587) 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海南琼山人。嘉靖28年(1549)以《治黎策》中举人,嘉靖32年到福建延平府任南平县儒学教谕。嘉靖36年任浙江淳安县知县,在任期间著有《淳安政事》。嘉靖43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 嘉靖45年世宗皇帝迷信道教,讲究长生之术,不理朝纲,以死上疏,条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触怒皇帝,被罢官入狱。世宗皇帝死,穆宗即位,恢复海瑞原职,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隆庆元年调尚宝司任司丞,后升审谳 *** 冤狱的大理寺寺丞、南京有通政。隆庆3年升金部御史巡按应天。此期间,他黜贪墨、搏豪强、整治宿弊,使权豪势宦敛手屏息,同时也触怒权贵,遭到打击。隆庆四年因抑制豪强,被劾离职,返回原籍。 万历12年(1584)朝廷又召回起用,任通政司左通政,万历13年任南京右金都御史,未到任就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后升南京都御史。万历15年(1587)因病卒于南京。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谥忠介。 海瑞以“直言敢谏”称著于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实干家。《明史》记海瑞“秉刚劲之性,憨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 海瑞一生刚直不阿,被人产称为“南包公”、“海青天”,史称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3, 狄仁杰(630-700) 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门下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个人责任的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社会命运和国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议或措施,在以后几年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时太子不行,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一无所问,使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二、散粮运以赈贫乏。三、修驿路以济旋师。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刘墉(公元1719-1804年)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人,大学士刘统勋子。乾隆进士。乾隆二十七年(1762)授太原知府,后擢翼宁道。三十一年因失察发往军台,旋以父荫授江宁知府,又迁陕西按察使。四十一年署内阁学士,在南书房行走。四十三年疏奏举人徐述夔所著《一柱楼诗集》有悖逆句,铸文字狱。曾任湖南巡抚,有政绩。四十七年仍值南书房,充三通馆总裁。历工、吏部尚书。 嘉庆二年(1797)晋体仁阁大学士,疏请宽浚黄河下游。后卒于京,卒谥文清。近年更以《宰相刘罗锅》而噪名于世。

狄仁杰官职



  • 狄仁杰古代的官位相当现代的什么官
    答:狄仁杰最高时任职宰相 也就相当于现在我国的国务院总理。宰相——国务院总理 大将军——军委主席 兵部尚书——国防部长 吏部尚书——中组部部长 礼部尚书——外交部部长 户部尚书——财政部长 工部尚书——建设部长 等。
  • 狄仁杰的父亲叫什么
    答:狄知逊,并州太原人(今山西太原),唐朝政治家、宰相狄仁杰的父亲,曾任夔州长史。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
  • 能令满朝文武畏惧的狄仁杰是什么官职?职位有多大?
    答:公元 697 年,武则天再次起来用狄仁杰,拜鸾台侍郎,后又任纳言。公元 700 年,也就是狄仁杰生命的最后一年,任内史。这些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又是些什么官职呢?前文说过,武周时期,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亦改成纳言,改门下省为鸾台,门下侍中改称内史。狄仁杰第二次拜相,先后任纳言与内史,即...
  • 狄仁杰是什么人,对于此人史书上有争议吗
    答: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门下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个人责任的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社会命运和国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于社会...
  • 狄仁杰的权力有多大,狄仁杰官职有多大
    答:狄仁杰官职有多大 最高任职过宰相一职,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
  • 狄仁杰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答:当时狄仁杰所处的官职就相当于我国国家刑侦部门副部长职位。狄仁杰在当今社会至少也应该有国家总理的职位。狄仁杰是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任官历程后,才在天授二年的时候担任上了宰相,但不幸的是他仅仅任职了四个月的时间后就被诬陷卸职,当时是来俊臣诬陷他谋反,这一下狄仁杰才关进了监牢,而宰相之位也是...
  • 历史上狄仁杰地位高吗
    答:高。狄仁杰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抚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个月后,为酷吏来俊臣诬以谋反,夺职下狱,贬为彭泽...
  • 狄仁杰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答:那么敢当面直谏武则天的狄仁杰会遭遇什么样的结局呢?狄仁杰出身于并州太原的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父狄孝续和父亲狄知逊分别曾官至尚书左丞和夔州长史。少年狄仁杰即志向高远,立志作一个拯救天下苍生的宰相。唐高宗显庆年间,狄仁杰参加了明经考试,从而步入从政生涯。他上任的首个官职为河南开封的判佐。但不...
  • 历史上的狄仁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狄氏任大理丞,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狄仁杰为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狄村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高祖狄湛,随宇文泰西走咸阳。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时期的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
  • 狄仁杰是什么官?正几品?
    答:后历任宁州、豫州刺史 正四品下 冬官(工部)侍郎 地官(户部)侍郎-正四品上 中间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691年回京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同三品 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 后被贬为彭泽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