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商鞅变法是得到当时秦王支持的,最后为何落得被分尸的结局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说起历史上有记载的变法,较为耳熟能详的要属商鞅变法了,为什么叫商鞅变法呢?因为提出变法的这个人叫商鞅,也叫卫鞅、公孙鞅,姬姓,卫国人,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改革家,政治家。

商鞅变法实行后,使得秦国一跃成为了强国,为之后的统一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单看这一点,这次变法还是成功的,然而,变法带头人商鞅在最后却落得个五马分尸的车裂之刑,那这其中究竟是有怎样的因由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投奔魏国却没遇到伯乐

商鞅自幼便聪慧好学,长大后更是想要找一片天地可以让他一展才华,只是在他看来卫国弱小,并不足以让自己大展身手,于是,他便来到了魏国,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属于以自身利益为主国家利益为辅的人,当年在他刚任相不久便排挤掉吴起这件事就看得出。他是不会让有才华的人站在自己的头上,就算年轻有才的商鞅来到公叔痤这里,也是得不到什么重用的。直到公叔痤重病在床之时,他才向来探病的魏惠王举荐了商鞅。还对魏惠王说:“若您不用此人,一定要杀掉他,以免日后让他投奔别国。”

魏惠王对于公叔痤的话却不以为意,认为是病的糊涂了,胡言乱语,自然不会采纳他的两个建议。公叔痤一看自己的担忧和举荐魏惠王均不采纳便找来商鞅,劝他赶紧离开魏国吧。商鞅自知在魏国是无法得到重用了,便将目光投在了正在招募人才的秦国。

商鞅在他乡秦国绽放光彩

辗转来到秦国的商鞅,托人引荐后见到了当时秦国的君主秦孝公。

商鞅对于秦孝公虽然是满怀期待,但是他也不傻,在没有摸清楚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之时,也是不会轻易亮出自己底牌的。所以他与秦孝公的见面先后有三次,前两次的见面商鞅说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无非是些大道理和别人的前车之鉴,听的秦孝公睡意昏沉,显然这样的话题是不能引得秦孝公重视的。

经过前两次的试探,商鞅明白了这位秦王的真正意图,直到第三次见面,商鞅提出了强国图霸的话题,果然,此话正和秦孝公的意,两人一拍即合。商鞅也被授予左庶长之职位。(相当于丞相)

商鞅终于找到了秦国这个最合适他的平台,之后便是以图霸为目标,展开了一系列的举措。最重要的就是要变法,让秦国在最快的时间内,有一个全新面貌,国富兵强。

然而历史上每一次的变法维新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触碰到个人利益,利益遭到损失的人皆不会心甘情愿。但是废旧立新是每一个变革中又必须存在的,这也就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朝内政治的动荡和人心不稳,秦孝公虽然有心改革,但是也要顾及到其他大臣们的想法。于是,便有了商鞅舌战群儒的辩论大赛。

商鞅舌战群儒,启动新规变法

此次的辩论大会主要分为两个队,甘龙、杜挚代表反对变革一队。商鞅是同意变革的一队,秦孝公心底里是愿意变革的也是支持的,但还是有担心会因为变革而带来不好的后果,便迟迟难以下决定。但是在商鞅巧舌如簧的游说下打消了最后一丝顾虑决定支持商鞅。过程还是很精彩的,这里不做过多详说,商鞅所持大致意思就是:智慧的人不必在意别人的议论,不必去附和世俗的偏见,也不必同百姓去讨论如何变革,只要让他们享受到利益就可以了。整个辩论过程其实属于一边倒的状态,没有意外的最终敲下了正式变法的开启键。

商鞅变法先后经历了两次,这里就大概说一下主要内容:

废井田、开阡陌:开垦阡陌,种植庄稼。私人开垦的荒地土堆等皆属于个人,土地允许买卖。

实行县制:建立县制,以县为行政单位,便于集中中央政权。

耕织和战斗:鼓励农业发展,男耕女织。军中职位高低以杀敌立功为准。

实行连坐之法:实行轻罪重判,五人为一组,亲人朋友夫妻之间都不可以包庇,有罪要及时上报,否则全部有罪。此法也适用于军队。

迁都咸阳:便于发展,将原有都城雍城迁移到咸阳。

废除旧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等爵制度、废除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商鞅杀鸡儆猴,为日后埋祸端

严苛的法律和大刀阔斧的改革自然惹得许多人不满,首先就有一些利益受损的贵族,其次百姓对于变法也是议论颇多。就连太子驷也是持反对意见,并提出质疑。按照新规条例,太子这是犯了议论新规的罪责。按道理来说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话说回来谁能真的因为这点事就把太子给咔嚓了呀,这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是毫无动作,这让百姓怎么看,再严苛的法律也难堵住悠悠众口呀。商鞅左思右想,还真就让他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于是他去见了秦孝公,商鞅说:“此时正是新规初立,若放任此事不管,恐会有损新规威严,不如就追责太子的两个老师吧,这样也算对百姓有个交代。”秦孝公认为此法甚好,就这样,两个替罪羔羊出现了,一个被割了鼻子,一个脸上被刺了字。这一招杀鸡儆猴让百姓不再敢多言,新规也得以顺利实施。



因为商鞅变法在最开始是符合当时秦王的利益的。但是商鞅变法的时候得罪了当时秦国的太子,所以在太子继位之后,商鞅就被分尸了。

因为得罪太多权贵了,那些权贵纷纷反对他,秦王也不能明辨是非,所以就将他五马分尸了

因为秦王换人了,新任秦王为了得到贵族阶层的拥护稳固自己的王位,所以就将他杀了。

  • 戊戌变法如果成功了清朝会怎么样
    答:戊戌变法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历史上变法成功的特别少。最早的便是商鞅变法,那个时候商鞅还是得到秦王的大力支持才能行的,而且当时的秦王可比光绪年纪大很多,手里是有实权的。加上当时的秦国只不过是一个局部政权,面积相当于秦朝的一两个省,和大清国相比,难度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就这样,商鞅变法...
  • 吴起变法失败被射杀,商鞅变法为何会成功?
    答:吴起的变法只得到了楚国君王的支持,但是却没有其他大臣的共同支持。因此,楚王在病死以后吴起的变法无奈被中断。二、商鞅变法商鞅原本的打算是在魏国进行变法,然而,由于一直得不到魏王的重用,并因此来到了秦国。并且开始在秦王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在当时商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过却因此得罪了贵族。...
  • 战国“改革潮”中,为什么只有商鞅在秦国的改革成功了?
    答: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大,这都是秦惠文王心里即为明白的事情。商鞅变法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商鞅所提出的变法举措深刻,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秦孝公和秦惠文王两代人对变法的支持。他们将变法的举措进行到底了,才让秦国的局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当然了,商鞅变法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 历史变革:商鞅变法
    答:商鞅变法:是一次王国时代向帝国时代转型的变法,影响极为深远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
  • 商鞅死后秦是如何让商鞅变法继续下去的?
    答:秦之所以能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商鞅变法。当时,秦孝公大力支持商鞅的政策,并坚决贯彻执行。但是商鞅变法动了贵族们的奶酪,所以秦孝公死后,商鞅的保护伞没了,最后被秦惠王杀死。但商鞅死后,商鞅变法仍在实行。为什么?实际上,商鞅为商鞅变法的正常实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然而,楚国却没有...
  •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为何其他六国不跟着效仿?
    答:在秦国还没有商鞅变法时,是一个十分穷的国家。当时东方六国一直嫌弃秦国。在秦孝公继承王位后,开始大力改变国家的现状。商鞅的到来,是秦国的福气。很快,秦孝公就于商鞅相见,游历七国的商鞅,发现秦国是他最终的归宿。在徙木为信后,商鞅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也结识了一些政府人士。此刻东方六国之间...
  • 商鞅死后秦国是怎么让商鞅变法继续实行下去的?
    答:秦国之所以能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实行了商鞅变法,当时秦孝公非常支持商鞅的政策,坚决实施。但是商鞅变法动了贵族们的奶酪,所以等秦孝公去世后,商鞅的保护伞也没了,最后也是被秦惠王所杀。但是商鞅死后,商鞅变法依然还在实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商鞅正是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商鞅变法能够...
  •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答: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2、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
  • 秦惠文和王索为什么要杀商鞅?
    答:后人评价秦惠文王时,都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成就的秦王。大传奇剧照后人将之评价为秦四大宗师之一。在位时进一步扩大了秦国的国土面积,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后世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惠文王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商鞅。商鞅变法深入人心,却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当时商鞅变法得到朝廷支持,...
  • 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只有商鞅变法成功而其他的都失败了?
    答:胡服骑射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成为当时的第三强国(秦国、齐国),赵国获得了河套地区与中山国大量肥沃土地。韩国在韩昭侯时期任用申不害改革,推行君主控制臣子的术。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韩国的积贫积弱。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最彻底、最全面、最成功的变法。他的主要借鉴对象就是李悝和吴起,而且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