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如何理解麦克卢汉的 "媒介即讯息

媒介即讯息”这是加拿大多伦多学派学者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第一章中,麦克卢汉开明宗义地说:“媒介即讯息,我们难免会感到吃惊。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产生的;人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人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认为:“大概可能靠指出以下事实来阐明,任何技术都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环境并非消极的包装用品,而是积极的作用进程。”
在麦克卢汉看来,和交通等其他媒介一样,传播媒介的发展影响着人类感官组织,并因此影响着人类的文化结构。“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技术的力量在于它把各种感官功能分离。电子媒介的出现的标志便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在当今社会,网络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感官和思维。自从有了网络,人类的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信息传播的加速,信息的泛滥,人与人之间交流工具的多样化,这些都是网络这一媒介赐予我们的。
当所谓“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向我们迎面扑来时,麦克卢汉所提示的问题,无论多么粗糙,都将变得越来越符合现实意义。殷晓容在“麦克卢汉对美国传播学的冲击及现代文化意义”一文中提出“在现代历史背景的条件下,重新审视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审视他的思想对当时美国为首的西方传播学界的冲击,并对这种思想所具有的内在矛盾以及就整个而言所蕴涵的现代文化意义进行了重新认识。
网络作为一种媒介在给人类的交流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犯罪率也在逐年上升,可以说,网络的时代里,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度过。网络时代带来了一个时代的变革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公民发表意见及简介渠道的多样化,网络还间接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由于网络的普及,公民可以通过网络这一途径监督政府行为,更加方便,更加快捷。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的物理限制,人们必需生活在小空间的部落群体之中,相互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联系。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以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转向了“眼睛的社会”,由于交往和传播不再以物理空间接近性为前提,人类可以分散到广阔的地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部落社会便发生了解体。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们以接近实时的传播速度将遥远的世界拉的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在更大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一个新的“地球村”。
现代的网络时代下,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远远大于其他媒介。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的五分钟全球各大网站便报出这一惊人消息;两会期间,公民通过网络与国家领导人进行在线交流,这一民主参与的方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网络的时效性和群众参与力度远远超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其他媒介。正是因为有了网络,人们可以有多种交流方式可供选择,网络凭借其优势迅速在现代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网络时代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处于高度信息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并迅速成为个人进行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人类的社会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发展阶段,迎来了重新统合的时代。这是社会信息系统演化中的一大飞跃,同时也意味着这个系统规模更加巨大,结构更加复杂。
网络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网络也为我们的大众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通道。网络时代下,“媒介即讯息”,网络的性质决定传播的性质,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又一场信息革命,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传播的发展,正是在传播工具的不断演进中进行的。我们只有合理利用网络,让网络真正成为传播讯息的媒介,那样,传媒事业才能更迅速更好的向前发展。

他的这一观点更偏重于从艺术或文学的角度去解释媒介,因而学术界并不是太认同,特别是传播学界。这一思路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媒介,不仅仅把媒介视为一种传播手段,也可能是组织知识的方式,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媒介有时候也是一个系统,比如计算机,它在作为媒介的同时,本身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可能改变世界。

回答“媒介即讯息”得从马歇尔的认识观谈起。他在其《机器新娘》(只能读懂这个了,《理解媒介》太晦涩)中就提出,机械技术的实质在于切割,自动化技术的实质在于联系。整体化是马歇尔认识媒介的基本出发点,因而他一反经验主义学派和批判主义学派,认为媒介和讯息也是相互联系的。任何媒介的“内容”的都是另一种媒介。当你使不同的媒介来阅读同一个“内容”的时候,诸如你用微博和新闻联播来阅读新闻的时候,当你要去理解“内容”是就不得不通过另一种媒介,新闻的下级媒介是纸媒,它播报的方式和其行文的形式继承于纸媒的线性,这样媒介形式具有严肃性,一方面想展示自己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就是。。就是为了严肃的搞笑;微博的下级媒介是话语,这使得其接近于人际传播,使得提升其可信性,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微博上的谣言。综上,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同是一条新闻,在新闻联播和微博上的传播效果却截然不同,为什么会形成两个舆论,也就明白媒介对于内容的重要性,理解媒介即讯息。



使用一种媒介时,他对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比个人用这个媒介具体做什么更加重要。人们开始打电话、听广播、看电视、用网络的时候,世界就一次接一次地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一般不是由他们所说、所见、所闻的内容引起的——所有这些东西都被无情地碾压成一个论点:内容完全是无关紧要的。他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思想的看门狗理论”:内容夺走我们的注意力,损害我们对媒介的理解,甚至损害我们对媒介的感知,损害我们对媒介周围一切的感知。

当媒介被内容遮蔽时,媒介的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但为什么媒介”内容“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换言之,媒介的内容宛若“滋味鲜美”的肉,他支配我们的思想,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感觉不到眼前这种媒介的深层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正是此前的一种媒介,一种被驯化的、看不见的一种媒介,就像是已经被驯化了的狗,规规矩矩地躺在眼前的地毯上。内容并非不重要,它也许还是审视媒介及其影响的最好的办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小说是电影的内容,电影和连续剧是电视的内容,而网络的内容,是所有的媒介,甚至,使用互联网的人也是其内容。

先谈一下“许多媒介”:文字到互联网上“出游”时,它和原来的文字有所不同。差别之一就是,它更加容易解释清楚。自从欧洲人开始用印刷机以来,文字从隐逸的状态中走了出来,走到了光天化日之下,进而,它们被推进到更加显赫的位置,这产生了一种深刻而民主的结果:文字成为公众越来越容易利用的东西了。

“使用者是内容”[,在引入“人”这一变量时,我们有必要做一下“光照射”与“光透射”的区别:光照射从银幕弹回来或者反射回来,它是“热”的,不要求人的积极参与;光照射是从屏幕背后射出来的,是“冷”的,它要求人积极参与。作为一种工具,它可以解释人与媒介的关系:人既是媒介内容的接受者,也是媒介内容的生产者,但是人是一个群体,而作为媒介受众的“我”只是一个个体。我认为这种人的参与并不是理查兹谈到的“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不是莱文森谈到的实时参与性,而是说人这个感知着作为实时的对话者成为互联网另一个参与者切身可感的另一条内容。

注意,“互联网是一切媒介的媒介”是莱文森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基于麦克卢汉断言“媒介即讯息”指出的,他接着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人性化趋势理论,即从声觉空间到视觉空间,再从视觉空间声觉空间混合到赛博空间。赛博空间越来越倾向于模拟人的各种身体感官。我们可以畅想,或许在遥远的未来,人们能够抛弃肉体,将意识的所有触觉与媒介相互对接,这个时候,也许我们就真正实现了“the medium is everything”。



我想还是不要孤立地去理解麦克卢汉这一观点是什么,还是把他放在整个传播学发展与流派体系中去考虑。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麦克卢汉是媒介环境学(多伦多学派、传播学技术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前有英尼斯(伊尼斯),其后有尼尔波兹曼、梅罗维茨和来文森等,这一流派的一大特点就是关注媒介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这就注定要理解这一学派的观点,确实需要一个宏观且长远的视角:即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人类社会因为媒介技术的发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报纸带来了什么?电报呢?广播呢?电视呢?互联网呢?
梅罗维茨的经典研究就是“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即探讨电子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原本人类社会的时空与地域观念,人类认知与感受世界的方式在电子媒介构筑的环境之下呈现出新的变化,男人与女人之间可以通过电子媒介感受到相互曾经无法感受到的气质,进而发生社会学习与模仿,男女气质界限呈现模糊化(这个我记不大清了,大体是这个意思);孩子也可以通过电子媒介场景窥视以只存在于成人世界的秘密,进而使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很大程度上说的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波兹曼的观点其实是批判的。以上两者说的正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在电子媒介出现后发生的变化,其中真正带来改变的正是媒介本身的出现,而不是其中传递的内容信息。
那么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如果按这个宏观视角来理解,其实说的就是媒介形态其实是讯息中的信息(或信息中的信息,更本质更重要),媒介本身的存在改变了人类认知世界、感受世界和以行为影响世界的方式,而媒介传递的内容信息与媒介本身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相比,则是相对次要的。明显,这种过程的发生与改变,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历史时期,才可以观察得到。
我们常说的“互联网改变生活”、微博上的“围观改变中国”都是在新的媒介方式产生之后得以实现的,互联网和微博既是新媒介,又是讯息,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是一时一刻就能扩散的,社会因之而发生改变也不是立马开始的,给彼此一段时间,我相信你我都真的会看见不一样的变化。



  •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及其观点
    答:3、热媒介和冷媒介:热媒介(如图片)是清晰媒介,无需动用太多感官和想象力就可理解;冷媒介(如文字)清晰度不高,理解时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地球村 地球村的概念是基于麦克卢汉认识到电子媒介使信息的传播完全克服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他认为人类在电子媒体的帮助下,地球已经与社区无异。...
  • 麦克卢汉的主要传播学思想有哪些?试评价其思想对传播学发展的主要贡献和...
    答: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类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类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例如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教科书上批判他说这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一种解释是说按照媒介传达信息的清晰度来评论其“冷”“热”。清晰度高不需要人们...
  • 超高分求租<麦克卢汉精粹>读书笔记
    答:给您摘抄一篇,请参考:麦氏最著名的观点有“媒介即信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体”与“冷媒体”等,在此谈谈对“媒介即信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体”与“冷媒体”三个观点的感悟。媒介即信息 麦克卢汉自己对于媒介即是信息的解释是: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新的尺度产生...
  • 媒介即讯息的相关理论
    答:麦克卢汉的理论带有很大的极端性和片面性。主要表现在:(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是社会变革和发展惟一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2)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3)其理论立足于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技术性影响...
  • 什么是媒介 麦克罗汉定义
    答: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定义:1.媒介即是讯息 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非它所传递的内容。2.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可以是万物,万物皆媒介,所有媒介均可以同人体器官发生某种联系。媒介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
  • 简要论述麦克卢汉的传播观点
    答: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媒介在人们的理解中只不过是传播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媒介的感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与通常的理解存在着差异的。只有正确的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的概念,才能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本文认为,在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类...
  •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的论点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答:如何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虽然听其来有点儿不着调,但可是传播学的一个大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但要命的是,恰恰在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上,人们却很难把握它的真正含义。使得很多的人误认为,这说不定是麦克卢汉的故弄玄虚之举。艺术理论中不是有...
  •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的论点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答:1、试析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1)媒介即讯息、地球村:(2)媒介即人体的延伸:(3)“热媒介”和“冷媒介”:(二)积极意义:(1)从媒介技术角度观察社会发展,开阔研究视角;(2)对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的理解有启迪;(3)“地球村”的预言符合时代趋势。(...
  • 麦克卢汉《媒体通讯,人体的延伸》讲的观点?
    答:麦克卢汉于1969年发表《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传播媒介通过对人感官中枢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心灵与社会 ,侧重于媒介自身影响和产生的后果。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可以在实践中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媒介自身产生的社会影响问题,尤其是大众媒介,如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等重要的大众媒介的自身社会影响,...
  •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地球村:这个词语已成为几十亿人的口碑’’虽然绝大多数人对其深刻内涵不甚了了。电子信息瞬息万里,使全球生活同步化。第二、媒介:根据他隐而不显的媒介观念,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最为宽泛、无所不包的定义:媒介是人的一切外化、延伸、产出一句话,媒介是人的一切文化。第三、媒介即是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