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三字经》中的两句话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默写《三字经》中的两句话如下:

1、养子不教父之过,养女不教母之过。

养了儿子不教训是父亲过失,养了女儿不教训是母亲过失。

2、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蚕可以吐出丝,蜜蜂可以酿出蜜,人如果不去学习,便连像蚕和蜜蜂那样动物都不如。

3、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阅读史书,考察前朝的实录,便能够博古通今,知识渊博,如同亲眼见证历史一样。

4、若广学,惧其繁。但概说,能知源。

如果能够广泛的学习,面面俱到,便很难承其繁重。如果能够选择其中精要的来学习,便能够明白学问的根源。

5、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励。

学习应当勤奋用功,具有恒心,要有清醒的认知,随时勉励自己,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 三字经作文
    答:妈妈笑着说:“你明白它的意思吗?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汉代人孔融四岁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兄长。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听了妈妈的话,再读着《三字经》,我感悟越来越深刻,不知不觉书中人的言行举止已刻在我心中了。 一次,妈妈给我两个梨,让我挑一个吃,另一个给奶奶吃...
  • 三字经带拼音
    答:二、三字经的学习方法 1.精读三字经 要想深入了解三字经,首先要精读三字经。可以通过反复阅读,逐句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以及每个字的意义和用法。同时,也要注意三字经中的典故和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2.记忆三字经 记忆三字经是学习三字经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来加深...
  • 找些三字经的典故
    答:找些三字经的典故 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我想要以上两句话所包含的人物详细简介!... 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我想要以上两句话所包含的人物详细简介! 展开 2个回答 #专题# 怎么买保险?答案全在这里了 伊尔美嘉奥斯 ...
  • 文言文怎么快速背熟?
    答:幼儿读《百家姓》(实为486生),每姓之间无内在联系,实为单个的文字符号,全凭机械记忆,难记难背。但读《三字经》,什么“养不教,父之过”,“融四岁,能让梨”,一读就懂其义,理解记忆,必易记难忘。所以背诵古代诗文,首先是理解词句意义,否则,即为死记硬背了。2.句中划分字词 朗读时...
  • 一年级三字经要求会默写吗
    答:《三字经》晦涩难懂,且有些字孩子认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虽说有拼音,但对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将音读准的。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若有家长的陪伴,会增加孩子的学习信心。2.化繁为简,步步为营 《三字经》篇幅较长,让孩子一次背诵太多有一定的困难,我通常会要求孩子每次背诵2句,有了目标...
  • 三问三访是什么
    答:三问是什么 三问即是《三字经》中的问题。在进行三问教育时,老师会先念出一句话,然后要求学生把这句话默记下来。接下来,老师会不停地问关于这句话的问题,直到学生全都能够回答。这个过程中,老师所问的问题也必须是三字经所陈述的问题。三访是什么 三访即是《三字经》中的访问。当老师让学生默写...
  • 四年级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答:3、《千字文》:通常会选取其中的部分文字进行背诵和理解,帮助学生熟悉古代汉字的发展和演变。4、《三字经》: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教导学生品德和基本道德规范。5、《论语·学而》: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正确态度。6、《古诗十九首》中的部分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通过学习...
  • 弟子规知识竞赛题裤填空题
    答:但由于几十年我们都缺乏传统文化教育,所以我们都需要了解和学习《弟子规》。 34. 《弟子规》所说的“三到”是什么? 答:心到、眼到、口到。 35. 有一位古人在谈到学习知识的方法时,曾说“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请问此人是谁? 答:胡居仁 36. 《三字经》中“苟不教 性乃...
  • 苏教版四(上)第一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
    答:* 《三字经》填空:为人子 亲师友 香九龄 孝于亲 融四岁 悌于长 15、“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这句话中的“公冶长”意思是: 。作者最喜欢和 对话,在对话中我知道了要 。喜鹊“ ”的叫声像在报喜:“ ”。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 和 ,给生活 不少 。作者一听到鸟儿...
  • 苏轼列传的《苏轼列传》
    答: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嘉祐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