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论英美异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论英美异同?”用英语翻译

From the history,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I think it is true

 
国名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面积 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41万平方公里。
  人口 6140万,其中英格兰占83.6%,苏格兰占8.6%,威尔士占4.9%,北爱尔兰占2.9%(2008年)。官方语言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59万)。另有天主教会及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和佛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首都 伦敦(London),人口756万(2008年)。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
  国家元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出生,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
  简况 岛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北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超过1100毫米,其中山区超过2000毫米,中部低地为700-850毫米,东部、东南部只有550毫米。每年2-3月最为干燥,10月至翌年1月最为湿润。
  政治 2010年5月英国大选后,出现“无多数议会”,议会第一大党保守党与第三大党自民党组成英二战后首个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担任首相,自民党领袖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担任副首相,主要负责宪政改革。新政府上台后,积极采取措施,削减公共开支,降低财政赤字,防范主权债务风险,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复苏;推出“大社会”计划,动员民众充分参与决策,进行教育、医疗、养老等改革。外交方面,强调加强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协调,成立由首相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张保持英核威慑力量;将阿富汗问题列为外交第一要务;巩固英美“特殊关系”;积极推进英在欧盟的利益,重申英不加入欧元区、未经公投不向欧盟让渡主权的立场;加大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力量的接触力度;呼吁推动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重视国际发展问题,坚持将国内生产总值的0.7%用于海外援助目标。
  【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和政府】1999年5月,苏格兰和威尔士选举成立地方议会,分别设129和60个议席。7月1日,两地议会和政府正式运作。苏格兰议会在地方政务、司法、卫生、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并享有部分征税权,可将所得税的基本税率浮动3%。威尔士议会主要在就业、卫生、教育和环境等问题上拥有决策权,但没有调整税率的权力。此举被视为工党政府实施权力下放的标志性成就。现任苏格兰首席部长亚历克斯·萨蒙德(Alex Salmond),威尔士首席部长卡因·琼斯(Carwyn Jones)。
  【北爱尔兰自治政府】1998年4月10日,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及北爱冲突各方签署和平协议,后选举产生北爱地方议会。1999年11月,北爱议会推举成立由北爱多党分享权力的北爱自治政府。英向北爱移交地方事务管理权,爱尔兰放弃对北爱领土的主权要求。12月,北爱自治政府正式运作,行使除国防、外交和税收之外的立法和行政权。南北爱部长理事会、英爱政府间会议、英爱理事会等机制也正式启动。这是北爱新教派与天主教派首次共享北爱管理权,也是自1972年英对北爱实行直接统治以来,北爱首次拥有自治政府。现任首席部长为民主统一党的彼得·鲁宾逊(Peter Robinson),新芬党的马丁·麦吉尼斯(Martin McGuinness)任副首席部长。
  【宪法】英国宪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苏格兰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议会】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君主、上院(贵族院)和下院(平民院)组成。上院议员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终身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获得通过,除92人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网站)
  【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君主任命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
  【行政区划】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32个区,包括3个特别管辖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中央政府仍控制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
  【司法机构】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上院为英最高司法机关,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
  【政党】政党体制从18世纪起即成为英宪政中的重要内容。现英国主要政党有:
  (1)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议会第一大党。领袖戴维·卡梅伦,2005年12月当选。保守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1979-1997年间曾4次连续执政18年。2010年5月英国大选后,保守党重获执政地位,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公共开支,压低通货膨胀,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等。近年来,提出“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欧盟制宪及英加入欧元区,但强调英应该在欧盟内发挥积极作用。
  (2)工党(Labour Party):议会第二大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1997年至2010年间连续执政13年。2010年5月大选失利,成为反对党。原领袖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在大选后引咎辞职,由副领袖哈丽特·哈曼(Harriet Harman)代行领袖职能,新领袖将于2010年9月年会前选举产生。近年来,工党更多倾向关注中产阶级利益,与工会关系一定程度上有所疏远。主张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外交上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视与美和欧盟关系为两大外交支柱,支持欧盟一体化建设,主张在经济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加入欧元区。
  (3)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 Party):议会第三大党。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多数派组成,领袖尼克·克莱格,2007年12月当选。自民党政治主张居中偏左,在很多问题上与工党立场相近。主张通过减税还富于民,提高个税起征点;呼吁限制金融城过度扩张,对银行家薪酬课以重税;承诺公平教育,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倡导宪政改革,提出减少议员议席,在选举制度上采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欧洲制宪,主张加入欧元区。2010年英国大选后,与议会第一大党保守党达成协议,组建联合政府,获得5个内阁位置,首次成为执政党。
  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 (Plaid Cymru)、绿党(Green Party)、英国独立党(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国国家党(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会民主工党(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 (Sinn Fein) 等。
  【重要人物】伊丽莎白二世: 国家元首。全称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为已故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6岁时开始接受治国教育,研读法律、历史和语言,能讲流利的西班牙语,也会法语和德语。二战期间,担任一些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战后担任更多的社会职务,经常巡视英国各地。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丈夫为菲利普亲王,受封为爱丁堡公爵。生有三子一女,长子查尔斯王子受封为威尔士亲王,是英国王储。女王曾于1986年10月访华。戴维·卡梅伦:英国首相。1966年10月生于伦敦,是威廉四世国王后代、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远亲。先后就读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2001年当选议会下院议员,2003年起历任保守党下院副领袖、保守党副主席和影阁教育大臣。2005年12月当选保守党领袖。2010年英国大选后,与自民党组建联合政府,出任首相
  经济 英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欧盟内第三大经济体。私有企业是英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制造业仅占不到1/5。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英金融业遭受重创,经济形势严峻。2009年GDP收缩4.7%,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衰退。截至2009年12月,英国失业人口247万,失业率7.8%。2009年第四季度,英经济恢复增长,但增幅仅为0.3%。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幅仅0.2%。
  (资料来源:2009年度英国经济季评、英中央统计局网站)
  【资源】英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能源产业在英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天然气产量为810百万兆瓦时,原油产量7166万吨,煤炭产量1760万吨,总发电量达385万亿瓦时,2/3发电量来自煤和天然气。英国现有10座核电站,其发电量在2008年占英国总发电量的13%,但是到2025年,其中9座核电站将达到使用寿命而停止运营。目前,英国政府已确定10个适合建设新一代核电站的地址。第一座核电站有望在2018年投产,其余9座核电站将在2025年之前陆续完工,届时英国40%的电力供应将来自核能。采煤业完全私有化,近年来生产呈下降趋势。英森林覆盖面积281万公顷,占本土面积12%左右。主要工业原料依赖进口。近年来,政府强调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矿物燃料的依赖,建设“低碳经济”,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鼓励高效节能技术开发,培养企业和家庭节能意识。政府计划在201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比重从2004年的3.6%左右提高到10%。
  (资料来源:英能源部网站、2009年英国经济季评)
  【工业】英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
  【农牧渔业】英农牧渔业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近2/3。目前,英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从业人数约53.3万,占总就业人数的2%,低于欧盟国家5%的平均水平,低于其它主要工业国家。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近年来除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及英镑坚挺导致英农业收入减少外,疯牛病、口蹄疫和农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英是欧盟国家中最大捕鱼国之一,捕鱼量占欧盟的20%,满足国内2/3的需求量。
  (资料来源:2009年英国经济季评)
  【服务业】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英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2009年英服务贸易总额482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其中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伦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保险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伦敦金融城从业者达32.4万人。截至2008年,共有约550家跨国银行和170家国际证券公司在伦敦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旅游业】英国旅游收入占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从业人员210主要旅游地区有:伦敦、爱丁堡、卡迪夫、布赖顿、格林尼治、斯特拉福、牛津和剑桥等。主要观光景点有:歌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古建筑物、主题公园和商店等。
  (资料来源:2009年度英国经济季评)
  【交通运输】英交通基础设施较齐全。陆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均较发达。伦敦有十分发达的地铁网。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贯通,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铁路系统连接起来。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重视交通问题,为此制定了十年规划,计划从2001-2010年十年间投资1800亿英镑用于维护和改善交通。近年来的交通运输情况如下:
  铁路:1997年完成私有化。目前,英铁路总长达1.66万公里。2008年,铁路总客运量为510亿人公里;总货运量为251亿吨公里。全国铁路和伦敦地铁分别承担了铁路系统运输量的49%和44%,其余由轻轨承担。
  公路:2008年英国公路总长达39.4万公里,其中3518公里为高速公路,承担着19%的交通量;9343公里为干道,承担14%的交通量;其余各种公路总和承担的交通量为62%。85%的出行旅客由各类小汽车、家庭轿车和出租车运送,而公共汽车和铁路的运送量分别占6%和9%。截至2009年年底,注册的机动车辆总数为3430万辆,新增机动车240万辆,75%家庭拥有汽车。
  水运:英内河航运共3200公里,其中620公里用于货运。泰晤士河是最繁忙的内陆水运河,其次为福斯河。海运承担了95%的对外贸易运输。2008年英国共有1000吨以上商船455艘,总吨位为1296.8万吨。2008年英国港口总吞吐量为5.62亿吨,出口1.56亿吨,进口2.66亿吨。英国大小港口众多,其中100个为重要商业港口,有52个港口年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港口有:格里姆斯比-因明翰、伦敦、蒂斯-哈特浦尔、福斯、米尔福德-黑文、南安普顿、利物浦、萨仑沃、菲利克斯托、多佛等。通: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包括医药制品)、烟草、饮料、机械设备等。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分别占英出口额的49.7%和进口额的54%。2009年英前四位最大出口市场为:美国(17%)、德国(11.5%)、荷兰(7.8%)、法国(7.6%)、爱尔兰(7.4%)。前四位最大进口市场为:德国(13%)、美国(8.7%)、中国(7.5%)、荷兰(7.4%)。
  (资料来源:英中央统计局网站、2009年经济季评)
  【对外投资】英一直是国际资本的重要输出大国,这一特点随着英1979年取消外汇管制和北海油田的发现更加突出。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英对外投资额可与美、日媲美,但随着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英对外投资也随之大幅下降,之后又开始大幅攀升。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英国对外直接投资绝对值降至522亿欧元,降幅达57%,但仍位列欧盟国家首位。2003年,英国贸易局更名为“贸易和投资局”,下设英贸易伙伴局和投资局。
  (资料来源:欧盟统计局网站、2009年经济季评)
  
  【外国资本】英国政府鼓励吸引外资。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最新发布的报告,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39%的背景下,英国2009年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70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92.7%,在欧盟国家中排名第十二位。外资在英投资项目主要为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和通讯、医药和生物技术、管理行业、汽车、食品和饮料等。投资形式为收购、兼并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国公司等。美国是对英最大投资国,其它主要投资国包括法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爱尔兰、挪威等。
 
  【人民生活】实行公共保健、社会保险等福利制度,是最早实施福利制度的西方国家。实行五天工作制。截至2010年3月,英总就业人数为2883万,全日制雇员平均周工资为489英镑,伦敦地区为627英镑,为全国最高;东北部地区最低,为436英镑。
  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英福利体系的标志。1948年由当时的工党政府创立,并一直延续至今,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国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年约花费150亿英镑的资金,用于购买相关产品与服务。2007年英人均医疗费312英镑。由于初级健康保健实施良好,英人均寿命与其它发达国家相当。2009年,男性平均寿命为77.4岁,女性为81.6岁;婴儿死亡率为4.9‰。
  (资料来源:2009年度英国经济季评,英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军事】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和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长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现任国防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
  英是北约集团的创始国和主要成员国,拥有独立的核力量。1997年5月,工党政府上台后,继续将北约集体防务力量作为英国安全的基础;积极推动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保持强大的常规部队及核威慑力量;突出强调质量建军和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重点提高英军处理各种危机、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努力维护英在欧洲及海外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利益。
  英实行正规军与预备役部队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截至2009年,英正规军总兵力19.79万。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3、6、9、12、15年不等,一般最长为22年。预备役部队总兵力19.5万。
  英军事工业发达,武器装备的现代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军事工业规模可观、种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独立研制包括战略核武器在内的各种大型武器装备的能力,某些技术和装备居世界一流水平。英是世界武器出口大国,主要出口类别包括军用飞机、战术导弹、作战舰艇和军事电子设备。
  (资料来源:英国国防部网站、2009年英国经济季评)
  文化教育【教育】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北爱地区实行4~16岁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归地方政府主管,高等教育则由中央政府负责。
  英重视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目前正进行教育改革,允许高校增收学费,同时继续加大教育投资,2009年教育经费为840亿英镑,占GDP的5.4%。中小学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约占学生总数的93%。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约占学生总数的7%。英文盲率仅为1%。
  约40%中学毕业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全国有110多所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2007年高等教育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著名的高等院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等。目前有30多万海外学生在英大专院校学习。
  英是世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其科研几乎涉及所有科学领域。以世界1%的人口,从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发表学术论文占9%,引用量达12%,仅次于美国。获国际大奖人数约占世界的10%,迄已涌现出78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居世界第二。在生物技术、航空和国防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英国是世界文化大国之一,文化产业发达。全国约有2500家博物馆和展览馆对外开放,其中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闻名于世。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伦敦交响乐团等艺术团体具有世界一流水准。每年举行约500多个专业艺术节,其中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是世界上最盛大的艺术节之一。当今世界80%的信息以英语传播。
  (资料来源:英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英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社会上的两大强国,这两国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都说的是英语,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主宰着当今世界诸多事件的走向,都有着严格的法律制度与健全的社会体系,都拥有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英国人和美国人互不服气,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历史,美国人说英国人不懂未来。这样相似的两个国家,又有着那些明显的不同之处呢?我将从一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 英美文化的同源性

英美文化的同源性是不可否认的,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美国文化秉承了英国文化的很多东西。英国文化是美国文化的根,源头。这是因为美国历史受英国的影响。

首先,在美国的早期移民中,英国人占非常大的比例。顺其自然,他们就将英国的文化、英国人的性格特征、英国人的思维方式都带到了这一片新大陆来了。
其次,17世纪,英国在所有国家中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率先迈入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英国的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不久,又在全球领先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势力突飞猛进,称霸全球。而美国是是它进行武力和文化侵略的一个重要地区。这样的历史致使英美文化的同源性。

二 两国文化的相同之处

同源性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1语言——都是英语
2宗教——以基督教新教为主
3社会交往的一些细节——女士优先,文明有礼,保护隐私,忌讳星期五,数字十三等
4节日——万圣节、复活节等。

英美文化差异的表现

英美文化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有随着历史的演变,文化的传承,独立发展200多年的美国文化由于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诸多变异。今天我们再来英美文化,已经有很多区别了。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个帖子,谈到了英美海归人员的不同。对留英海归的普遍评价是衣着体面、说话非常客气、行为礼貌,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就是做事情比较酸,喜欢弯弯绕,经常为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先绕上几百个圈子。而对留美海归的评价则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就是“穿着土气,说话牛气,花钱小气”。既是说留美的海归一般穿着随意,不大讲究,即使有的场合他们也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这些海归举止言行的区别其实折射出了英美文化的差异。其实,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 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比如:1

美国
英国

第二层

Second floor

First floor

地铁
Subway

underground

电话忙音
The line is busy.

The line is engaged.

学期

Semester

term

假期

vacation

holidays

商店
Store
shop
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承载着文化信息。一个民族特定的言语行为体现着该民族的文化特质.寒喧语便是其中的例子.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真实地反应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文章探讨了中国和英美国家寒喧语的异同,从而体现了中国和英美国家文化的某些差异。【关键词】:寒暄;英美国家;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7)1010199—02在路上偶然碰到朋友,免不了打个招呼寒喧几句。寒是寒冷之意.喧是温暖之意.从字面意思来看,寒暄即是问寒问暖。现代汉语词典对寒暄一词下的定义是:”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它是指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话语进行交际。寒暄是短暂而亲切的。常作为交际的开场自来使用。在与他人见面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喧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反之,本该寒暄几句的时候一言不发,会显得极其无礼。中国和英美国家的人们都有寒喧的习惯.寒暄作为人类的一种交流方式,必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不同民族中执行着相同的功能.这体现了语言的共性。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传统习俗和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寒瞳语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一些差异,体现了中国和英美国家文化的某些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中寒暄语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两国文化。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说:”你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的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一、中国和英美国家寒暄语的相同之处(一)从寒暄的作用上看.寒暄是两种语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首先,寒喧是一种礼貌的表现,是必要的沟通.使用寒喧表示你重视对方,同时也能得到对方的敬重。其次,寒喧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情感,赢得对方对你的好感。第三。寒喧是朋友之间真诚交流的开始,可以使接下来的谈话顺利进行。从交际心理学的角度看.恰当的寒暄能够使双方产生一种认同心理.使一方被另一方的感情所同化,体现着人们在交际中的亲和要求,这种亲和需求能顺利地达到交际的目的。(二)从寒喧的功能上看,寒暄并非真正用来交换信息或意见。而只是创造一种气氛的交流语,中国和英美国家的寒暄语都不一定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只用以建立和保持说话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如中国人问候别人:”你吃饭了吗?”,并不是真正想知道对方究竟吃饭没有.要不要请吃饭,仅仅是感情上的交流.一句客套话而已。在英美国家,早上见面说”Goodmorning”.也不是想表达Thismomangi。good。而只是向别人问好。再如”It’saDICeday.1sn’t岫”用了反意疑问句并不是想确认天气是不是真的好。”How’severything?'’也仅仅用于问候,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别人的身体状况或最近的情况。”You’”welcome.”这句寒喧语也不是说你是受欢迎的,而是礼貌地回答”别客气”。(三)从寒暄的内容上看,它包括问候、称赞、致谢和其他的闲谈.具体说来,中国和英美国家的寒暄语都有以下几种类型:1直接问候对方。在中国比较贴切的说法是:”你好!----你们好!”英美国家的人会说”Hj./Hello./Goodmorrant~./Goodafternoon/Goodevening./Howd0youd0”等等。2.表达见面或认识的愉快心情。这样的寒暄语在中国有¨}R高兴认识您”或”见到您非常荣幸”。文雅一些的寒喧如”久仰”或者”幸会”等,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n,等等。英语中常用’’Gladtoseeyou/Nicetomeetyou./Iamverypleased吣meetyou.(很高兴见到你。)”3提问式寒暄。一般用于熟人之间,这样的寒暄可以亲切具体一些。如中国人常问”去哪儿?”、”去上班吗?”、”近来忙什么?”、”干什么去?”、“家人都好吧?”简单又能表达说话人的关爱。英美国家的人通常询问朋友的近况,如”Howa|eyou?/}lowareyoudoing?/How’sev。D曲ing?’’或者”How’sthedaygoes?(近来怎么样?)”。答语通常有-”Iamfine.门anagood./IarnOK./IaⅡ’prettygood.(我很好。,)”如果对方近来过得不是很顺心。也可以回答’:Iusts0一‰(一般般了。)/Notbad.(还不坏吧。)”如果对方近来遇到特别倒霉的事情.也可以说”Notsogood(不太好。)/Terrible(糟糕。)”询问朋友近况的话语还有”What’sgoingon?”、”Whatareyouupto?“都表示”你在忙些什么?”。当然在简短的回答以后.一句”Thankyou.”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对方不只是回答一下就算了.出于礼貌,也会反问别人。4.在商店或餐馆,服务生的寒暄语有”欢迎光临”或”您好“。在英美国家服务生通常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如”(;oodday”这时候可以不用回答,也可以说一声”Hi'’之后就告诉对方需要什么帮助。(四)中国和英美国家的人在寒暄时都应注意场合,即要考虑寒睦的时间、地点和对象,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上班时段碰见朋友,一句”去上班吗?”显得非常自然,而”下班了?”的寒暄就不适用于这个时间了。在中国,如果碰到某人刚从厕所里出来也问”你吃饭了吗?”.就会令对方十分尴尬。不同圈子生活的人.寒喧的内容也不同.如学生们之间可以问”去上课吗?”街坊邻居碰到则可以是”去买菜吗?”二、中国和英美国家寒暄语的差异(一)在中国相当流行的寒喧语”你吃饭了吗?”或”你吃饭了没有?”,中国人都知道只是一般的问候,既简单。又达到了交流感情的目的。但这句寒暄语却不适用于西方国家,说英语的人从来不会问候别人”Haveyoueatenyet?'’。如果你对一位外国人也这样打招呼,他很可能认为你要请他去大吃一顿,造成误会。”这无意问发生的文化错误.比语言上所出现的句法错误更糟糕。”①所以我们使用寒喧语一定要从文化背景出发,注意问候的对象。(二)中国人人际交往频繁,人际关系浓烈,人与人之间彼此问寒问暖,在提问式的寒暄中常过问别人生活中的私事。比如”你多大年纪?”、”你结婚了吗?”。而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家庭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状况、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闻及。如果问英美国家的人”Whereareyougoing?”,他们的反应极可能是:”Ic。snone0fyombllslrless(你管得着吗?)”英美人在寒暄中通常谈论工作、业余爱好和全国性事件。(三)汉语里的有些寒暄表达了对别人强烈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吗?/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中国人不会因此生气。但如果英美人听人家说”Youarc缸/Youa”sothin.”会很生气,感到尴尬.因为这是不礼貌的。(四)在英美国家,谈论天气永远是寒喧的合适话题。即使是寡言少语的人也乐于聊天气,他们讨论天气的时候远远多于中国人.比如”Itnafineday,拓n’t耐/It’swindytoday./It讧goingtoi-aln”等等。(五)英美国家的人寒暄时常赞美恭维别人,特别是男性恭维女性。比如”Youlooksosmarttoday!(你今天真神气!)mpyouaresoprett3rtoday!(你今天真漂亮!)”甚至”’Youaresosexy!(你真性感!)”发自内心的称赞会让人很开心,对方会对即将进行的交谈更感兴趣。当面赞美女性的衣着、相貌和才气被认为是礼貌、有教养的表现.被恭维者的反应往往是快活的,常以”谢谢!”表达心中的愉悦。但是在中国。被恭维者常常显得不好意思,用“哪里哪里。”或”过奖了。”来回应,保守一些的女性可能觉得这些当面恭维的话轻佻无礼、不怀好意。但是文化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增多,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互相吸纳互相融合,今天中国的年轻人在寒暄时也时常称赞别人。

地理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东部,面积24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岛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
美国位于北美中部,还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面积937万平方公里,由50个州和一个特区组成

气候
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温和多雨,伦敦号称雾都
美国地缘辽阔,由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高山高原气候,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等多种气候

历史
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吉利海峡比较窄,历史上有多次外族入侵,各次入侵改变了英国的人种和民族构成,也带来了外界先进的经济文化。比较出名的有伊比利亚人的入侵(前2500年),凯尔特人的入侵(前700年),罗马人的入侵(前55,前54,43)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入侵(449),维金人的入侵(793后),还有诺曼入侵(1066)。于是英国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总的来说,由于英国位于欧洲大陆附近,历史相对悠久
美国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经16世纪早期西班牙殖民者在佛罗里达一带定居之后,于1607年英国人在詹姆斯敦建立永久定居点之后发展起来的,美洲历史不过五百多年,北美殖民地史400多年,美国史200多年,因而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政治
美国是共和制,采取三权分立的制度,即行政,司法,立法各有不同部门掌控。行政是以总统为代表的白宫,立法是国会,司法是高等法院。美国由共和、民主两党轮流执政,一方执政时,在野的另一方往往反对。一般来说,民主党较为保守,共和党较为激进。但由于为了政策的连续性,在野和执政当在根本问题上不会有分歧,现任总统奥巴马是民主党成员。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但权利掌握在议会手里,女王仅仅是精神象征。首相掌握实权,这是由于英国历史上的自由传统决定的。议会分为上议员和下议院,下议院往往起决定。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经济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GDP位居世界第一,且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一直保持第一。美国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都很发达,农业已完全实现自动化,电气化,农业从事人口为2%.美国重工业发达,钢铁,汽车,宇航,机械,石油化工都在世界领先。匹兹堡是钢铁之都。而金融业也很发达,纽约是世界金融中心。高科技产业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美国大城市有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华盛顿、休斯敦、迈阿密、底特律、匹兹堡、费城、波士顿、巴尔的摩等
英国历史上是世界第一强国。近年来位居世界第六,次于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英国各工业部门也很发达,曼彻斯特是棉纺织中心,伯明翰是钢铁中心,阿伯丁是石油中心。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羊毛和牛肉主要供出口。

教育
美国是世界教育强国,东北部有常春藤联盟,加州,五大湖一带也名校云集,四大顶尖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历来录取率很低;其他如哥伦比亚、麻省理工、加州理工、伯克利、布朗、西北、芝加哥、弗吉尼亚都是世界前50的大学。著名的哈佛大学被美称为“哈佛帝国”,“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
英国教育也很优秀。著名的伊顿公学就是创建于15世纪。最出名的牛津、剑桥历史悠久,都建于中世纪(牛津1167,剑桥1209)早期的美国大学也都是以这两校,特别是剑桥为蓝本的。英国人常将这两校合称为Oxbridge(牛桥)。其他的还有爱丁堡、格拉斯哥、阿伯丁、布里斯托尔、圣安德鲁斯等也很出名。

文化
由于美国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因而其主要特征是比较开放和随便,这体现在建筑,服饰,礼仪,餐饮等方面。美国在早期移民眼中是一方乐土,有美国梦的说法。不过美国也有阴暗的一面,比如暴力,贫富分化严重等。美国人时间观念很强,办事注重效率。
英国有相对悠久的历史,故而相对保守,这也体现在生活各方面。英国人很重视门庭和血统,贵族始终是令人向往的地位。英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喝下午茶是一项重要风俗。

语言
同是英语。但由于几百年的分隔,两种语言也有很多不同,除了体现在发音之外,意义也有变化的,典型的一个例子是“秋天”美国人用fall,英国人用autumn,美国的用法是英国莎士比亚时代的用法,语言在英国发生了变化,在美国还保留下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的来说,美国人说话比较随和,英国人更重视规则。

一、地理环境不同。

二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一个是欧洲大陆,一个是美洲大陆。英国经过长期的开发,已经非常富裕。但是美国刚开始的时候是来到一片完全陌生的大陆上,首批移民被称为拓荒者,所以,他们要敢于冒险。如果没有冒险精神,他们也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此外,整个的欧洲文化和美洲文化的差别也给他们带来了影响。

二、人文环境的不同。

人文环境的不同是导致两国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英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的欧洲传统国家。其社会长期存在等级差别,一直有君主存在。所以,英国人喜欢怀旧,保守,具有绅士风度,等等。这些方面是需要历史的沉淀和积累的,常若没有历史的沉淀和积累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美国恰恰是一个没有很深厚的历史积淀的年轻国家。所以,美国人勇于创新,强调个人价值。因为没有很多的传统的东西去给他们怀念和继承,需要他们去开拓。从另一方面讲,也没有很多的束缚,他们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创新。
另外,两个国家的人口组成也有区别。美国是移民国家,来自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都在美国。所以,美国的文化呈现出多面性的特点。所以,美国文化的接纳性也很强,包容性很强,可以接受和吸取一切文化因子。对外来文化呈现出的是一种开放的态度。这种文化影响到美国人身上,就是美国人十分热情,开朗,善于接受不同的人和事。但是,英国的人口结构相较于美国而言,显得单一很多。所以,英国不太容易接受外来的文化。反映到英国人性格上便是比较内敛和含蓄

  • 英美国家概况名词解释
    答: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英国的一个成员国,位于爱尔兰岛的东北部。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分隔,属于英国的一部分。北爱尔兰有自己的议会和行政机构,其首府是贝尔法斯特。以上是对英美国家概况中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这些国家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对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能不能救救孩子,英美概况的问我们能从英国的历史得出什么结论?它是革命...
    答:英国的历史是进化性的。1979年英国大选,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开始推动部分企业私有化,为了使英国经济恢复活力,摆脱“英国病”的困扰,她抛弃了二战之后的所谓“共识政治”与凯恩斯主义政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减少,大多数国营事业实行了私有化,劳动力市场也变得更具弹性,在财政上采用货币主义政策,英国...
  • 英美概况新编本内容提要
    答:本书旨在全面解读英美两国,包含丰富的地理、历史和经济、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英国部分详细阐述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演变以及经济体系,同时深入剖析了其政治体制的运作方式。对于美国,内容同样详实,涉及其地理特性、历史渊源,以及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剖析。书中特别注重词汇的原汁原味,每个章节的关键...
  • 求概括高中所学的英国发展史、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全方位、非常感谢...
    答:2013-06-17 跪求英美概况的英国概况。。从经济,政治,文化,地理,历史写。 4 2013-11-19 求一些关于美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政策 2016-05-25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是 1 2015-11-22 高中政治的问题,老师让做时政报告,随便选一则新闻,结合高中政... 1 2009-11-07 火火火~~人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
  • 英美文化差异论文
    答:提纲可以采用下面方面存在差异作为论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社交礼仪、文化习俗等,论据如下点:1>这些差异势必影响,形成不同的文化规约和说话规约。2>行为举止的区别。从服饰上看, 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
  • 英美在拉丁美洲扩张的影响
    答:英美在拉丁美洲的扩张对该地区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这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既有积极的推动,也有负面的冲击。在政治上,英美的扩张往往表现为对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干预。例如,美国在历史上多次介入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如古巴、尼加拉瓜和巴拿马等。这种干预有时导致了政治不稳定和...
  • 英国和美国的政体区别?
    答:英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近代最早一批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或革命的国家,英美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有极高的话语权,政治制度成熟,经济发达,在世界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总体来看,两国政治体制上都贯彻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政治模式上也存在一些联系,但在政体、历史传统...
  • 英美文化有哪些差异
    答:一、 两个文化与思维方式背景下的教育差异中英美主要的文化与思维差异表现为:中国人讲求整体性,而英美人更注重个体性;中国人重视求同思维而英美人往往追求求异思维。这些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文化与思维方式背景下教育差异性。 (一) 首先,表现在教育体制差异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专业教育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 英美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英美指的是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地理上分别位于欧洲和北美洲,是两个拥有不同文化、历史和政治体系的独立国家。英美间有着长久的历史纠葛,但在当今时代,这两个国家在诸多领域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英美关系是全球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柱。英国和美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北约和英联邦成员...
  • 英美文化作文简短范文
    答: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英国文学除了会受到文学体的影响,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影响同样不可避免,而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自然在不同的文学中留下了烙印,其内容同样遵循相应的文学发展规律,经历了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写实、实验及多维度的特点成为二战后英国文学的一般...